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兒童文學:學科與建構(朱自強學術自選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982-1424
【優惠價】
614-890
【作者】 朱自強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8651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86510
版次:1

商品編碼:12046243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7
字數:379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朱自強

    
    
"

內容簡介

《兒童文學:學科與建構(朱自強學術自選集)》共分為五輯,在整體結構上顯示出作者的兒童文學學科理念:兒童文學是一個學科,擁有自己富於特色的理論、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具有跨學科性和實踐應用性這兩個屬性。文集中的論文,為兒童文學的學科建設提供了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理論話題和學術觀點。第1輯“中國兒童文學史論”強調中國現代文學與兒童文學的“一體性”;發展出建構主義的本質論這一治史的理論方法;針對“傳統”,采取“思想革命”的立場和觀點;提出了“分化期”這一重要的斷代史概念。第二輯“兒童文學理論”側重於兒童文學觀研究,發展出了當代的“兒童本位”的兒童文學觀。第三輯“兒童文學批評”是作者所建構的“兒童本位”理論的一種批評實踐。第四輯“日本兒童文學論”顯示了作者的兒童文學研究的國際視野。第五輯“語文教育與兒童教育研究”*重要的學術貢獻是在反思“工具論”語文觀的基礎上,提出了“建構論”語文觀。

作者簡介

朱自強,男,學者、翻譯家、作家,文學博士。中國海洋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東京學藝大學、大阪教育大學訪問學者,大阪國際JL童文學館客座研究員,臺灣臺東大學兼職教授,香港教育學院訪問教授。主要學術領域為兒童文學、語文教育、兒童教育研究。出版《朱自強學術文集》(10卷)。具有代表性的個人學術著作有,兒童文學理論著作《兒童文學的本質》《兒童文學概論》;兒童文學史論著作《中國兒童文學與現代化進程》《“分化期”兒童文學研究》《現代兒童文學文論解說》《日本兒童文學論》;語文教育論著作《小學語文文學教育》《小學語文兒童文學教學法》。兼及創作和翻譯。繫列兒童故事《屬鼠藍和屬鼠灰》(四冊)獲泰山文藝獎;翻譯出版學術對談著作《繪本之力》以及日本兒童文學名著十餘種、繪本近百種。

目錄

第一輯 中國兒童文學史論
“兒童文學”的知識考古
——論中國兒童文學不是“古已有之”
“兒童的發現”:周作人“人的文學”的思想源頭
論周作人的“兒童文學”觀念的發生
——以美國影響為中心
“兒童”:魯迅文學的藝術方法
論新文學運動中的兒童文學
“反本質論”的學術後果
——對中國兒童文學史重大問題的辨析
論冰心《寄小讀者》的歷史局限
——兼談五四時期兒童文學的兩個“現代”
張天翼童話創作再評價
論中國當代兒童文學的兒童觀
論“分化期”的中國兒童文學及其學科發展

第二輯 兒童文學理論
論“兒童本位”論的合理性和實踐效用
“解放兒童的文學”:新世紀的兒童文學觀
兒童文學:兒童本位的文學
兒童文學理論:在“現代”與“後現代”之間
兒童文學本質論的方法

第三輯 兒童文學批評
新世紀中國兒童文學的困境和出路
“足踏大地之書”
——張煒的《半島哈裡哈氣》的思想深度
從動物問題到人生問題
——論瀋石溪動物小說的藝術模式與思想
詩人的綠色理論睿智
——評高洪波的兒童文學評論
挽救“附魅的自然”
——評湯素蘭的《閣樓精靈》的後現代思想
新時期少年小說的誤區
王淑芬兒童文學創作論

第四輯 日本兒童文學論
《買手套》論
中日兒童文學術語異同比較
“童話”詞源考
——中日兒童文學早年關繫側證
“二戰”後日本兒童文學的變革
第五輯 語文教育與兒童教育研究
“工具論”與“建構論”:語文教育的癥結和出路
童年的諾亞方舟誰來負責打造
——對童年生態危機的思考之一
童年的身體生態哲學初探
——對童年生態危機的思考之二
論兒童文學立場的語文教材觀
兒童文學分級閱讀的五項原則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兒童文學:學科與建構(朱自強學術自選集)》:
《故鄉》《社戲》都有“童年”和“成年”對比的結構,魯迅的思緒徘徊在“童年”和“成年”之間。冷峻、沉郁是魯迅的文學風格的主要方面,但是魯迅作品在總體冷峻的色調中,也常常透露出幾抹亮色,給作品帶來明朗甚至是歡快的暖色調。需要說明一點,這裡所談及的亮色,不是魯迅自己所說的“刪削些黑暗,裝點些歡容,使作品比較的顯出若干亮色”中的亮色,即不是“在《藥》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而是魯迅以珍視“童年”的兒童觀來“時時反顧”童年生活時所必然具有的結果。可以肯定地說,魯迅文學世界的亮色與魯迅的兒童觀有著密切的因果關繫。不了解魯迅兒童觀的崇尚童心的一面,就或者容易忽略了亮色這一魯迅文學世界的重要存在,或者雖然看到卻難以作出合理的解釋。
《故鄉》幾乎通篇籠罩著悲涼昏暗的陰雲,但是,唯獨童年的回憶卻像一縷陽光穿透陰雲,給作品點染上一些明媚的色彩。《故鄉》明暗色調的反差後面是一種對比:兒童時心靈的溝通與成人後心靈的隔絕。魯迅與“厚障壁”這種封建的社會病相對抗而取的人際關繫的價值標準卻來自兒童的世界,來自童心,天真純潔的兒童是不願受這種封建等級觀念束縛的。當年的迅哥兒和閏土親密無間,他們的後輩宏兒與水生也“還是一氣”。作者所真誠希望的是“有新的生活”來保護童心所體現出的美好的人際關繫,盡管它很“茫遠”。
與《故鄉》相比,《社戲》有著更為明顯的對比結構,在這一對比結構中,魯迅把在野外看社戲的“童年”置於在京城看京戲的“成年”之後來敘述。如果借用民間故事的後出場者一定優越於先出場者這一敘事學觀點,魯迅是以這樣的結構收到了抑前者而揚後者的藝術效果。
“童年”不僅是魯迅一些作品的結構的支撐,而且對“童年”的態度還成為《狂人日記》這樣的小說立意的支撐。現代文學界一般是將《狂人日記》看作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的。其實,在《狂人日記》之前有被胡適視為新文學“最早的同志”的陳衡哲的白話小說《一日》,可是《一日》不能享有《狂人日記》的殊榮,是因為它那流水賬似的寫法,不似《狂人日記》這樣“有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
《狂人日記》具有深刻的立意和獨特的、有創意的小說藝術形式。關於立意,魯迅在《(中國新文學大繫)小說二集導言》裡說過,它“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前面已經說過,創作《狂人日記》之前,魯迅的人生觀是頗為絕望和虛無的。《狂人日記》沒有寫成令人絕望的作品,表面上與《吶喊自序》說的“聽將令”有關(“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深層的因由則是魯迅還願意將一線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沒有喫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
我認為,《狂人日記》裡的狂人,是魯迅思想的畫像。上引小說結尾的兩句話,頗能顯示魯迅當時思想的矛盾和猶疑。有些研究者把“救救孩子”解釋成是一句有力的“吶喊”,但我記得一位日本學者指出過“救救孩子”的語氣的無力,對此,我也有同感。“救救孩子”即使是魯迅為了“聽將令”而發出的“吶喊”,但是,由於魯迅骨子裡的悲觀思想,他纔沒有使用與“吶喊”相稱的驚嘆號,而是選擇了語氣漸弱和結果不明確(沒有信心?)的省略號。而旦在前一句裡,魯迅對有沒有“沒有喫過人的孩子”這一問題,用了一個“或者”,一個問號,雙重暗示出他對“救救孩子”這一結果的不能肯定。
但是,如果《狂人日記》沒有“孩子”這一維度的存在,作品會是什麼樣的情形?更進一步,對於魯迅的思想和文學來說,如果沒有“救救孩子”這一意識,會有怎樣的出路?其中還會不會有《故鄉》中曾經透露過的那個屬於孩子的“新的生活”,屬於孩子的那個“茫遠”的“希望”?可不可以把《狂人日記》之後的魯迅的全部文學活動,在根本上看作是“救救孩子”的努力?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在《朱自強學術文集》(第10卷)自序“‘三十’自述——我所體驗的當代兒童文學學術史”中,我說過這樣的話:“這三十年不僅對我個人的學術生命具有歷史感,而且也與中國兒童文學學術開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歷史階段重合在一起。在這三十年裡,盡管還很不如人意,兒童文學學科依然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而我通過兒童文學理論、中國兒童文學史論、中國兒童文學批評、日本兒童文學研究以及兒童文學視角的語文教育、兒童教育研究,參與到兒童文學事業的建設中來,可謂盡心盡力地挑過幾籃子土。”
這本自選集就是以一種形式呈現著我對兒童文學學科的理解和建構的方式,因此書名題為“兒童文學:學科與建構”。
任何學科都不是一個實存的實體,而是一個建構的觀念。每個人都會以各種方式建構屬於自己的學科觀念。每個人的研究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對學科的理解。由於本文集所人叢書的體例要求,每輯的文章篇數有限,不過,我仍然希望所分類的五輯及所選文章能夠在整體結構上顯示出我的兒童文學學科理念:兒童文學是一個學科,擁有自己富於特色的理論、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具有理論上的跨學科性和實踐上的應用性這兩個屬性。
我個人認為,本文集中的論文,為兒童文學的學科建設提供了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理論話題和學術觀點。在此,就各輯論文的研究內容擇要作如下說明。
第一輯中國兒童文學史論
這一輯選文最多,篇數基本是其他各輯的兩倍。用意在於顯示我本人對文學史這一學術領域的重視。擇要而論,所收入的文章呈現出以下特點或創見。
(一)強調中國現代文學與兒童文學的“一體性”
1994年,我師從東北師範大學孫中田教授,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在孫老師的同意、支持下,我將當時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課題研究與博士論文寫作這兩項工作合為一體。因為研究“中國兒童文學與現代化進程”這一課題之初,我就想把現代兒童文學置於整個現代文學的格局中進行闡述,所以用了較長的時間調查、研讀《新青年》《小說月報》等新文學報刊以及周作人、魯迅、葉聖陶、冰心、瀋從文等現代作家的著作。孫中田教授是國內著名的茅盾研究專家,雖然當時已經年近七十,但是,在學術上充滿與時俱進、銳意求新之青春活力。孫老師充滿思想和創見、富於激情和雄辯的授課以及組織的博士生的學術研討,把我從兒童文學領域引向了更為廣闊和深遠的學術天地,進一步強化了我將兒童文學與現代文學融為一體進行研究的意識(順便說一句,在中國大陸,我應該是以兒童文學論文獲得博士學位的第一人)。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