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鄉村建設批判答鄉村建設批判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千家駒李紫翔梁漱溟山東社會科學院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1620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16200
版次:1

商品編碼:13066586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當代齊魯文庫·20世紀“鄉村建設運動”文庫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8-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9
字數:244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千家駒,李紫翔,梁漱溟,山東社會科學院


    
    
"

內容簡介

20世紀的上半期,在中國興起了一場由知識分子主導的聲勢浩大的鄉村建設事業,學術界稱之為“鄉村建設運動”。作為一種改良主義實驗,它希望在維護既存社會制度的前提下,采用非暴力的方式,通過興辦教育、倡導合作、地方自治、公共服務和移風易俗等措施,拯救日趨衰弱的農村經濟,刷新中國政治,復興中國文化,實現“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在實踐層面,“鄉村建設運動”的思想通常與國家發展的戰略、政策、措施密切相關,並呈現出“群體性”和“多樣化”的特點。“鄉村建設運動”在中國百年鄉村建設歷史上具有承上啟下、融彙中西的作用,有其獨特的學術內涵與時代特征,是我們認識傳統中國社會的重要基礎,也是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實施新一輪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忽視的學術遺產。

目錄

序言
關於一般的
中國農村運動的理論與實際
中國鄉村建設運動的估價
從整個民族經濟上觀察現在的鄉村建設工作
拉西曼報告書之農業部分的批評
中國農村的出路在那裡

關於定縣的
中國農村建設之路何在
論“定縣主義”

關於鄒平的
中國的歧路
鄉村建設運動的評價
評梁漱溟先生的鄉村建設理論之“方法問題”

關於合作社的
中國合作運動之批判

關於土地村公有的
按勞分配的土地村公有之批判
土地村公有方案的實際意義
私有?村有?國有?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國鄉村建設批判答鄉村建設批判》:
點,實在還離得很遠。不說目前的農村工作夠不上使全國的大多數農民有飯喫,就是在各該實驗改進地方,也很少有所成就。
先說定縣鄒平,這種的教育和訓練,自然能相當地使農民能得到生活的能力,可是這不是一個可靠的保障;生產工具在人家的手裡,一切的負擔是這樣的苛重!政府不修水利,黃河一泛濫就是幾百裡;僅僅有了知識,受點生產衛生公民等的訓練,就能有飯喫,就能活得下去嗎?而且農村裡的剝削階級存在著一天,農民的受教育,也受著限制,在霍六丁先生任定縣縣長的時代,定縣“農民同學會”的活動,把青年農民都組織了起來,當地的大紳士馬上出來反對,要驅逐平教會,為了不忍拋擲平教會幾年來努力的成績,霍六丁先生隻得去職,“同學會”也隻得停止活動。這便是告訴我們,知識分子進農村去,組織農民,教育農民,誠然是有意義的事,可是不能誇大地說,這樣便能解決目前的農村問題。要知道當你的教育,或組織的活動,稍稍觸到地主紳士的利益的衣角時。他們便會驅逐你。至於想教他們從農民那兒少榨取一些,或竟不許他們榨取農民,那更談不到了。
自衛這件事,本身就是鄉村建設的反面,鄉村建設得有辦法,大多數人有飯喫,根本就不必“衛”。自衛工作做得最好的地方,無非是外縣的匪不敢來,本地的匪不敢起,但是一個普通的人都懂得“匪也是老百姓”。真正的問題,是在如何使老百姓有飯喫,不當匪,不在武裝了民團來鎮壓匪。而且,公正一點的話,也要問一聲“為誰而衛”?“誰需要衛”?所以從自衛來做鄉村工作的出發點,原則上就欠健全。因為自衛不能解決匪,隻有讓老百姓有飯喫纔是根本的辦法。自衛做得最好時,隻能使窮人不造反,而不能使他們不窮。
中國的縣政太差,江寧蘭溪在改革縣政這一點上不能不說是有著相當的成功,不過也就因為一般縣政太差之故,這兩個實驗縣就被看做了鄉村建設工作的一部分。其實,中國農村之成今日的破局,各地縣政府固然也盡了很大的力量,但究不過“為虎作倀”,因此,我們不能反過來說,目前縣政改革好了,就好算是鄉村建設的成功,因為即使土地人口調查清楚,財政有辦法,教育漸漸發達,交通水利都開始建設,一切的縣政都在軌道上,離農村關繫的根本改善,實在還遠得很。更深一層說,目前縣政的改革,對內不能改變一點現存的關繫,(如胡次威先生有一次和作者談到,說:“我最感困難的是現行法律的束縛!”法律是社會關繫的凝固,你也許能使土豪劣紳對農民“少”作些超經濟的壓迫,但是,你不能使他們“不”作,尤其你不能使他們根本不存在。胡先生真有心想做得更好些,但是縣政改革的可能條件限制了他。)對外不能成為獨立的單位,中央政府把棉織物的進口稅減低,你土布的提倡便完全落空。
在鄉村工作的各團體中,除華洋義賑會專門從事合作社的努力外,其餘各團體,也無不或多或少地在做著這同樣的努力,要問到中國目前鄉村工作中,關於經濟方面的建樹,唯一的而且最普遍的就是合作社。合作社的組織,自然是一件於農村有益的事,中國目前合作社的這樣發達,華洋義賑會與其他從事鄉村工作的團體,都有莫大的功績。不過合作社不是農村疾病的萬應靈藥,他對農民生活的改善,有個限度,而且這個限度常常被國民經濟的性質所決定的。比方:華北產棉的區域,他們組織了許多運銷合作社替棉農服務,這和一般商人相比時,農民的損失,自然減輕了許多。可是這些棉花最大的命運,卻被決定於上海市場上的外棉競爭程度,假若美棉來一個傾銷,任你有多少運銷合作社,也沒法挽救棉農的破產。至於近幾年來銀行資本通過合作社的組織投資農村,那尤其是純粹以商業利潤為目的,離問題的本身更遠了。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從傳統鄉村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是世界各國現代化必然經歷的歷史發展過程。現代化的完成,通常是以實現工業化、城鎮化為標志。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這個過程從17世紀資產階級革命算起經歷了200多年時間,若從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算起則經歷了100多年的時間。中國自近代以來肇始的工業化、城鎮化轉型和社會變革,屢遭挫折,步履維艱。鄉村建設問題在過去一百多年中,也成為中國最為重要的、反復出現的發展議題。各種思想潮流、各種社會力量、各種政黨社團群體,都圍繞這個議題展開爭論、踫撞、交鋒,並在實踐中形成不同取向的路徑。
把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置於近代以來的“大歷史”中審視不難發現,今天的鄉村振興戰略,是對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最本質、最重要的發展議題的當代回應,是對解決“三農”問題歷史經驗的總結和升華,也是對農村發展歷史困境的全面超越。它既是一個現實問題,也是一個歷史問題。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新中國成立前,一些有識之士開展了鄉村建設運動,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梁漱溟先生搞的山東鄒平試驗,晏陽初先生搞的河北定縣試驗”。
“鄉村建設運動”是20世紀上半期(1901到1949年間)在中國農村許多地方開展的一場聲勢浩大的、由知識精英倡導的鄉村改良實踐探索活動。它希望在維護現存社會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通過興辦教育、改良農業、流通金融、提倡合作、辦理地方自治與自衛、建立公共衛生保健制度和移風易俗等措施,復興日趨衰弱的農村經濟,刷新中國政治,復興中國文化,實現所謂的“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在政治傾向上,參與“鄉村建設運動”的學者,多數是處於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的‘中間派’,代表著一部分愛國知識分子對中國現代化建設道路的選擇與探索。關於“鄉村建設運動”的意義,梁漱溟、晏陽初等鄉建派學者曾提的很高,認為這是近代以來,繼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運動、辛亥革命運動、五四運動、北伐運動之後的第六次民族自救運動,甚至是“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①實踐證明,這個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但也留下很多彌足珍貴的經驗和教訓。其留存的大量史料文獻,也成為學術研究的寶庫。
“鄉村建設運動”最早可追溯到米迪剛等人在河北省定縣翟城村進行“村治”實驗示範,通過開展識字運動、公民教育和地方自治,實施一繫列改造地方的舉措,直接孕育了隨後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由晏陽初及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所主持的“定縣試驗”。如果說這個起於傳統良紳的地方自治與鄉村“自救”實踐是在村一級展開的,那麼實業家張謇在其家鄉南通則進行了引人注目的縣一級的探索。
20世紀20年代,餘慶棠、陶行知、黃炎培等提倡辦學,南北各地聞風而動,紛紛從事“鄉村教育”“鄉村改造”“鄉村建設”,以圖實現改造中國的目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鄉村建設運動”蔚為社會思潮並聚合為社會運動,建構了多種理論與實踐的鄉村建設實驗模式。據南京國民政府實業部的調查,當時全國從事鄉村建設工作的團體和機構有600多個,先後設立的各種實驗區達1000多處。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梁漱溟的鄒平實驗區、陶行知的曉莊實驗區、晏陽初的定縣實驗區、鼓禹廷的宛平實驗區、黃炎培的昆山實驗區、盧作孚的北碚實驗區、江蘇省立教育學院的無錫實驗區、齊魯大學的龍山實驗區、燕京大學的清河實驗區等。梁漱溟、晏陽初、盧作孚、陶行知、黃炎培等一批名家及各自領導的社會團體,使“鄉村建設運動”產生了廣泛的國內外影響。費正清主編的《劍橋中華民國史》,曾專闢“鄉村建設運動”一節,討論民國時期這一波瀾壯闊的社會運動,把當時的鄉村建設實踐分為西方影響型、本土型、平民型和軍事型等六個類型。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