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研究 [An Investigation of Ideologies of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987-2880
【優惠價】
1242-1800
【作者】 李永春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0877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08779
版次:1

商品編碼:12281474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An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02
字數:828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李永春


    
    
"

內容簡介

《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研究》立足於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宏大歷史背景,深入考察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的歷史發展進程,全面剖析社會改造思潮的基本內容,包括思想來源、目標、方法、手段、理論根據、依托力量等等,闡明其中各種改造主張與社會轉型的互動關繫。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興起的歷史條件
第一節 社會改造思潮興起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社會改造思潮的思想來源

第二章 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的發展演變
第一節 五四運動以前的社會改造思想
第二節 五四運動以後的社會改造潮流

第三章 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的基本內容(一)
第一節 社會改造的必要性
第二節 社會改造的目標

第四章 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的基本內容(二)
第一節 社會改造的手段
第二節 社會改造的理論

第五章 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的基本內容(三)
第一節 社會改造的力量
第二節 社會改造如何著手

第六章 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中的幾個重要問題
第一節 農村改造問題
第二節 地方改造問題
第三節 世界改造問題
第四節 聯合改造問題

第七章 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中的爭論
第一節 零碎解決與總解決
第二節 社會革命與政治革命
第三節 個人改造與社會改造
第四節 “問題與主義

第八章 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的個案研究
第一節 共進社的社會改造思想
第二節 王光祈的社會改造思想

第九章 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與其他社會思潮的關繫
第一節 社會改造思潮與無政府主義的關繫
第二節 社會改造思潮與三民主義的關繫
第三節 社會改造思潮與國家主義的關繫
第四節 社會改造思潮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繫

第十章 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的影響
第一節 社會改造思潮對社會思想的影響
第二節 社會改造思潮對社會運動的影響
第三節 社會改造思潮對現實政治的影響
結語

附錄
表一 五四時期主張社會改造的社團組織
表二 五四時期宣傳社會改造的報紙雜志
表三 五四時期北京政府查禁的書報傳單目錄
主要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一 新文化運動對社會改造的新探索
民初社會問題頻仍,社會改造開始付諸實培與宋教仁等聯合發起社會改良會,以人道主義及科學知識為標準,改良社會惡習培與李石曾、吳稚暉等人發起進德會,旨在改良社會道德。②都是針對腐敗的社會風氣,注重社會改良。正如上海《時報》所說,“吾國國勢衰弱,悉由民德之不良。前苦專制,今改共和,起視社會之黑暗,政界之腐敗,或且更甚於前,是知德育不發達,雖百變其政體,無益也……嗚呼,尚德二字為吾國今日之續命湯。”③以“尚德”為救亡之藥,不可謂不深刻。在時人眼裡,中國社會風氣變壞的原因是:“誘之向下者多,而導之向上者少。所謂誘之向下者,不過在野熱心之政客與教徒,以空言感化相提倡。殊不知空言感化導之使上,不敵周圍事實誘之使之有力也。”因此改良道德,“不能僅恃社會之提倡,而尤必借官府之力感化與法律互濟其窮。”④這種社會改良呼聲鼎革在社會心理上的反應;這種自上而下的社會改良,也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源泉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社會改造潮流,也助推中國知識分子對中國改造問題的思考。鄭振鐸指出,我們處在中國現在的社會裡頭,覺得四周的種種環境、層層空氣,沒有一樣不是黑暗惡濁、悲觀厭世,如同掉在九幽十八地獄裡似的。“若果常常如此,不加改革,那麼還成一種人類的社會嗎?資本主義支配下的社會,已經沒有存在的餘地了!他的黑暗,他的勞力和消費量的不平均,他的殘酷,以人類為犧牲以及其他種種罪惡,已經使生活在他底下的大多的人類,感到極端的痛苦,而想用各種的方法,做各種的運動群起而推翻之了!”⑤所以,對社會現狀的強烈不滿,成為社會改造的原動力。而此前社會改造的種種經歷,“使我們覺悟到以政治的勢力改革政治是沒有用的,必須從改革社會著手;改革社會必須從改革思想著手;但是改革思想,必須有表現正確思想的工具”⑥。文學革命的精神和思想革命的要求合為一體,社會改造的工具就落實到白話文運動上,新文化運動因此肩負起了社會改造的重任。
隨著辛亥革命旋起旋敗,一些激進的民主主義者開始認識到,過去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多數國民不覺悟,當前救國的首要任務在於打破封建思想壁壘,解除它對人民的重重束縛。因此,他們以進化論為指導思想,發動一個比辛亥革命時期更猛烈的思想文化運動,目的在於啟民主、科學思想之蒙,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新文化運動是“中國學術思想界最重要的運動”,其根本意義就是根本承認中國舊有文化的缺陷,同時提倡接受西洋新文化。①因此,新文化運動以民主與科學作為思想武器,開展新的社會改造運動。誠如蔣夢麟所說:“新文化運動的目的,是要釀成新文化的怒潮;要釀成新文化的怒潮,是要把中國腐敗社會的污濁,洗得干干淨淨,成一個光明的世界。”②新文化運動致力於“文化問題”的討論,注重“思想問題”的解決,以民主、科學和文學革命為主題。從內容來看,主要是社會方面的改革,主要著眼於民初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維護和鞏固這一新的政治制度,而從思想、社會等方面進行改造,所以,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影響深遠的社會改造運動。
民初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提出了社會改造的新要求。有謂:“社會制度之不自覺的變化,都是起於社會的環境改變之後,我們大家自自然然發出來的適合新環境的反應。”“社會改造問題,是起於舊制度之不適宜於新的環境。這既不適宜的制度,都是使我們感極深的苦痛時的。一經有人提出討論,自然能引起我們大家的注意,使我們大家共同討論。不獨討論,並且我們還拿討論所得的結論去實行,以此免除所受之苦痛。”③
陳獨秀著文《舊思想與國體問題》,在文中他剖析“現在中華民國的政治人心”與國體的關繫,指出:“因為民主共和的國家組織、社會制度、倫理觀念,和君主專制的國家組織、社會制度、倫理觀念全然相反,一個是重在平等精神,一個是重在尊卑階級,萬萬不能調和的。”因此,“要誠心鞏固共和國體,非將這班反對共和的倫理文學等舊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淨淨不可”④。他甚至說:“三年以來,吾人於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自經此次之實驗,國中賢者,寶愛共和之心,因以勃發;厭棄專制之心,因以明確。”⑤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上個月我回湘潭大學,永春同志興奮地告訴我,他的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研究》已經順利結項,一部80萬字的同名著作也順利通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評審,很快可以出版了。這使我極為高興。雖然自己已經退休返鄉多年,沒有再從事學術研究,但仍為他取得這一重要學術成果而興奮不已。他還告訴我,這是十多年前我要他研究的課題,他一直沒有停止過。在我的腦海中,一下子就湧現出了“十年磨一劍”和“天道酬勤”兩個詞彙。
永春同志潛心學問,勤於探索,心無旁騖,上天也會酬勞他的。“十年磨一劍”更表明他在治學上扎扎實實,厚積薄發,完全擺脫了時下急功近利的浮躁學風,這是特別值得提倡的。所以,當他向我索取書序時,我稍加思索便愉快地答應了。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襄助吳雁南、馮祖貽、蘇中立等先生從事於中國近代社會思潮的研究,合作主編四卷本《中國近代社會思潮(1840-1919)》,1998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出版之後,學術界好評如潮,迄今仍是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必讀書目。然而,任何著作都不可能窮盡對於真理的認識,其錯誤和疏漏均屬難免。這部200多萬字的著作,具體分析和論述了中國近代史上100多種社會思潮,但對五四時期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社會改造思潮竟然付之闕如。對這一思潮有所察覺並且試圖加以研究,卻是在該書出版數年之後。
我在仔細閱讀《五四時期期刊介紹》和《五四時期的社團》時,發現風起雲湧的報紙雜志和比肩而起的社會團體大都在鼓吹社會改造,五四時期存在著這樣一種社會改造思潮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永春同志是我指導的博士,曾以研究五四時期影響最大的社團“少年中國學會”為研究對像,並以“《少年中國》與五四時期社會思潮”作為學位論2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研究文,並且做得相當出色,具有研究社會改造思潮的充分條件。所以我曾建議他,對這一課題予以充分關注。
如前所述,永春同志對這一課題潛心研究,鍥而不舍,歷時十多年,寫出這部創獲甚多的學術著作,填補了中國近代社會思潮研究的重要空白,我怎能不由衷地喜悅呢?所以,我花了一段時間,重操舊業,認真閱讀了他這部80萬字的書稿,自感獲益匪淺。該書可謂亮點紛呈。
首先,作者對五四時期標舉“社會改造”的64個社團作了初步考察。其中能夠確定成立時間的49個社團的分布中,1917年2個,1918年6個,1919年16個,1920年15個,1921年1個,1922年2個,1923年6個,1924年1個。同時對宣傳社會改造的162種報紙雜志作了具體研究,其中能夠確定發刊時間的152種報刊中,1915年1種,1916年2種,1917年5種,1918年8種,1919年和1920年各43種,1921年20種,1922年18種,1923年11種,1924年1種。通過對1915年後十年間社會團體和報紙雜志的全面考察,發現五四時期社會輿論關注的中心問題就是如何改造社會,許多社團和出版物都圍繞著社會改造問題進行討論。大多數進步社團表現出改造社會的願望和要求,不少社團在宗旨中還寫明了“改造社會”的信條或規約。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後,許多進步社團轉向直接的社會改造,有的提出對當時社會“根本改造”,有的趨向政治改造,甚至發展為政黨組織。當時最流行的最要緊的一件東西,可以說就是“改造”(Re-construction)了。政治要改造,經濟要改造,社會要改造,教育要改造,竟可以說樣樣東西都要改造。至於改造的形式,或是從根柢上完全改造,或是從枝葉上部分改造,各有各的特殊情形。但總結一句話,這個時代完全可以叫作“改造時代”。不僅如此,社會改造思想在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也得到進一步的體現,由學潮而工潮、而商潮、而農潮,都次第發生。社會改造延伸到工農商學諸領域,演變為一種社會運動。
其次,作者將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世界性社會改造思潮聯繫起來,揭示出五四時期社會改造思潮的宏大背景。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歐洲大陸的自由秩序陷於崩潰。1918年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成為歐洲文化危機的重要思想表征。第一次世界大戰嚴重破壞了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經濟組織,使世界經濟秩序紊亂,各國工業恐慌,工人失業,農業破產,金融破產,各種社會問題接連發生。不僅各資本主義國家內農民階級和中等階級及資產階級要求社會革命,而且,全世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國民革命與之呼應。蘇俄社會主義革命更是徹底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方向。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