[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傳播政治經濟學手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939-1360
【優惠價】
587-850
【作者】 格雷阨姆·默多克珍妮特·瓦斯科海倫娜·索薩格雷阨姆·默多克傳播驛站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2254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22544
版次:1

商品編碼:13568740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叢書名:批判傳播學·譯叢繫列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36
字數:484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格雷阨姆·默多克,珍妮特·瓦斯科,海倫娜·索薩,格雷阨姆·默多克,傳播驛站


    
    
"

編輯推薦

批判傳播學譯叢。默多克主編,兼具綜合性、專業性、前沿性的研究文集。切入傳播政治經濟學關鍵議題,描繪學科理論地圖。

●將傳播政治經濟學領域的核心觀念與案例研究緊密結合,為學生與研究者提供了一部全面、權威且前沿的概覽文獻,切入該領域關鍵議題。
●集結國際一流學者,探索不同政治與文化環境下,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問題與方法,從歷史演進與概念框架兩方面,描繪出學科的理論地圖。

內容簡介

對於理解資本主義全球化過程以及當代媒體與傳播而言,傳播政治經濟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其獨特性體現在:首先,它是整體性的,關注經濟實踐與社會和政治組織之間的關繫;其次,它是歷史性的,主張對當代權力轉移問題的完全理解,需要扎根於對長時間段內循環往復的社會轉型、權力轉移以及矛盾問題的分析;再次,批判政治經濟學並不切斷自身與道德哲學的歷史關聯,仍將文化傳播組織與良善社會兩者間的關繫作為核心關切;最後,批判分析鼓勵其實踐者將自己的分析邏輯貫徹到創造變革的實踐行動中去。

《傳播政治經濟學手冊》集中呈現了國際媒介與傳播研究學會(IAMCR)政治經濟學分會長期關注的主要研究議題,彙集二十餘位中外學者的研究,共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追溯了媒介與傳播研究領域不同的政治經濟學傳統;第二部分討論了與媒介和傳播休戚相關的權力機制問題;第三部分剖析了傳媒業的生產與勞動機制,通過對美國電影及唱片業的個案分析,豐富了媒介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範式;第四部分關注的是與媒體消費密切相關的議題;第五部分回應了具體歷史語境下的新興議題和研究方向。

作者簡介

[英]格雷阨姆·默多克,英國拉夫堡大學傳媒研究中心教授,國際大眾傳播研究學會政治經濟學分會前任會長,西方傳播政治經濟學的主要開創者。
[美]珍妮特·瓦斯科,美國俄勒岡大學傳播學教授,傳播研究騎士協會會長。
[葡]海倫娜·索薩,葡萄牙米尼奧大學傳播學教授。

精彩書評

這本傑出的手冊彙集了傳播政治經濟學領域的歷史遺產與新近論題,囊括了新舊不同範式的研究。
——詹姆斯·柯倫(James Curran),倫敦大學Goldsmiths Leverhulme媒介研究中心主任

傳播媒介在形塑人民的文化、政治和社會生活方面的權力是巨大的。我們決不應忽視其政治和經濟效力的基礎,同時也要牢記,在分析媒介,以及為挑戰和介入媒介提供堅實的批評基礎方面,傳播政治經濟學是一項關鍵的智識傳統。在這本重要的手冊中,編者收入了權威且多樣的原創性研究,重申了這一智識傳統的重要性,並對其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彼得·戈爾丁(Peter Golding),諾森比亞大學

本書不僅是一本廣受關注的學者文集,也及時提醒人們批判政治經濟學所具有的研究活力;在市場化和全球化的壓力面前,本書致力於保持批判政治經濟學傳統的延續與發展。
——卡勒·諾登斯特倫(Kaarle Nordenstreng),坦佩雷大學

目錄

中文版導讀
導言:傳播政治經濟學的核心關切與主要議題

第一部分 理論遺產與辯論
第一章 作為道義經濟的政治經濟學:商品、禮物與公共產品
第二章 重訪傳播政治經濟學
第三章 市場理論與電視市場
第四章 論文化工業:持續的特殊性與再思考
第五章 傳播經濟的研究路徑:拉美的取向

第二部分 權力的形態:所有權、廣告與治理
第六章 置身企業、公眾與國家之中的媒體:研究新挑戰
第七章 媒體所有權、集中化與控制:理論之爭的發展
第八章 價值的最大化:經濟與文化的協同現像
第九章 經濟、意識形態與廣告
第十章 品牌化與文化
第十一章 自由的假像:媒體政策中的化格局
第十二章 美國通信繫統的軍事化
第十三章 新聞規制:國家權力與專業自治

第三部分 創造力的條件:工業、生產與勞動
第十四章 好萊塢之死是誇大還是現實?
第十五章 錄制音樂產業的政治經濟學:數字時代的重新定義和新軌道
第十六章 勞動的政治經濟學
第十七章 邁向媒體業勞動的政治經濟學

第四部分 消費的動力學:選擇、動員與控制
第十八章 從“消費勞作”到“產消者的勞作”:新事態、新問題與新風險
第十九章 受眾的政治經濟學
第二十章 個人信息的政治經濟學
第二十一章 政治無知的政治經濟學

第五部分 新興議題與研究方向
第二十二章 媒介與傳播研究邁向全球化
第二十三章 文化、信息與傳播的國際新論戰
第二十四章 全球資本主義、時間性和傳播政治經濟學
第二十五章 全球媒介之都和當地媒介政策
第二十六章 中國的挑戰:對21世紀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的貢獻

譯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譯後記

“傳播驛站”是一個集體筆名。我們的初心,是以傳幫帶和集體勞動的方式,通過譯介批判傳播學術大型文論,來提高國內青年學生學者與國外前沿學術的對話能力,進而在此過程中構建有全球視野和中國立場的批判傳播學術主體性。
2013年暑假,“傳播驛站”在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啟動了第一個項目。我們彙聚了海內外一批年輕華人學生與學者,圍繞譯介《馬克思歸來》,開啟了一次獨特的跨文化學術實踐之旅。2014年暑假,趁著《馬克思歸來》所開啟的好勢頭,“傳播驛站”再次起航。我們彙聚了又一批年輕學人,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啟動了《傳播政治經濟學手冊》的譯介工作。啟動工作坊上,該書英文版的兩位主編珍妮特?瓦斯科(Janet Wasko)和格雷阨姆?默多克(Graham Murdock),以及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傳播學院博士生、《馬克思歸來》的作者之一羅伯特?普雷(Rob Prey)就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前沿議題,與“傳播驛站”的參加者進行了深度交流。從當年英美批判傳播學術圈內的“盲點辯論”,到中國學術場上幾代英美學者與中國年輕學者一道,就這一辯論的最新發展進行熱烈的討論,我深深感到,批判傳播學術的前沿,已經由西方轉到東方。
然而,學術工作需要初心與激情,更需要耐力與韌性。正如“驛站”二字所預示,本譯稿的完成,是一個在不斷接力的過程中產生不斷完善的版本的過程。最初譯稿1.0版本的生產,包括除英文版導言和第26章之外的25章內容的翻譯和整合工作。按照當時的安排,每位譯者同時也應該是其他一章或兩章的校對者。根據我們的記錄,第1章到第25章的譯者名單如下:伍靜(第1章)、李靜(第2章)、張韻(第3章)、羅鋒(第4章)、林溪聲(第5章)、左志(第6章)、陳思博(第7、8、9章)、王祎(第10章)、黃艾(第11章)、唐旻(第12章)、李思閩(第13章)、白楊(第14章)、李拜石(第15章)、曹澤熙(第16章)、唐覲英(第17章)、熊琦(第18章)、沙垚(第19章)、範松楠(第20章)、王滿滿(第21章)、張曉星(第22、23、24章)、王華(第25章)。
吳暢暢作為整個項目的主編助理,負責了與譯者團隊的聯絡和文稿的整合與初步校對工作。由此產生的1.0版本之後由筆者請王曉英女士進行了基本的文字編輯工作。此後,筆者請盛陽翻譯了本書的導言,並加上了已經在《傳播與社會學刊》上出版過的第26章(此章由陳娜、王亞鵬翻譯,吳暢暢校對),此為譯稿的2.0版本。擱置了很長時間之後,筆者在2018年秋天開始了對這個版本的全面校對工作。由於工作量太大,無法在兩個月之內完成,筆者又不得不讓自己在西門菲莎大學的博士生張曉星放下手中的論文寫作,支持筆者一道先把這項工作做完。其中有一些章節,由於問題較多,我們從頭到尾進行了重譯。由此形成了譯稿的3.0版本,即提交給出版社的版本。最後一輪的重譯和校對,筆者負責導言、第1章到第17章和第26章,張曉星負責第18章到第25章。
2020年春天,筆者開始為此書的中譯本寫作序言。與翻譯工作一樣,這成了一個馬拉松式的過程,初稿竟然將近7萬字。最後,筆者決定把序言初稿一分為二,第一部分以對本書各章的評價為主,作為本書的中文版導讀付梓。而第二部分對傳播政治經濟學的批判和在社會主義跨文化視野中的重構,則因主題已經超越了引介本書的範圍,則以《社會主義跨文化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路徑與問題意識》為題,刊登於《學術前沿》2020年第11期(上)。
當筆者於2021年1月終於把此書的序言交給出版社的時候,離“傳播驛站”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啟動工作坊已相隔七年多的時間了。這七年間,全球傳播的政治經濟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許多當年參與此書翻譯的博士生,也已經成長為海內外的青年學術骨干了。
在“傳播驛站”這項工作終於完結之際,感謝所有同行者的參與,感謝吳暢暢在前期的辛勤付出,感謝張曉星不但在前期承擔了三章的翻譯,而且在後期無條件加入重譯和校對工作,感謝珍妮特?瓦斯科和格雷阨姆?默多克兩位主編的信任,感謝出版社倪衛國老師的耐心,感謝王寅軍編輯細致與負責任的工作。

趙月枝
2021年“五一”節於北京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文版導讀
趙月枝

政治經濟學是社會科學皇冠上的明珠,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深刻和最具實踐性的部分。面對信息、傳播與文化這三個相互關聯的領域在二戰以來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越來越核心的雙重地位——作為一個產業群和作為人類交往的載體與精神生活的源泉——國外傳播學者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一般原理應用於這一領域,不但發展出了一整套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和分析模式,而且從傳播視角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對技術的社會性和政治本質的揭示,到對信息、傳播和文化在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中不斷上升地位的分析,從對私人資本主導和以牟利為動機的資本主義傳播體制與民主政治之間的矛盾的展露及對資本主義國家角色的批判,到對傳播體繫內外從生產到消費領域的控制與反控制鬥爭的研究,國外傳播政治經濟學者在西方冷戰社會科學的壓制性學術逆境中以“反主流”的姿態崛起,圍繞信息、傳播、文化與政治經濟權力的互構關繫發展出了一整套學術話語體繫(趙月枝2020,14)。基於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這套話語以分析社會關繫的整體性,關注長時段的社會“轉型、變遷與矛盾”的歷史性,關注什麼是“良好社會”的明晰規範性價值取向,以及“知行合一”的實踐特性而獨樹一幟。針對美國實證傳播研究的偏頗,美國傳播政治經濟學重要學者麥克切斯尼(Robert McCheseny)曾指出,傳播研究如果沒有以政治經濟學為基礎,就像“戴著手套彈鋼琴”(2000,115)。這一形像比喻,凸顯了政治經濟視野之於整個傳播學科的基礎性地位。
2011年,國際媒介與傳播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IAMCR)出版了反映國外傳播政治經濟研究歷史、現狀和未來方向的大型英文文集《傳播政治經濟學手冊》(以下稱《手冊》)。此書由“導論”和26篇綜述性文章組成,從理論遺產與辯論焦點,所有權、廣告和國家權力運作模式,傳播產業結構、生產過程與勞工,消費領域的動能、選擇與控制,以及新興議題與研究方向等五個層面,豐富和發展了當代國外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學術話語體繫和繫統性學術敘事。這一敘事在重新檢視該領域的思想前提和道義經濟基礎以及學科基本理論框架的基礎上,不僅對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研究成果及其與文化研究、創意產業研究和媒介社會學等相關領域的關聯與分歧進行了有一定反思性的總結和評述,而且對2008年資本主義金融危機後的全球傳播現狀和學科發展方向提出了許多前瞻性的分析與建議。與幾乎同時出版的《馬克思歸來》英文特刊此書最新中文版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與重慶出版社於2017年聯合出版,見([瑞典]克裡斯蒂安?福克斯與[加]文森特?莫斯可2017)。相輔相成,這一裡程碑式的集大成之作,展現了英文傳播政治經濟學界的代表性前沿成果以及這一領域資深學者對學科歷史、現狀與未來的反思性和建設性分析。而此書作為全球傳播學界唯一一個附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傳播學術機構——國際媒介與傳播研究學會——的官方學術出版項目推出,也為它的國際權威性和重要性做了注腳。考慮到傳播政治研究是國際媒介與傳播研究學會最有影響甚至是安身立命的一個研究領域,也考慮到這個學會在成立之時,有與主要基於美國實證研究的國際傳播學會(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ICA)分庭抗禮的因素,把這部《手冊》當作國外傳播政治經濟研究在本世紀的標本性學術資源來看待,應該是沒有疑問的。而這部書出版至今將近10年,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定的後視距離和反觀空間。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