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三十而立:中國體育新聞教育30年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430-624
【優惠價】
269-390
【作者】 杜友君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1314741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13147417
版次:1

商品編碼:11949970
品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4
字數:252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杜友君

    
    
"

內容簡介

《三十而立:中國體育新聞教育30年》以回顧和總結近30年體育新聞的成就和經驗為主要內容,對30年來中國體育新聞發展不同階段的歷史特點進行了概括,同時對中國特色體育發展道路的主要特征進行了闡述,對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等各個領域的發展狀況進行了繫統總結,並站在新的歷史高度對體育新聞事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今後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展望。

目錄

第一編 中國體育新聞教育30年歷史
上海體育學院新聞繫史
中國體育新聞教育實踐發展與研究概述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發展概覽

第二編 中國體育新聞教育現狀
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新聞傳播與外語學院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傳媒繫
成都體育學院新聞繫
廣州體育學院體育新聞與傳播繫
哈爾濱體育學院體育新聞學專業
南京體育學院體育新聞專業
瀋陽體育學院體育人文學院新聞學專業
首都體育學院管理與新聞繫
天津體育學院體育文化傳媒繫
武漢體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
西安體育學院體育傳媒繫

第三編 新聞學子訪談:30年30人
林永龍:做人做事做新聞
馬駿:親歷體育新聞30年
張蓓莉:導播臺上的那個倩影
翁偉民:五星體育掌門人
曹競:執著於心中的那份情懷
麥有旺:我見證了海南體育新聞的發展
傅嶽強:21年如一日
楊毅: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姬雲濤:報紙要把握時代的變化和用戶的需求
黃詩薇:所有的經歷都不會白費
穆瑞林:我驕傲我是一名軍事記者
孟慶知:體育,讓我的生命鮮活而豐盈
任冠軍:要用互聯網思維做體育報道
趙瑜:感悟生命的意義
蔡晟譞:專注於體育解說事業
賀英:最初的夢想
句曄:在困難和挑戰中成長
劉銳:我是非典型體育新聞學生
徐劍橋:一直在路上
趙陽東:感恩的心
莊寧字:乘風破浪會有時
羅昇:學會找到自己的目標並全力以赴
付政浩:體壇中的考古學家
韓飛周遊:新聞因細節而生動
洪超:賽場裡的“Running Man”
李浩:挑戰自我,追求改變
陸彥親: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
孫其斌:“兩年半”大學生
張哲:在合適的時間去做適合的事
周翔:準備好能力接住天上的“餡餅”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三十而立:中國體育新聞教育30年》:
1988年11月8日,上海體育學院再向國家教委呈報了《關於體育新聞專業布點的請示》。同年,體育新聞專業目錄論證會議於武漢進行,論證結果表明,在當時條件下試辦少量的體育新聞專業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1989年,經過國家教委和國家體委批準,上海體育學院正式開辦體育新聞專業,隸屬基礎理論部。
體育新聞專業在開辦之後就開始正式招生,當時采用的是提前批次招生,一年隻招30名學生,每個省一到兩名學生,再加上當時的體育新聞熱,使得體育新聞專業的生源非常好,一些可以被錄取到全國重點院校的學子紛紛“加盟”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新聞專業。
為辦好專業教學,當時的繫主任潘興帶領新聞教研室想了許多方法。除繼續聘請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專業課教師擔任客座教授來彌補師資不足之外,新聞教研室先後修訂教學計劃和專業發展規劃,積累資料和編纂教材,充實師資,落實實習基地等一繫列基礎工作,並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結合專業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擴大體育新聞專業的社會影響。
1990年北京亞運會期間,潘興帶領1987級和1989級新聞繫本科生到北京亞運會新聞中心參加志願者工作;1993年首屆東亞運動會,潘興帶領1991級新聞繫本科生到東亞運新聞中心參加志願者工作。到新聞中心參加志願者工作,對於體育新聞專業的本科生而言是寶貴的實踐機會和鍛煉機會。
1990年北京亞運會是中國首次承辦的國際性綜合運動會,對於中國意義重大,對中國體育界意義重大,對在北京亞運會新聞中心參與上海體育學院新聞繫的志願者們來說意義更大。在新聞中心的志願者主要負責給主新聞中心的記者送成績公告,負責實體獎牌榜的實時更新,協助新聞發布會的召開等。他們服務的主要對像是媒體記者,也就是他們未來即將從事的職業。近距離的接觸讓志願者們開闊了視野,了解了自己未來所要從事職業的工作方式與流程,認識到自己即將從事職業的價值所在。采訪潘興老師時他特別提到當時在北京亞運會新聞中心的志願者們工作出色,得到了組委會的肯定並獲得了當時國家體委的書面嘉獎。
1993年在上海舉辦的首屆東亞運動會對於1991級體育新聞專業學生而言,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由於當時班級的學生都參與到新聞中心的志願者工作中了,所以當時的教學主管部門很有魄力地為同學們參加志願者工作開了“綠燈”,1991級新聞繫本科生在首屆東亞運動會期間分散在主新聞中心和各分新聞中心以及各個比賽場館。比賽期間,這些地方成為1991級學生分散的教室,在這裡他們除了需要完成自己的志願者工作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有機會零距離地接觸到大型賽事從組織到報道的各個不同環節,他們不僅詳細了解了整個賽事的組織過程、各媒體的工作程序、記者編輯大賽期間的日常工作狀態,而且在這裡所受到的專業教育比在教室裡的教育更真實、更有實踐性。1991級體育新聞專業本科生的志願者工作也樣獲得了組委會的肯定和書面嘉獎。
兩次大型賽事期間的志願者實踐活動擴大了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新聞專業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為體育新聞專業以後的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拉開了中國體育強國夢的序幕;1985年是到當時為止我國體育史上獲得世界冠軍最多的一年;1986年,世界女子排球史上*一個“五連冠”被中國運動員拿下,這一時期中國體操、射擊、跳水等項目都在國際賽場大放異彩。在中國體育高速發展的階段,上海體育學院把握大量需求體育新聞人纔的時機,1985年率先試辦體育新聞專業,自此,中國的體育新聞教育事業揚帆起航,培養出一代代用體育講好中國故事的新聞人。可以說,中國體育新聞教育事業是與中國體育事業緊密相關、休戚與共的。本書*一編就是以上海體育學院開辦體育新聞教育的歷史、人纔培養和播音主持專業發展概況為主體的。
隨著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體育市場的成熟和中國傳媒行業的飛速發展,對於專業的體育新聞人纔的需求也在迅速地增長。進入21世紀,全國近10家體育院校也紛紛開辦體育新聞專業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書第二編分述了當前全國體育院校10個與體育新聞傳播相關的繫院歷史發展、人纔培養概況。30年匆匆,也碩果累累。在學歷層面,體育新聞教育從最初的本科教育發端,在一代代體育新聞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經發展成為具備成熟體育新聞教學理論體繫與實踐成果的覆蓋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專業培養體繫。在專業層面,從最早的新聞學專業體育新聞方向,拓展到藝術學專業,並向廣播電視藝術學、播音主持方向延展。在師資隊伍方面,建立起了大多擁有博士學位、有一定業界經驗的高素質、梯度合理的有生力量。在科學研究方面,產生了許多適應體育新聞教育、包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在內的引領體育新聞傳播實踐的科研成果。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