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金秀瑤族自治縣卷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838-1216
【優惠價】
524-760
【作者】 徐平王偉光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6517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65171
版次:1

商品編碼:11794846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0
字數:339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徐平,王偉光

    
    
"

內容簡介

《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金秀瑤族自治縣卷》作者以民族學、人類學社會調查方式,客觀反映了廣西金秀大瑤山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衛生、語言等各方面的發展成就,及時準確反映兩地的瑤族自治縣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目錄

第一章 神奇美麗的金秀大瑤山
一 自然界的“四庫全書”
二 “世界瑤都”
三 跨越式發展

第二章 農業穩縣
第一節 傳統山地農耕的歷史變遷
一 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
二 新中國成立後農林家庭副業的發展
三 從無到有的交通通信
四 動蕩時代的停滯不前
第二節 改革開放以後的多業並舉
一 多種經濟並舉
二 快速發展的農林業
三 經濟實力的增長
四 打工經濟的凸顯
第三發展的當代新型農業
一 新型農業類型
二 新型農業發展成就
第四節 農業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
一 生態保護和林農結構的矛盾
二 現代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取向

第三章 工業富縣
第一節 從靠山喫山到養山護山
一 單一的“木頭財政”
二 退耕還林,保護林業
三 發展地方民族工業
四 從“資源開發型”向“生態型經濟”轉變
第二節 工業園招商引資,山地平原配合
一 工業園建設
二 招商引資
三 自主品牌建設
四 山地平原配合
第三節 金秀縣與周邊地區的比較
一 經濟發展水平的比較
二 縣域經濟發展特點
第四節 工業經濟發展態勢
一 經濟發展成效顯著
二 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三 區域經濟合作發展
四 發展特色生態工業

第四章 生態立縣與突破圍城
第一節 山地文化中的林業權威
一 林地作為大瑤山瑤族的生計基礎:“無山不成瑤”
二 林業作為大瑤山瑤族的生存資源:瑤民自主型的復合經濟
第二節 以糧為綱與林業立縣
一 林業作為大瑤山瑤族的經濟要素:政府主導型的單一經濟
二 林業作為大瑤山瑤族的財富資本:林業立縣及其經濟效益
第三節 生態權威下的瑤族與國家
一 生態權威下的國家意志:“生態文明至上”
二 生態權威下的金秀縣政府:守住生態底線”
……

第五章 生態文化旅遊的轉型與發展
第六章 社會制度和社會治理體繫的變遷
第七章 金秀縣教育事業的發展
第八章 醫療衛生及社會事業進步
第九章 民族關繫與民族文化
第十章 費孝通與大瑤山
第十一章 瑤族五個支繫典型村莊的追蹤調查
第十二章 金秀“瑤變”:中華一體格局的新篇章
結語
參考文獻
關鍵詞索引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國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調查報告:金秀瑤族自治縣卷》:
大力發展以沼氣為中心的多層多級高效生態農業體繫。即以沼氣為紐帶,帶動畜牧業、林果業等相關農業產業共同發展的生態循環農業新模式。如:“畜一沼一茶(藥、果、菜、菌、瓜、田)”生態農業模式、“基地+農戶+沼氣池”生態農業模式等。這種“零排放”+“種養結合”+“沼氣池”的循環生態農業模式,綜合利用生物秸稈,構建種植、養殖、能源三位一體生態農業鏈,有利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推動生態環境改善和農民收入增長加速。
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示範區”和“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模式。根據資源、生態優勢和產業布局,因地制宜建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生態農業示範工程,擴大市、縣、鄉、村、戶五級生態農業示範點建設規模,促進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發展。不斷改善和提高農產品質量,包括茶葉、竹筍、水果、蔬菜、食用菌、水稻、生豬、家禽、肉牛、肉羊等,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範生產,控制化肥、農藥等農用化學物質的使用,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降低農產品中有害物質的含量,提高市場占有率。
發展“農田合理間套”、“農林間作或混林化”和“立體農業”模式。農田合理間套是兩種或兩種以上農作物間套種植相互促進彼此生長;農林間作或混林化是依據水、溫、土、地貌等條件確定適宜樹種及其密度;立體農業模式是在空間的立體結構上進行合理布局。三者的共同點是幾種作物之間相居而安,互不矛盾,協調發展,從而使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得到有機的統一。目前,金秀縣常見模式有果糧、林草、林藥、棗糧、桐糧間作,山頂種樹種草,山腰種茶種藥,山下放牧,水中養魚。
促進貿工農一體化模式。根據農村工農業生產布局和生態農業建設,形成貿工農一體化模式。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種養+加工+銷售”一條龍格局,使生態產品得到進一步增值的模式。如:“公司+協會+農戶”與購銷商相互聯動的模式、龍頭企業帶動型、骨干基地帶動型、優勢產業帶動型、專業市場帶動型和技術協會帶動型等。
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地區污水、垃圾處理、環境監測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從源頭上對污染進行治理和監控,確保水源林不受污染。建立和完善財力性、管護性、民生性、多渠道資金籌措機制等生態補償公共財政轉移支付。
財力性生態補償轉移支付,是采取動態考核機制和獎懲辦法,把生物多樣性保護、水資源涵養和生態產業發展等進行整體考量。為消除地區之間不平衡,達到縱向和橫向平衡的區域間財政能力或公共服務水平均等化,對這些少數民族地區為保護生態環境放棄發展權給予補償,並逐年加大補助力度。
管護性生態補償轉移支付,是采取增加管護經費補助標準對少數民族重點生態公益林進行重點保護。
民生性生態補償轉移支付,盡管沒有專門改善少數民族地區的水源林保護區的生態補償,但通過農業人口直補制度、教育扶貧(移民)工程、生態文明村建設、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社保制度、禁止和限制開發區的補助力度、政策傾斜等方法,既保護自然環境又解決好群眾的實際問題。
多渠道生態補償資金籌措機制,采取政府主導、市場籌集、社會參與和受益者補償的投入機制,構建多渠道、多形式的補償資金籌集機制。如下遊政府通過征收的水,電費中抽取一定的資金對上遊進行補償,甚至是、建立企業和個人收費制度來保護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
因此,像金秀瑤族自治縣這類少數民族地區區劃大面積的重要生態功能區,隻有根據開發者付費、受益者補償、破壞者賠償的原則,從國家、區域、產業三個層面,依法逐步建立生態補償長效機制,纔能從根本上補償其因保護環境而喪失的發展機會的損失,解決生態受益者和提供者在成本和收益的分擔與享受上公平合理的問題,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基本的觀點,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取得勝利的基本經驗。改革開放以來,在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思想路線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道路、中國經驗在世界上贏得了廣泛贊譽。豐富多彩的成功實踐推進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也為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沃土。時代呼喚理論創新,實踐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繫的創新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在中國這樣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特色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工作,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快速發展和劇烈社會轉型,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迫切需要中國特色民族理論和民族工作的創新,而扎扎實實地開展調查研究則是推進民族研究事業、適應時代要求、實現理論創新、服務發展需要的基本途徑。早在20世紀50年代,應民族地區的民主改革和民族識別之需,我國進行了全國規模的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與語言調查,今稱“民族大調查”。這次大調查搜集獲取了大量的有關民族地區社會歷史的豐富資料,形成300多個調查報告。在此次調查的基礎上,整理出版了400餘種6000多萬字的民族社會歷史建設的巨大繫統工程——《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為黨和政府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方針,在民族地區開展民主改革和推動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也為新中國民族研究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