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大學生禮儀文化理論與實踐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王靜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418156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4181562
版次:1

商品編碼:12146813
品牌:經濟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1
字數:31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王靜

    
    
"

內容簡介

禮儀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產物,內容非常豐富,涵義十分深刻,範圍特別廣泛。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肩負著光榮的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他們的道德品質和文明修養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我國未來社會的文明“基石”。因此《大學生禮儀文化理論與實踐研究》首先從理論層面對禮儀的起源、發展、概念、特征和功能等進行了梳理和研究,其次從實踐層面,立足大學生當前的人際交往和未來進入職場的需要,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主要維度,對大學生的形像塑造、人際交往、校園生活、畢業求職等方面的禮儀規範和要求進行了繫統地梳理和呈現,使大學生不僅能適應大學生活和未來職業的需要;同時也能不斷提升禮儀素養和道德水平,成為名副其實的、有較高道德素養的現代文明人。

作者簡介

王靜,女,1974年生,重慶市南川人,教育學碩士。曾先後在四川旅遊學院學習飯店管理專業,在西南大學攻讀比較教育學碩士學位。2003年至今在重慶工商大學工作,現任重慶工商大學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兼任學校婦女委員會主任、重慶市婦女理論研究會理事、重慶市女性人纔研究會理事等職務。從事“商務禮儀”“ 大學生交際禮儀”等課程的教學活動十多年,具有豐富的禮儀教育教學經驗。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婦女理論等方面的研究,曾主持省部級課題2項、校級課題3項,參研省部級課題6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研究成果曾被重慶市女性人纔研究會、全國婦女研究會婦女教育專業委員會評為一等獎、三等獎。

目錄

第一章 禮儀概述
第一節 禮儀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禮儀的概念、種類與特征
第三節 禮儀的原則、功能與意義

第二章 儀表禮儀
第一節 儀表美
第二節 服飾美
第三節 儀容美

第三章 儀態禮儀
第一節 儀態的概念與特征
第二節 體態禮儀
第三節 表情禮儀

第四章 交往禮儀
第一節 見面禮儀
第二節 拜訪接待禮儀
第三節 饋贈禮儀

第五章 溝通禮儀
第一節 交談禮儀
第二節 電話禮儀
第三節 信函與網絡禮儀

第六章 校園禮儀
第一節 教師禮儀
第二節 學生禮儀
第三節 校園活動禮儀

第七章 家庭禮儀
第一節 家庭關繫禮儀
第二節 家庭活動禮儀
第三節 鄰裡相處禮儀

第八章 求職禮儀
第一節 求職禮儀概論
第二節 求職準備
第三節 面試禮儀
第四節 試後禮儀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大學生禮儀文化理論與實踐研究》:
二、致意禮
在現代社會中,不管是相識的人還是初次見面者,都會采用致意禮來表達相互的友好和尊重。致意禮既可用於兩者在公共場合或間距較遠時表達心意,也可作為迎送、被人引見、拜訪時見面必行的禮節。向他人致意時應該真誠友善,表情和藹可親;若面部毫無表情或精神萎靡不振,則會給人以敷衍了事、扭捏作態的感覺。
(一)致意的原則
行致意禮要講究先後順序,一般是地位低的、年紀輕的向地位高的、年紀長的人先行致意禮。具體的致意禮儀次序是:年輕者先向年長者致意,晚輩先向長輩致意,下級先向上級致意,學生先向老師致意,男士先向女士致意。但是有些長者和上級為了體現自己的謙虛、隨和,也會主動向晚輩和下級致意,從而更加贏得對方的尊重和敬仰。
向他人致意時,往往可以兩種方式同時並用,以體現行禮者的真誠和風度,增加致意禮的效果。比如點頭與微笑並用,舉手和微笑並用,起立與欠身並用等。生活中如遇對方先向自己致意,應立即以同樣的方式回敬,不可視而不見、漠然置之,否則會被視為無禮之人。此外,行致意禮時應該大方、端莊、專注,不可一邊行禮,一邊高聲喧嘩,以免妨礙、影響他人;也不可一邊行禮,一邊東張西望,以免給人輕視、怠慢他人的感覺。
(二)致意的方式
致意的方式很多,可根據個人喜好、場合需求、對像特征等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目前,國內外常用的致意禮主要有以下幾種:
1.點頭禮
點頭禮又叫頷首禮,一般適用於路遇彼此距離較遠的熟人,或在同一個場合多次踫上已見面者,或與一面之交或不太熟悉的人見面時,或路遇多人而又無法一一問候時,均可微笑點頭向對方致意,以示問候。具體做法是:行禮者身體挺直,兩腳跟靠攏,雙手下垂置於身體兩側或交叉搭放於體前。目視對方,面帶微笑,頭向下輕輕一點。行此禮時,應注意點頭幅度不必過大,也不宜反復點頭,男士點頭行禮應將帽子摘下。
2.揮手禮
揮手禮又叫招手禮。適合揮手致意的場合與情景,也是在距離較遠,不便於口頭致意時的一種打招呼方式。具體做法是:右臂向前上方伸直,右手掌心向著對方,拇指自然分開,其餘四指並攏,手掌輕輕向左右擺動一兩下。需要注意的是,行禮者不可將手上下擺動,也不要將手背朝向對方擺動。手臂擺動的幅度,以距離對方的遠近來確定,距離越遠,擺動弧度越大;距離越近,擺動弧度可適當減小。
3.躬身禮
躬身禮又叫欠身禮。一般是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學生對老師或者個人面對群體時表示尊重和敬意的禮節。此禮節一般有兩種做法:一是站立時,面對受禮者,面帶微笑,身體以腰部為軸,上體微微向前傾15-30度,稍作停頓後,立即恢復身體原狀。二是就座時行鞠躬禮,臀部應輕起離開座位,身體面向對方,面帶微笑,上身略微前傾。後一種躬身致意方式不必將身體站直,隻需稍微起身即可。
4.拱手禮
拱手禮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會面禮,是人們表示祝賀、祝願、祝福的一種方式。它多用於過年時舉行團拜活動,向長輩祝福祝壽,向友人祝賀結婚、生子、晉升、喬遷,向親朋好友表示感激感謝等情況。具體做法是:起身站立,面向對方,目視受禮者,上身挺直,兩臂前伸,雙手在胸前高舉抱拳。一般是左手握空拳,右手抱左手,拱手齊眉,上下略擺動幾下。拱手致意往往與寒暄語同時進行,比如“久仰、久仰”“恭喜、恭喜”“請多多關照”“節日快樂”“後會有期”等。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國是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不但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國文化,也形成了中華民族講“禮”重“儀”的傳統美德。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狀況逐漸改善,社會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隨著社會交往和國際往來的日益頻繁,禮儀、禮節、禮貌不僅是我國人民走向世界、與世界各國交往的名片,也是投資環境、國家形像的重要組成部分。
禮儀是禮貌、禮節和儀式的總稱,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沿襲下來為人們所共同認可和遵守的社會行為規範和形式的總和。它對建立個人之間的友好關繫,推動團隊和單位的團結協作,協調家庭與鄰裡的關繫,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禮儀不僅是一個人做人行事的基本規範要求,也是一個民族、國家文化水平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
大學是培養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場所,它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不僅要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也要傳承社會精神文明。禮儀教育屬於德育的範疇,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輔助手段,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大學生肩負著光榮的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他們的道德品質和文明修養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我國未來社會的文明“基石”,所以理應成為禮儀教育教學的先行者。然而,由於中國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和學校大多隻注重學生文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行為習慣的養成和思想道德的教育。因此,通過繫統的禮儀教育,使大學生掌握基本的禮儀規範和行為準則,學會在現實生活中按照禮儀規範約束和表現自己的行為,把內在的道德品質和外在的禮儀形式有機地統一起來,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禮儀知識和文化素養,同時還使大學生將所學的科學文化知識逐漸轉化為個人的素質和修養,學會正確對待和處理他人與自己、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繫,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文化水平,成為名副其實的、有較高道德素養的現代文明人。
俗話說“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筆者作為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的高校教師,親眼目睹了部分大學生禮儀意識淡薄、禮儀素養缺失以及禮儀素養水平參差不齊等現狀,深感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必要性。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筆者從21世紀初便開始積極投身於大學生禮儀類課程的教學活動。在從事禮儀教學的十幾年中,筆者結合本校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和主要特點,認真篩選教學內容,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方法,使他們通過課程教學,掌握禮儀知識,運用禮儀規範,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和禮儀素質,從而推動文明健康的校園風氣和社會風尚的形成。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