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陽明學研究新論(第3輯)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313-1904
【優惠價】
821-1190
【作者】 毛有碧李承貴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2982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29828
版次:1

商品編碼:12460064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
出版時間:2018-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42
字數:469000

作者:毛有碧,李承貴

    
    
"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的是2017年發表在《貴陽學院學報》 (社科版)“陽明學研究”專欄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下陽明學研究狀況。論文內容涵蓋“當今陽明學研究中的問題及其檢討”“王陽明思想研究”“陽明後學研究”“現代陽明學研究”“陽明學與其他學派學說關繫”“海外陽明學研究”等。在“反思當今陽明學研究現狀”方面,不僅對當下陽明學研究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揭示與批判,而且提出了改進的方向;在“王陽明思想研究”方面,不僅對陽明學的核心命題如“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展開了新的思考,而且就陽明心學的內在意蘊進行了深入挖掘;在“陽明後學研究”方面,對泰州學派、黔中王學、江右王學等推出了新的學術成果,提出了新的學術創見;在“現代陽明學研究”方面,主要是對20世紀學者的陽明學研究展開了考察與討論,將陽明學研究領域做了新的拓展;在“海外陽明學研究”方面,主要對日本、韓國的陽明學研究給予了關注並推出了新的研究成果。總之,本書收集的陽明學研究論文,不僅在選題上,抑或在觀點上,都表現了創新;而在研究程序和研究深度上,都表現出很高的理論水準;因此可以說是當今陽明學研究的晴雨表,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坐落在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的貴陽學院是教育部2004年5月批準組建的具有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普通本科院校,實行省市共建以貴陽市為主的辦學體制。2010年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8年新增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現有51個本科專業,涉及工學、理學、教育學、文學、管理學、法學、經濟學、農學、藝術學、醫學等10個學科門類。學校有3個國家科技服務平臺、1個省級科技服務平臺,有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有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備案基地,有1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有5個省普通高等學校特色重點實驗室、4個工程技術中心、5個科技創新團隊、6個實驗教學示範性中心,有1個區域內一流建設培育學科和省級特色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學科、3個省級重點支持學科,有2個國家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1個省級大學科技園、6個產學研基地,有1個省級教師發展中心、1個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864萬人;專任教師583人,其中正高職稱72人、副高職稱276人,博士120人、碩士335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1人、省管專家6人、市管專家6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7人。建校14年來,學校注重內涵式發展,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能力上逐漸增強。

目錄

序:邁向新時代的陽明學研究………………………………李承貴 (1)

第一篇當代陽明學研究回顧與反省

王陽明心學的多重向度………………………………………楊國榮 (3)

從 “聖域冶走向 “神壇冶的王陽明 ———中晚明神化王陽明的當代警示………………………錢明 (8)

展示陽明心學生命的三種視域………………………………李承貴 (16)

陽明心學研究的自反性特征與時代性要求…………………陳立勝 (28)

陽明學 “一體之仁冶思想的當代意義………………………吳震 (36)

第二篇王陽明心學研究

王陽明思想中的 “一念冶兩義說…………………………… 陳立勝 (45)

“視天下如一家 ,中國猶一人焉冶 ———王守仁的仁學新境界…………………………………魏義霞 (63)

陽明心學與中國早期思想啟蒙………………………………黃明同 (71)

論王陽明 “知行合一冶與 “治世冶思想……………………辛小嬌 (91)

陽明的神跡 ———以《年譜》為中心……………………………………崔海東 (104)

關於陽明學歷程的差異化評論及其原因……………………羅高強 (119)

第三篇陽明後學研究

王畿易學思想新探…………………………………………… 章林 (137)

黃綰禮學思想簡述……………………………………………張宏敏 (152)

朱得之《莊子通義》的儒學立場與心學意涵………………王志俊 (160)

論泰州王學後勁焦竑的平民儒學思想……………………… 陳寒鳴 (176)

“主靜冶的政治 ———聶豹政治思想研究……………………………………賈乾初 (197)

論泰州學派的平民講學 ———基於政治社會化的視角………………………………賈乾初 (212)

陽明後學周汝登的工夫論及相關理論向度的探析…………田探 (235)

第四篇陸王心學與其他學說研究

楊慈湖的道德修養論 ———以 “改過冶說為中心…………………………………陳碧強 (251)

從心 —性—天看吳澄與王陽明心性論之異同………………吳立群 (273)

心學家黃宗羲《孟子師說》中對告子的理解………………蔡家和 (297)

陳真晟思想的新定位 ———以《心學圖》為中心的考察……………………………謝曉東 (318)

第五篇陽明心學現代傳承研究

民國時期唐文治論 “陽明學通於朱子學冶…………………樂愛國 (333)

吐故納新 :陶行知對王陽明知行觀的繼承與發展…………………………………………………王建平黃明喜 (348)

第六篇海外陽明學研究

人格的完成

———安岡正篤所見之王陽明 ………………………[日]小島毅 (367)

沉默的周夢秀 ———王畿與嵊縣周氏 …………………………… [日]早坂俊廣 (377)


王陽明道德精神的兩面性深考 :道德君子和狂者胸次 …………………………………………………[韓]宣炳三 (395)

第七篇陽明學研究動態

<詮釋與時代共鳴 :當代陽明學研究的義理與時代訴求 ———第五屆 “知行論壇冶暨文化復興與陽明學的當代傳承發展國際學術大會綜述…………………顧毳陸永勝 (411)

黔中王門弟子孫應鼇研究綜述…………………… 張明關春紅 (426)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序:邁向新時代的陽明學研究

鬥轉星移,四時更替。《貴陽學院學報》“陽明學研究”專欄已經走過了第三個春秋。驀然間,陽明學研究迎來了它的新時代。究竟是怎樣的新時代?天下太平而又動蕩不安,物產富足而又分配不均,文化繁榮而又精神萎靡,道德日新而又人心不古……這的確是一個令人悲喜交加的時代!參加陽明學會議不必為會務費發愁,做陽明學講座能獲得可觀的報酬,在電腦上敲敲打打即可完成學術論文,陽明學文獻統統有了標點規範的版本,任性的霸權思維可以不加理睬……這的確是一個令人無比喜悅的時代!這就是陽明學研究迎來的新時代。這個時代不僅為陽明學研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條件和社會氛圍,而且為陽明學研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復雜課題與神聖使命。

陽明學的形成與發展,同時是陽明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所謂陽明文化,主要是指關於陽明心學、陽明學的常識,諸如陽明心學發生的社會歷史背景、陽明的成長經歷、陽明興建的書院及其教育思想、陽明悟道過程、陽明為官生涯、陽明鄉村教化、陽明處事與為人、陽明佛道情緣、陽明策論奏疏、陽明序記書札、陽明學文本譯注、陽明與同時代學者往來、陽明後學流變、陽明學“流亡”日本、陽明學“客居”韓國,等等。可以說,陽明文化既是陽明學的載體,也是陽明學自身;既是了解陽明學的可靠途徑,也是研究陽明學的主要依據。換言之,若要提升陽明學粉絲的知識水準、若要陽明學傳播暢通無礙、若要陽明學傳承得其所志,就必須重視陽明文化研究。進而言之:陽明學粉絲的常識不濟呼喚陽明文化研究。當今陽明學的風靡與晚清進化論的蔓延難分伯仲,無論是大街小巷,還是偏僻鄉野,無論是樓堂館所,還是車站碼頭,似乎在任何公共場合都能聽聞議論陽明學的聲音,陽明學粉絲無處不在。但千萬莫要天真地以為,粉絲們對陽明學有了正確的了解,對陽明思想有了準確的把握。記得有次去某大學講座,接待我的是一位年輕老師,這位老師說要學習一下我的講義,他看到講義中“陽明學”三個字便神秘湊近我說:李教授,我知道中國古代有“陰陽學”,您講義中的“陽明學”是不是寫錯了?嗯?我被這位老師問懵了。這太不可思議了!要知道這位老師可是國內某名牌大學中國政治思想史專業畢業的博士啊!一位念過中國政治思想史專業的博士連“陽明學”三個字都陌生,更不要提那些隻有“逐星”心態的粉絲了。這個時候我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陽明文化。陽明學傳播的暢通呼喚陽明文化研究。如今陽明學傳播方式和途徑不拘一格,微信、網絡、媒體、會議、演講、培訓班、沙龍等,可以說是遍地開花。但我們似乎也難以樂觀起來,因為陽明文化、陽明學常識的缺失致使人們接受陽明學思想的成效大打。一次我受邀給某市領導干部培訓班講課,課後聽眾紛紛與我交流。記得其中一位有些炫耀地告訴我他購買了大量關於王陽明的書籍,我就順便問了問他學習陽明心學有什麼體會,結果他不好意思地輕輕地跟我說,他根本讀不懂《傳習錄》,也不知道“致良知”的涵義。《傳習錄》是陽明心學思想的核心文獻,雖然說深刻領悟、把握陽明《傳習錄》思想的確需要花些功夫,但若說完全不懂,隻能說明他對陽明學常識的缺乏,對陽明文化了解甚少;而說完全不明白“致良知”的意涵也有些誇張,“致良知”既是陽明心學的核心命題,也是基本命題,說一點都不了解其意,也是因為此人的陽明學常識相當貧乏,甚至是空白。這個時候我同樣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陽明文化!陽明學傳承的狀況呼喚陽明文化研究。傳承、弘揚陽明學是當今陽明學研究的另一重要任務,毋須說,當下陽明學研究的課題、著作、論文等,無不為陽明學傳承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我們同樣沒有理由樂觀,因為陽明學傳承的事實並不如我們看到的表像那麼繁榮,那麼成績巨大。這裡我不得不再拿例子說話。有次在某單位講課,其中提問環節有位聽眾問我:李教授,如果依照王陽明所說,人人先天有良知,人人先天有善心,那我們還要警察、公安干什麼?又怎麼理解生活中的邪惡頻繁發生現像?這個問題雖然很尖銳,但提出這種問題本身就說明提問者對陽明心學的基本知識、基本觀念沒有了解,對陽明心學思想的基本內容和性質沒有大致的領悟,陽明學的傳承在此遭遇了常識性障礙。另一次在某著名大學參加一個國際會議,其中有位來自歐洲的學者提交的論文是關於陽明後學周汝登儒佛關繫觀的,我的博士論文做的是“宋代儒士佛教觀”,所以便好奇地翻了翻,不看則已,一看嚇得我跳起來:她的論文中竟然有十多處標點錯誤!更我驚訝的是她還能在大會上慷慨激昂的發言!如果一個研究陽明學的學者連陽明學文獻的閱讀都存在錯誤,還說自己能夠正確理解陽明學、能夠在傳承陽明心學事業中有積極的表現,我是十萬分的懷疑。綜合言之,如果想掃除陽明學粉絲的盲從,如果想減少陽明學傳播過程中的障礙,如果想優化陽明學傳承的條件,如果希望陽明學的傳播與發展能夠獲得積極效應,那麼,全方位的陽明文化研究與陽明學常識的普及是新時代陽明學研究的基礎任務。本文集中楊國榮教授的《王陽明心學的多重向度》對此問題具有指導性意義。

以往的陽明學研究不可謂不深入,何以言仍需全面深化陽明學研究呢?一是因為以往深厚且卓越的研究果導致研究者開拓進取心不夠,喪失了理論創新的衝動。憑心而論,這些年陽明學雖然狂熱,成為了顯學,會議、講學、著作、論文應接不暇,也湧現了一些學術質量較高的成果,但真正超越以往研究成果、表現出開拓性的作品並不多見。如關於王陽明“知行合一”論的研究,當下的研究論文有沒有可以媲美賀麟先生《知行合一新論》的作品呢?在我孤陋寡聞的視域中應該罕見。因此,我們如果不想躺在以往研究成果上睡大覺,而想有所突破,有所創新,那麼在理論研究上進行深化是唯一出路。二是因為陽明學研究中仍然存在許多需要回答的學術難題。比如,有人提出王陽明心學就是代表統治階級利益、是為剝削階級服務的思想理論;也有人質疑王陽明的良知說,如果人先驗地有良知,那麼這個良知是怎樣進入人心的?它的構造是什麼?它是一種知識?還是一種信仰?甚至有人將某個地區的貧窮與民風敗壞歸因於王陽明心學;等等。這些觀點既不能當作幼稚的觀念嘲笑之,又不能簡單地否定之而不加理睬。因為這說明陽明心學的復雜性,而其中的確存在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當下一味地替陽明學唱贊歌是不切實際的。陽明學研究有責任以理論力量和深度解答這些難題,而且要拒絕情感對理性、公義的滲透與綁架。三是陽明學研究中常出現矛盾或混亂的清況。當肯定陽明心學人文關懷時,便要否認陽明心學在培育科學觀念上的欠缺;當討論陽明心學深受佛教影響時,就盡其所能為陽明“失足”尋找托詞和借口;當批評陽明心學的問題視域狹隘時,則千方百計地為之辯護,圓融之而修飾的完美無缺。也就是說,理論層面的陽明學研究主要還是停留在復述層面、介紹層面和已有的“共識”層面,不能推進、深化原有研究,不能將陽明學的研究推向新的理論高度。但事實上,陽明學研究無論是在範圍上、還是在問題上都存在巨大的拓展空間。那麼,陽明學研究在理論上應該怎樣深化呢?首先應該從義理研究上進行深化。陽明學有自身的義理結構,就是說,在陽明心學中,存在一種陳述、闡發、表達其思想的條理或脈絡,隻有對這種陳述、闡發、表達心學主張或觀點的條理或脈絡有清楚的認識和把握,纔能談到上對心學的認識和把握。但到目前為止,很少有陽明學研究成果完全達到了這個目標,這也就是當前陽明學研究成果雖多、但並不能令我們歡欣鼓舞的原因。陽明心學的根本精神,陽明心學的內容與問題,陽明心學新的增長點,陽明心學對儒家思想的貢獻與限制,陽明心學的佛老影響及其程度,陽明心學與湛甘泉心學異同,陽明學的傳承與發展脈絡、特點與問題等等的研究,都需要建立在義理研究基礎上纔能獲得深化。其次是陽明學研究必須拓寬思路,開闢新的研究領域。陽明學內含了豐富的問題信息,可從不同的視角展開。借助新的學說、新的視角、新的方法、新的社會需求,對陽明心學、陽明學展開針對性研究,開發蘊含於陽明心學、陽明學中的思想資源、提取陽明學中寓有積極意義的信息。既可從心理學、心態學、價值學、解釋學等角度展開陽明學研究,更應該從“社會歷史文化”的視角展開陽明學研究,即從社會學、歷史學、行為學、文化學等角度研究陽明學。若不想老在觀念領域打轉轉,不想總是觀念結論的重復,要真正確證王陽明及其心學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引入新的研究視角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其三是陽明學應該引進實驗式研究。陽明心學、陽明學提出了一些極富哲學意蘊的命題、學說、理論或觀念等,比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萬物一體”等,那麼是否可以用實驗的形式和方法對這些命題或觀念展開分析和研究呢?對於“心即理”,我們能否將“心”和“理”確定為具體的對像,再根據這種表述,A是B,即它們是一,那我們能否用實驗的形式來闡明這個等式的意涵呢?而不僅僅是一種觀念解釋的價值?“致良知”也是如此,何為“致良知”?它究竟是怎樣的意涵?我們生活中能否“致良知”?“致良知”場景與結果是怎樣的?“知行合一”的意涵是什麼?“知”與“行”的內涵又是什麼?我們當然可以借助文字分析獲得某種答案,但能否將“知行合一”移入現實生活中加以思考?考察“知”與“行”的變化及其結合的情形,也許這樣纔會對陽明的“知行合一”產生深刻的認識,並提出建設性、創新性觀點。如果有這一層的研究,興許陽明學研究真正可以深化,真正可以別開洞天,而不再停留在那種模稜兩可、水準一如的爭議中。因此,陽明學研究不能滿足於概念上的愉悅,習慣於鴕鳥角色;更應該追問概念身後的真實圖像,勇於做一名學術偵探;而要做到這點,或許隻有請求實驗幫忙。總之,陽明心學、陽明學研究欲在新時代煥發新的氣像,首先是必須深挖義理,將陽明心學、陽明學的義理脈絡清晰地整理出來,進而引用新的方法、新的視角、新的需求為陽明學研究提供廣闊視域,再引入實驗式研究以求索陽明心學、陽明學之真身。可以預見,這三方面研究的綜合,或許能迎來陽明學研究新的“大清明境界”。本文集中李承貴教授的文章《展示陽明心學生命的三種視域》部分地涉及到這個問題。

當今陽明學研究熱火朝天而高歌猛進,然而其中的弊端也時有浮現,這些弊端已經給陽明學研究帶來負面影響,不及時根除將遺害無窮。那麼,當今陽明學研究中存在哪些需要重視並消除的弊端呢?一是神聖化神秘化。當今陽明學研究中,神化王陽明、神化陽明心學的現像逐漸泛濫開來。所謂“千古一遇的思想家”,所謂“歷史上的最完美的男人”,所謂“孔子之後第一儒”,所謂“明朝一哥”,所謂“傳奇的軍事家”,所謂“一盞永遠不滅的心燈”,所謂“千古絕學”,所謂“拯救人類的偉大智慧”,所謂“二十一世紀是陽明心學的世紀”,……不一而足。事實上,神化思想家、神化領袖、神化理論或學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傳統,《論語》中對孔子的神化,《中庸》中對堯舜文武的神化,中國人似乎不造神心裡就不踏實。但神化王陽明、神化陽明心學可是有百害而無一益!因為神化必然脫離實際、必然誇張、必然杜篡、必然造假。因而神化必然誤導人們,從而妨礙人們對陽明學的了解,影響人們正常地學習陽明心學。本文集中錢明教授的《從“聖域”走向“神壇”的王陽明——中晚明神化王陽明的當代警示》對此給予了非常恰當且嚴厲的批評。二是娛樂化庸俗化。如果說神化王陽明、神化陽明學表現的是一種奴性,是一種盲從,是一種自卑,那麼娛樂化、庸俗化王陽明、陽明心學表現的則是一種俗性,一種自我放逐。在“娛樂至死”的年代,王陽明“幸運地”成了某些人導演高雅娛樂的素材。本來嘛,王陽明生平事跡在年譜及其他文獻中都有清楚的記載,個別懸案也很容易搞清楚。以這些原始材料為根據編劇電影、電視劇等影視作品,都是有利於陽明學宣傳的善事,都對陽明心學的推廣起到積極作用,但若是以娛樂化為終極考量,為了吸引眼球編造一串串離奇的故事,甚至對王陽明身世、愛情、婚姻、為政、用兵、悟道等隨意添枝加葉,“無所不用其極”地娛樂化,混淆視聽,王陽明不僅不能在人民心中留下美好的印像,反而被抹黑形成負面影響。在庸俗化橫行的時代,學術思想也深受其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萬物一體”等命題都蘊有深刻的智慧,但似乎都存在被庸俗化現像,這不能不令人憂慮。比如,將“心即理”理解為原則來自意識,二者無分你我,將“心外無物”理解為吞並客觀世界的主觀唯心論,將“知行合一”理解為觀念中的知行關繫,將“一念發動處便是行”理解為視動機或念頭為實踐,將“萬物一體”理解為等人與污穢之物為一,將“致良知”理解為替惡人、暴政、侵略者開脫,或理解為不學而知、不慮而能的先驗之知,將“心學”理解為鼓吹閉門造車、向壁虛構的空疏之學。試問,還有比這些更使陽明學庸俗化的作為嗎?而庸俗化不僅是對陽明的極不尊重,也是對陽明學的無知歪曲,其後果是欺騙讀者、傷害陽明學。本文集中陳立勝教授的《陽明心學研究的自反性特征與時代性要求》對此有很棒的回應。三是功名化利祿化。陽明學成為顯學的背景下,某些頭腦靈光的商人或學者將其視為難得的商機。商人借助王陽明這塊金光閃閃的招牌成立各式各樣的陽明學研究或教學機構,網羅一些學者,以此誘惑那些對陽明學好奇的商人投資,引誘那些對陽明學好奇的民眾報名學習。個別學者則將陽明學當作地方經濟的名片,將陽明心學與公司生意結合起來,以陽明學的名義建造修行、養生等場所,熱衷的卻是經濟利益,或者建設陽明書院之類,找人投資,開辦有嘗培訓服務,收取大額費用。也有個別學者本來做的研究跟陽明學沒有半點關繫,當他發現講講陽明學很快名利雙收時,便搖身一變成了陽明學專家。王陽明萬萬沒有想到,由他萬死千劫中悟出的學問竟然被現代某些人當成了搖錢樹。然而,這種功名化利祿化於陽明學研究言卻是遺害無窮的。因為以功名利碌為目標,就會改變陽明學研究方向,就會減弱甚至取消陽明學研究的意義,就會使陽明學研究變味,玷污陽明名譽,敗壞陽明心學。陽明說:“君子之學,為己之學也。為己故必克己,克己則無己。無己者,無我也。世之學者執其自私自利之心,而自任以為為己;漭焉入於隳墮斷滅之中,而自任以為無我者,吾見亦多矣。嗚呼!自以為有志聖人之學,乃墮於末世佛、老邪僻之見而弗覺,亦可哀也夫!”(《書王嘉秀請益卷》,《王陽明全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72頁)陽明的這段話不依然振聾發聵嗎?本文集中宣炳三教授的《王陽明道德精神的兩面性深考:道德君子和狂者胸次》即是對陽明心學超越性品質的發揚。四是枝葉末節化。陽明學研究雖然需要全面、具體、細致,甚至應該小題大作,但這並不意味著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值得花心思去做,都值得興師動眾地去做。當今陽明學研究中,枝葉末節化現像也不為少見。比如,有學者醉心於王陽明哪一年開始掉頭發問題的思考,有學者熱衷於王陽明是不是帥哥問題的求索,有學者痴迷於王陽明的艷遇和婚史問題的探尋,有學者則對王陽明滯留貴州時間是兩年還是三年的問題寢食難安忘,……雖然我們沒有權力干涉他人的研究興趣,也不能認為這些問題毫無研究價值,但這些雞毛蒜皮的問題既不能改變陽明思想的性質,也不能增進研究的意義;而其消極面卻不少:一是輕重不分,混淆主次。花大力氣去考證學術價值不大甚至沒有任何學術價值的問題,忽視那些重大或緊要的學術問題,必然導致陽明學研究中主次不分。二是成本浪費,消耗精力。我們每位研究者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應該將有限的生命和精力集中於有意義的事情上,而不應耗在那些微不足道的瑣事奇聞上。三是玩物喪志。陽明本人就反對在枝葉末節上浪費功夫,他說:“言益詳,道益晦,析理益精,學益支離無本,而事於外者益繁以難。”(《別湛甘泉序》,《王陽明全集》(上),第230頁)因此,陽明學研究應盡可能選擇那些有真正學術價值的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集中羅高強教授的《關於陽明學歷程的差因化評論及其原因》對此問題有所討論。

“自我表達”是對陽明學研究的最高要求,學術不獨立,思想不自由,陽明學研究是難有真正成就的。如今是國人強調理論自信、文化自信的時代,相應的表現就是呼吁中國文化的本位建設、中國學術的話語權、拒絕做他人思想的附庸等。那麼,陽明學研究中如何表達這種立場與精神呢?首先是不能將陽明學委身於人而粘貼在某種學說或理論上。我們不幸地發現,當下的陽明學研究中有一種“抱大腿”現像,就是指研究陽明學某種觀念或思想,不是為了闡發和宣揚陽明學自身,也不是闡發和宣揚研究者的思考和主張,而是為了論證某種學說或理論的無比偉大和正確。陽明學隻是為了印證某種學說或理論而活著,成了一種工具。陽明學的價值與精神不是因為自己的內容而顯發,而是因為成了某種學說或理論正確的證據而偸生。陽明學研究完全喪失了獨立自主性,而這種現像與當下國人呼吁學術主體性建立的主張顯然是不合拍的。因此,陽明學研究不能巴望著靠貼上某種思想或理論的標簽而使自己上位,也不能企圖以證明某種思想或理論的無比正確而顯示自己的高貴,更不能用矮化自己的方式襯托某種思想或理論的偉大,陽明學研究中必須是陽明學自己出場,必須有獨立的論述和表達,將自己的理念與精神彰顯出來。其次是不能將陽明學與“低俗的意見”混在一起。當下陽明學研究中,“低俗的意見”滿天飛,陽明學就是風水學、陽明學就是策略說、陽明學就是成功學、陽明學就是禪學、陽明學就是主觀唯心主義、陽明學就是神秘主義、陽明學就是空疏之學、陽明學就是禍國殃民之學等等。陽明學或許不能算是史上最高貴的學問,但顯然也不會如此的低俗,將陽明學與這些“低俗的意見”為伍,不僅是對陽明學的誤解,也是對陽明學的不尊不敬。而混陽明學與“低俗的意見”為一,不僅會導致人們無法辨別陽明學的真偽正邪,而且會導致人們將陽明學視為無足輕重的學說。因此,陽明學研究應該注意區分有效意見與無效意見,注意區分有學術意義的觀點與粗俗的主張,不應讓陽明學與那些“低俗的意見”為伍,從而凸顯陽明心學、陽明學的獨特性和價值性。陽明說:“世之儒者,各就其一偏之見,而又飾之以比擬仿像之功,文之以章句假借之訓,其為習熟既足以自信,而條目又足以自安,此其所以誑己誑人,終身沒溺而不悟焉耳!”(《寄鄒謙之五》,《王陽明全集》(上),第206頁)醉心詞章、追逐文飾、盲目自信、好標異說而固執己見,正是陽明所不恥的行徑。三是不能與“高級的哲學”無原則地秀恩愛。我們知道,陽明熟稔佛老,可以說其心學底處深深地刻上了佛老的印記,但他並沒有沉溺其中,而是超越之而挺立自己的思想,陽明還是那個陽明,但卻是更好的陽明,更好的陽明心學。但在當今的陽明學研究中,由於個別研究者酷愛“高級的哲學”而又沒有及時消化,陽明學被他們包裝在漂亮的神秘的外衣中,詞藻華麗,名詞孤僻,思辨玄妙,陽明學如墮富麗堂皇的迷宮,進去不易,出來尤難。同行不能悟其道,民眾不能明其說。此非陽明所謂“後世良知之學不明,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軋,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瑣僻陋之見,狡偽陰邪之術,至於不可勝說”(《傳習錄》上,《王陽明全集》(上),第80頁)乎?如果我們的陽明學研究不能使陽明的精神與思想更清楚地呈現,不能使人們更明白地讀懂與輕松地接受陽明思想,反而遮蔽了陽明思想,甚至偏離了陽明心學精神,成了人們理解陽明學的“天塹”,使人們離陽明學本貌越來越遠,那麼這種陽明學研究意義何在呢?我們不應在擺脫了唯心主義、唯物主義糾纏後又陷於另一種“玄學的”糾纏。概言之,陽明學研究如果就是為了論證某種理論或學說的偉大和正確,就是喜歡與“低俗的意見”打成一片而擁抱取暖,就是樂意追求“高級的哲學”時尚面孔,那麼,在這樣的陽明學研究中,非但不能獲得陽明心學的真諦,也不能獲得陽明學的本貌,更談不上傳播、弘揚陽明學的精神。因此,陽明學研究中的自我表達就是陽明學的生命,它需要所有陽明學研究者的堅守與弘揚。

總之,幸運地進入新時代的陽明學研究,應該積極地普及陽明學文化和常識,應該努力地深化陽明學理論的思考與研究,應該義無反顧地消滅陽明學研究中的片面與弊端,應該堅守精神上的獨立與思想上的自由,唯有如此,陽明學研究纔能真正傳承與弘揚陽明心學精神,纔能真正光大陽明學,我們纔能對陽明學研究寄一份善良的期許,也纔能不辜負千年難遇的新時代!讓我們以《陽明學研究新論》第3輯的隆重出版共勉!



李承貴

20180118

於南京仙林道場



1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