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21世紀社會科學研究生繫列教材:中國社會思想史新編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64-528
【優惠價】
228-330
【作者】 鄭杭生江立華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1883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18833
版次:1

商品編碼:10075822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0-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8
字數:546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鄭杭生,江立華

    
    
"

內容簡介

《中國社會思想史新編》借助社會運行理論的知識視角,來分析詮釋中國社會思想中有關治亂盛衰的內容,通過意義的發現、闡明、轉換,使有關治亂盛衰的內容有機鑲嵌在社會運行的理論框架中,進而使涵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混沌空間,在結構上清晰起來一一建構起與社會運行理論同一的知識框架和話語體繫,在內容上具體起來一一展示出歷代思想家關於傳統社會治亂盛衰的思考和實踐。

作者簡介

鄭杭生,1936年9月生於浙江杭州。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社會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社會學繫第一任主任,中國社會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評審組成員和召集人。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社會學評審組組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學部委員,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等。2004年開始擔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社會學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等的項目,出版專著及國家級教材數十部,發表學術論文約300篇。著重研究理論社會學及其應用,迄今提出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理論有:社會運行論、社會轉型論、學科本土論、社會互構論等。1991年10月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榮譽證書。2009年被評為第四屆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纔50名之一。
江立華,1965年生,安徽歙縣人,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社會學會副會長,國家級精品課“社會學研究方法”負責人。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纔支持計劃”。先後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了《中國城市社區福利》、《中國農民工權益保障研究》等專著,《文化人類學》、《成功之源——對第三世界國家農村發展經驗的總結》、《捆綁的世界一一生活在全球化時代》等譯著,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

目錄

緒論
一、社會思想及其研究的新視野
二、社會思想史研究的意義與現狀
三、思想史寫法的思考
四、對中國社會思想史幾個主要問題的看法
五、本書編寫的幾點說明

先秦篇
第一章 神話文告歌謠中反映的社會思想
第一節 古神話傳說中的社會思想
一、古神話傳說中的社會觀念
二、古代宗教中的社會思想
第二節 夏商時期的社會思想
一、天命論思想
二、反抗“天命”的思想
三、禮、德、孝思想的產生
第三節 西周時期的社會思想
一、周公旦的“敬德保民”思想
二、宗法制度和“禮治”思想
三、社會整合思想

第二章 先秦諸子的社會運行思想
第一節 管仲的社會運行思想
一、“四民定業”
二、四維論
三、以民生為要
第二節 老子的社會運行思想
一、“道法自然”的社會法則
二、社會矛盾轉化論
第三節 孔子的社會運行思想
一、人性思想
二、強調個人修養
三、社會良性運行的原則
四、社會變革思想
第四節 墨子的社會批判思想
一、揭露統治者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
二、批判統治者的爭霸兼並戰爭
三、批判大盜行徑為“義”而民間小賊為“盜”的怪像
第五節 孟子的社會運行思想
一、性善論
二、社會發展循環論
第六節 商鞅的社會運行思想
一、耕戰強國論
二、社會發展規律說
第七節 荀子的社會運行思想
一、人性惡思想
二、“化性起偽”論
三、社會組織和社會秩序理論
第八節 韓非的社會運行思想
一、性惡論
二、“新聖”超過“先王”
三、社會變遷原因的分析
第九節 莊周與楊朱的社會運行思想
一、莊周的社會運行思想
二、楊朱的“為我”、“貴己”思想

第三章 先秦諸子的德治與法治思想
第一節 管子的法、禮並重思想
一、尊君與任法
二、守國之度,在飾四維
三、法、禮並重
第二節 孔子的禮治思想
一、“禮治”與“正名”
二、社會道德規範的核心——“仁”
三、德化與人治
第三節 孟子的“仁”論
一、仁政與王道
二、推恩與保民
第四節 荀子的“隆禮重法”思想
一、“治之經,禮與刑”
二、由“霸”而“王”立國
第五節 慎到的法治思想
一、主張法治反對人治
二、尚法不尚賢
第六節 商鞅的重法思想
一、立法明分
二、“法布於眾”
三、輕賞重罰
第七節 韓非的法治思想
一、絕對君權
二、以法治國

第四章 先秦諸子的亂世治理思想
第一節 老子的社會控制思想
一、老子對“有為”的批判
二、愚民與無為
三、寡欲、無知、知足
第二節 孔子的亂世治理思想
一、正名
二、復禮
三、“忠恕”之道
四、“人治”思想
第三節 墨子的社會控制思想
一、“政長”制“義”治
二、主張“兼愛”
三、“擇務”以整合社會
四、“尚賢”與“尚同”
五、“天意”與“明鬼”
第四節 孟子的社會控制思想
一、對“不仁”的批判
二、“仁政”思想
第五節 莊子的社會整合思想
一、主張拋棄社會規範
二、無治與無為的整合方案
第六節 楊朱的社會控制思想
一、“為我”、“貴己”的社會設計
二、以“為我”、“貴己”達到對社會的控制
第七節 荀子的社會控制思想
一、發揮“禮”的社會功能
二、社會整合理想
第八節 韓非的社會控制思想
一、社會控制的手段——法
二、社會治理的原則
三、君權與法、術、勢

第五章 先秦諸子的社會理想
第一節 老子的社會理想
第二節 孔子的社會理想
一、有道
二、“仁人”組成的社會
第三節 莊子的社會理想
一、無差別的社會
二、“至德之世”
第四節 孟子的社會理想
一、行“仁政”是孟子的社會理想的核心
二、小農經濟的小康社會模式
三、建薄稅斂、民有恆產的社會
四、井田制——孟子的烏托邦
第五節 墨子的理想社會
第六節 荀子的理想社會
第七節 韓非的理想社會

秦漢至隋唐五代篇
第六章 秦漢至隋唐時期社會運行思想
第一節 《淮南子》的治世運行思想
一、人性與社會起源說
二、清靜無為思想
三、禮儀是“因民之所好,而為之節文”
四、以民為本思想
第二節 董仲舒的治世運行思想
一、天人感應思想
二、用宇宙論論證社會秩序
第三節 賈誼的社會運行思想
……
第七章 秦漢至隋唐時期亂民治理思想
第八章 秦漢至隋唐時期社會變遷思想
第九章 秦漢至隋唐時期理想社會思想
第十明清時期亂世之源思想
第十一明清時期社會治理思想
第十二明清時期社會變遷思想
第十三明清時期理想社會思想

近代篇
第十四章 近代社會變遷思想
第十五章 近代社會與社會治理思想
第十六章 近代的治世理想模式
第十七章 近代中西文化觀
全書簡短的結束語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概括地說,中國社會思想史研究的新視野就是社會學理論視野中展開的對中國傳統社會思想的開發,特別是應用中國化的社會學理論——社會運行理論的分析範式,將古代思想家求治去亂的那些片段的、零散的感悟,整合在社會的協調與和諧運行的理論框架中,通過思路的梳理和理念的闡釋,構建起中國傳統社會思想關於社會動態平衡與秩序穩定的概念性圖景。也就是說,借助社會運行理論的知識視角,來分析詮釋有關治亂盛衰的內容,通過意義的發現、闡明、轉換,使有關治亂盛衰的內容有機鑲嵌在社會運行的理論框架中,進而使涵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混沌空間,在結構上清晰起來一一建構起與社會運行理論同一的知識框架和話語體繫,在內容上具體起來——展示出歷代思想家關於傳統社會治亂盛衰的思考和實踐。最終,社會運行理論與有關治亂盛衰內容的有機融彙,在結構與內容上產生質的飛躍,呈現出中國社會思想史的新視野。
關於中國社會思想史的新視野,我和胡翼鵬合作撰寫的《社會運行、社會秩序與歷代王朝的治亂盛衰——中國社會思想史研究的新視野》一文,有專門的論述。
本書就是力圖貫徹上述新視野的一種嘗試。我們把書名定為《中國社會思想史新編》,主要與這個新視野有關。所謂“新編”,主要的“新”就新在這個新視野上。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氣度恢弘,有著令人向往的、優秀的思想文化傳統,值得我們去發掘。老一輩社會學家一直提倡進行中國傳統社會思想史的研究。因為對中國傳統社會中的優秀社會思想的研究和對其進行現代社會學詮釋,發掘出中國文化的概念和特質,對於社會學的“本土化”,即建設中國的社會學基礎理論是十分必要的。我們認為隻有加強對中國社會思想史的研究,將中國社會文化特征和民族性容納到社會學裡,纔能使社會學在中國生根發展,纔能創立出與中國國情和社會文化相吻合的社會學。
我國社會學的發展,隻有通過對傳統思想文化的深入研究,找到中國文化的特質,纔能保證從西方導入的社會學在服務於社會需要中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因為離開了民族的歷史、民族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是不可能使學科得到真正的發展的,隻能是人雲亦雲,照搬別人的東西。本土性是學術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學術科學化的必然之路,其實質就是要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社會現實和社會問題,通過這種研究,穿透經驗的表像,科學地描述和解釋中國的社會現實。通過科學地反思傳統中國社會關於社會運行條件和機制等的思想和文化,繼承和弘揚歷代優秀的社會思想,有利於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妥善解決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一繫列社會問題,真正使社會學服務於中國社會及中國社會大眾,實現自己的根本目的。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