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乾嘉名家別集叢刊 王又曾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948-1376
【優惠價】
593-860
【作者】 朱洪舉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08939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089390
版次:1

商品編碼:11742325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精裝

叢書名:乾嘉名家別集叢刊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47

作者:朱洪舉

    
    
"

編輯推薦

首次全面搜集、點校王又曾詩詞集的讀本

內容簡介

王又曾(1706—1762),字受銘,號榖原,浙江秀水人。乾隆十六年受一等特賜舉人,官內閣中書,乾隆十九年進士,官禮部主事、刑部主事。詩與錢載齊名,宗黃庭堅,“務縋深鑿險,不墮臼科”。與錢載、朱沛然、陳向中、祝維誥相唱和,時稱“南郭五子”。作詩力求“捐棄塵壒,毋一語相襲取”(《清史稿》),與萬光泰、汪孟鋗、汪仲鈖等人同被稱作秀水派。
《乾嘉名家別集叢刊 王又曾集》對王又曾《丁辛老屋集》的整理以乾隆四十年二十卷刻本為底本,同時對校北京圖書館所藏錢載刪批本與乾隆五十二年十二卷刻本。本書詩作分卷情況主要依照乾隆四十年二十卷刻本分法,若有二十卷本未收之詩,則依此詩所作時間分別加入各卷之中,在校勘記中標出。另外,本書還錄吳應和、馬洵輯《浙西六家詩鈔》中對王又曾詩作的評論文字,亦將近籐評語錄附後。後附年譜。
本書是“乾嘉詩文名家叢刊”的新品種,是王又曾詩詞作品的首次整理。

作者簡介

朱洪舉,文學博士,任教於上海大學明清文學與文獻研究。博士論文是《王闿運詩學思想研究》,參與著作《創意城市:文化創造世界》,參與重大古籍整理項目《清詩話全編》。

目錄

前言
例言
二十卷刻本序 金兆燕
十二卷刻本序 畢沅
十二卷刻本序 吳泰來
丁辛老屋集卷一
避暑福城寺水閣
投壺二首
和朱大偶圃鼕日村居
城南僧舍
雨後入萬蒼山

悼室二首
集回溪草堂
陳乳巢餉貢墨用山谷謝黃從善司業寄惠山泉韻
對鏡篇
題翁莊壁
古意酬吳興茅湘客
贈湘客
同錢蘀石泛舟過朱偶圃
瀋大蓉村過飲
祐黨籍碑後
寒夜讀孟郊詩
題蘀石為汪謙谷畫山茶二首
飲朱翁子墓下
曉起池上看荷花
棄釵歎
梅花下作
丁家山
哀憐婦
撥悶三首
池上晚立
嶽忠武王墓
西湖獨酌懷蘀石
偶圃招同錢七蘀石綠雨莊納涼
汪七謙谷招集華及堂同蘀石泳澫
詠櫻桃花
讀南華經二十八首
題蘀石為吳大樵史畫水仙
謙谷贈椶竹杖
題姚六研北聞湖櫂歌後
團扇

紙帳
酬吳與茅丈湘客不嫁惜娉嬣之作
簡籜石
貧女吟
蠟梅
蕭山縣
雨過二觀齋飲丁香花下
舟中見新月
新昌曉發
天姥峰棗樹歌
同天臺陳拜君宿曇華亭
觀石樑瀑布歌
下灘作
歲幕述懷二首
夢綠詩二首 並序
同乳巢蘀石偶圃小集錢香樹先生齋中即席分賦
題餘舫
中秋後一日陪錢香樹先生曉村乳巢偶圃集蘀石回豀草堂詠盆中佛手柑得霽字
祝豫堂歸自馬蘭峪同香樹先生蘀石偶圃賦
酬吳樵史二首
酷暑作
張穆畫馬行
西泠送拜君還天臺
張瓜田歸自睢陽香樹先生招同諸君用少陵寄題江外草堂詩韻
食黃雀
送朱石蘿鄭鏡渟計偕北行兼簡祝豫堂
張瓜田為畫石樑觀瀑圖因屬狄君寫小影置其前賦二首
煮雪詞
丁辛老屋集卷二
正月十六夜集春暉堂分賦
二月二日硤石枕上聞鸎
花朝懷朱冰壑探梅鄧尉三首
桐華歌 有序
曉起友人折荷花兩枝見貽賦二絕句
冰壑訂遊天臺餘不果同行略述前遊以為導
夏夜飲樵史茗香閣同用韓公山石韻
和樵史食芥心
簡拜君
和樵史醒後忽聞蟋蟀
秋曉枕上聞風雨
曉雪
…………
東風第一枝 雪霽渡江歸舟作
臺城路 舟中望惠山用玉田韻
探春慢 歲暮山塘即事
玲瓏四犯 題朱吉人春橋草堂圖
水龍吟
踏莎行 題朱春橋桐溪垂釣圖
清平樂 題汪生翠篠山莊填詞圖
二十卷刻本跋
附一 王又曾年譜
附二 詩評選錄
附三 粹評點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王又曾集丁辛老屋集卷一
祝豫堂歸自馬蘭峪同香樹先生蘀石偶圃賦〔一〕
至後大雪厚一尺,城西報我有歸艇。莊窩小別歘五年,倒屐相尋濕塗濘。骯髒握手昔顏在,但有新霜欲垂領。示我新詩代口述,篇篇豁朗絕畦町。憶昨癸丑之鼕日在鬥,提鞭北走氣何猛。袖中賦草三大禮,蒲牢一吼百獸屏。正逢天子新踐阼,柄用儒術恭搢珽。內外大官共薦剡,明光起草爭馳騁。用而為虎退為鼠,抗之則雲抑則井。娉婷不嫁子心惻,俳優而試吾齒冷。銜淚卻跨蘆溝橋,陟險遠上盤山嶺。長城之下饑驅來,夜夜關門虎蹄打。風沙颯颯坐懷古,塞草陵花寫莊靚。歸心一縱箭破縞,暫解塵鞿息蓬梗。屋旁隙地任鉏菜,架上破書堪汲綆。雖處貧賤聖所恥,獲遭太平生即幸。何妨韓愈怯柳劉,未見華歆勝管邴。舊雨矧逢南郭合,長驅誰許中原並。臭味差憐投漆膠,英雄終必酬牲鼎。倘嘲鵬鷃恐未然,但逐雲龍定獲請。軟紅十丈急湔祓,臘釀方醲須酩酊。
校勘記
〔一〕錢批本及十二卷本未收此詩。
酬吳樵史二首〔一〕
竆臘冰雪壯,川塗浩洋洋。潛鱗有暗泣,羇羽罕高翔。豈不念離索,夢寐升君堂。朝來剖雙鯉,中有書數行。相思淚盈把,盡化明月璫。感此纏綿意,百讀情慨慷。尚恐懷袖隔,鏤之心腎腸。歲華有時既,令德矢弗忘。〔二〕
盛年歘雲邁,去者不復今。攬鏡無昔顏,觸事無昔心。幽憂日以積,吾〔三〕懷焉可任。榮名信為寶,痼〔四〕疾難自鍼。懿哉同心言,朱絃汎清音。既用解離緒,兼之舒憤襟。至誠欲有報,愧乏雙南金。君子善服食,得酒勸酌斟。
校勘記
〔一〕錢批本及十二卷本題作‘酬樵史’。〔二〕錢批本及十二卷本未收此首。〔三〕吾,錢批本及十二卷本作‘我’字。〔四〕痼,錢批本及十二卷本作‘固’字。
戊午
酷暑作〔一〕
酸寒何至禍成基,自歎身宮阨太奇。排難誰為天下士,切膚空任裡中兒。那尋黃鵠飄搖地,但誦青蠅豈弟詩。漫笑三通未聞道,一言息謗是吾師。
校勘記
〔一〕此詩據錢批本補入。
張穆畫馬行〔一〕
垂楊過雨吹郊牧,洗刷權奇出天育。鐵橋畫馬蓋有神,纖離紫燕下筆親。一匹連錢五花白,一匹拳毛深鐵色。硉矹紛攢白像蹏,蜿蜒逈露神龍脊。春寒宛頸鳴不驕,仰視閶闔方騰驍。良材本合天仗獻,可惜昂藏走荒甸。方今四海盛太平,白首不睹煙塵驚。鐵橋畫此蓋有以,華山之陽出卷裡。我聞此老好劍兼好詩,更於畫馬神工施。乾坤漂泊丹青賤,死後聲名徒爾遍。嗚呼!男兒學藝漫絕倫,君不見韋少府曹將軍。
校勘記
〔一〕錢批本及十二卷本未收此詩。
西泠送拜君還天臺
憶觀天姥顏如雪,手把浮邱袖共登。細雨青氈投試院,西風黃霰打秋燈。犀觥團語心逾赤,蝸角爭名僕漸冰。好在曇華亭畔月,為餘問訊石橋僧。
《浙西六家詩鈔》評:‘下第失意人一味岑寂,而胸次高曠者自有託興之處,不必於言外見其微有怨尤。’
張瓜田歸自睢陽香樹先生招同諸君用少陵寄題江外草堂詩韻〔一〕
臘月澤腹解,有客歸浩然。久別獲新覿,快於合流泉。張君本桑者,瓜田自號苧村桑者。十畝性所便。畫一水一石,心賞曠自延。饑來驅之出,出必四三年。破硯力甘旨,守道彌復堅。昨詔徵山林,巨網布大川。一試不見收,輒溜汴水船。高上荊山頂,抱玉日醉眠。浮生跡顯晦,未屬蒼蒼天。規行希寸進,艱於逆風牽。生菜雜蜆韭,味壓椒盤先。但飲置餘事,過眼皆雲煙。一物荷恩慈,幸保膚髮全。明年君倘出,挈辦青行纏。盛年缺祿養,顧影空自憐。
校勘記
〔一〕錢批本及十二卷本未收此詩。
食黃雀〔一〕
禾田熟垂穎,翾飛飽其嗉。我衣猶未綿,爾雀已披絮。昨夜西南風,舉網獲無數。焉得麻姑爪,腸胃剔爬屢。融脂拌糖霜,配劑必合度。翠罌貯什伍,缸面酒深注。包歘可致遠,色味隔年住。食用緩火蒸,勿令近鹽醋。腴美存真香,咀嚥費久哺。涼秋菱芡登,餖飣固有助。酒邊百不思,涎流愜一箸。空盤無餘想,但笑王黼庫。
校勘記
〔一〕據錢批本及十二卷本補。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王又曾(一七〇六—一七六二),字受銘,號榖原,浙江秀水人。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受一等特賜舉人,官內閣中書,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進士,官禮部主事、刑部主事。詩與錢載齊名,宗黃庭堅,‘務縋深鑿險,不墮臼科’。與錢載、朱沛然、陳向中、祝維誥相唱和,時稱‘南郭五子’。作詩力求‘捐棄塵壒,毋一語相襲取’(《清史稿》),與萬光泰、汪孟鋗、汪仲鈖等人同被稱作秀水派。又曾卒後,其子王復(字敦初,號秋塍)將其詩集交與好友刊出,此即《丁辛老屋集》。
關於《丁辛老屋集》,目前發現到的共有三個版本。一是北京圖書館善本書庫所藏鈔本;一是乾隆四十年新安曹自鋈編訂二十卷刻本,有金兆燕的序和曹自鋈的跋,並有‘新安楊肇增至川石臞同校’字樣;一是乾隆五十二年的秀水王氏鄢陵官舍十二卷刻本,有畢沅和吳泰來的序。
鈔本文字乃以楷體寫於紅格稿紙之上,書寫者恐非王又曾本人,因未見其題款或印章,但此本有大量以草書寫成的刪改評定文字,扉頁有‘少宗伯公評定丁辛老屋集’字,錢載曾任禮部侍郎,文人喜尊稱禮部侍郎為少宗伯;又,十二卷刻本畢沅為《丁辛老屋集》所作序中有如下文字:‘君之詩曾梓於新安,為卷二十,然抉擇不甚精,令子復又乞蘀石閱定,此本凡詩十卷,詞二卷。’蘀石,乃錢載之號,可見刪改評定文字作者為錢載無疑。
鈔本中錢載詩評文字並不多,如《寒夜讀孟郊詩》眉批:‘兩不字正無礙。’《祐黨籍碑後》眉批文字:‘此是人家揭去之第一層,不可存也,寧少毋多。’……《六月六日集綠豀莊驟雨涼甚限冰字二首》詩眉批:‘都是寫熟了,其氣尚清,自然一路。’《同汪澄彡石祝明甫看菊分效唐人體得劉眘虛潯陽陶氏別業韻》詩眉批:‘詩須復古,詩須自作。一條路上有兩個人,一是剽竊,一是杜撰。剽竊是復古,杜撰是自作。若不剽竊杜撰,而復古自作,則可矣。然尚未必傳。工夫深,書卷多,天稟好,局面大,則自然傳矣。韓公白公歐陽公蘇公非惜墨如金,當不能所以難。’在鈔本中,關於詩歌評論方面的基本就是以上這些文字了。
鈔本中錢載的評定文字主要是有關刪訂方面的意見,乾隆五十二年的十二卷刻本與這些文字有很大關係。如《偶圃招同錢七蘀石綠雨莊納涼》詩,有眉批文字:‘必再刪此兩韻方可。’鈔本此詩中‘睡還膩清席,起後汗盈臉’及‘客來卸衣帽,跌宕弗拘檢’兩句被勾掉;《天姥峰棗樹歌》詩有眉批文字:‘勉強存此。’《四日雨阻靈谷方丈疊前韻》詩有眉批文字:‘隻此疊韻不妨,若刻之,疊韻非佳集也。’鈔本第五卷卷尾有眉批文字:‘此卷好,今刪定可十四頁,以上悉照所刪取改寫刻而字體必嚴校。查原稿。但原稿字亦非正體。若任意改,莫若照原稿而謹慎酌之。’在鈔本卷一頁眉處有如下文字:‘第一卷刪去幾首,隻得十三頁矣。丁未五月再定。凡改字不可不依。凡刪處不可姑息而仍再入。’在鈔本書尾有如下文字:‘校正字體是第一件。校對用古人題目是第二件。初見於題目之人書姓,第二次即不書姓。而諸友俱集,有初見之者,則同書姓。還留心幾十遍矣。然仍須刻板之前,再加意對清。至於詩之未淨者,今亦少矣。其所存者,大概可以見人矣。竟刻,不必更疑。’‘今則重複者少矣。然後所有者,皆其所有矣。亦未嘗不可觀也。題目俱妥當矣。其刪去如原稿中所亂抄者,付與學舌者,作應酬纔子之詩料。’十二卷刻本中的大多詩作乃遵此鈔本中錢載刪改評定文字而刻。
但錢批鈔本並非為十二卷刻本的唯一底本。有一些詩歌鈔本中收入,而十二卷刻本中並未收入,如:《慶山房壁》、《翁家山》、……《金壇道中曉行》、《送蘆涇同年入都並簡都下諸故人二首》,恐這些詩從乾隆四十年所刻的二十卷本及其它本中選入鈔本,但並未選入十二卷刻本。
另外,有一些詩歌隻有在十二卷刻本中能找到,在錢批鈔本與乾隆四十年的二十卷刻本中均未收,如《由金雞嶺度屏風關途中寒甚》、《重九後四日同戴孟岑比部發張家灣阻風薄暮乘月舟行分韻》,但這類詩極少見。
錢批鈔本扉頁有‘舊為魏大令攀龍藏本,後歸味義根齋,以畀餘。道光壬寅臘月廿又五日識’字,以行草書率意寫成。魏攀龍,曾任江西進賢縣知縣,乾隆四十九年左右在任。扉頁中所寫‘味義根齋’,乃董正揚書齋名,董正揚,字眉伯,號曇柯,泰順人,嘉慶壬戌進士,授贛南安府大庾縣知事,有《味義根齋詩稿》。鈔本扉頁中之‘餘’字,應指吳正有,因鈔本內有兩處印章,印文為‘吳正有號’,吳氏生平事跡難考。鈔本第一頁‘丁辛老屋集’字下鈐二印,印文為‘臣光焴印’、‘寅昉’,可知為藏書家蔣光焴藏書印,蔣光焴(一八二五—一八九二),字繩武,號寅昉,亦號吟舫、敬齋,曾將數十萬卷書籍藏於‘衍芬草堂’。
錢批鈔本以及乾隆五十二年十二卷刻本所依原本與乾隆四十年所刻的二十卷刻本有很大關係,如十二卷刻本序雲:‘君之詩曾梓於新安,為卷二十,然抉擇不甚精,令子復又乞蘀石閱定,此本凡詩十卷,詞二卷。’三本相對校,可以看出錢批鈔本及十二卷刻本大多乃二十卷刻本詩作刪改後之文字,………如在二十卷本中的《寒夜讀孟郊詩》為:‘冷絮疊被襖,肩脊潑水寒。油凍缸焰細,逼照形影單。坐嘶草蟲聲,天地為不寬。一讀齒牙楚,再讀心骨酸。嗟嗟孟夫子,生罹憂患端。凍餓老且死,一尉同不官。歌詩止禮義,鐫刻厥肺肝。亮由時命爾,詎謂性所安。悲餘齒三九,強顏長弗歡。早作失恃兒,銳鏃中心鑚。閱鼕喪所偶,淚勝鰥魚彈。有腸業寸裂,何暇九曲盤。緬追昔賢軌,陋巷甘瓢簞。賤貧吾故物,歧路行何難。懼茲盛年歲,而為苦痛攢。將類火煎炙,終先神髓乾。男兒畢生事,艱大訖蓋棺。千絲恥徒黑,兩頰喟暫丹。高蒼能玉女,且繫東紅丸。’此詩在錢批鈔本及十二卷刻本中則變為以下文字:‘敗絮肩脊高,頗忍潑水寒。涑油光焰細,偪照形影單。坐嘶草蟲聲,天地為不寬。嗟嗟孟夫子,一尉同不官。亮由時命爾,詎謂性所安。悲餘齒三九,強顏長尠歡。早作失恃兒,銳鏃中心攢。有腸業寸裂,腸那九曲盤。緬尋聖之軌,陋巷瓢與簞。賤貧實故物,行路夫何難。懼以年歲盛,而罹憂患端。千絲豈徒黑,兩頰亦暫丹。’可見錢批鈔本與十二卷刻本對二十卷刻本詩作的改動極大。
雖如此,錢批鈔本及十二卷刻本所依原本並非僅為乾隆四十年的二十卷刻本,因為有些詩作隻在鈔本中有,十二卷刻本與二十卷刻本均未收,屬於此類的有以下詩作:《簡籜石》、《酷暑作》、《龍井》、《秋夜詞》、《邱葊》、《瞻園磨盤山》、《次韻荅夏培叔雨後見寄》、《臘月廿四日重集保安寺街寓舍遲蘀不至同用蘇公和孔君亮郎中見贈韻》、《喜桐石至得家書未及走面先之以詩兼簡松岩東阜蘆涇》、……另外,《和方廉水上舍移寓崇文門東述懷二首》中的一首亦隻有鈔本收入,十二卷刻本及二十卷刻本均未收。
鈔本第五卷卷尾有錢載批注:‘字體必嚴校。查原稿,但原稿字亦非正體。若任意改,莫若照原稿而謹慎酌之。’由‘原稿字亦非正體’推之,鈔本所依原本並非僅是乾隆四十年的二十卷刻本,乾隆五十二年的十二卷刻本所依底本亦並非僅是錢批鈔本。可見,三本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並非是簡單的對應關係。
吳應和、馬洵輯《浙西六家詩鈔》中雲:‘比部遺集曹忍庵編刻於前,蘀翁刪改於後,盡汰浮華,以歸一轍。’《浙西六家詩鈔》王又曾卷所依底本為乾隆五十二年的十二卷刻本,此處所說的曹忍庵編刻本,即乾隆四十年的二十卷刻本,該刻本時間最早,收詩最多,未有他人刪改,曹自鋈跋雲:‘嗣君敦初以其集示餘,餘反復讀之不厭,深懼抄本零落,不足以永其傳,乃授之剞劂氏,凡兩月而工竣。就先生手定,自壬子迄辛巳,計詩一千三百餘首,離為十七卷,外有詞四卷,先為橙裡江君梓於邗上,茲復加刪訂,倂作三卷,附於詩後,共二十卷。’應該說此刻本最接近王又曾《丁辛老屋集》之原貌,但徐世昌輯《晚晴簃詩匯》錄王昶語雲:‘休甯曹農部自鋈選刻其詩,子復再刻之……時對校錢批鈔本與乾隆五十二年十二卷刻本,這樣,讀者可略窺錢載刪訂詩稿的情況。
本書詩作分卷情況主要依照乾隆四十年二十卷刻本分法,若有二十卷本未收之詩,則依此詩所作時間分別加入各卷之中,在校勘記中標出。另外,本書還錄吳應和、馬洵輯《浙西六家詩鈔》中對王又曾詩作的評論文字,此書流傳至日本,有日本京攝五書常嘉永六年(一八五三)刻本、日本嵩山堂明治三十六年(一九〇三)黃紙本以及明治三十九年鉛印本,嵩山堂本有日粹之評語,因王又曾詩作多以瘦硬奇崛為宗,粹多有不解之評,本書為存外邦一家之言,亦將近籐評語錄附。
本書根據詩稿文字以及其它文獻,對王又曾交遊情況及主要事跡編訂了一個簡要年譜,附於書尾,同時附諸家對王又曾詩作的評論文字,以供讀者參考。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朱洪舉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