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教師用書 鄭英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鄭英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7107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71071
版次:1

商品編碼:12856179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1
字數:21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鄭英

    
    
"

編輯推薦

● 本書曾入選“2012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2012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 “2012年全國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本次修訂對原有內容進行了更新,旨在給讀者帶來更多啟迪。
● 收錄大量教育技巧和策略,幫助班主任在面對真實而具體的教育問題時,找到應對之策,創生出自己的靈感。
● 用生動可感的故事再現教育的真實過程,用詩意的心靈潤澤教育的田地,做班主任也可以這麼有滋有味。

內容簡介

面對重復且煩瑣的班主任工作,
如果用一顆審美的心去欣賞、去領略、去創造,
在尋常的事物裡添加一點兒新鮮的東西,
或者在熟悉的細節裡捕捉一點兒別樣的新奇,
我們就能源源不斷地創造出驚喜。
凡物皆有可觀,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班主任也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

作者簡介

鄭英 正高級教師,浙江省德育特級教師,曾連續七年同時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全國優秀教師,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浙江省“春蠶獎”獲得者,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成員,《班主任之友》《班主任》《教師博覽》《中學政治教學參考》等雜志封面人物,在各類報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並在《班主任之友》雜志上開設個人專欄,著有《教育,向美而生》等。

目錄

第一輯 在細微處用心
做平等中的首席——與科任教師合作的藝術
贏得家長,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與家長合作的藝術
釀一滴神奇的蜜——獎勵學生的藝術
慎用、巧用這把雙刃劍——懲戒學生的藝術
名字,不可忽略的教育細節——運用名字的藝術
你的語言是火把,還是利劍?——與學生對話的藝術

第二輯 不走尋常路
布置一份值得用一生去完成的作業
班徽是一件“狄德羅睡袍”
換一種方式定班規
收作業也要講究技術含量
安排衛生,要公平也要效率
三處著力,讓每個崗位都閃光
班會課這樣上既有實效又有長效
落到實處的家長會
每個學生都想上光榮榜
開闢黑板的其他用途
讓校園裡的草木也關情
寫出富有“磁力”的評語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自序

之所以再次整理這些文字,是因為本書第一版出版後,深受廣大教 師朋友的歡迎,可以說好評如潮,有同行甚至將其譽為“一線班主任的 實用寶典”“班主任培訓的首選用書”。讓我意外和驚喜的還有,它當年同時獲評中國教育新聞網“2012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和《中國教育報》“2012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入選中國教育新聞網“2012年全國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雖然這些年來,本書經受住了時間的淘洗和口碑的檢驗,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但隨著我自身教育理念的不斷提升、教育實踐的不斷創新,將書中的內容重新整理,讓它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呈現給讀者朋友尤其是班主任朋友,從而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啟迪,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
修訂版依然立足於班主任工作的具體實踐,我在廣泛聽取讀者的意見和朋友的建議後,保留了他們認為特別有實用性、可操作性、啟迪性 的部分,替換了幾篇曾被一些公眾號推送、閱讀量達十萬以上並廣受好評的文章。其中收錄的諸多教育技巧和策略,希望能帶給一線班主任實實在在的智慧啟迪,幫助大家在面對真實而具體的教育問題時,找到應對之策,或是創生出自己的靈感。
這些文章立足於我的真實經歷,也蘊含著我的理性思考。它們沒有嚴密的理論框架,也不敢妄稱是研究成果,但的確對班主任工作中一些最常見的問題做了繫統梳理,而且裡面的字字句句,全都源自我的真情實感。值得一提的是,我特意以簡潔凝練的方式描述教育的細節,為的是盡可能地增加整本書的“密度”和“含金量”,讀者從中大概也能看出我的誠意。


有人對住在森林公園裡的一對夫妻羨慕不已,因為那裡有怡人的清新空氣,有幽靜的林間小道。然而,這對夫婦得知有人羨慕他們時,神情詫異,感嘆鄉間生活遠不如城市生活那麼多姿多彩、豐富有趣。我們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而感嘆自己所處的地方沒有風景。殊不知,有時我們抱怨的,恰恰是別人眼裡的風景。
似乎各行各業都存在類似的現像:別人眼裡的清閑或優渥在當事人眼裡卻多是愁苦和勞累,哪有風景可言?教育也不例外,面對熟悉的教育生活,班主任們大多感嘆“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真的是“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嗎?不,是我們沒有培育起一顆善感、有創造力的心,故而對周圍的事物熟視無睹。班主任工作量大且重復,容易讓人產生職業倦怠感。為避免陷入這樣的困境,班主任更應該培育起一顆靈動而有創造力的心。
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培育起對教育細節的敏感性,在重復的事情裡添加一點兒新的東西,或是在熟悉的點滴中捕捉到一些別樣的東西,並用特別的方式呈現出來,我們就能源源不斷地創造出神奇。即使家長裡短、常規瑣事,也能經營得有滋有味,怡然自得,猶如插花高手,即使隻有枯木兩枝、凡花數朵,也能將其裝點得典雅脫俗、清新悅目。於是,“熟悉的地方”被點化成了“美麗的風景”。
本書所記錄的,正是班主任常規工作的創造性實踐,沒有去翻箱倒櫃刻意制造,隻是順手采擷遇見的點滴和細節,進行了開發和利用。


不可否認,在教育過程中,我也不斷遭遇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和挑戰。 但我堅信,解決它們的辦法就在離它們不遠的地方,正所謂“道不遠人”。為此,我始終保持內在的生動和從容,努力做個理性而又怡情的善教者和樂教者。
我一直自喻為“教育農人”。作為農人,我常常“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並免不了經歷“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的辛勞。我深知“農人辛苦綠苗齊”,所以在教育的一方田地上辛勤耕耘,執著前行,並一絲不苟地操作各道工序――深耕、淺埋、播種、育苗,為的是給“作物”一個和諧的生長環境。
即便如此,我還是會遭遇“草盛豆苗稀”的窘境。每每此時,我總是告誡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直面自己的痛處,集中精力思考解決辦法,於是許多靈感和創意不期而至。其實,靈感和創意是功夫到家之後的自然天成,並因此讓你見到了另一番風景。
當然,我也不忘和農人一樣,得閑時悠然枕著鋤頭,在田間小徑上小憩,看雲、聽風,享受當下的歡愉和自足,讓自己的教育生活稻香裊裊、小蟲啾啾。
我尤其喜歡善能禪師那句“不可以一朝風月,昧卻萬古長空;不可以萬古長空,不明一朝風月”,每一個“一朝風月”都是“萬古長空”的點點段段,正是這點點段段的疊加,成就了我們的“萬古長空”。


本書之所以呈現大量的案例,是希望這些生動可感的故事能再現教育的真實過程。其間不經意透露出的有滋有味,正是教育本應有的風姿。同時,我希望本書不隻是傳遞一些問題的解決之法,更是以其背後的教育理念帶給教師朋友以智慧和啟迪,幫助大家過好自己的教育生活。通過整理本書,我的思路越來越清晰了,對教育的理解也越來越深刻了,對自己個性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了。可以說,本書的修訂,讓我重新發現了自己。
這一過程,促使我更用心地關注教育日常,並把其中的所見、所思、所感“儲蓄”起來,在“零存整取”的過程中增加底蘊,像毛竹那樣以竹節為證,見證自己的成長歷程。
這一過程,促使我更潛心地閱讀和學習,猶如一塊螢石,在不斷吸 收光與熱之後,也發出一點兒自己的光,雖未必光照四野,但至少能照亮自己。
這一過程,還促使我放慢腳步,用心體會與學生一起成長的點點滴滴,發掘其中的溫馨與動人,如同在攝影技術中用慢速快門曝光運動物體的美,因為這樣的美更顯得豐盈悅目。
當然,在整理本書的過程中,我也免不了一番辛勞。不過,“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但願這本書沒有辜負您的期望!



收作業也要講究技術含量

帶班之初,我與大部分班主任一樣,要求學生將作業本交到科代表處,本以為隻要科代表各司其職,便能一切順利,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首先,早上到校,有的學生來得早,有的學生來得遲,於是個別“不法分子”便利用這個時間差或補作業、或抄作業。其次,由於科代表分坐在不同的組裡,同學們交作業時需要滿教室地跑,個別馬大哈還常 常漏交,隻好又跑一趟去補交,不僅浪費了自己的時間,也干擾了他人早讀。再者,科代表每天的早讀時間基本泡湯,因為他們的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了收理作業上,根本無暇自顧。於是,早讀時間就在這樣一片亂糟糟、鬧哄哄的氛圍中流失,不免讓人為之嘆息。
“破窗理論”在這裡得到了印證:一扇窗戶被打破後,如果沒有及時得到修補,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打破;一面牆出現了一些塗鴉,如果沒有被及時清洗掉,很快,牆上就會布滿亂七八糟的東西;在一個潔淨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一旦地上出現了垃圾,人們就會無所顧忌地丟棄物品,絲毫不覺得羞愧。早讀也一樣,如果交作業時雜亂無序,學生就會相應變得散漫起來。於是交作業便成了影響早讀效率的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戶”。可以說,早讀是一天學習中的第一個調子,這個調子定歪了,學生後續的學習便很難進入狀態。
問題是怎樣纔能有效阻止這一“破窗現像”?經全班討論,我們決定重新調整崗位,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等學科各設兩名科代表,一名負責組織早讀,一名負責收理作業。(體育學科是一名負責帶隊,一名準備器材)借此,我還給人人厭棄的“最後一排”座位賦予了特殊的含義:不是誰都有資格坐這一排的,隻有那些個子高、視力好、富有責任心、最好是科代表的同學,纔可以坐在最後一排。如此一來,大家都對最後一排心生向往。就這樣,負責收理作業的科代表神氣地坐在了最後一排。
然後我根據就近原則(從樓梯上來就是班級的後門),安排全班同 學都從後門進,交完作業後方可回自己的座位,凡未及時上交的就當未完成。對此,有學生不無憂慮地說:“有時我確實完成作業了,隻是忘了交而已,這樣就算我未做豈不是太冤了?還是讓科代表來提醒吧!”我反問:“如果大家都依賴科代表的提醒,那豈不都要養成被動交作業的習慣?”全班同學認為,從長遠來看,確實如此,於是同意了這一方案。可如何纔能做到不忘交作業?有同學提議,頭一天晚上臨睡前將所有需上交的作業統一放在一個文件袋裡,這樣就不會忘了交,而且上交的速度 可以更快。這提議真好,全班同學齊刷刷地贊成。
此後,早讀的面貌大大改觀:不僅學生補作業或抄作業的現像大幅減少,而且他們交作業的速度也大大提高,不致擁堵一處。同時,早讀氛圍改善了不少,班裡早讀變得井然有序。
但還有一個問題尚未得到解決,那就是如何幫助科代表省時、高效 地整理作業,還他們的早讀時間。
最後我們采用了這樣的方法:用紅藍標簽和紅藍筆搭配出四種組合――藍框紅字、紅框紅字、藍框藍字、紅框藍字,每種組合對應一個大組,並從1開始編號,規定每組第一排左邊同學的序號為1,第一排右 邊同學的序號為2,第二排左邊同學的序號為3,第二排右邊同學的序號為4……依此類推。這樣,科代表隻需根據標簽即可分出四大組,然後隻需核對編號即可查出未交作業者,幾秒鐘便可搞定,大大提高了效率。
粘作業標簽還有一個好處。時下許多教輔資料封面極為光滑,難以在上面書寫名字,於是同學們總是“不拘一格”地開闢寫名字的地方。這使得科代表和科任教師查找名字時頗為費力。而采用標簽法,學生就可將名字統一寫在標簽處,這樣,查找起來就極為方便。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還堅持自我誠信和外在監督相結合的原則。我們在學習委員處放了一個本子,未交作業的同學自覺登記並注明原因,這是誠信教育的一部分。同時我們還建立了監督機制,科代表隨機抽查作業。如果一味讓學生自行記錄而沒有外在監督,就難免會有人渾水摸魚、投機取巧,從而使誠信教育走向反面。
有了上述這些措施,我就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作業完成的“量”。可作業完成的“質”又如何了解呢?我的辦法是給每位科任教師發一個便箋本,記錄當天的作業質量。根據作業質量判斷誰是“績優股”,誰是“潛力股”,誰有待進步,並將結果貼於黑板之上。我看了後自是了然於胸,無須來回奔波於各科任教師之間。
這樣的做法,一來培養了學生的誠信和自律,二來切實提高了科代表的時間利用率,三來提高了班級早讀的整體效率,四是充分關注了作業的質與量。
君不見,我們班的早讀從此開始走向了有序;君不知,我們班的作業質量從此日漸優異。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之所以再次整理這些文字,是因為本書第一版出版後,深受廣大教師朋友的歡迎,可以說好評如潮,有同行甚至將其譽為“一線班主任的實用寶典”“班主任培訓的首選用書”。讓我意外和驚喜的還有,它當年同時獲評中國教育新聞網“2012年度影響教師的100本書”和《中國教育報》“2012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入選中國教育新聞網“2012年全國教師暑期閱讀推薦書目”。雖然這些年來,本書經受住了時間的淘洗和口碑的檢驗,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但隨著我自身教育理念的不斷提升、教育實踐的不斷創新,將書中的內容重新整理,讓它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呈現給讀者朋友尤其是班主任朋友,從而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啟迪,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
修訂版依然立足於班主任工作的具體實踐,我在廣泛聽取讀者的意見和朋友的建議後,保留了他們認為特別有實用性、可操作性、啟迪性的部分,替換了幾篇曾被一些公眾號推送、閱讀量達十萬以上並廣受好評的文章。其中收錄的諸多教育技巧和策略,希望能帶給一線班主任實實在在的智慧啟迪,幫助大家在面對真實而具體的教育問題時,找到應對之策,或是創生出自己的靈感。
這些文章立足於我的真實經歷,也蘊含著我的理性思考。它們沒有嚴密的理論框架,也不敢妄稱是研究成果,但的確對班主任工作中一些最常見的問題做了繫統梳理,而且裡面的字字句句,全都源自我的真情實感。值得一提的是,我特意以簡潔凝練的方式描述教育的細節,為的是盡可能地增加整本書的“密度”和“含金量”,讀者從中大概也能看出我的誠意。
有人對住在森林公園裡的一對夫妻羨慕不已,因為那裡有怡人的清新空氣,有幽靜的林間小道。然而,這對夫婦得知有人羨慕他們時,神情詫異,感嘆鄉間生活遠不如城市生活那麼多姿多彩、豐富有趣。我們總是羨慕別人的生活,而感嘆自己所處的地方沒有風景。殊不知,有時我們抱怨的,恰恰是別人眼裡的風景。
似乎各行各業都存在類似的現像:別人眼裡的清閑或優渥在當事人眼裡卻多是愁苦和勞累,哪有風景可言?教育也不例外,面對熟悉的教育生活,班主任們大多感嘆“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真的是“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嗎?不,是我們沒有培育起一顆善感、有創造力的心,故而對周圍的事物熟視無睹。班主任工作量大且重復,容易讓人產生職業倦怠感。為避免陷入這樣的困境,班主任更應該培育起一顆靈動而有創造力的心。
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培育起對教育細節的敏感性,在重復的事情裡添加一點兒新的東西,或是在熟悉的點滴中捕捉到一些別樣的東西,並用特別的方式呈現出來,我們就能源源不斷地創造出神奇。即使家長裡短、常規瑣事,也能經營得有滋有味,怡然自得,猶如插花高手,即使隻有枯木兩枝、凡花數朵,也能將其裝點得典雅脫俗、清新悅目。於是,“熟悉的地方”被點化成了“美麗的風景”。
本書所記錄的,正是班主任常規工作的創造性實踐,沒有去翻箱倒櫃刻意制造,隻是順手采擷遇見的點滴和細節,進行了開發和利用。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