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近代視閾下的明清戲曲小說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982-1424
【優惠價】
614-890
【作者】 薛海燕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9828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98285
版次:1

商品編碼:12142565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2
字數:3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薛海燕

    
    
"

內容簡介

《近代視閾下的明清戲曲小說研究》是作者1998-2014年間的論文結集。所收論文主要以明清小說戲曲、近代文學、女性文學為研究對像,可劃分為明清文化思潮辨析、明清經典小說戲曲闡釋細讀、近代文學新文類新敘事新語境興起考辨、近代女性文學發展軌跡鉤沉等幾個板塊,討論的主要是明清經典作品的常規闡釋難題,如《紅樓夢》的結構、敘事模式及其創新程度,《聊齋志異》故事題材的文化屬性(雅俗問題)等;近代小說戲曲新題材新敘事產生的具體細節過程,尤其是女作家從事新的寫作樣式的具體細節過程,比如小說史上第1個女性作家群體——清末民初女性小說家群體興起的過程,對主要作家、作品、媒介等基礎信息給予了收集整理。概言之,對經典作品探討其成其為經典的原因及其經典化過程,主要采用敘事學、精神分析學、文化研究等方法;對新作品則辨析其作為新樣式的文學史緣起、狀態、歸屬、影響等,主要采用考據學方法。

作者簡介

薛海燕,女,1974年3月生。山東渮澤人。文學博士,中國海洋大學文學院教授(2006年評聘)。1990-2000年在山東大學連續讀本(漢語言文學專業)、碩(古代文明清方向)、博(古代文學專業近代方向),1994年、1997年、2000年先後獲文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碩士生期間師從袁世碩先生,博士生期間師從郭延禮先生。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中國近代文學學會理事、山東省近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青島市古典文學學會副會長。
研究重點為近代女性文學(尤其是近代女性小說)和明清小說。已出版學術專著3部:《紅樓夢:一個詩性的文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近代女性文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民初女性小說作家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目錄

近代女性作家研究
論近代女作家呂碧城的歷劫思想
《紐約病中七日記》作者呂碧城辯證及其意義
——小說史上早期女作者群體研究繫列之
論清代女作家吳藻詞曲特質及其在女性詞史中之地位
論清代滿族女作家太清詞之“氣格”
論中國女性小說的起步
民初(1912-1919)小說界女性作者群體的生成研究
——以報刊業文化生態為視野
中西小說史上早期女性作者群體生成狀態述論

明清文學經典的近代性闡釋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悲劇意蘊
論湯顯祖的夢幻觀——論古典戲曲中“夢”之表現力的增強
《聊齋志異》與清初山東文化生態
——以《鬼哭》對謝遷之變的敘述為個案
“意淫”觀與《紅樓夢》性描寫的以詩寫小說意義
“網狀結構”與“現實主義”
論《紅樓夢》作為“成長小說”的思想價值及其敘事特征
寶釵之“時”的儒學內涵和文化反思意義
《紅樓夢》的洋味
次敘述層中的小故事在《紅樓夢》中的功能
《紅樓夢》戲曲演出活動相關描寫的敘事語法和敘事形態

方法論思考
文化交流中的中國近代翻譯文學
——讀《中國近代翻譯文學概論》
《紅樓夢》女性觀與明清女性文化
圖像傳播時代的中國古典小說傳承
——以《紅樓夢》為例
從“言以足志,文以足言”的傳統語言觀
角度審視紅學界“文獻、文本、文化”研究融通的學術倡議

與當代作家的對話交流
《紅樓夢》與小說文化
在現代與傳統的對視中尋求張力與均衡
——論王蒙新作《青狐》
老子對“我”的幫助
“‘小’而化之”的享受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近代視閾下的明清戲曲小說研究》:
閱讀《信芳集》會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感覺,即我們面對的這位女作家有著比較濃厚的神秘思想。比如她在《金縷曲》中記述自己這樣勸慰遭逢家難的德國狄氏特爾夫人:“等是仙葩來瑤闕,莫問根株同異。天也忌,山河瑰麗。多少罡風吹塵劫,任春光、揉損金甌碎。”把自己和狄氏特爾夫人比作歷經劫難的“仙葩”;另外在與攖寧道人爭論玄理後,她在詩中寫道:“一著塵根百事哀,虛明有境任歸來。萬紅旖旎春如海,自絕輕裾首不回。”表示絕不貪戀塵世浮華而“歸於”“虛明之境”的決心;在《醫生殺貓案》-文中,呂碧城更明確地宣稱“肉體暫寄,精神永存”,並借用康同璧“與世日離天日近,冰心清淨不染埃”的詩句表白自己的志向,顯然把現實人生視作必有的劫難和必經的驛站,而認為自己來自神秘的靈魂世界並終將歸於那個世界。集中各種體裁、各種內容的作品都時有類似思想的流露。這種情況在文學史上並不多見。為了便於分析和認識,我們可以把呂碧城這種神秘主義的思想特點大體上歸結於歷劫心理。
歷劫心理把人生看作一場劫難,並對人的來歷和歸宿產生非常神秘的遐想,一方面,出自人們對生命本身的好奇;另一方面,則產生於對現實人生的種種不滿情緒。人在現實生活中總要受到種種條件的限制,比如佛教所講的“生、老、病、死”等,主要指人類無法抗拒衰老和死亡的自然規律,此外一些自然災害和社會災難也不斷威脅人類,使人類感到生活的痛苦和無奈。這種痛苦很容易使人把肉體生命當作一場劫難,而渴望擺脫劫難追尋沒有限制的自由世界。中國古代民間習慣認為一些不平凡的人物乃是上天的星宿或仙子,由於偶犯過失或負有使命纔謫降人間,歷劫之後仍將回返天庭,歸於極樂。此種想法似乎把傑出人物當作了上天的直繫子民,他們到達極樂世界的途徑遠比普通人直接和迅速。這充分顯示了傑出人物的不同凡響和普通人民對於前者的崇敬態度。呂碧城比喻自己是遭逢劫難的“仙葩”,就借用了這種傳統認識。她的比喻不僅表露了對於神秘世界的遐想,而且顯示了對自身價值的高度定位和確認。
呂碧城在其各個時期、各種體裁的作品中都經常抒發歷劫思想,但是不同體裁的作品其表現方式並不完全相同。在詩詞中,呂碧城經常把自己比作下凡的“仙葩”,其中包含了某些傳統的迷信因素;而其散文雖然也強調“肉體暫寄,精神永存”,但同時指出“聖經靈跡種種詭異之說,徒以炫惑庸流。唯自然物理方足啟迪哲士”,從這些文章看,呂碧城顯然受到了西方科學知識的影響,對於一些比較原始的迷信認識有了一定的辨別力。這種差別提醒我們在閱讀呂碧城的作品時要注意采取比較審慎的態度。對於她在詩詞作品中把自己比為“仙葩”等說法,不必完全相信。因為類似的說法由來已久,在民族文化心理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很多文學作品都以下凡的仙子為主角敷衍故事,小說巨著《紅樓夢》就是一個範例。呂碧城在作品中使用此類比喻,在某種程度上與借鋻傳統的表現方式有關。同時,作家主要在詩詞作品中進行類似的比喻,也可能考慮到了不同的文學體裁有著不同的功能。散文實用性較強,在藝術手法方面沒有過多的強調,因此形式比較自由,適於直接、明確地表達作者的思想觀點;而詩詞則比較強調藝術性,需要作者使用比喻、誇張、用典等手法創造一定的詩詞意像。如果呂碧城不借助傳統的“仙子下凡”等想像形像地表達自己的歷劫思想,而是在詩詞作品中直接表述自己相信“自然物理”,甚至描述自然物理如何能夠啟迪“哲士”,那必然會顯得有些不倫不類。考慮到上述情況,我們在分析呂碧城的思想信仰時應該以其文章中的自我表述為主要依據。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20世紀90年代中期,薛海燕女士跟我攻讀中國近代文學博士學位,2000年畢業後,到中國海洋大學任教,轉瞬間她已進入了不惑之年。她經.歷簡單,為人也純真誠懇,其治學如其為人。20年過去了,做學問也由誠摯清純發展為透徹明達,今天再讀她的文章,覺得頗可欣慰。
海燕與她的師姐孫之梅(我的第一屆博士生,山東大學博導)專業背景相似,碩士階段均受教於明清文學研究著名專家袁世碩教授,習慣於從中國文學由傳統向近代轉化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之梅的錢謙益研究、南社研究均是循此軌跡,海燕的明清戲曲小說研究、近代女性文學研究(尤其是女性小說)也保持著對中國傳統文學(文體、精神)近代嬗變規律的自覺審視。海燕的這本集子彙總了她這些年來的主要論文,題為《近代視閾下的明清小說戲曲研究》,取名也體現了這種意圖。
本書是作者1998-2014年間的論文結集。所收論文主要以明清小說戲曲、近代文學、女性文學為研究對像,她劃分為明清文化思潮辨析、明清經典小說戲曲闡釋細讀、近代文學新文類新敘事新語境興起考辨、近代女性文學發展軌跡鉤沉等幾個板塊,討論的主要是明清經典作品的常規闡釋難點,如《紅樓夢》的創新程度,《聊齋志異》的文化屬性(雅俗問題)等等;近代小說戲曲新題材新敘事產生的具體過程,尤其是女性作家從事於新寫作樣式的具體變革(比如中國小說史上第一個女性作家群體——清末民初女性小說家群體興起的過程)。
文學史研究需要打通宏觀與微觀的視閾,而近代文學史研究尤須為繁富多變的作家作品找到安身立命的位置,跨越橫亙在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之間的鴻溝,使豐富而無序的歷史在文學史觀的燭照下得到有序的呈現。這個文學史觀就是一般所說的辯證唯物史觀,,後者在近代中國的主題,就是今天所說的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研究者應該翱翔於中國傳統文學的高空,從容地俯瞰文學史史脈的走向,又可以駐守於中國近代作家作品的領地,深入地勘探作家作品的底蘊,由此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海燕這本結集的幾個板塊有意識地兼顧了宏觀與微觀研究,這是個突出的特點。不足之處,在我看來主要是對明清和近代重要文學流派、思潮的考察還不夠深入,研究視野還不夠開闊。在這方面,海燕應向之梅教授學習。
海燕的博士學位論文《近代女性文學研究》選題是我建議她做的,這篇論文較早提出近代是中國女性小說史的開端,清末民初報刊雜志女性小說作者群體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個女作者群體,這個論斷今天看來仍然正確。這篇論文和收入這本論文結集的其它幾篇相關論文,還有她此前出版的《民初女性小說作家研究》,梳理辨析了這一領域的基礎數據,提出了這一領域的主要議題,都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學術價值。
我總認為,近代文學史研究是一個極有價值也亟待開拓的領域。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對近代文學史研究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是文化傳承創新這一時代命題向文學史研究提出新訴求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對此我深感欣慰,對我的學生也有更多的期待。中華文化傳承創新之路對治學者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不關注現時的狀況,肯定有變成“書蠹”的危險,其學問的氣像規模都很難有“生氣淋漓”的景致;但汲汲於參與,也可能陷入功利主義的泥淖。如何在這樣的文化思潮中為學術“預流”而不流於世俗功利,值得治學者思考。於此與海燕教授共勉。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