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外國新聞史/新傳媒時代新聞傳播學繫列教材·新聞學核心課程02 [H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464-672
【優惠價】
290-420
【作者】 李磊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7516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75164
版次:1

商品編碼:13269398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新傳媒時代新聞傳播學繫列教材·新聞學核心課程
外文名稱:History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3-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1

字數:504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李磊

    
    
"

內容簡介

《外國新聞史/新傳媒時代新聞傳播學繫列教材·新聞學核心課程02》特點:
視野恢弘:深入剖析新聞事業與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互動關繫
史論結合:史實介紹與理論概括相結合,客觀敘述與主觀分析相融合
敘述詳細:注重擷取富有代表性的生動歷史細節,再現歷史的真實感
《外國新聞史/新傳媒時代新聞傳播學繫列教材·新聞學核心課程02》以封建集權時期、資本主義轉型時期、資本主義市場競爭時期和社會主義時期典型化國家的新聞傳播史發展脈絡為經,以新聞媒介發展史為緯,采擷世界各國豐富的新聞歷史資料,糅合相關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選取寬廣的社會史視野,詳略得當、科學合理地介紹與分析了人類新聞傳播史的一股性發展規律和各國特殊化發展模式。
《外國新聞史/新傳媒時代新聞傳播學繫列教材·新聞學核心課程02》史料豐實,敘述生動,分析深入,史論結合,是一部新聞傳播學專業的簡明版世界新聞史教科書,對新聞史相關領域的愛好者亦開卷有益。

作者簡介

李磊,男,山東沂蒙山人。1959年出生於江蘇蘇北大運河畔,少年時成長於長江邊的武漢市部隊大院,青年時期在山東老區沂蒙新華制藥廠做工,1979年考入山東大學歷史繫,畢業後志慮支邊,在甘肅日報社任職。曾先後在蘭州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人民大學工作或學習。曾任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中國新聞史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外國新聞史分會副會長、港澳臺新聞史分會副會長。主要教學與研究方向為中外新聞傳播史,曾出版過數部研究專著。

目錄

第一章 西歐專制王權型新聞傳播事業體繫——封建時期的英、法新聞傳播事業史
第一節 背景之回顧
第二節 歷史的進程
第三節 分析與思考
練習題

第二章 西歐貴族分封型新聞傳播事業體繫——德意志封建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史
第一節 背景之回顧
第二節 歷史的進程
第三節 分析與思考
練習題

第三章 殖民地型新聞傳播事業體繫——北美十三州的新聞傳播事業史(1607-1765)
第一節 背景之回顧
第二節 歷史的進程
第三節 分析與思考
練習題

第四章 漸進的改良之路——英國近代新聞傳播事業轉型模式
第一節 背景之回顧
第二節 歷史的進程
第三節 分析與思考
練習題

第五章 起伏的曲折之路——法國資產階級新聞傳播事業新體繫的確立歷史(1789-1881)
第一節 背景之回顧
第二節 歷史的進程
第三節 分析與思考
練習題

第六章 突進的平坦之路——美國資本主義新聞傳播事業新體繫的確立歷史(1765-1833)
第一節 背景之回顧
第二節 歷史的進程
第三節 分析與思考
練習題

第七章化”的變通之路——日、德近代新聞傳播新體繫的確立歷史
第一節 背景之回顧
第二節 歷史的進程:
第三節 分析與思考
練習題

第八章 邪惡的異化轉型之路——德、日、意法西斯新聞傳播體制模式確立歷史(1930-1945)
第一節 背景之回顧
第二節 歷史的進程
第三節 分析與思考
練習題
……

第九章 外部強力植入的轉型模式——二戰後日本和德國新聞傳播事業新體繫的確立歷史(1945-1952)
第十章 市場的競爭(上)——西方廉價報刊的崛起
第十一章 市場的競爭(下)——“黃色新聞”的泛濫
第十二章 獨立報業的典範——以《泰晤士報》和《紐約時報》為例
第十三章 近現代通訊社的歷史
第十四章 壟斷競爭時期的西方資本主義新聞傳播事業史
第十五章 西方廣播傳媒發展史
第十六章 西方電視傳媒發展史
第十七章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新聞傳播事業發展史
第十八章 蘇聯新聞傳播事業發展史
第十九章 南斯拉夫新聞傳播模式
結語與展望
主要參考書目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外國新聞史/新傳媒時代新聞傳播學繫列教材·新聞學核心課程02》:
《紐約公報》是紐約州官方印刷商威廉·布雷德福於1725年11月8日創辦的,人們評價這份報紙總是充溢著“滿紙枯燥無味的材料與令人生厭的頌詞”。布雷德福的政治觀點非常保守,幾乎在所有的問題上都擁護殖民當局。作為一個鐵杆親英派,布雷德福對“平民派”深惡痛絕,根本不會在《紐約公報》上替他們說半句公道話,於是,這些“平民派”領袖們便把目光轉向了一位叫約翰·彼得·曾格(John Peter Zenger)的印刷商人。
約翰·彼得·曾格曾經是布雷德福印刷所的一個學徒,期滿學成後自己開辦了一個印刷所。他文化水平不高,也沒有什麼過人的見識,但其政治態度卻傾向於“平民派”。1733年秋,當“平民派”領袖們極力勸說曾格創辦一份報紙以陳述他們的觀點,並許諾在文字、編寫、財政及其他方面給予全力支持時,曾格便答應了。1733年11月5日,曾格的《紐約新聞周刊》,一份紐約州“平民派”的報紙遂告問世。
《紐約新聞周刊》是一張四版的小型報紙,作為“平民派”的輿論工具,它出版的第一天便和行政當局發生了衝突。在“創刊號”上,該報通過刊登“選舉下院議員”一文,用諷刺挖苦的筆調詳盡報道了在議會的一次補缺選舉中前法官劉易斯·莫裡斯成功當選為議員,而負責選舉的執行官員秉承總督大人之意,挖空心思阻攔莫裡斯當選但卻未能如願以償的詳細經過。《紐約新聞周刊》第5期(12月3日)又批評科斯比總督允許法國軍艦伺機偵察紐約南部海灣,在同一期報紙上還刊登了一位憤怒的新澤西移民的文章——據說該文撰稿人就是律師亞歷山大,譴責科斯比總督索要前任總督薪俸及無理撤換首席法官的卑劣行為。
《紐約新聞周刊》的這種報道大受當地公眾歡迎,曾格不得不額外增印報紙纔能滿足讀者的需求。然而,科斯比總督卻再也無法忍受了,他抓住《紐約新聞周刊》第5期上述兩篇文章中提到人民的自由和財產業已受到政府的嚴重威脅,總督已剝奪了紐約州法庭“陪審團”的審判權利等內容,命令首席法官德蘭西以“對政府進行無恥的中傷、惡毒謾罵和煽動性責難”等罪名對《紐約新聞周刊》發行人曾格提起公訴。在大陪審團拒絕了這次起訴後,惱羞成怒的科斯比總督擅自對曾格采取法律行動,以誹謗及煽動罪於1734年11月17日將曾格逮捕。
曾格被逮捕後,由總督親信控制的法庭拒絕合理保釋,在把他監禁了九個月之後纔於1735年8月4日正式開庭審訊。第一次開庭,當“平民派”律師亞歷山大和史密斯對起訴書提出質疑時,他們馬上被總督所信賴的法官大人當庭無理剝奪了辯護律師資格。於是,在第二次開庭前夕,“平民派”火速派人前往費城,求助於殖民地的著名律師安得魯·漢密爾頓(Andrew Hamilton),懇請其擔任曾格的辯護律師。已屆80高齡的漢密爾頓欣然承諾,風塵僕僕趕到紐約,出庭為曾格辯護。
審判開始,白發垂肩的漢密爾頓首先站起來為曾格做辯護,他聲稱:“我不能認為剝奪人們發表控訴的權利是正大光明的行為,我認為,發表控訴是每個人生來就享有的權利。”他又說:“因而我在此將不再麻煩檢察官先生去為這一點而去詢問證人,而且我確實承認(為我的當事人),他不但印刷而且發表了那兩篇文章,一如起訴書中陳述的那樣,但我的確希望,他這樣做沒有犯下任何罪行。”
科斯比總督的檢察官理查德·布雷德利在審判之前對威望卓著的漢密爾頓律師的出庭辯護有點心虛,沒想到他竟出入意料地坦率承認被告發表了被指控的文章。按照當時的法律,陪審團隻能裁定被告有無發表過被指控的文章,至於這些文章是否犯罪則是由法官來判定的。布雷德利喜出望外地宣布,被告一方既已承認發表了被指控的文章,陪審團已無事可做,隻需等法官定罪宣判了。
然而,漢密爾頓平靜而堅定地回答:“不對,都不對!檢察官先生,這場交易牽涉到兩個方面。我希望問題並不僅僅是由於我們印刷和發表了這兩篇文章而構成誹謗,在宣布我的當事人是一個誹謗者之前,你還得做一些事情——你須得說明:那些言論本身確實是誹謗性的!也就是說,是假的、惡毒的、煽動性的,否則的話,我們就是無罪的!”
在法庭上,漢密爾頓堅持謊言纔構成中傷、偽造纔構成誹謗這一常識性理由,並主動要求去“證明這幾篇稱作誹謗的文章所講的僅僅是確鑿無疑的事實”。而首席法官德蘭西的邏輯則是:越是事實就越是誹謗。法官宣稱,用事實來對統治者進行譴責或批評,會激起整個社會群體的憤怒和不安,從而導致政治秩序的破壞,被用來對統治者進行批評的事實越真實無誤,這種批評所引起的後果就越嚴重,所以“越是事實越是誹謗”。基於這一原因,在此類訴訟案件中,事實本身是不能被提出作為辯護理由的。對法官這套陳舊的法理觀念,漢密爾頓沉著冷靜地進行了反駁。他委婉地指出德蘭西法官所引用的這種法理觀念和相關案例在英國本土幾十年前都早已被廢止了。漢密爾頓的這番話被法官大人認為是在影射他欠缺必要的法律知識,惱羞成怒的德蘭西法官咆哮起來,威脅要把漢密爾頓當場驅逐出庭。於是,漢密爾頓彬彬有禮地向法官鞠了一個躬,轉身背對著法官席,直接向著12名陪審團成員們,向著眾多的法庭聽眾宣講了起來:“那麼,先生們!現在我們必須吁請你們來做我們提出的但又被剝奪了權利去做的、證明那些事實的真實性的證人了……”
漢密爾頓聲音洪亮,慷慨陳詞。他引用英國密爾頓、沃爾溫、李爾本等人關於出版自由的言論,力促陪審團成員們作為一個自由人、依據自己的良心來行動,即除非他們發現曾格刊登的言論本身確實是假的、惡意的和妨害治安的,否則就應裁定曾格無罪,因為這是涉及殖民地所有人民出版自由的重大的原則問題。漢密爾頓最後說道:“我雖已老朽,然而一旦有必要,哪怕是到天涯海角,我當在所不辭,隻要我的服務在那裡能為撲滅依據檢察官的控告而提出起訴的火焰起一點微薄的作用。這種做法是由政府實行的、旨在剝奪人民對那些當權者獨斷專行的企圖提出抗議(控訴)的權利。正是那些人,傷害和壓迫在他們統治下的人們,激起人們的吶喊和控訴,然後再將人民的控訴作為新的壓迫和起訴的理由。”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縱觀當下我國的新聞史教科書,總體來看,此類教科書常常偏重於對以往新聞事業歷史材料的“繫統梳理”和“靜態呈現”。這對於具有高深知識、能夠獨立判斷的專業研究者固然很好,堪稱便利,但對於剛人校門,對新聞事業還一知半解的新聞專業初學者來講,卻可能並非一件“好事”。首先,新聞史料“冷冰冰”地大量“無語呈現”讓他們讀之乏味,倍感無趣。其次,史料的如山堆砌和公式化、教條化的理論宣講也會讓他們感到厭煩,甚至會產生某種抵觸情緒,從而無法進一步邁人到歷史深處,,接觸到先人前輩們的精神實質和偉大的歷史變革力量。
所以,本書的一大特點就是試圖對新聞歷史材料做出某種主動的“詮釋”——盡管這種詮釋可能是不成熟的、個人化的,有時甚至是隨性的。可能這樣的寫作理念會導致教科書內容上的某種不嚴謹性。但是,依據自己所服膺的歷史觀點,力圖對人類社會新聞傳播事業萬千史料與復雜事件做出一定的個性化分析,竭盡全力引導學習者們積極思考新聞傳播史上引人注目的普遍客觀現像和重要特殊性,並不揣冒昧地端出作者的“淺見陋識”,通過史論結合的“分析與思考”,引發讀者們的聯想性、批判性思維與情感共鳴,正是本書所力求達成的一個目標。
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本書的寫作體例與一般的教科書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作者大大加強了“非新聞類”社會背景性史料的分量,引入了大量社會歷史材料,增加了很大篇幅的“分析與思考”內容;第二,每章基本上都采用了一種獨特的“三段式”章節結構:第一節“背景之回顧”,第二節“歷史的進程”,第三節“分析與思考”。其中“背景之回顧”部分主要引入對本章新聞史具有重要時代參考意義的歷史背景資料;“歷史的進程”部分注重客觀全面地繫統“靜態呈現”本章所涉及的新聞史內容;“分析與思考”部分則是對第二節“歷史的進程”中的重要史料進行擇要性分析與個性化詮釋,力圖引導讀者與作者一起發現、思考、探討人類新聞傳播史中那些關鍵性的歷史事實,以期鍛煉學習者們的自我分析與思考能力,得出合理而有益的結論。
毫無疑問,在這種寫作觀念的引導下,這本教科書似乎不完全是一本傳統意義上的教科書了,它充斥著很多還不夠成熟的個人觀點和較為“輕量化”的新聞史資料,並且采用了一種相當個性化的寫作結構形式。
顯然,本書並不完全著眼於“客觀繫統地呈現”前人的新聞史料和結論,而是融合各種客觀材料,積極主動地分析與思考新聞史上的關鍵事件(人物)和重大現像,這成為本書的一個標志性的特點。至於這一特點是一個“缺陷”還是某種創新,敬請廣大讀者與各位專家評定。
我在此想要告訴本書讀者們的是:這種寫作觀點的唯一強大動力來自我20多年來在蘭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所教授的歷屆學生們。是他們告訴了我諸多閱讀以往傳統新聞史教材的真實感受,鼓勵我采用更富主觀激情與分析性的教學方法,更為革命性的講授形式和更為思辨化的分析觀點,來引導他們興趣盎然、主動自覺地進入新聞史色彩斑斕的新天地。所以,這本新聞史教材不是為了新聞史學界的專家學者們所寫的,而是為那些心靈開放、思維活躍、求知欲強烈,願意與中外新聞史上偉大的前輩們進行精神交流的年輕一代學習者們所撰寫的。是為了那些期望在大學新聞專業的學習生涯中獲得一定的“真知灼見”,並願意將這些經過批判性思考的獨立理念,創造性地用於我們偉大祖國未來新聞事業發展進程的有志者們。因為,未來的中國社會主義新型新聞事業之新天地需要他們積極主動地去開拓、去建構。因此,竭盡所能地按照他們的閱讀興趣和學習方式來撰寫一本新聞史教科書,最大限度地為他們提供一本既包括深刻的歷史教訓和普遍的客觀發展規律,又包括新聞界前輩們波瀾壯闊生動畫卷的新型新聞史教材,便成為本書作者不可推卸的一份重大責任。
當然,本書的一切瑕疵和缺點都應由我來負責,因為這隻是由於本人能力不逮所致,而絕非成百上千向我提出這些熱忱建議的學生們的責任。
本書書稿曾經由作者任職的中國新聞史學會的部分專家進行過評閱,一些專家指出本書所敘述的外國新聞傳播史隻局限於西方大國的新聞歷史,未曾涉及更為廣泛的亞非拉全球新聞史領域。還有專家們指出本書在現當代傳播技術方面的介紹較為欠缺。這的確是兩個巨大的缺陷,一方面是因為本人的教學與研究視野較少涉獵當今的亞非拉“第三世界”各國的新聞史領域,另一方面是由於西方主要大國的新聞傳播史具有較為典型化的樣本意義,而本書容量有限,隻能容納最基本的外國新聞傳播史內容。至於傳播技術與新聞事業的互動關繫與相關作用,我目前正在撰寫的一本《全球媒介傳播史》將從人類信息傳播技術史的角度來梳理世界新聞史發展脈絡,並對其中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的專題性探討。
由於本書成書期間作者正好在美國進修學習,因此很多材料的搜集與梳理不太便利,書中可能存在著一些陳舊與錯謬之處,相關征引注釋也未臻規範,在此敬請有關專家與廣大學習者們不吝指正。
感謝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領導與同事們的鼓勵,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提供的珍貴出版機遇,感謝本書責任編輯的辛勤工作。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