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國外經典教材繫列:媒介倫理·案例與道德推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64-528
【優惠價】
228-330
【作者】 克利福德·G·克裡斯琴斯馬克·法克勒佩吉·J·克裡謝爾孫有中郭石磊範雪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8068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80687
版次:9

商品編碼:11358866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國外經典教材繫列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3-11-01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克利福德·G·克裡斯琴斯,馬克·法克勒,佩吉·J·克裡謝爾,孫有中,郭石磊,範雪竹

    
    
"

內容簡介

《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國外經典教材繫列:媒介倫理·案例與道德推理(第9版)》是西方高校新聞傳播學院普遍采用的媒介倫理學經典教材,它全面介紹了倫理學中的理論原則,提供了新聞、廣告、公關、娛樂四大傳媒領域大量最新的真實案例,理論與實踐結合,逐一解剖案例,由表及裡,引人入勝,引人深思。本書所闡發的內容兼顧文化價值體繫,運用定義、價值觀念、倫理準則、忠誠歸屬等四個像限,清晰地展示了道德推理的四個重要步驟,為讀者提供了透視傳播領域錯綜復雜的倫理問題的“望遠鏡”和“顯微鏡”。
《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國外經典教材繫列:媒介倫理·案例與道德推理(第9版)》典型生動,涵蓋、貫通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它不僅可以作為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媒介倫理課程的核心教材,而且適合媒體從業者獨立自學或作為案頭參考。

作者簡介

克利福德·G·克裡斯琴斯:國際知名的媒介倫理學權威學者,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阨本納—香檳分校傳播學、新聞學、媒介研究教授,伊利諾伊大學傳播學博士,普林斯頓大學哲學倫理學訪問學者,芝加哥大學社會倫理學訪問學者,牛津大學皮尤(Pew)學者。
馬克·法克勒:美國密歇根州加爾文學院傳播學教授,伊利諾伊大學哲學學士、傳播學與神學碩士、傳播學博士。凱西·布裡坦·理查森:美國佐治亞州貝裡學院傳播學教授,肖特爾學院傳播與宗教(哲學)學士,佐治亞大學格雷迪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碩士、大眾傳播學博士。
佩吉·J·克裡謝爾:美國佐治亞大學格雷迪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學副教授,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廣告與心理學學士、大眾傳播學碩士,伊利諾伊大學阨本納—香檳分校傳播研究所博士。

目錄

導論倫理學基礎與倫理學視角
第一部分 新聞
第1章 制度壓力
第2章 講明真相
第3章 記者和新聞來源
第4章 社會正義
第5章 侵犯隱私權
第二部分 廣告說服力
第6章 日常生活的商業化
第7章 形像文化中的廣告
第8章 媒體是商業性的
第9章 廣告業的職業文化
第三部分 公共關繫與勸服
第10章 公共傳播
第11章 在公司說出實情
第12章 忠誠衝突
第13章 社會責任的要求
第四部分 娛樂
第14章 暴力
第15章 利潤、財富和公信力
第16章 媒介視野與深度
第17章 審查
索引
譯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這個駭人聽聞的故事發生在英格蘭的利物浦。2月12日,兩個十歲男孩沒去上學,而是在商場
裡偷了糖果和飲料,然後又到音像店裡閑逛,偷走了幾幅名人海報。在這個秋季學期,羅伯特·
湯普森逃學49天,喬恩·維納布爾斯逃學40天。
對於兩個男孩來說,2月12日這一天如同往常一樣,可是他們想出的一個殘忍計劃改變了一切。
他們從一位母親那裡誘騙走了一個兩歲的孩子詹姆斯?巴爾傑,把他拖在地上走了1.5英裡,用腳
踢,用磚砸,最後用22磅重的鐵棍打碎了他的頭 蓋骨。兩天後,警方找到了巴爾傑半裸的尸體。
羅伯特和喬恩把擊打過的尸體綁在鐵軌上,路過的火車將其碾壓為兩截。經證實,受害者身上共
有42處傷痕,面部留有犯罪嫌疑人的一個鞋印。
在英國,十歲的兒童已經可以面臨刑事指控。但是根據英國的法律,在結案之前,不允許媒體
報道涉案兒童的家庭背景和姓名。在喬恩和羅伯特11歲的時候,他們的案件開庭了。庭審在普雷
斯頓進行,有一個12名成員組成的陪審團。
可以設想一下,一家英國電視臺,遵守英國的法律,用兒童甲和兒童乙來報道案件的進程,
而一家美國報紙卻透露了被告的姓名及其詳細的人生經歷。隨著案件的進一步審理,最令人不解
的問題是作案的動機。是什麼驅使十歲的男孩犯下如此惡劣的罪行?其他孩子的家長能否在他們自己
孩子身上發現類似的苗頭?事實證明,兩個涉案男孩均來自殘缺的家庭,生活貧困,有偷盜和暴躁的
傾向。喬恩容易聽從別人引導,他的一位鄰居提供證言說,任何人叫他去朝別人扔石頭,他都會照做。
羅伯特六歲的時候,父親和另外一個女人跑了,留下29歲的母親獨自撫養七個兒子。
英國和美國的新聞媒體都有各自的決策依據。英國媒體覺得應接受法律的約束,而美國媒體要
滿足讀者的興趣。法律在這裡是唯一的標準嗎? 如果是的話,那麼英國國內的法律具備國際約束
力嗎?如果新聞主管們按合理的道德規範行事,那麼情形又會如何呢?
2001年6月,兩個男孩已經18歲了,假釋委員會允許他們被保釋,同樣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害怕遭到
報復,兩個殺人犯都換了新的名字和護照。
英國政府禁止媒體公布他們的新名字、住址或照片。但是人們普遍認為隱瞞他們的身份是不可能的,因
為境外的媒體並不受英國法律的約束。這個案件也沒有終結。2010年4月,喬恩·維納布爾斯已經27歲了,
他因為違反假釋規定而被警方拘押。對此事的第一反應來自詹姆 斯?巴爾傑的母親丹尼絲?弗格斯,她在微博
上發布消息說:“想讓大家知道喬恩?維納布爾斯今晚在他 應該待的監獄裡,這樣對我的兒子纔是公平的。”
英國政府拒絕透露喬恩重新入獄的原因,公共輿 論的怒火即刻重新燃起。在CNN的“評論 (Sound Off)”
欄目和BBC的在線評論上,報復的 言論隨處可見,對殺人犯過早釋放的不解依然存在,對是否“曾經殺過人則
是終身殺人犯”的爭議沒有停息,還有一些評論主張隻有寬恕纔是合 理的。案件的審理法官曾經稱這個罪行是
“史無前例的邪惡與野蠻”,考慮到兩個男孩的行為,沒有人對此說法有異議,但很多人努力通過這個案件剖析
整個英國社會的教育制度、宗教組織、社區及大眾文化出了什麼問題。
如果將這樣的案例放在媒介倫理課上討論的話,學生們往往熱情爭辯,但卻毫無結果。因為他們的分析退回
到要麼幼稚的呼吁(十歲男孩應得到寬恕),要麼華麗的吶喊(媒體應享有特權)。他們的判斷則建立在亨利?艾
肯(Henry Aiken)所說的喚起情感、表達情緒的層面上,缺乏證明觀點的證據。
傳播倫理學經常兜個圈子,最終把法律當成唯一可靠的準繩。學生和媒體從業者爭論具體的、聳人聽聞的事件,
作出具體的決策,卻從未檢討他們道德推理的方法。實際上,我們需要明確倫理思考的方式,從而釐清有關的想法,
並給予這些想法合理的權重。由此,關心媒介倫理的人們可以學會分析決策的不同階段,著重關注真實層面的矛盾,
進而得出有理有據的倫理結論。這個案例可以告訴我們如何進行好的倫理論證。道德思考是一個繫統過程:先作出判
斷,再采取行動。英國電視臺決定應該保護未成年被告,不應該公布其姓名。而美國報紙認為,對讀者隱瞞信息是
不對的,所以決定公布被告的姓名。作出這個決定的推理步驟是怎樣的?一家報紙如何決定對或錯,從而做或不做一
件事情? 任何一個決定都會受到很多價值觀的影響,我們需要找到並區分這些價值觀,因為它們反映了對社會生活
和人性的預設。認為某件事情有價值,意味著想要去做。有些詞語,比如“她的價值體繫”和“美國價值觀”,分別
指的是某一女性和大多數美國人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在評價某一事物的時候,會考慮它的美學價值(如和諧、愉
悅)、職業價值(如創新、守時)、邏輯價值(如連貫、適當)、社會文化價值(如節儉、勤奮)和道德價值(如誠
信、非暴力)。我們通常會發現,我們選擇的背後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價值觀,它們滲透到我們行為所及的方方面
面,促使 我們做出具有傾向性的反應。
關於專業報道,新聞界就有很多價值標準,比如,迅速、質疑、獨立。在利物浦謀殺案中,對於未成年人的權利,
公眾、涉案家庭成員和新聞記者的價值標準是不一樣的。這些價值標準和倫理準則一起為(英國的)電視新聞部門提
供行為準則:不惜一切代價保護青少年的隱私。在這個例子中,目的是確保審判的公平,為達到這個目的,英國電視新
聞部門選擇隱瞞被告的信息。同樣,美國報紙的結論建立在牢固的價值觀基礎上,也就是公眾有權知道公共新聞的全貌,
因此報紙的結論是:我們要把兇手的姓名和詳細 的背景公之於眾。這個結論的價值觀基礎是什麼? 這份報紙強烈認同
這樣的職業價值:應該毫不猶豫地傳播重要的信息,每個人都應該被告知真相。 但是職業價值的表述既可以是正面的
也可以是負面的。事實上,在對價值觀的辯論中,為了決定哪些價值觀更可取,必須找到一個倫理準則。在上述例子裡,
這樣一個倫理準則可以是:“任何情況下都要講真話。” 我們如果在做這樣的分析的話,那麼意味著已經開始考慮道德
推理是如何進行的了。在這個案例中,對於應不應該公布兇手詳細的個人信息存在爭議,爭議的原因我們很容易理解,
可是我們還是會問自己:講明真相重要還是保護隱私重要呢?有沒有一些我們都會尊重的普世價值呢? 比如講明真相,我
們應不應該為了保護一些人而不講明真相呢?我們可以通過找到準則來進行倫理分析,這樣很快就能創建一個相互關聯的
模型:我們首先評估總體情況,然後探尋促成決定的價值觀,然後訴諸倫理準則,最後選擇忠誠於哪個社會集團。通過這
樣的分析,我們把精力放在辨別道德推理過程中的核心爭議上,而不是放在某一決定實際有何優點的個人分歧上。
在這個案例中,爭議似乎源於講明真相和保護未成年人隱私兩個準則之間的衝突,但是從中也能辨別出不同的價值
觀念和忠誠歸屬。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