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現代性的哲學視域——王振林自選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王振林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2974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29743
版次:1

商品編碼:12460020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
出版時間:2018-07-01
用紙:膠版紙

作者:王振林

    
    
"

內容簡介

本文集由三部分組成,第一編,移動的地平線:從我思之我到交互主體。現代西方哲學家在對“主體際性何以可能”問題的探析中,顯示出現代西方哲學在從近代哲學的“觀念論”向“語言學”的視角轉換中,已由傳統哲學囿於“我思”、主客問題轉向對實踐主體、主體際問題的研究,以及愈來愈貼近生活的“實踐轉向”。第二編,追尋美德:西方道德哲學的尋根理路。縱觀西方倫理發展史,其基本問題是道德的根據何在?解讀這個問題,歸根到底與諸家諸說的世界觀密切相關,由之便呈現出本體論價值決定了主體性價值,即對理智而言的“真”和對意志而言的“善”。第三編,理想的衝突:哲學的批判與改造。本部分研討了不同時期的哲學在本體論、真理觀、社會與歷史等方面的批判與轉向。

作者簡介

王振林,女,1956年生,哲學博士,現為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吉林大學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知識論學會理事。曾先後到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亞利桑那大學做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西方交往理論、西方倫理道德哲學。圍繞研究方向,主持完成了“當代西方交往實踐觀——關於人的發展理論的新解說”“ 康德道德哲學與現代倫理學中的道德規約性問題研究”“現代西方交往理論研究”等多項省部級項目。出版專著:《解析與探索:哲學視域中的主體際交往》《人性、人道、人倫——西方倫理道德問題研究》《現代西方交往理論研究》,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0篇左右。

目錄

第一編移動的地平線 :從我思之我到交互主體

從主體理性的凱旋走向理性主體的黃昏 ……………………………(3)

理性主體與理性批判 :現代性的哲學話語 …………………………(14)

現像學運動中的交互主體性理論統觀 ………………………………(24)

交往實踐的基點定位探本 ……………………………………………(34)

解析與探索 ———哲學視域中的主體際交往 …………………………………… (45)

“主體間性冶是個應該給予消解的無意義的概念嗎 ? ………………(54)

胡塞爾交互主體性理論評析 …………………………………………(60)

走出傳統哲學的自我中心困境 ………………………………………(69)

評析伽達默爾的語言理解遊戲 ………………………………………(78)

生產、語言與交往 ———馬克思與哈貝馬斯 ……………………………………………(89)

薩特的他者理論研究 …………………………………………………(98)

梅洛 -龐蒂 :“他人與人的世界冶 ……………………………………(110)

現代交往哲學中的實用主義之聲 ……………………………………(120)

符號、自我與交往 ———皮爾士的交往符號學理論 ……………………………………(129)

威廉 ?詹姆士 :超越主客對立的交往哲學 …………………………(140)

約翰 ?杜威與民主交往理論 …………………………………………(151)

米德的 “符號互動論冶解義 ………………………………………… (160)

第二編追尋美德 :西方道德哲學的尋根理路

西方道德哲學合理性基礎的摧毀與重構 …………………………… (173)

“烏托邦冶思維與普遍倫理 ……………………………………………(186)

蘇格拉底 :真理、知識與美德 ………………………………………(194)

美的理想 ———中世紀基督教愛觀之探討 ……………………………………(205)

透視後現代倫理學 ……………………………………………………(214)

兩種相悖的倫理話語 :羅蒂與哈貝馬斯 ……………………………(220)

倫理道德的歷史唯物主義基礎 ………………………………………(231)

第三編理想的衝突 :哲學的批判與改造

認知思維方式的生存論轉向 …………………………………………(243)

當代實踐哲學與生活世界理論 ………………………………………(250)

馬克思主義場域中的哲學改造與衝突 ………………………………(257)

存在主義化的馬克思主義 ———述評《辯證理性批判》 ………………………………………(266)

康德範疇理論研究 ……………………………………………………(283)

黑格爾對康德範疇理論的超越及啟示 ………………………………(290)

現代西方哲學的真理觀及其啟示 ……………………………………(299)

現代西方哲學本體論的發展趨向與特點 …………………………… (307)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本文集所收入的論文,既記錄了我近40 年來從事教學與科研的學習與探索軌跡,又展現了我不同時期的研究興趣與領域。整個文集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編:移動的地平線:從我思之我到交互主體。納入本編的論文,雖然涉及的哲學家及其理論較為廣泛與龐雜,但是其研究主題還是較為集中的,即以理性、主體與主體際性為主題,研討了現代西方交往理論。確切地說,對現代西方交往理論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而激發我對西方交往理論與交互主體性問題進行研究熱情的契機,乃是讀了美國哲學家弗萊德·R.多爾邁的《主體性的黃昏》一書。書中以“思維主體”的爭論為話語背景,觸及交互主體性、人與自然的關繫、社會與個體的發展理論,以及諸種社會政治職責的倫理基礎結構這樣四個問題域。所有這些問題,不僅引起了我的探索興趣,也奠定了我的研究領域。

對主體際性問題的研究,起初主要集中於對德國哲學家的理論研究,如胡塞爾的交互主體性理論、海德格爾的共在理論、伽達默爾的語言理解理論和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因為就讀的專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所以,又擴展到對馬克思主義交往思想,以及對馬克思主義的交往思想與哈貝馬斯交往理論之間的比較研究,並由之完成了博士論文。之後便赴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哲學繫訪學。在這一年的留學期間,又專門收集、研讀了與之相關的文獻材料。回國後,經過進一步修改與加工,2001年由國家留學基金資助,出版了《解析與探索——哲學視域中的主體際交往》一書。當然,我曾在該書中說本書並不是“大紙票”而隻是“小零錢”,它不過是對交互主體性問題研究的起步而已。隨著研究視野的不斷拓展與深入,先後在校、省、部級不同級次項目的支持下,不僅發表了數十篇與之相關的論文,而且在2015年年底,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現代西方交往理論研究》一書。書中不僅涉及德國哲學家的交往理論,同時也包括法國哲學家、美國哲學家的交往理論。

盡管訴諸不同基點上的交往實踐理論五花八門,但是交往實踐的核心問題實際上集中於:“主體際性是何以可能的”問題。在對“主體際性何以可能”問題的合理性與權威性、可辯護性與合法性的探索與闡釋中,現代西方哲學家都是以人的一種特殊的生存方式為支點,去說明人與自身、人與他人、人與社會的網絡結構關繫,闡明交往實踐在人類的文化傳承、歷史演進與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都是以消解傳統哲學的對立,突破“方法論的唯我論”為其理論的出發點,顯示出現代西方哲學在從近代哲學的“觀念論”向“語言學”的視角轉換中,已由傳統哲學囿於意識的觀念主體、主客問題的研究轉向實踐主體、主體際問題的研究,以及越來越貼近生活的“實踐轉向”。當然,訴諸我思與知覺、經驗與語言,超越傳統哲學的“唯我論”,追求主體際的交流與溝通,既是對傳統哲學的主體性觀念進行理論反思與批判而必然邏輯地生成的問題,又是現代西方哲學家對世界多極化、化與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時代特征自覺反思而提出的一個前沿性、邊緣性與交叉性的熱點研究課題。毋庸置疑,在對這個熱點課題的研究中,各具特色的交往實踐理論之間遠未達成共識,存在著不盡相同的思維路向、論證方式與理論構成,而造成諸家諸說紛纭爭執狀態的原因,主要在於它們所訴諸的交往實踐基點不同。不過,這並不影響它們從不同的邊緣域向同一個目標前進,在對交互主體、交往實踐的分析與論證中,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幅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理論語境。

第二編:追尋美德:西方道德哲學的尋根理路。對西方倫理道德問題的研究,萌生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聆聽了鄒化政先生的西方倫理學史課。先生對西方倫理道德問題及其發展史的獨到解說,引起了我內心渴求對之進行深入研究的欲望。在此後20多年的研習與積累的基礎上,我不僅發表了一繫列相關的研究文章,而且2011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人性、人道、人倫——西方倫理道德問題研究》一書。

縱觀西方倫理發展史,可謂學說林立,論點各異,問題繁雜,但是貫穿於倫理學之中的基本問題就是道德的根據何在?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就一直在混亂不休中討論道德的根基問題,道德秩序需要一個外在的來源使我們自身被迫與道德要求相一致呢,還是我們善於約束自己以至我們有充分的動機去引導我們去做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呢?或者說,關於人性之“是”,並從人性之“是”中推導出“我們應如何行動”是理性的召喚,還是支配於我們待人接物時所流露的情感呢?關於道德的基礎,盡管不同的道德哲學各有主張,然而,幾乎所有這些學說的共同之處是,它們都試圖讓個人為自己提供道德,同時宣稱這種道德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因此,它們“先是描述人類本性的特征;然後作為一種補充物引入道德準則,將其解釋為是已經得到說明的人性的表現或者是這種人性滿足的手段”[美]阿拉斯代爾·麥金太爾:《倫理學簡史》,龔群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237頁。 。但是,對於道德規則,哪一種基礎在邏輯上是普適的?道德規則所需要的根據是什麼?以往的倫理學或是從上帝的誡命方面,或是從理性的命令方面,或是從實現人的本性的目的方面,或是從聽從絕對命令的義務方面,來理解道德之善。這一切又引起了令人煩惱的問題,正是關於這些誡令、命令、目的和絕對命令是由什麼構成的問題,是理智與知識,抑或是情感與意志?理智與情感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繫?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歸根到底與諸家諸說的世界觀密切相關,由之便呈現出本體論價值決定了主體性價值,即對理智而言的“真”和對意志而言的“善”。 盡管有些哲學家在某種意義上將人的道德生活與他人、社會相關聯,但是他們在解釋人性時,幾乎都是在人的實踐行為之外來尋找根據,而沒有看到根據就在人的社會歷史生存行為本身,意識不到人的行為之道,存在真理隻有與人發生關繫,纔算找到了自我揭示之所,人的自由自覺的社會實踐纔是倫理學說與一切行為道德的基礎和根據。

第三編:理想的衝突:哲學的批判與改造。收集在這部分的文選,反映了我不同時期對不同哲學問題的關注,因而它們並沒有統一的討論主題。《康德範疇理論研究》《黑格爾對康德範疇理論的超越及啟示》兩篇,是我研究生結業後的習作,主要闡釋了黑格爾在對以往哲學,特別是對康德範疇理論的批判與繼承、改造與發展的基礎上,以概念自身的思存統一性,克服了康德的思維形式和感性內容的外在結合,以及悟性範疇和外在世界的僵硬對立;以概念自身的矛盾運動和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發展,克服了康德範疇之間靜止的、非發展的缺陷,揭示了人類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抽像到具體的認識發展過程,達到了邏輯學、認識論、本體論的統一,建立起了一個概念的真理體繫,從而以唯心主義的辯證邏輯取代了康德的先驗邏輯。而其他幾篇則從不同的維度研討了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的現代西方哲學在本體論、真理觀、生活世界與社會歷史等方面的爭論與批判、超越與轉向。從不同維面所進行的這些研討,既彰顯了哲學的思維方式與問題域的轉換,也表現了哲學對自身認識的深化與更新、發展與轉向。


王振林

2018年2月於長春農舍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