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基本分配制度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728-1056
【優惠價】
455-660
【作者】 裴長洪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913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91392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4312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9
字數:174000

作者:裴長洪

    
    
"

內容簡介

本書從共享經濟理念出發,對中國基本分配制度進行了全面、繫統的研究。本書首先以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的理論內涵、制度安排的演變為線索,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收入分配的論述進行了總結和分析,並對以計劃經濟為特征的傳統社會主義收入分配制度安排的演變進行了梳理。其次,以按要素分配的思想演變為線索,對西方經濟學中關於收入分配的理論以及西方主要發達國家收入分配制度進行了總結和分析。在此基礎上,分別從宏觀分配格局和收入再分配的角度,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中國收入分配問題進行了研究。最後,本書詳細分析了共享經濟理念的提出、理論內涵和政策安排,並以此為框架對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中國基本分配制度提出了政策建議。


作者簡介

裴長洪,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長期從事國際貿易與投資、金融與服務經濟領域的研究,其博士論文《利用外資與產業競爭力》於2000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發的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2003年以來在《中國社會科學》《求是》《人民日報》《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財貿經濟》《國際貿易》等重報紙雜志發表論文數十篇;同時在國內外英文期刊發表英文論文十幾篇,其中有兩項研究成果獲得原外經貿部頒發的研究獎項,一項研究成果於2008年獲得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著作獎。獨著、合著《國際貿易學》《中國對外開放與流通體制改革30年研究》《共和國對外貿易60年》《中國基本經濟制度:基於量化分析的視角》等十餘部學術著作。1996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獎勵,2005年入選中宣部“四個一批”人纔工程。

王震,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現任微觀經濟學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城鎮化與人口流動、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長期照護、社會服務、社會治理等。已出版相關專著五部,其中參與撰寫的《包容性發展與社會公平政策選擇》一書獲第十四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在《經濟研究》《中國人口科學》《勞動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中國醫療保險》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孫婧芳,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2012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發展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和收入分配。主要研究成果發表於《經濟學動態》《勞動經濟研究》等刊物。


目錄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分配的理論與制度演進()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收入分配的基本思想()

一 馬克思關於收入分配的基本原理()

二 共產主義的兩個階段()

三 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按勞分配”()

四 共產主義高級階段的“按需分配”()

第二節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收入分配制度的探索()

一 列寧、斯大林關於按勞分配的理論發展()

二 蘇聯計劃經濟時期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格局()

第三節 新中國成立之後對社會主義分配制度的探索()

一 積累與消費比例關繫及統籌兼顧原則的形成()

二 按勞分配與工資等級制()

三 反對物質激勵與分配領域中實際上的平均主義()

第四節 改革開放後對社會主義收入分配制度的探索()

一 重新確立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分配原則()

二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三 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

四 科學發展觀與共享經濟理念()

第二章 西方經濟學關於收入分配的理論綜述()

第一節 古典經濟學的收入分配思想()

一 17—18世紀英國的經濟結構()

二 配第的分配理論()

三 斯密的分配理論()

四 李嘉圖的分配理論()

第二節 新古典學派的收入分配思想()

一 馬歇爾的分配理論()

二 凱恩斯的分配理論()

第三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經濟學對收入分配的理論研究()

一 結構主義學派的分配理論()

二 新古典學派的分配理論()

三 新自由主義的分配理論()

第三章 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與宏觀分配格局()

第一節 收入分配制度的演進()

一 改革低效率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二 初次分配制度的發展()

三 再分配制度的演進()

四 調節 收入差距的制度()

五 宏觀分配格局的調整()

第二節 改革開放以來居民收入分配狀況的總體趨勢()

一 基尼繫數的變動趨勢()

二 社會結構的變動趨勢()

三 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的原因()

第三節 城鄉、區域和行業之間宏觀分配格局的差異()

一 城鄉間收入差距分析()

二 地區間收入差距分析()

三 行業間收入差距分析()

第四節 國民收入分配中勞動報酬變動趨勢分析()

一 三大主體初次收入的分配格局變化()

二 三大主體可支配收入的分配格局變化()

三 勞動報酬占國民收入比重的變化()

第四章 國民收入的再分配()

第一節 收入再分配及其政策框架()

一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的國民收入再分配()

二 西方經濟學中的收入再分配()

三 中國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變遷()

第二節 稅收與收入再分配()

一 稅收與收入再分配()

二 中國稅制的演變及主要特征()

三 中國稅收的收入再分配效應()

四 收入再分配中的稅收政策()

第三節 公共支出收入再分配()

一 公共支出的收入再分配效應()

二 中國的公共支出、轉移支付與公共品提供()

三 公共支出的收入再分配效應()

第四節 社會保險制度與收入再分配()

一 社會保險及其再分配效應()

二 中國的社會保險制度()

三 中國社會保險的制度特征及收入再分配效應()

第五節 完善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建議()

第五章 共享發展新理念、新思路()

第一節 共享發展的新理念()

一 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目標()

二 共享發展的理念()

三 實現共享發展的必要性()

第二節 共享發展理念下初次分配的新思路()

一 實行最低工資制度對提高勞動報酬的影響()

二 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人力資本對提高勞動報酬的影響()

三 縮小地區差別的發展政策的作用()

四 縮小城鄉差別的產業發展政策的作用()

第三節 共享理念下再分配的新思路()

一 社會保護與人力資本型社會投資()

二 精準扶貧與精準再分配的新思路()

三 促進人力資本投資型服務業發展()

四 大力發展社會公益組織()

第四節 經濟轉型與收入分配政策的新挑戰()

一 經濟轉型期的新挑戰()

二 經濟轉型對收入分配狀況的影響及政策調整()

第六章 基本結論和政策含義()

附錄:改革開放以來關於收入分配的論述及政策梳理()

附表1—1 “共同富裕”的提出()

附表1—2 重新確立按勞分配為主體()

附表1—3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演進()

附表1—4 效率與公平下的再分配政策1——調節收入差距()

附表1—5 效率與公平下的再分配政策2——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國基本分配制度》:
發展與平等、生產與分配之間的矛盾是結構主義對反駁新古典學派的一個方面。繆爾達爾寫道:“一個幾乎對他們不言自明的先入之見是,這些極端貧困的國家尚不足以從社會公正方面思考並付出平等改革的代價。要想達到經濟發展,必須犧牲掉社會公正。”而且按照繆爾達爾提出的“循環累積因果聯繫”理論,平等將難以實現,不平等將會越來越突出。依據結構主義的責難,新古典學派對長期經濟發展過程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之間的關繫進行了討論。這其中庫茲涅茨的倒U型曲線最為突出,闡述了不同發展階段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的聯繫。
庫茲涅茨在《經濟增長與收入不平等》一文中,對經濟增長與收入分配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關繫進行了闡述。庫茲涅茨使用英國、美國和德國這些發達國家的歷史數據分析了其不同人均收入水平上收入不平等的變化。進而對發展中國家印度和發達國家美國的數據進行了對比。依據這些研究,庫茲涅茨得出了增長與分配之間的倒U型曲線。收入分配的長期變化趨勢是“先擴大,後縮小”。在經濟發展的早期,收入分配不斷擴大;在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收入分配將會出現縮小。從橫截面來看,發展中國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高於發達國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這也說明了增長與收入分配之間的關繫。這一觀點被提出後,引來了無數學者的關注,並對其進行驗證。從結果來看,支持與反對同時存在。
三 新自由主義的分配理論
古典學派和新古典學派也是倡導自由的,新自由主義同樣也是倡導自由的,之所以不同於古典和新古典的原因在於,新自由主義中加入了社會學、政治學、法學、倫理學以及道德科學等多個領域。雖然融合了多個領域,但是又不同於結構主義的多目標,新自由主義依然是單一目標的,加入這些領域的最終目的僅是為了給自由競爭創造出更好的環境,充分發揮自由競爭最優化的能力。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哈耶克和結構主義的代表人物繆爾達爾1974年同時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兩位觀點和立場完全不同的經濟學家同時獲得諾獎的事實,說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同學派之間在此消彼長中不斷成長,同時也說明由於戰後不同國家采用了不同的發展方式,經濟發展環境更加復雜多樣。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收入分配制度是一個經濟體的核心制度之一,也是判斷一個經濟體的性質的主要標準。馬克思主義經濟作家對資本主義的批判首先就是基於資本主義不平等的分配制度,在對未來社會的設想中,收入分配又是新制度的核心之一。按照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設想,共產主義社會最終的分配制度是“各盡所能、按需分配”,但由於舊制度的影響仍然存在以及生產力的不夠發達,在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仍需要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在此後的社會主義實踐中,生產資料公有制與收入分配的“按勞分配”的原則成為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標志。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過程中,對於實行什麼樣的分配制度也經過了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在計劃經濟時期,“按勞分配”的原則一度被批判為所謂的“資產階級”法權。改革開放可以說就是首先伴隨著對恢復“按勞分配”原則開始的。在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後,在分配制度的構建中,需要解決的兩個重大理論問題,一是按勞分配原則與按要素和按貢獻分配的關繫問題;二是分配制度中處理效率和公平的問題。在實踐探索中,逐漸形成了按勞分配為主、按要素和貢獻分配等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原則;在效率與公平的關繫上,也經歷了從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則。

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收入分配制度的研究,一方面要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國際社會主義實踐中收入分配的理論與制度探索進行繫統的總結和評估,同時對西方經濟學和西方發達國家收入分配的理論與制度進行分析和判斷;另一方面,要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的探索進行繫統的總結和分析。

十八大以來,對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的探索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在理論上,也是創新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內容。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和方法的基礎上,關鍵還是在於緊扣時代發展脈搏,緊扣當代中國的發展實踐。對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的探索也是如此,要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社會結構出現新特點的背景下來理解和把握。這些新特征包括經濟增長進入下降區間、快速的人口結構轉換和人口老齡化、大規模人口流動的常態化、新技術和新業態的不斷湧現等。

在基本分配制度的建設上,面對這些新特征和新趨勢,中央提出了共享經濟的理念,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共享經濟在堅持按勞分配和按要素貢獻分配的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原則下,從社會成員共享發展成果的角度重新詮釋了收入分配,突破了效率與公對立,強調了效率與公平的互補性和協調性,提出了新的政策含義。

首先,深化對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研究。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分配原則。在傳統社會主義觀念中,按勞分配與按要素是對立的,按要素分配是資本主義的分配原則。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和移動技術的發展,新的產業組織形式和就業模式出現了,資本與勞動的關繫也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在中國已經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情況下,資本貢獻、勞動價值、其他要素的回報相互結合在一起,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之間的藩籬需要打破,二者都是社會主義實現共享經濟的方式。在以信息技術和移動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為特征的現代信息經濟中,資本與勞動的關繫出現了新的表現形式,例如出現了大量沒有明確雇主的就業或非正規就業。這些新的業態和就業模式,將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混合在一起。這一新的形態需要對收入分配的基本表現形式進行深入研究。這些新的分配形式需要納入到共享經濟理念中。

其次,突出效率與公平的協調和統一。傳統經濟學的觀點認為,效率與公平是對立的,效率優先意味著公平性下降,突出公平意味著效率降低。這一觀點需要在新的經濟條件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框架中深入分析。現代經濟是人力資本為主的經濟,人力資本的投資成為一個經濟體是否具有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對人的投資、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一方面通過大規模的人力資本投資實現增長效率,另一方面人力資本投資本身就是消除貧困、實現包容性發展的主要途徑。共享經濟理念不僅是發展成果的共享,也是發展機會的共享。從這個角度理解,共享經濟理念更加突出了效率和公平的統一性。

再次,共享經濟還需要創新社會保障新理念。社會保障制度是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制度安排。傳統的社會保障首先是作為社會“安全網”,對競爭失敗者及落入貧困的人進行救助。這種“被動式”的社會保障理念不適應現代社會風險的特征。從共享經濟的理念入手,社會保障的理念也應創新和發展。要從消除社會成員脆弱性的角度出發,考慮社會保障的可支付和可持續性,著眼於提升個人、家庭和社會應對風險的能力,著眼於提升他們自身應對風險的能力,而不僅是被動提供收入補償。

社會主義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靜止的概念。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也是如此。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開始,到國際上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再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分配制度也一直在不斷探索中完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十八大以來,適應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在基本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形成了共享經濟的新理念。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創新。本書即以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為主題,對社會主義基本分配的演變、發展以及共享經濟理念的形成、特征、政策含義等進行了較為繫統、全面地分析。當然,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是一個非常大的題目,我們的研究也是初步的,一些結論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如果本書能夠引起讀者進一步研究的興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那就更好不過了。

裴長洪

2016/9/20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