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文化如風: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論綱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596-864
【優惠價】
373-540
【作者】 董曉萍王一川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3555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35556
版次:1

商品編碼:11583982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3-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7
字數:383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董曉萍,王一川

    
    
"

編輯推薦

文化如風,其實也正契合“文化”這個詞的本義。在漢語中,“文”的本義是自然中原本存在的各色交錯的紋理,引申而指人為的創造物,如語言文字等符號表意形式,及其具體化而成的文物典籍、禮樂制度等,還有人的品德修養,以及與美、善、德行等詞語相近之義。而“化,,的本義為改易、生成及造化,是指事物形態或性質發生改變,引申而指代人的內在德性的改變。當“文”與“化”合並使用時,“文化”代表了“以文教化”這一動態過程,表示對人的內在品德、德性的涵養。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結合詞語本身就包含從自然之文到人為之文、再回返自然之文的循環互動之意。古往今來,漢語中的“文化”一詞的古今內涵固然曾經發生頗大的變化,但其如下意義當是古今貫通的:文化來自自然,還得回歸於自然。回歸於自然,正意味著人回歸於自然本身的生生不息的節奏。說文化如風,也如同說文化如雨、如露、如水、如雪一樣,或者說。真正的文化當如自然一樣。《文化如風: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論綱》,人以文化而立,文化以自然而美。這,或許正是今天談論文化軟實力的部分內涵之所存吧!

內容簡介

文化如風。風之教化,禮樂日新;風之風俗,文明凝聚。對一個國家社會而言,文化如綿綿長風,對內整合歷史資源和社會協同力量;也如徐徐輕風,對外部其他共同體釋放出吸引力,從而產生“內凝外吸”的效果。中國在全面現代化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進程中,既需要內凝,也需要外吸,形成良性循環。《文化如風: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論綱》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研究”的中期成果之一,課題組的專家學者經過多年的理論探索和實證研究,對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歷史脈絡、現代社會文化結構和當下面臨的具體問題,進行了全面探討和深刻闡述。全書分理論與動態、現像與對策、實踐與調研三編,共計三十一章。文化衡量國家民族的柔性力量,化育無疆、生生不息。

作者簡介

王一川,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文學院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先後在四川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取得文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赴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和哈佛大學研修。2005年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近年來主要從事文藝美學、中國現代文藝與文化現代性問題研究。董曉萍 遼寧大連人,1950年12月生。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9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繫博士畢業後留校任教,兼任導師鐘敬文教授學術助手。1994年人美國衣阿華大學做博士後,2001年以後赴英國牛津大學和法國高等社會學學院等校做高級訪問學者和客座教授。現兼任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間文化研究所所長、北京師範大學數字民俗學實驗室主任等職。

目錄

上編 理論與動態
第一章 理解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
一 文化軟實力概念的來源
二 中國國家戰略中的文化軟實力
三 文化軟實力中的文化
四 國家文化軟實力概念及其層面
第二章 後形而上學視域中的中國發展模式建構
一 續接現代性的中國譜繫與現代性的“中國困境”
二 現代性主導模式之內在機制的前提批判
三 現代性重審之後的中國發展模式建構
第三章 中國發展模式的探索及其對建構國家軟實力的啟示
一 中國發展模式探索的“滄桑歷程”
二 中國發展模式的“內涵邏輯”與“歷史成效”
三 在發展模式的“歷史啟示”中“提升”國家軟實力
第四章 民俗“實力化”的現代思想
一 文化間互相閱讀和欣賞的新經驗
二 對國別民俗進行現代比較研究的理論儲備
三 民俗實力化的思想構成
四 對民俗學專業化的影響
第五章 文化戰略視野中的中國電影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
一 電影作為文化產品的現代生長機遇
二 電影作為文化軟實力體現的現實圖景
三 中國電影文化軟實力的實現條件
四 中國電影軟實力培育發展的必要舉措:藝術內涵和產業建設雙軌互進
第六章 “軟實力”與“硬道理”
一 國家形像與硬道理
二 “軟”中如何“硬”?
三 我們如何討論“軟實力”?
第七章 文化軟實力之道與作為人文教育的文藝美學
一 人文教育潮與“素養論轉向”
二 分工主義與“人的整體性”
三 人文學科與“人文溝通”
四 文藝素養與“文藝美學”
第八章 軟實力視野下的中國文藝傳統
一 中國藝術傳統的“以我觀物”、“天人合一 ”的探求精神
二 中國藝術傳統的闡明道德,經世致用的思想意識
三 中國藝術傳統的“感興言志”、“達情暢意”的人生追求
第九章 文化軟實力指標體繫的建構原則與構成要素
一 文化軟實力”概念的一 般理解與“內在矛盾”
二 歷史唯物主義:考量文化軟實力的“基本理論資源”
三 功能呈現:中國文化軟實力建構的“三 重關繫”

中編 現像與對策
第十章 中式大片軟實力現狀及其問題
一 中式大片及其軟實力狀況
二 中式大片的經驗與教訓
三 中式大片軟實力提升策略建議
第十一章 新媒體時代的文化應對策略
一 有關當前網絡新媒體話題的背景
二 當下網絡新媒體時代文化環境的變化
三 網絡新媒體時代的癥候分析
四 新媒體時代的文化應對
五 結語
第十二章 跨文化的現代民俗傳承
一 現代民俗傳承的時代轉型
二 現代民俗傳承的思想特征
三 現代民俗傳承的建設儲備
四 現代民俗傳承的優勢戰略
第十三章 我國官方傳播渠道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公信力研究
一 問題提出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發現
四 結論
第十四章 國家硬形像、軟形像及其交融態
一 國家硬形像
二 國家軟形像
三 國家軟硬形像交融態
四 國家形像形態與影像政治修辭
第十五章 電影軟實力及其效果層面
一 軟實力與文化實力論轉向
二 軟實力理論的中外淵源
三 馬克思主義與軟實力
四 認識電影軟實力
五 電影軟實力的效果層面
第十六章 上天入地難抓人
一 中小成本影片的概念
二 中小成本影片的三 種美學取向
三 中小成本影片的美學特質與功能
四 中小成本影片的美學困窘及其原因
第十七章 主流文化與中式主流大片
一 主流文化:文化層面的異質互滲構造
二 主流大片:通向主流文化的審美維度
三 類型互滲:當前主流大片新取向
四 觀念傳聲筒:中式主流大片的美學困境
五 中式主流大片的脫困之道
第十八章 探析漢語國際化中的文化策略
一 漢語國際推廣與中華文化傳播密不可分
二 中華文化是促進漢語國際推廣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三 積極探索漢語國際推廣中中華文化有效的呈現方式
第十九章 中國形像的再造
一 中國形像與“國學熱”
二 中國形像與中國記憶
三 中國形像與當代使命
第二十章 文化創新、大國風範與軟實力的作用之道
一 文化創新:路徑、資源與產業效果
二 大國風範:文化創新的條件及其語言表現
三 場域與民主:軟實力如何發揮作用?

下編 實踐與調研
第二十一章 北京文化符號與世界城市軟實力建設
一 北京文化符號與“世界城市”記憶
二 從大學生眼中的北京文化符號看北京城市軟實力現狀
三 大學生眼中世界城市”文化符號的啟示
四 北京作為世界城市”的文化符號建設
第二十二章 我國文化軟實力的自我定位
一 背景與調查方法
二 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得分
三 官員與學者的文化軟實力打分比較
四 不同級別官員的文化軟實力打分比較
五 不同年齡文化官員與學者的軟實力打分比較
六 結論
第二十三章 北京城市社會的民間水治
一 在水道分布中敘述城市社會結構與用水民俗
二 在水井地點中描述城市社會關繫與民俗
三 在水利史事中介紹城市歷史文化隱喻
第二十四章 啟功先生的清代宮廷學問與中國傳統文化
一 傳統文化與清官文化
二 傳統文化與北京首都文化
三 傳統文化與民俗文化
第二十五章 大學生電影接觸行為與評價研究
一 問題提出
二 調查方法
三 研究發現
四 結論
第二十六章 中國政府組織的對外演出和會展情況分析
一 中演公司對外文化交流項目分析
二 文化年活動分析及其意義:以中俄文化年為例
三 對我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的建議
第二十七章 21世紀中國民間對外文化交流演出及會展情況分析
一 2002年至2009年中國文聯對外交流演出及會展情況
二 問卷分析
三 建議與對策
第二十八章 SSCI、A&HCI刊物收錄中國學者論文情況分析
一 SSCI、A&HCI收錄中國學者論文概況
二 1995年、2002年、2008年中、日、韓社會類論文收錄情況
三 1995年、2002年、2008年中、日、韓歷史類論文收錄情況
四 結論
第二十九章 海外華文網絡媒體的現狀與類型分布研究
一 海外華文網絡媒體現狀研究
二 海外華文網站類型分布研究
第三十章 海外華文報紙的實力分析
一 歐洲華文報紙的實力分析
二 亞洲華文報紙實力分析
三 非洲華文報紙的實力分析
四 大洋洲華文報紙實力分析
五 美洲華文報紙實力分析
六 結論
第三十一章 我國文藝類圖書在海外出版
一 我國文藝類圖書在海外出版的三 種方式
二 近十年我國文藝類和相關圖書海外出版的官方統計數據
三 我國文藝類圖書輸出難的文化探究
四 促進我國圖書輸出的策略和建議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三現代性重審之後的中國發展模式建構
真正將一種純粹的理論敘事還原為描述中國人的生存體驗的發展智慧,這一旨歸是理論有效性的檢驗標準。經過對後形而上學時代的現代性本性的一番“逼近”,至少對於我們建構中國發展模式可以作出如下的基本判斷。
首先,現代模式的,中國發展模式理應是世界現代性“家族相似”中的一員。以色列著名的現代性問題專家s.N.艾森斯塔特認為:“現代性確實蔓延到了世界的大部分地區,但卻沒有產生出一種單一的文明,或一種制度模式,而是產生出了多種文明的模式,產生出了多種社會和文明發展,它們具有共同的特征,但依然趨向迥異的意識形態動態和制度發展。此外,超出了現代性最初前提的意義深遠的變化,也一直在西方社會中發生。”在他看來,即使在經濟發展方面相似的社會,如主要的工業資本主義社會——歐洲社會、美國和日本也“突出了現代社會極為豐富的多樣性”。②客觀地講,發展模式是一個復函數,包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傳統、社會結構與一繫列相關政策的總和。其中,最核心的內容是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就中國而言,在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層面上本身就呈現出與世界發展模式不同的特性。特別是利用“後發”的獨特優勢,不斷地試驗、總結和汲取自己和別人的經驗教訓,不斷進行大膽而又謹慎的制度創新,這就能使中國避免很多其他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盲目采用西方模式而帶來的發展困境。中國模式一北京共識的相對成功,對世界一些學者鼓噪的“歷史終結論”、現代化道路隻有西方政治制度的說法給予了有力的回擊,同時也在現代模式中成為了一種頗具魅力的發展模式。
其次,現代性是以資本邏輯為基本建制的,中國發展模式應該在發展社會主義資本的同時有著一種超越資本邏輯的意識,對資本邏輯的限度保持高度的警醒。日本哲學家梅原猛曾經感慨:“明治時代的日本人還受到過從前一時代繼承下來的儒教、佛教的倫理的強烈影響,但到了戰後,這種影響就逐漸地消失了。近代日本人在道德上還保存了儒教、佛教的遺產,現在已經把這種遺產喫光了。”“我覺得倫理慢慢地消失了,剩下的隻有賺錢了。”①在中國何嘗不是如此!在中國目前的市場經濟建設中,資本邏輯在所難免。資本邏輯導致了許多問題:生產粗放,隻顧速度、數量,不顧質量、效益、環境、能源與資源浪費;盲目追求生活水準的提高;在發展短視癥的情況下,假冒偽劣產品泛濫成災;對外貿易與國民經濟脫節;政治體制滯後、官員腐敗、資源配置劣化與經濟發展背離、環境污染嚴重、社會分配不公等等。但是,與西方社會尋求現代性不同的是,中國的現代性發展模式一開始就將市場經濟置於社會主義之內,是用社會主義來“化”資本邏輯的方法,就是我們始終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強調平等、公平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展,防止西方模式導致的道德敗壞和兩極分化。要超越對內掠奪資源、對外擴張的西方現代性發展模式,並超越市場化的消極影響,解決經濟與社會的關繫問題、東西部關繫問題、環境問題、城鄉問題、人與自然的關繫問題、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的問題、效率與公平問題,就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並不僅僅是一個新概念,而是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發展模式的轉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創新和發展,是應對國內國際新形勢、新挑戰的必然選擇,是對國際國內發展經驗和教訓的總結,是對西方現代性模式的超越,是對西方現代性病癥的一種矯正——盡管其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