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如戲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286-416
【優惠價】
179-260
【作者】 段安平李百軍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8716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87167
版次:1

商品編碼:11427000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4-03-01
頁數:252

作者:段安平,李百軍

    
    
"

內容簡介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生與戲曲互為鏡像,於人生中尋覓戲曲意境,於戲曲中印證人生苦樂。這本隨筆集是一份女性單身生活的情感實錄,是學戲演戲的尋夢體驗,亦是對民間戲曲生態的切身觀察。作者愛戲、懂戲,尤痴迷越劇,文集由“羈旅戲夢”、“顧影自憐”、“民間臉譜”、“陌上花開”四輯串聯而成,循著這個脈絡,市井生活的百態、歷史人生的浮沉濃縮在了勾欄瓦舍的方寸天地之中,伴著淺吟低唱,一張張臉譜之後則幻化出厚重的人生百味。
這本隨筆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人生與戲曲的疊印,學養與情思兼具,呈現出迥別於當今諸多女性隨筆的特殊品質和文化意蘊,其中部分文章曾榮獲中國新聞獎副刊散文獎。

作者簡介

段安平,曾任陝西省委宣傳部講師團講師,1993年南下深圳,供職於深圳青年雜志社,深圳特區報社任記者、編輯,曾被派駐西北任記者站站長,深圳報業集團專職團委書記。現為晶報社主任記者。書中部分文章曾獲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作品銀獎。

目錄

目錄


輯一羈旅戲夢

尋夢離魂(上)
尋夢離魂(下)
1970年代的愛情
賈政是女的?
七天啞人生活
走街
愛戲成痴
夜半悲聲
鄉下端午
神戲
母親的心願
小蝦米
蘭花指
月娘

輯二顧影自憐

唱堂會
我演黛玉
雲端輕舞風裡來
石竹梅
唱戲與長壽
尋找戲迷
萍聚萍散已看透
男人的“雙擁”
後臺
剪下名伶
票房
戲吧

輯三民間臉譜

愛越劇的詩人
遠方,雲與河流
一鳴“雷”人
川劇迷老楊
鏤月裁雲
小保安與梅蘭芳
草根粵劇

輯四陌上花開

越音覓蹤
嵊州之夜
女子科班習藝地
風中的黃梅
地攤兒戲
去天津聽大鼓
十三絕
正乙祠看戲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
打“飛的”玩越劇
鼓魂
看娃娃吼秦腔
平安發財戲
顛轎
小鎮“白蛇”
街角昆曲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蘭花指
很喜歡與行家一起看戲,邊看戲邊聽他們點評能快速提高自己的欣賞和表演水平。點評中老師們常說的一句話讓我很受刺激:“不用看別的,你一看表演時的手就知道他(她)是業餘票友!”於是,除了當場向老師們請教,問表演者手法“業餘”在哪裡,回到家裡我也開始關注舞臺上不同的角色行當、不同層次的演員尤其是藝術名家們的“手”。
“手是人的第二張臉”,這句戲曲舞臺上的名言也恰如其分地說明了手勢語言在戲曲表演中的重要作用。起初學身段時,老師常掛在嘴邊的是“手、眼、身、法、步”這“戲曲五法”。她告訴我,手的動作不是孤立的,“五法”是相互配合運用的,所謂“手眼通心”、“心到、手到、眼到”。比如,欲往右邊指,就必須伸出右手,隨著偏身,左手托袖,從右肩而過,眼隨著手指的方向去看,“手”、“身”、“眼”就全都用上了。如果不是這樣,隻是右手直直地伸出去,身體、眼睛全不配合,就很難看了。
生、旦、淨、丑每個行當中手的運用都是有程式和含義的。比如,淨角,要五指張開,謂“虎爪勢”,表示雄偉、勇猛;小生五指並合,拇指微屈,表示穩重;老生中指、食指微伸,其餘三指皆屈,表示衰老、遲鈍;旦角中指倒下,搭住拇指,食指挺直,無名指、小指微屈,狀若蘭花,謂“蘭花指”,表示溫柔、矜持。而且,每個行當在不同的劇情中用的手勢也不同,有時用手指,有時用手掌、手臂。比如,就抖手而言,不同抖法代表不同的情感,向外抖手表示厭惡、拒絕,向內抖手表示驚恐、慌張,上下左右抖動又表示抑制不住的喜悅心情。
早年跟著老師練花旦行,特殊的工作性質吞噬了我大部分業餘時間,隻得將老師教的東西一一記在本子上,利用走路、喫飯等零碎時間練習。花旦需要掌握的基本功很多,僅是手勢表演我記下的最基本的就有“指、掌、拳、腕”十八種:“指”有“蘭花指”、“蘭芽指”、“一炷香”、“劍指”、“八字指”、“贊美指”、“貶義指”、“搓指”、“單指”;“掌”有“蘭花掌”、“柳葉掌”、“反葉掌”;“拳”有“佛手拳”、“蘭花拳”;“腕”有“順針腕”、“反針腕”、“內平轉”、“外平轉”。
由於我沒有受過繫統的基本功訓練,初上臺時,哪怕在下面練得再熟的動作,一到臺上也會出現身段不協調,一緊張,手不知道往何處放。即使現在,登臺演出十多年了,自己的蘭花指仍然僵直、獃滯,缺乏藝術家們的那種輕盈靈動的韻致,怎樣讓自己的蘭花指更漂亮呢?在學習的過程中看到的一組資料讓我喫了一驚。原來在古代,翹蘭花指是男人的專利,是他們顯示男子氣概的標志,當時有人寫了一本《蘭花品藻》,專門教人如何鋻賞、錘煉和保養蘭花指。據書中所載,蘭花指品鋻之口訣為:鉤、柔、白、瘦。鉤,即彎曲;柔,即柔軟;白,即白皙;瘦,即瘦削。達到如下標準方可稱為極品:鉤似弦月,柔若無骨,白如玉石,瘦勝麻稈。
蘭花指何時變成對女性柔美的展現,在此不去考究,隻是無論男人女人,僅僅擁有一雙天生漂亮的手是不夠的,尤其是在舞臺上,手和眼睛、臉龐一樣,是有精氣神兒的,一般的演員隻是按照程式做出了某些動作,但它隻是動作,是死的,而優秀的演員,他們的手是會說話的,是無聲的語言。梅蘭芳一生就創造了許多令人賞心悅目的優美手勢,都是結合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有目的地設計出來的。他創造的手勢千變萬化,無不傳達出微妙的意蘊,不僅贏得國內藝術界的好評,也得到國際藝壇的高度重視和贊賞。前蘇聯戲劇理論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談到梅蘭芳先生的手勢表演藝術時贊嘆不已,說梅先生的手不僅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前蘇聯很多著名藝術家也都非常喜歡這雙非凡的手。前蘇聯有名的戲劇理論家梅耶荷德看了梅蘭芳的表演後,激動地說:“梅先生的手勢可真叫絕,讓我們這些語言不通的外國觀眾也能理解劇中人的思想感情。”梅蘭芳1930年訪美演出時,美國戲劇評論家們也對他在演出中的手勢津津樂道,驚呼這是“醉人的美”。當時美國有位專門研究人手美感的美術家,拍攝了梅蘭芳很多的手勢;還有一位雕塑家依樣用石膏翻塑了梅蘭芳各種手勢的模型,之後又用大理石雕塑了這些手勢供人欣賞。著名的京劇創作理論家齊如山先生記錄梅蘭芳的手勢造型達50餘種,並逐一拍了照片,附以各種手勢用於哪些劇目的簡要說明。
戲迷們總是容易有急功近利之心,我也不例外,花旦的手還沒練出火候,又要上小生了。眼下在深圳,不管什麼劇種,都嚴重缺小生,有時,一些專業老師急著上節目,東抓西抓臨時抓了我去配戲,演梁山伯。原因是我個子高,在演女扮男裝的祝英臺時也練過一點小生身段。
參加大大小小的演出十多年了,人家說起越劇言必稱“十八相送”,不管是政府送戲下鄉入校,企業開張慶典,還是個人賀壽慶滿月,不要別的節目,單單就點“十八相送”。所以這些年演下來,唱詞身段都已爛熟於心,可盡管這樣,仍然會鬧笑話。一次彩排後走下臺,一個戲迷直接過來問我,怎麼梁山伯用了花旦的手指?我恍然大悟,多虧她的及時提醒,正式表演時纔避免了出錯。
最近深圳寶安一家藝術團找我上一個越劇節目,又是點名要“十八相送”,為了節約人力成本,干脆叫我一人既演梁山伯又演祝英臺,這下可讓我犯難了!“十八相送”中兩人的對唱一人一句十分明快,最要命的就是“手”了,哪怕是專業演員,工花旦自然而然就是花旦的身段花旦的手,工小生當然舉手投足都是小生的模樣。正式上臺後,唱腔身段還算過關,這“手”的表演可就有些模模糊糊,真又要落入老師們帶幾分輕視的點評——“一看她的手,就知是票友”。
《詩經》中形容女子美麗有“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這樣的描述,其實,不單是古人,當今社會的人們同樣欣賞和追求這種美感,全國不少城市都有專門為了美手創辦的玉指文化藝術培訓學校,培養手模特。除了要求受訓者擁有一雙天生無可挑剔的“青蔥”、“柔荑”之外,還需要對手進行後天的精心呵護,定期護理。更重要的是,還需要經過繫統的專業培訓,比如學習心靈美學、舞蹈肢體語言、古箏等文藝課程。
看來擁有一雙纖纖玉手,也可以成為喫飯的本錢。



鏤月裁雲
就在越來越多的人毫不慚愧地以一串串著名的頭銜為自己加冠的時候,就在種種名不副實的專家和大師如過江之鯽、如野草般瘋長的時候,我認識了一位真正的民間剪紙藝術家——楊玉琴。
楊玉琴的剪紙在20世紀90年代曾獲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那張榮譽證書上赫然寫著:“最長的組合剪紙,長150米,寬110米,全卷共由1 000幅圖案組成……”然而,真正打動我的遠不是那張證書。打開那一幅幅剪紙作品,我一下子驚獃了。題材之廣博,手法之細膩,工藝之精湛,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百米長卷以白版為底襯,以色紙為畫面。一千多幅圖案,主要以中國歷史文化為主線,從古典傳說到民族風情,從飛禽走獸到花鳥魚蟲,從農耕到祭祀,從牧牛到蝴蝶。從軒轅教民、大禹治水、去病出征、諸葛運籌到唐宗納諫、武皇建制,從趙匡胤、成吉思璋、嶽飛、左宗棠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
每一個故事,每一幅畫面,不管是場景還是人物的動作、表情、衣著、飾物甚至發型都刻畫得栩栩如生,給人以呼之欲出之感。
陝西的民間剪紙藝術風格古樸、稚拙而且粗獷。陝北的剪紙,內容主要以牛、馬、驢、羊、雞、駱駝、白菜、梨、桃等為題材;關中地區的剪紙一般比較細致,曲線繁多;朝邑一帶的剪紙以戲曲內容為多,散發著秦腔的韻味,其造型和動態與皮影戲相似;三原一帶的剪紙以花卉為多,結構簡單,色彩對比強烈;陝南的剪紙同是曲線多,但一般圖案比較大,圖案多采用植物紋樣。大致來看,這些剪紙作品通常都是以一個獨立畫面居多,剪工也比較簡單。像楊玉琴這樣有著完整的敘事情節和歷史人物的長卷實屬罕見。
楊玉琴出生於書香門第,爺爺是清末舉人,父親素好翰墨,為舊西安城中為數不多的書法高手。她從小耳濡目染,逐漸對剪紙醉心成癖。在家裡見啥剪啥,奶奶的舊衣、襪子給偷偷剪了,母親和自己的紅鍛子棉襖給剪了,甚至有一次將家裡的地契也給剪了。小小年紀,她就開始在田陌小徑細心觀察花鳥蟲魚的生態習性,對剪紙藝術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悟性。她無師自通,剛剛操剪,作品就惟妙惟肖。楊玉琴參加工作後,不論單位舉辦活動,還是周圍的人娶妻生子,她都會被請去剪字剪花,布置一番,一時間贊譽鵲起,人們都把她稱作“巧手權威”。
我慕名來到位於西安夏家莊的楊家,我們一見如故。說到她的作品,她立刻如一個充滿活力的年輕人,將對剪紙藝術之愛傾瀉而出:“這是中國二十四孝故事:鹿乳奉親、為親負米、蘆衣順母、親嘗湯藥、拾葚供親、郭巨埋兒、賣身葬父、黃香扇席、丁蘭刻母……”她一個一個地展開講著,二十四個故事尚未講完,已經是口干舌燥了。
二十四孝圖是孝道文化的普及讀物,其中有很多故事被編成戲曲,搬上舞臺。像《大舜耕田》、《老萊子》等劇目已不多見,經常演出的有《槐蔭記》、《閔子騫單衣記》和《王祥臥魚》等。《槐蔭記》出自二十四孝中的董永“賣身葬父”,後改編了《天仙配》之後,人們就隻記得黃梅戲中《天仙配》的“樹上鳥兒成雙對,夫妻雙雙把家還”了。《閔子騫單衣記》就是《鞭打蘆花》,閔父得知續妻不賢,一怒之下要休掉她,閔子騫跪地求情:“母若在時一人冷,母若不在兩子寒……”子騫感化了他的繼母,也感動了廣大觀眾。《王祥臥魚》是一部傳統戲,山東臨沂市請編導重新打造,由沂蒙的柳琴戲團演出,大獲成功後,2008年被文化部邀請進京,一時間好評如潮。
二十四孝中還有個故事叫“棄官尋母”,我所知道的有福建的梨園戲叫《朱壽昌》, 故事講的是宋代人朱壽昌。朱壽昌七歲時,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外出嫁人,自此母子五十餘年不得相見。宋神宗時,朱壽昌為尋母棄官去陝西,發誓如不見母,永不復還。最後終於遇見母親和二弟,其時母親已有七十高齡。這是他孝心的感應。當時王安石、蘇軾均寫詩贊美他的孝行。如今,川劇高腔再次將這個故事搬上舞臺,劇名叫作《壽昌尋母》。
講完二十四孝後,老人家指著一幅黃道婆紡線圖說道:“巧姐剪花不算巧,黃道婆紡布納糧草。”她又指著一幅民間娘為女兒梳頭圖對我說:“花朵一個別嫌少,字寫三章莫厭多。”意思是說,娘鼓勵孩子不要講穿戴,而要將錢用在學習上。她又指著趙匡胤喫豆腐圖說道:“珍珠翡翠白玉湯,匡胤喫飽氣昂昂。”每一幅,老人都能講出來龍去脈,不少典故、詩詞佳句都是信手撚來。也不知講了多少幅,最後實在累了,她操著濃重的西安腔說:“娃呀,多著哩!多著哩!幾天幾夜也講不完。”
古人說“文如其人”。我愛其作品,我更敬其為人。老人的家裡經常是賓客滿堂,有的是來向男主人求字畫的,有的是來向女主人索要剪紙的,也有的是做生意開了小店來求老夫婦作品的,更有不少來自美國、日本、加拿大等世界各國的朋友。不管是誰上門,她都視為自己的親戚一樣,熱情又耐心地滿足他們的要求。我說,楊姨,你待人這麼好!她認真地看著我:“咦,不管啥人。平等對待哩!做人要以事實贏人,不驕傲自大。”說完爽朗地笑起來。
客人中,有人請她現場剪一幅,楊姨便拿出一小塊紅紙,隨意一折便剪起來。那隻握剪的手長滿了老繭,那手指的動作卻輕巧自如,如行雲流水,如鏤月裁雲,那紙片上漸顯出一個場景和人物,那是老人心中的另一個戲曲場景,那也是我喜愛的意境和角色。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