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瑯嬛瑣屑:中國古代文房趣尚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侯榮榮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2365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23650
版次:1

商品編碼:12523647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平裝

開本:32
出版時間:2019-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0
字數:150000

作者:侯榮榮

    
    
"

內容簡介

瑯嬛,是神話中天帝的藏書之所。現實中的書齋文房,是古人重要的活動場所。《瑯嬛瑣屑:中國古代文房趣尚》以隨筆形式敘說古人書齋文房清玩及其他的文士生活用品,如筆架、墨盒、硯田、考籃、藏書印、銀蒜、心字香、竹夫人等共二十餘篇。側重闡述它們在文人士子實際生活中的使用狀況和工藝發展,結合古典詩文、小說中的相關場景,展示古人尤其是文人士大夫,通過這些器物體現的高雅文化氛圍和獨特審美趣味,也可從中體味古代士子命運的甘辛。作者文字典麗通暢,敘說深入淺出,配以精美圖片,全彩印刷,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

精彩書評

瑯嬛,神話中的天帝藏書之所,在傳說中,它是張華《博物志》的源泉,也是張岱《陶庵夢憶》中的福地仙境。仙境中的書房一旦離開,便不可復歸,永恆消失在依依不舍的尋覓中。然而現實中的書齋文房,卻是古人重要的活動場所。

本書所敘寫的,即書齋文房清玩及其他的文士生活用品。它們既是實用的“物”,又常見精美的“藝”;而古人尤其是文人士大夫,更通過由它們構建出的高雅文化氛圍,流露出獨特的審美趣味。雖然今日它們已經大多遠離現代的生活,成為零碎的紙上風景,但畢竟,我們今日的“現代”及現代中的我們,都來自那些往昔。借助讀者的想像,這些“紙上的風景”也許能夠一時鮮活,再現種種美好。


目錄

目錄

過去的碎片

第一章 草木供養

短短蒲耳—菖蒲

凌波照影—水仙

佛手與香櫞

第二章 文房長物

漸行漸遠的墨盒

水足硯田

銅雀臺的另一種生存

從米芾到曹寅——硯山瑣談

硯暖墨香

莫使浮埃度——硯屏

寫了錯字之後

甘苦滿載一考籃

第三章 燕寢凝香

霜清紙帳

說迎手

菊枕留相思

枕上的門

紙衣與紙被

竹夫人的名字

超大白板記記記!——屏風的另一種用途

第四章 閑居拾零

柳枝佛影,酒魄花魂——從軍持到玉壺春

拍浮酒船

烏龍趙飛燕

倭扇·川扇·蘇扇

心字香

眼鏡與眼鏡詩

銀蒜押簾

後 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佛手與香櫞

舊時北京中等以上人家,有盤中供果聞香的習慣。這種中式果盤,不同於花團錦簇的西式果盤,後者偏賞水果的繽紛顏色,前者則更注重鼻端的嗅覺享受。

中式果盤所供的果子,普通是夏用香白杏,秋鼕用蘋果。黃地透白白裡透紅的香白杏,或是紅肜肜孩兒面也似的蘋果,整整齊齊碼上一大盤子,放在堂屋裡的八仙桌上,整個三間北屋裡都清香陣陣,也可隨手分餉庭中嬉耍的小兒女。至於講究些的人家,擺的則是專供盛設聞香的果子:佛手與香櫞。

佛手和香櫞都是芸香科植物的果實,《本草綱目》將兩者混為一物,認為都是枸櫞的別名,實誤。佛手和香櫞的果皮中都含有豐富的揮發性精油,因而芳香襲人。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果實的形狀非常奇特,前端條條裂開,很像一隻佛菩薩豐而無骨的手。或蜷或舒,或作撚花,無不神似。“佛手”之名由此而得。而“佛手”又與“福壽”諧音,更添吉利。香櫞一名枸櫞、香團,果實的形狀色澤,和橘子柑子相近,不同之處,一是特別圓,二是皮特別厚實,三是特別清香。“櫞”又諧音“圓”“緣”。香櫞也是吉祥的果子。

供佛手、香櫞以聞香清賞的習俗,起源於明代,之後直至民國時期,都十分盛行於上層社會。《紅樓夢》第四十回中寫探春秋爽齋中的布置陳設,有這樣的一段描寫:

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鬥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牆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詞雲: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設著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

《紅樓夢》善寫人物房間的陳設,能夠各見人物性情。秋爽齋裡供的這一大盤嬌黃的佛手,配上水晶球兒的白菊,白玉比目磬,襯著深色的紫檀架,顏色是很動人的。寫佛手,一是點明時令——正是賈府女眷頭簪菊花,花漵港中衰草殘菱的季節,又切秋爽齋的“秋”字;二是側面烘托探春不俗的審美情趣;三來淡淡一個細節,點染賈府日常生活的富貴景像。因為舊時交通不便,產自嶺南的佛手和江浙的香櫞,運到北京,都是價錢很貴的果子,胡同口的一般小水果攤上是買不到的,至少要到東四牌樓那邊的大果子鋪裡纔能有貨。自然,三姑娘是不會親自上街采買佛手的,那是賈府買辦的事情。

有紅學家據現代香熏療法引申說,佛手中所含的揮發性精油有抗焦慮抗抑郁等功效,紅樓女兒中,唯有三姑娘是真正對“忽喇喇大廈將傾”的家族命運看得真切,痛心疾首的,所以大觀園中單單秋爽齋裡陳設了一大盤佛手。這樣評《紅樓》,未免生發太過,也繫不懂古人的生活習慣而致。因為擺放佛手香櫞,是舊時無論江南江北,共有的一種對生活趣味的講究。世家大族,尤其注重這些生活細節。比如曹禺的話劇《北京人》,故事的背景是民國初年北京一個已經破敗的書香門第曾家,在劇開始的第一幕,曾家已經付不起裁縫鋪的、果子局的中秋節賬了,但是還未曾到後面幾幕徹底破產的境地。在第一幕的布景,曾家的書房“養心齋”裡,還是“左牆邊上倚一張半月形的紫檀木桌,放在姑奶奶房門上首,桌上有一盆佛手,幾隻綠絹包好的鼻煙壺,兩三本古書。當中一隻透明的玻璃缸,有金魚在水藻裡悠然遊漾”。這個細節,聯繫第一幕中果子鋪前來要賬不得的情節,真有傳神阿堵之妙。

像賈府、曾家這樣的家庭,不僅要隨季節擺放這些香果,連擺果子的地方和器皿,也有相當講究。一般是在書房靜室裡,另設一張高足幾,幾上放一個比較大的淺口盤子,將果子層層碼起,按時更換。文震亨《長物志》中《香櫞盤》條雲:

有古銅青綠盤,有官哥定窯、鼕青磁、龍泉大盤,有宣德暗花白盤,蘇麻尼青盤,朱砂紅盤,以置香櫞皆可。此種出時,山齋最不可少。然一盆四頭,既板且套,或以大盆置二三十尤俗。不如覓舊朱雕茶,架一頭以供清玩。或得舊磁盆長樣者,置二頭於幾案間亦可。

“古銅青綠盤”指三代銅器中的盤形器,從傳世實物來看,是像散氏盤那樣的。“蘇麻尼青盤”指明永樂、宣德朝的青花大瓷盤,所用青花繪料繫進口的“蘇麻尼青”,因含鈷量高,色澤格外濃艷。這時的青花瓷器,因為許多產品原為出口阿拉伯地區而制造,所以有不少形制特別巨大的盤子,是阿拉伯人席地而坐就餐時,盛全羊、烤馕所用。朱砂紅盤指成化窯出產的大紅瓷盤,色殷紅如朱砂,清人高士奇所謂“價在宋瓷上”(《高江村集·均窯瓶歌注》)者。明人對本朝工藝美術有異常的自豪,論古董時,並不專以古為尚,相反倒是很重視本朝的優秀出品。從這段話裡就可以看出這樣的風氣。

《紅樓夢》裡說盛佛手用的是“大觀窯的盤子”,大觀為北宋徽宗年號,大觀窯盤即北宋官窯盤,正與文震亨的記載相應。北宋官窯瓷釉色多為淡青、豆瓣青,和佛手的嬌黃色配搭起來也很合適。

板兒的佛手,後來跟巧姐換了一個香櫞。脂本中將“香櫞”誤作“柚子”,當非曹公本意。柚子果實偏大,小兒懷中攜抱不便,而且和佛手也不是同類,香櫞纔和佛手兩兩作對,一雙兩好。但脂本此處的批語,卻很能搔中作者懷中癢處:

柚子即今香團之屬也,應與緣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兒之戲暗透前後通部脈絡,隱隱約約,毫無一絲漏洩,豈獨為劉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紅樓夢》的作者是醉心於這些文字謎語的小趣味的,庭前這對嬉鬧的小兒女,此時身份雲泥之別,而他日幾經造化顛弄,竟成夫妻。姻緣結定,正在懷中香果。

香櫞在《紅樓》中還有一次出場,那是在太虛幻境的冊春判詞的畫上畫著一張弓上掛著香櫞。弓寓意“宮”,香”。隻是,這位旁人眼中享盡榮華富貴的女子,終於未能團圓至終,而是“虎兕相逢大夢歸”了。

明清時期的詩詞中,有不少吟詠佛手和香櫞的作品。比如清初陳維崧的這一首《紅林檎近·詠佛手柑》:

芳樹來甌越,名同吳下柑。風調軼橙橘,芳華擅閨。玉人夜涼酒醒,怪底熏透紅衫。此際寶鴨休添,香氣十分沾。月底偏濯濯,枕畔故摻摻。佳人笑說,雪山花瓣曾撚。自塵情未斷,佛猶如此,合掌長思伴玉纖。

這首詞收入《烏絲詞》中,是陳維崧少年時的作品,風格旖旎輕倩。上闋說佛手來自福建一帶,風調超於橙子、橘子之上,深受閨中人的喜愛。夜涼酒醒時分,佛手濃厚的香氣,熏透閨中人的衣衫,連室內的熏香,也變得多餘了。下闋從佛手之名生發開去,用佛經中佛曾於大雪山說法的內典,由佛之手而及佳人的“玉纖”。詠物而摻入閨情,是典型的《花間》《草堂》格調。

而陳維崧的父親陳貞慧筆下的佛手、香櫞,就不再那麼香艷了,陳貞慧明亡後有隨筆《秋園雜佩》,記載家鄉宜興的風物特產,其中《香櫞》一條雲:

香櫞見《嶺表廣記》,一名枸櫞子,香與韻遠勝於佛手,以佛手自閩來,爭致之,實不及香櫞之組藉耐久耳。嘗見崧兒一詩有雲:“落落此非橘,幽於味外饒。摘香童僕手,分靜素瓷窯。”似能繪趣。自變亂以來,佛手、建蘭、茉莉,五年不至矣。間有,非山人寒士所得昵。餘庭畔香櫞數株,每當高秋霜月,赭珠金實,累累懸綴,不下四五百球,摘置紅,幽香一室,凡吾之襟裾夢渖,皆是物也。以不用錢買,餘得以分贈親知,一時沾沾為貧兒暴富矣。

陳家世代簪纓,陳貞慧少時生長華屋,風流蘊藉,為晚明“四公子”之一。明亡後,陳貞慧堅守氣節,鄉居不出,家境日落,生活窘困。不得不靠陸續變賣田產度日,到去世時,已經家產蕩然。文中的“變亂”指康熙初年的三藩之變,當時南北交通斷絕,佛手、建蘭、茉莉這些廣東福建的物產,本來都是江南士人所喜好的物品,此時卻久已無從到達宜興。“間有,非山人寒士所得昵”,一句話寫出陳家社會階層下降的無奈現實。而原產江南的庭中香櫞,則年年結果如故。“以不用錢買,餘得以分贈親知,一時沾沾為貧兒暴富矣”,這樣的自我嘲諷,放在那個天地顛倒的大時代背景下,真是苦澀得太沉重了。

佛手和香櫞果肉的味道都偏苦澀,不可作為水果食用。但失去新鮮、干癟撤下的佛手,也還有他用。將佛手切片晾干,沏水代茶,有潤肺清煙之效。清末之後,中上人家往往有久居蓮幕的癮君子,他們抽多了鴉片,煙熏火燎,肺干口苦。干佛手飲片是他們茶杯中的必備之物。佛手的這種功用,恐怕是當年的文震亨和曹雪芹都難以想像的吧。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過去的碎片(序言)

侯榮榮

瑯嬛,天帝藏書所也。

瑯嬛在何處?

有一代伊世珍的文言小說集《瑯嬛記》,裡面零錦碎篇,寫了不少神鬼怪異的故事。開篇的第一個故事,主人公是在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張華:

張茂先博學強記,嘗為建安從事。遊於洞宮,遇一人於途,問華曰:“君讀書幾何?”華曰:“華之未讀者,則二十年內書蓋有之也,若二十年外,則華固已盡讀之矣。”其人論議超然,華頗內服,相與歡甚。因共至一處,大石中忽然有門,引華入數步,則別是天地,宮室嵯峨。引入一室中,陳書滿架,其人曰:“此歷代史也。”又至一室,則曰:“萬國志也。”每室各有奇書,惟一室屋宇頗高,封識甚嚴,有二犬守之。華問故,答曰:“此皆玉京紫微、金真七瑛、丹書紫字諸秘籍。”指二犬曰:“此龍也。”華歷觀諸室書,皆漢以前事,多所未聞者,如《三墳》《九丘》《杌》《春秋》亦皆在焉。華心樂之,欲賃住數十日,其人笑曰:“君痴矣。此豈可賃地耶?”即命小童送出,華問地名,對曰:“瑯福地也。”華甫出,門忽然自閉,華回視之,但見雜草籐蘿繞石而生,石上苔蘚亦合初無縫隙。撫石徘徊久之,望石下拜而去。華後著《博物志》多瑯中所得,帝使削去,可惜也。

這是一個美麗而又帶幾分惆悵的故事:一個愛讀書的人,一座收羅無數奇書珍本的圖書館。像一切的此類故事一樣,仙境一旦離開,便不可復歸,永遠消失在依依不舍的尋覓中。然而“華後著《博物志》多瑯嬛中所得”,這座仙境的碎片,卻借諸文字而得以殘存於世間。

本書所收的這組文章,正是從前歲月的一些碎片。因大多與舊時文士生活有關,故而本書以“瑯嬛瑣屑”為名。

《瑯嬛記》的故事,後來被明代的張岱略加修改,又寫了一遍,名為《瑯嬛福地記》。張岱《陶庵夢憶》的最後一篇,則又是一則《瑯嬛福地》。在這則小品中,到了仙境,見到“積書滿架,開卷視之,多蝌蚪、鳥跡、霹靂篆文”的,成了張岱自己。而他醒來之後,便欲尋地點,建園林,築池館,植果木,生生造一個“瑯嬛福地”出來。甚至連自己的生壙和供奉遺像的佛庵都包攬在其內,可以說是生得其趣,終得所葬,悠遊其間,以終天年。

然而我們若是回頭想到《陶庵夢憶》乃作於明亡之後,作者此時已是“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入山,為野人”,生活上更困頓到“瓶粟屢罄,不能舉火”(《陶庵夢憶序》),則可知《瑯嬛福地》中種種所想,種種美好,歷歷如在眼前,一切都隻不過是紙上的風景而已。

這種“紙上的風景”之感正是我在寫作本書時常有的感受,本書所寫的題材,大部分屬於書齋文房清玩,少部分旁及古代生活中其他的用品。文房用具本在有文字書寫時即已誕生,但在宋之前,縱然文房用品中不乏工藝精美之作,卻仍然以實用功能為主。兩宋文風昌盛,士大夫對文房用具的關注漸漸超越了它們的實用功能,而更重視它們所構建出的高雅的文化氛圍和其中流露出的審美趣味。南宋趙希鵠的《洞天清錄》成為專章論文房用具的著作,而類似的著作在明清時期則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來。此類書籍不僅數量遠勝前代,而且內容多有沿襲重復,使得對它們抄襲與真偽的考證成為一項有趣的工作。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書的出現也說明了對文房清玩的玩賞,是那個時代的熱門話題。

然而那樣的時代早已遠逝,如張岱的瑯嬛福地一樣僅僅生存在紙上的空間中,僅借助讀者的想像而一時鮮活。本書所涉及的這些名物,除了一二植物今天依然常見之外,絕大多數都已經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我們隻能在博物館或拍賣會場上見到它們的身影。所以寫作本書的過程,仿佛是在一條充滿典籍資料的河流中乘槎而上,去追溯歷史。本書無意去描繪歷史長河滾滾洪濤的雄姿,卻更有意勾勒浪花之微、支流之細,畢竟,我們今日的“現代”及現代中的我們,都來自那些往昔。

後 記

本書寫作的緣起,是在閱讀古代詩文作品時對其中所涉及的名物的偏好。對於那些關於名物的文字,我經常會好奇它們在古代生活中還原成具體的事物時,到底長得什麼樣子?又擔任著什麼樣的具體功能?

譬如俞文豹《吹劍續錄》載宋人對柳詠詞的評價:“柳郎中詞隻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一著名語錄凡是對舊文史稍有了解者人人皆知,而“紅牙板”或“紅牙”亦是詩詞中習見的麗語。然而年輕女郎執在手中輕歌柳詞的紅牙板到底為何物?其形制如何?有無刻花?材質為何?如為像牙所制,又如何染色,且為何歌板隻染紅色而不見其他色彩?這些在閱讀中生發的問題往往離文章主旨萬裡,卻總是縈繞在我心頭。而如果去檢索辭書,又往往難以得到讓人滿意的答案。比如權威的《辭源》中對“紅牙”一詞的解釋僅為:1.調節樂曲節拍的拍板。多用檀木做成,色紅,故名。2.泛指檀木或像牙染紅做的樂器。這樣含混且矛盾的解釋顯然很難讓人滿意。

正是這樣的好奇心,促使我在對一些詩文中涉及的名物發生興趣時,進一步翻檢資料,撥開歷史的雲煙,去深入探尋那些從前的碎片,最終形成了這一組文章。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寫作過程宛如去沏泡一杯花茶,看那些早已干燥的花朵在杯中重新浸潤,復活,縱然不能完全復原,也足以讓人想像花朵當日在枝頭的顏色與香氣。我希望這些顏色與香氣,能夠盡可能貼近真實。

從第一篇動筆的《短短蒲耳——菖蒲》到最後完成的《從米芾到曹寅——硯山瑣談》,這本小書的完稿跨越了數年的時間。深深感謝編輯胡文駿兄,對我這個深度拖延癥患者一直堅持著的督促和耐心,使得本書終於能在數年的時光荏苒之後問世。

同時也感謝我所工作的淮陰師範學院,讓我在教學之餘能夠抽出時間來寫作這一組“閑文”。感謝淮陰師院圖書館特藏室的侯富芳老師和樣本室的周久鳳老師,在寫作本書時,他們給予我這位讀者許多寬容與幫助。樓高風急,而淨室生香,明燈如瀉,讓我在那裡度過一段非常愉快的閱讀和寫作的時光。

最後,期待著來自讀者的批評與指正。

侯榮榮識於江蘇淮安

2018年6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