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藝術形式(第11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1435-2080
【優惠價】
897-1300
【作者】 帕特裡克·弗蘭克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3378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33789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7320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精裝

開本:異16開
出版時間:2016-11-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696
作者:帕特裡克·弗蘭克


    
    
"

編輯推薦

藝術的學習在人的成長中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們為什麼離不開“藝術”?在國外,孩子很小的時候,大人就會給他厚厚的畫冊翻看,這是一個“養眼睛”的過程。不需要解釋,這是一種自覺去培養的“不自覺”的審美。

我們需要藝術,哪怕僅僅是停下來看幾頁書中的插畫,都能從現實中抽離,獲得片刻愉悅的體驗。藝術作品中飽含著創作者的情感、體驗、認識,當我們欣賞藝術時,我們也是在體驗,並參與其中。沒有一次凝望是沒有意義的,每一次與藝術的相遇,都讓我們的生命更加豐滿。

有藝術相伴和沒有藝術相伴的孩子有什麼不同?我想,大概就是那份對美的敬畏與感動吧。看見藝術,纔能看見藝術背後對生命的歡喜;看見藝術,纔能看見藝術背後對生活的熱愛。


內容簡介

《藝術形式》在國外流行40年,已成為在高校進行藝術教育的經典範本。作者帕特裡克·弗蘭克認為:“我們創造了藝術,藝術成就了我們;我們創造了藝術作品,反過來,我們也受到了藝術作品的影響。”並試圖將這一理念貫穿到全書的字裡行間。
為什麼要學習藝術?
藝術無處不在,藝術創作是對生命的一種回應,通過藝術創作,我們讓生命變得更加豐滿。當今的藝術創作更是如此,其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幾乎每個抱有好奇心的人都能接觸到藝術。藝術創作是人類的精神瑰寶,在今日的藝術世界中,它仍然純淨無瑕。
為什麼要使用這本書?
藝術世界不斷變化,這本書也隨之變化。本書第11版是有史以來修訂*全面的版本。本書前半部分中,向讀者展示藝術家如何創作藝術作品:他們是如何加工信息、處理個人情感,通過媒介等其他藝術或公眾投入來創作出作品的。藝術家們訴說著自己的故事,一些直接引用的話語使討論部分顯得格外生動。本書的後半部分中,以11篇文章圍繞“藝術成就了我們”這個主題,通過更多的細節,告訴讀者藝術是如何實現其六種社會性功能——愉悅、評論、崇拜與禮節、紀念、勸說和自我表達。
《藝術形式》的第11版還展示了全新的研究成果:根據新的研究、讀者反饋和公眾興趣拓展延伸了某些內容。在第1章中新增了“創造力”板塊,強調了在該領域的新發現。本書也覆蓋了對舊石器時代的新發現。交互式動態圖像的新設計在第11章中也有體現,涵蓋了審查爭議的內容。總體而言,因應這些教學和內容上的變化,本書增加了內容的深度、覆蓋面以及靈活度。
新版中還引入了大量新圖片。總共165幅圖片,26%的作品圖片是全新的。很多新的圖片呈現了異域文化,比如非洲,繼續從全球角度提升從1998年出版發行的《藝術形式》。新增圖片中有近一半是當代作品,也就是說,這些作品是在世的藝術家所創作或是創作於新千年的。《藝術形式》第11版,反映了作者對當代藝術的不懈追求,也是藝術欣賞的*好途徑。與近現代相比,後現代時期的很多藝術家的藝術語言和風格更加豐富。這些當代作品充滿了代入感,更具廣泛性,更加令人驚喜並引人深思。

作者簡介

帕特裡克·弗蘭克(Patrick Frank)於喬治·華盛頓大學獲得其碩士和博士學位,執教於小型社區大學與研究性公共大學,有豐富的高校教學經驗。近期他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任命為董事會講師(Regents’ Lecturer)。他曾撰寫和編輯了五本現代拉美藝術方面的書籍,近期在籌備由得克薩斯州大學出版的《20世紀拉美藝術》一書的第二版。最近,他還出版了《源自不規則:阿根廷之新具像繪畫 (1960—1965)》一書。他編輯了《拉美現代藝術讀物》(耶魯大學出版社),還撰寫了兩本關於拉美平面設計的書。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部分 視覺體驗的語言

第1章 藝術和創造力的本質

第2章 藝術的目的和功能

第3章素

第二部分 藝術的媒介

第4章 設計原理

第5章 藝術評估

第6章 繪畫

第7章 顏料畫

第8章 版畫

第9章 攝影

第10章 動態圖像:電影與數字媒體

第11章 設計類型

第12章 雕塑

第13章 工藝媒介:與功能的“曖昧遊戲”

第14章 建築

第三部分 藝術作為文化遺產

第15章 從最早期的藝術到青銅時期

第16章 西方的古典與中世紀時期

第17章 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

第18章 亞洲的傳統藝術

第19章 伊斯蘭世界

第20章 非洲、大洋洲和美洲

第四部分 現代世界

第21章 18世紀末和19世紀

第22章 20世紀初

第23章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

第24章 戰後現代運動

第五部分 後現代世界

第25章 後現代性和世界藝術

結論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什麼是藝術?

提及藝術,我們通常是指音樂、舞蹈、戲劇、文學以及其他的視覺藝術。我們的感官以不同的方式感知每種藝術形式,但是每種藝術形式都源於對感情、見解和經驗的表達需要。藝術傳達的含義遠遠超越了一般的口頭交流,藝術家運用了整個思想、情感和觀察的範疇作為他們藝術創作的主題。

視覺藝術包括素描、繪畫、雕塑、電影、建築和設計等。一些想法和情感隻能通過視覺形式得到最佳的表達。美國畫家喬治婭?奧基芙說過:“對於那些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事物,我除了用顏色和形狀來勾勒外,別無他法。”

藝術作品是一種運用技術通過媒介對於思想或體驗的視覺表達形式。每一種媒介都是一種獨特的材料,並擁有其獨特的表現方式。藝術家選擇不同的媒介來實現他們作品的功能,呈現他們想要表達的觀點。如果媒介的使用有助於我們理解和享受生活,那麼我們所體驗到的最終作品便可被稱為藝術。


至於《她的秘訣在於耐心》這幅作品,埃克曼試圖以一種與自然力量和諧的方式創作一幅講述鳳凰城的作品。因此,她選擇了靈活的網狀結構作為媒介,以其與自然界的風交相輝映。同樣地,為了最佳地支持和表達其意圖,她確定了適合作品的大小、規模、形態以及顏色。

媒介的使用已有數百年,包括黏土、纖維、石頭、木頭等。在19世紀攝影和電影的基礎上,20世紀中期現代科技又產生了新媒介,比如視頻和計算機。由不同的材料組合而成的藝術,正如今天的許多藝術家所實踐的那樣,被稱為混合媒介。

什麼是創造力?

所有藝術、科學和技術,事實上所有的文明,都源於人類的想像力或者說是創造性思維。而我們稱之為創造力的天賦究竟是什麼呢?

創造力是創造具有價值的新事物的能力。僅僅新穎是不夠的,新的事物必須有關聯性或者能打開全新的思維模式。

創造力也有可能影響未來的思想或行為,它在大多數行業中都有重要意義。2010年,IBM公司采訪了1 500名來自60個國家的首席執行官,問他們未來成功的企業領導者最重要的技能是什麼。他們的答案不是經濟知識、管理技能、正直誠信或者個人自律,而是創造力。

通過對不同領域創新者的研究,2011年出版的著作《創新者的基因》的作者總結了創造力以下五個特質:

(1)聯想:將看似沒有聯繫的領域關聯起來的能力。

(2)質疑:不斷地對現有事物發起挑戰,對事物如何發展至今,又將如何發生改變及改變的原因提出疑問。

(3)觀察:仔細觀察世間的一切,不施加評判,以獲取新見解和新舉措。

(4)交流:即使與他人的觀點差異甚大,即使他人所擅長的領域與此並不相關,也樂於交流與學習。

(5)試驗:通過試驗、建立模型和拆解來探索新的可能性。

創造力存在於人類的大部分活動中,我們在這裡關注的是多種形式的藝術創造力。電影導演將演員和攝像機置於舞臺之上以強調劇本中的某一方面。霍皮族的制陶工人用新的方式結合傳統設計以更好地裝飾水壺。平面設計師坐在電腦屏幕前,推敲樣式、圖片和色彩以傳達他要表達的信息。日本的雕刻家將木頭雕刻成寺院裡的佛陀以幫助冥想。我們許多人都有在牆上布置畫框和用相機構圖攝影的經歷。所有這些行為都需要視覺創造力,也就是運用圖像來傳達那些僅憑言語無法描述的事物。

《他贏得了比賽》(He Got Game)這幅作品就是運用簡單方式表達視覺創意的很好例子。當代南非藝術家羅賓?羅德(Robin Rhode)在街道的柏油路面上畫了一個籃球架,然後作品中的人物以12種不同的姿勢躺臥在地上拍照,就好像在表演一個不可能的空中翻轉扣籃。這位藝術家在這裡模仿了體育節目中經常用到的慢動作和定格攝影技術來創造一幅超然天賦的畫面。他的作品巧妙地運用了低技術含量的粉筆畫和俚語標題來表達自吹自擂的街頭文化。正如他的作品顯示,創意是一種態度,這是體驗和欣賞藝術作品的基本要求,也是創作藝術作品所需要的。富有洞察力的眼界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行為;它需要開放式接受的態度,即擱置習慣性的思維模式以及舒展心靈的意願。

20世紀的美國藝術家羅馬勒?比爾登(Romare Bearden) 在觀察南部農村和紐約的哈萊姆區人們的日常生活之後創作的畫作中,表現出了另外一種形式的創意。在《儀式的盛行:消息》(Prevalence of Ritual: Tidings)這幅作品中,他用借來的畫面片段和一些柔和的色彩創作了一幅合成照片,以此描繪了憂郁和渴望的情緒。作品中,一個有翅膀的人似乎在安慰一位拿著花的耽於自省的女人,影射著基督教的天使報喜。圖中的火車意味著離開這個世界或者僅僅是去北方過更好的生活。和比爾登的許多其他作品一樣,他在這幅作品中也關注傳達信息的效果,但是同樣重要的是他表達創意的內在需求——藝術如何塑造我們。

接受過訓練和未受過訓練的藝術家們

我們中的很多人都傾向於認為,“藝術”隻能由藝術家——那些具有獨特天賦的人——來創作,因為在當代社會,藝術往往是與生活分開的,許多人認為自己沒有藝術天賦。然而,我們每個人都有創新的潛能。

在過去,世界上訓練有素的藝術家一般從學徒開始學藝,最終成為技藝超群的大師。(也有一些明顯的例外,女性被排除在學徒群體之外。)通過實踐經驗,他們獲得了有關他們所處社會的藝術傳統的必要技能和知識。如今,大部分藝術培訓都在藝術學校,或者是學院抑或是大學的藝術繫。無論是以當代還是以歷史上不同的標準來看,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有助於高層次人纔的培養。通常情況下,受過培訓的藝術家會展現出他們對於自身與藝術史關繫的自我意識。

培訓、技能和智慧對創造力的開發是有幫助的,但也不總是必要的。創造的需求是普遍的,與藝術培訓鮮有關聯。那些僅接受過一點點或者完全沒有接受過藝術教育的人通常被稱為未經訓練的藝術家或者民間藝術家,但是極富創造力。未經專業訓練的藝術家,被稱為樸素藝術家或者素人藝術家,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不了解藝術史和藝術發展趨勢。民間藝術由人們遵循傳統創作而出,不同於民間藝術,素人藝術家創作的藝術是拋開了傳統實踐和風格的個人表達。

《我們的小鎮》(Nuestro Pueblo)是美國最知名、最大的素人藝術作品之一,它更被人熟知為“華茲塔”。創作者薩巴蒂諾?西蒙?羅迪亞(Sabatino Simon Rodia)在作品中使傳統材料的新可能性變得可視化。他花了33年致力於創建這座教堂般的塔,他用廢棄的材料建成了這座塔美輪美奂的結構,例如用鋼筋、網孔和砂漿粘連起來的金屬管和基架。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沒有使用電動工具、鉚釘、焊接或者螺栓就建成了這座塔。

這座塔矗立在他的三角形的後院,他用從社區撿來的盤子碎片、瓦片、熔化了的玻璃瓶以及其他五顏六色的垃圾碎片井然有序地覆蓋在塔的表面。他的塔是藝術家創造力和毅力的有力證明。他說:“我曾考慮過要做一件大事,然後我做到了。”

一些創意工作者遠離藝術圈,他們的名字不為人所知。1982年,費城的一名藝術繫的學生發現了好幾盒手掌大小的雕塑被遺棄在一個破舊不堪的社區垃圾堆裡。這些雕塑由電線包裹的垃圾和其他小物件組成,數量超過一千個。這些雕塑被稱為“費城電線人”,其作者姓名仍然未知。在展覽幾個月後,依舊沒有人出面聲明版權。由於需要用力掰彎電線,作品的作者被認為是男性。無論如何,他創造了引人入勝的碎片集合物,激發了人們的記憶和想像。

與素人藝術家不同,民間藝術家的創作風格屬於既有的風格傳統、主題傳統和工藝傳統的一部分。大部分民間藝術家沒有接受過繫統的藝術訓練,他們的作品往往顯示出了對傳統的熱愛。民間藝術以多種形式存在,包括棉被、刺繡手帕、裝飾用的風向標、雕塑或者定制汽車等。

在墨西哥和美國西南部,人們逃脫了某種危險或者從疾病中恢復過來後,通常用祭壇畫來感恩上帝。這些畫通常描繪了救贖的場面,並附有文字描述。在圖1.8中,一位被誣告的人逃脫了死刑,並創作了這幅畫。碑文表述了他親愛的父母和受了委屈的妻子熱切祈禱拯救了他,使他逃離了最終的懲罰。碑文的拼寫錯誤和真誠的繪畫風格相結合,極具吸引力。兒童使用一種通用的視覺語言。從用筆探索,到描繪形狀,再到使所看和所想的東西形像化,世界各地2~6歲的兒童展現出類似的精神成長階段。在大約6歲以前,兒童通常用像征性的方式而不是現實的方式來描繪世界。他們頭腦裡的形像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構造而不是視覺觀察的記錄。《奶奶》(Grandma)這幅畫由3歲的阿蘭娜(Alana)創作,這幅畫在重復的綠色和棕色的畫圈中表現出了熱情和自信。她在眼睛和頭部的繪畫中找到了節奏,並興致勃勃地將其延伸到了袖子的創作中。

兒童通常會展現創作的直觀感覺。不幸的是,當他們開始有概念有意識地審視這個世界的時候,大部分這種均衡設計的直觀感覺就會消失。那些從小就被給予各種彩頁書、練習冊和預先繪制的打印紙的孩子們會變得過於依賴這種沒有個人色彩的刻板道具。這樣,孩子們往往會失去憑借自己的經驗來創造獨特畫面的能力。近期研究表明,許多孩子在9歲或10歲的時候開始懷疑自己的創造力。但是富有創造力的那些人,無論將來成為藝術家還是首席執行官,直至成年都會保留自己的創造力。

無論是受過訓練的藝術家、素人藝術家還是民間藝人,作為一個藝術家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跳出群體思維模式的勇氣。這樣,藝術家纔能為觀眾提供延伸經歷的新鮮見解。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