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悅讀中醫3:更受歡迎的中醫書(套裝共5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2185-3168
【優惠價】
1366-1980
【作者】 路輝釋行貴王三虎王富春徐曉紅梅全喜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480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4801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5966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5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路輝,釋行貴,王三虎,王富春,徐曉紅,梅全喜

    
    
"

內容簡介

《一艾一灸小妙招》
《一艾一灸小妙招》選取了常見的病證,圖文並茂,具有通俗易懂,便於操作的特點,可以作為中醫愛好者、中老年健康保健者、青年醫師及醫學生的便攜工具。書中內容有妊娠嘔吐、子宮脫垂、不孕癥、胎位不正、產後少乳、乳腺增生、前列腺疾病、陽痿等。

《經方人生》
中醫的根子是《黃帝內經》,《黃帝內經》的根子是陰陽五行,陰陽五行的根子是古天文歷法,古天文歷法的根子是天人之學,天人之學的根子是《無極之鏡》,《無極之鏡》的根子是生命、宇宙和時空。《古中醫悟》就是作者路輝在寫作《無極之鏡》過程中的隨筆,以及在某中醫論壇與網友交流過程中的一些感想。其中並沒有《無極之鏡》中的古中醫、古天文考證與邏輯推理,但是卻傳遞了一種定量中醫、干支中醫、甲子中醫、中醫天文學的理念與思維。尤其是其中的“古中醫基礎理論測試題”,更是從古天文學角度提示了中醫基礎理論的科學、客觀來源。《古中醫悟》雖然是《無極之鏡》的寫作隨筆,但是該書與《無極之鏡》實際上開創了一門中醫新學科——古中醫天文學。這在整個中醫史上應該是一個裡程碑式事件,因為中醫從此由混沌、經驗、定性醫學走向清晰、科學、定量醫學,這個意義在邏輯層面非同凡響。

《香藥:沉香》
《香藥:沉香》全面挖掘和整理了古代醫藥學家和本草醫籍中有關沉香應用上所取得的寶貴經驗,回顧和總結了現代醫藥工作者對沉香進行研究的新進展,同時也融入了作者自己對沉香的研究成果,是國內外一本全面繫統闡述和總結沉香的專著。全書共分六章,即沉香的藥用歷史及歷代醫籍本草對沉香的記載、沉香的本草學概述和生藥學研究、沉香的化學成分、沉香的藥理作用、沉香的臨床應用和中山沉香的研究現狀等。在第六章中,還全面介紹了被譽為“中國沉香之鄉”的中山沉香的野生資源、種植現狀、結香研究、綜合利用和研究現狀等。該書內容豐富,資料詳實,是一部實用性很強的參考書,可供臨床醫師、醫藥生產經營人員、中醫藥科研人員、醫藥院校師生、中醫藥愛好者、沉香愛好者及收藏者和相關專業人員參閱。

《心乃大藥:行貴禪醫悟語》
因工作過於勞累,《心乃大藥:行貴禪醫悟語》作者釋行貴禪師於一九九六年被診斷出罹患晚期結腸癌,並已擴散到子宮、卵巢、骨盆、腹壁等處。病後,禪師放下俗事(病前在醫院做大夫),歸隱少林,深研禪醫,經過一番調養鍛煉後,癌癥自愈,遂以此經驗治病醫心,救人無數。本書彙集了作者20年抗癌經歷,50年治病經驗,一輩子修行智慧。

作者簡介

王富春,1961年生,現任長春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優秀教師,中國針灸學會理事,吉林省針灸學會常務副會長,吉林省重點學科帶頭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長春市有突出貢獻專家,長春中醫藥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針灸》雜志編委,《針刺研究》雜志編委,《中華推拿療法》雜志專家編委,《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專家編委,《亞太傳統醫藥》編委,美國《TCM》雜志編委。
王富春教授曾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主編出版學術著作90餘部,代表作有《針灸對癥治療學》、《中國新針灸大繫-腧穴特種療法》、《中國新針灸大繫·微針療法》、《中國新針灸大繫-新穴奇穴圖譜》、《中國新針灸大繫-經穴治病明理》、《腧穴類編》、《針方類輯》、《臨床針方》、《中國手針療法》、《實用針灸技術》、《現代中醫臨床必備叢書》(計18部,1000餘萬字)等,完成省部級科研成果10餘項,獲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中國針灸學會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項,吉林省中醫藥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吉林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目前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
王富春教授長期從事特定穴理論與臨床應用研究,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合募配穴治療六腑病”、“俞原配穴治療五髒病”、“郄會配穴治療急癥”等特定穴配伍理論,並廣泛應用於臨床實踐。他在臨床工作中總結出“鎮靜安神法”治療失眠、“振陽針法”治療陽痿、“調胱固攝法”治療小兒遺尿等獨特的針灸治療方法,臨床療效顯著,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針灸學教學研究方面,曾獲得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他主講的《針灸治療學》被評為吉林省優秀課程,主編《國際中醫藥從業人員指導用書·經絡腧穴學》、《中醫針灸婦科學》教材3部,副主編國家“十五”、“十一五”規劃教材各1部,培養研究生60餘名。

路輝,重光大淵獻之年,圉壯之月,丙辰日之人。曾遍覽群書,始得一絲之禪意;又閱盡春秋,方悟百代之過客。指天文,通歷法,看地理,明日月,執一世之醫,寫萬世之書。曉月風塵,帽落凌花,衣惹煙香,龍蛇晚來初過。滿城車馬,對明月,有誰閑坐?任狂遊,天地風霜盡,乾坤氣像和。古中醫,憑與誰說。青燈下,墾著醫書寂寞。歷至午歲,管變大呂,春滿舊日山河。夜闌飲散,望北鬥,話自說。醉江山,又重向運氣裡摹。春氣歸來,看美人桃花,裊裊春幡。東風吹雨,撚指收盡餘寒。甲午春秋年,料今日雪盡遺憾。渾未痛飲陰陽酒,更見大珠小珠落玉盤。我笑東風從此,便熏梅染柳,更些沒閑。閑時又來鏡裡,變幻朱顏。因果分緣,問何人會解連環?不怕見花開花謝,隻管我輩人間。桃李春風一杯神仙酒,江湖夜雨十年唏噓燈;水到盡頭天作風雲岸,山登絕頂我為縹緲峰。青山不墨千秋美畫卷,綠水無弦萬古琴瑟聲;天地無為百代風騷客,乾坤不用一輪日月明。閱盡萬般因緣境,盡在此卷中。

梅全喜,男,1962年5月生,1982年畢業於湖北中醫學院(現湖北中醫藥大學)中藥專業。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科教科科長、中藥臨床藥學重點學科帶頭人,教授、主任中藥師、碩士生導師。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學術研究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高等學校中藥臨床藥學專業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藥學會理事兼藥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理事兼中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藥理學會中藥藥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執業藥師協會副會長。還兼任《時珍國醫國藥》雜志編委會主任,《亞太傳統醫藥》雜志編委會副主任,《中國藥房》雜志副主編,《中國藥師》雜志副主編,《中藥材》《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中國藥業》《今日藥學》《亞洲社會藥學》《抗感染藥學》等多家醫藥期刊雜志編委。
梅全喜教授長期從事中藥研究開發工作,並取得顯著成績,特別是對中山的特產藥材沉香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論證了中山沉香的道地產地以及優質性與道地性,並對沉香葉的藥效學及綜合開發利用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圍繞沉香研究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為推動沉香研發與應用發揮了積極作用。梅全喜教授先後帶教碩士研究生10多名,研制出醫藥新產品10多項,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主持完成的項目獲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一項,市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10多項。個人獨著或主編中藥學專著30多部,參編並擔任副主編、編委的專著有20餘部,在國內外醫藥雜志上公開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80多篇。

釋行貴禪師,主任中醫師,河南省政協委員,佛光寺、古禪寺住持。少時拜於少林寺德禪大師門下,學習正宗少林禪醫,苦修易筋經、洗髓經、八段錦等養生健體之法。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曾在全國各地及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等五十多個國家講學。廣行布施,僅在河南省內就捐款建成希望小學三十二所。

王三虎,廣西名中醫,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擔任廣西柳州市中醫院腫瘤一科主任,兼任柳州巿中醫腫瘤研究所所長、廣西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壯)醫優秀臨床人纔研修項目指導老師、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委員、《世界腫瘤研究》編委。

內頁插圖

目錄

《一艾一灸小妙招》
1.感冒
2.咳嗽
3.支氣管哮喘
4.頭痛
5.眩暈
6.面癱
7.失眠
8.嗜睡
9.自汗
10.盜汗
11.高血壓
12.高脂血癥
13.胃病
14.腹脹
15.嘔吐
16.膈肌痙攣
17.便秘
18.腹瀉
19.胃下垂
20.肥胖癥
21.糖尿病
22.脂肪肝
23.膽囊炎
24.闌尾炎
25.腱鞘囊腫
26.雞眼
27.痔瘡
28.脫肛
29.落枕
30.頸椎病
31.肩周炎
32.腰椎間盤突出癥
33.慢性腰痛
34.膝關節炎
35.足跟痛
36.痛經
37.崩漏
38.月經不調
39.慢性盆腔炎
40.妊娠嘔吐
41.子宮脫垂
42.不孕癥
43.胎位不正
44.產後少乳
45.乳腺增生
46.前列腺疾病
47.陽痿
48.旱洩
49.小兒發熱
50.小兒遺尿
51.小兒腹瀉
52.小兒厭食
53.近視
54.弱視
55.瞼腺炎
56.耳聾耳鳴
57.中耳炎
58.過敏性鼻炎
59.鼻塞
60.口瘡
61.牙疼
62.口臭
63.銀屑病
64.皮膚瘙癢癥
65.白癜風
66.黃褐斑
67.痤瘡

《香藥:沉香》
第一章 沉香的藥用歷史及歷代醫籍本草對沉香的記載
第一節 沉香的藥用歷史
第二節 歷代醫籍對沉香的記載
一、漢代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
三、唐代
四、五代時期
時期
六、明代
七、清代
八、民國時期
九、當代

第二章 沉香的本草學概述和生藥學研究
第一節 沉香的本草學概述
一、沉香的品種
二、沉香的產地
三、沉香的種植采收
第二節 沉香的生藥學研究
一、沉香的鋻別
二、沉香的品質研究
第三節 沉香的藥性、功能主治和配伍應用
一、沉香的藥性
二、沉香的功能主治
三、沉香的配伍應用
第四節 沉香的炮制

第三章 沉香的化學成分
第一節 沉香的化學成分
一、沉香的化學成分簡介
二、沉香化學成分結構
第二節 沉香在不同結香情況下的化學成分比較
一、沉香自然結香與人工結香的化學成分比較
二、國產沉香與進口沉香化學成分的比較
三、不同人工結香方法對沉香化學成分的影響
第三節 沉香中主要單體化學成分的介紹
一、槲皮素
二、芒果苷
三、木犀草素
四、熊果酸
五、丹參酮ⅡA
六、常春
七、葫蘆素D
八、葫蘆素I
九、山柰酚
十、沉香醇
十一、沉香螺醇

第四章 沉香的藥理作用
第一節 對消化繫統的作用
一、對腸管平滑肌收縮的抑制作用
二、對胃腸蠕動的作用
三、瀉下作用
第二節 對心血管繫統的作用
一、抗心肌缺血作用
二、抗心律失常作用
三、降壓作用
四、降血脂作用
五、抗缺氧作用
第三節 對呼吸繫統的作用
第四節 對中樞神經繫統的作用
一、鎮靜作用
二、抗抑郁作用
第五節 抗炎鎮痛作用
第六節 抗菌作用
第七節 抗氧化作用
第八節 降血糖作用
第九節 抗腫瘤作用
第十節 其他作用
一、止血作用
二、抗過敏作用

第五章 沉香的臨床應用
第一節 消化繫統疾病
一、胃痛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
三、腸易激綜合征
四、消化性潰瘍
五、腸梗阻
六、膽汁反流性胃炎
七、反流性食管炎
八、肝硬化腹水
九、呃逆
十、其他
第二節 呼吸繫統疾病
一、咽異感癥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
三、支氣管炎
四、支氣管哮喘
五、慢性肺源性心髒病
第三節 泌尿繫統疾病
一、結石
二、尿瀦留
三、前列腺病
四、尿道綜合征
第四節 心腦血管類疾病
一、冠心病
二、其他
第五節 其他疾病
一、失眠
二、癲痫
三、痛經
四、膽石癥
五、強直性脊柱炎
六、暴吐衄
七、宮寒不孕

第六章 中山沉香的研究現狀
第一節 野生資源
一、中山的地理生態環境
二、中山沉香的歷史
三、中山沉香的資源狀況
四、中山沉香資源的保護
第二節 種植現狀
一、中山沉香的種植現狀
二、中山沉香的種植技術
三、沉香種植中病蟲害防治技術
第三節 結香研究
一、沉香結香的歷史
二、沉香的人工結香方法
第四節 綜合利用
一、沉香種植方面的綜合利用
二、沉香資源方面的綜合利用
三、沉香綜合開發方面的利用
第五節 研究現狀
一、植物形態研究現狀
二、種質資源研究
三、生態學習性研究
四、種子質量與保存、苗木培育、種植及病蟲害防治研究
五、土沉香葉、花、果、木材綜合利用方面的研究
六、沉香形成機理研究

《經方人生》
《心乃大藥:行貴禪醫悟語》
《古中醫悟》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沉香應用歷史十分悠久,在古代沉香最早是作為香料使用的。有史料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人們就使用博山爐熏燒沉香了。沉香作為藥物記載最早見於梁代陶弘景輯《名醫別錄》,並將其列為上品,載其“療風水毒腫,去惡氣”。其後,歷代本草醫籍對沉香均有記載。沉香不僅是一味中醫常用藥物,也是香道的重要原料,更是古今中外收藏者趨之若鹜、爭相收藏的藏品。近年來,沉香產業在國內外得到蓬勃發展,不僅僅在藥用方面應用廣泛,而且在保健養生、日用化妝、香料、飾品以及收藏、香道等方面都有廣闊的市場,市價早已貴過黃金。
歷史上沉香藥材的來源主要是瑞香科植物沉香和白木香含樹脂的木材,前者稱之為進口沉香,後者稱之為國產沉香,這種應用一直延續到1977年,自1977年版《中國藥典》開始,沉香的來源隻收載白木香一種,故現在的藥材沉香就隻是來源於白木香一種。國產沉香以海南的黎洞香和廣東的莞香品質最好,歷史上莞香主產於東莞下屬的香山鎮。古代的香山遠離大陸,漢代是屬番禺轄地,唐代始設兵鎮守,為香山鎮,地屬東莞縣,至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設置香山縣,香山始從東莞分出,延至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而改名為中山縣,1985年又升格為中山市。有資料介紹,香山是因此地多產香木(沉香)而得名的,隋唐以前,以香山為中心的沿海地帶就是沉香的著名產地,每年有大批沉香進貢朝廷。可見,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山所產的沉香就是“道地藥材”了,這一點可以從宋代寇宗所著《本草衍義》對沉香的記載中得到佐證,其日:“沉香木,嶺南諸郡悉有之,旁海諸州尤多,交干連枝,岡嶺相接,千裡不絕。”香山則是位於嶺南旁海諸州的中心地帶,可以想像到當時的香山沉香資源是有多麼的豐富。由於沉香名貴而被列入貢品後,官府無節制采伐、盜賊猖狂盜采,致使白木香樹遭到毀滅性破壞,到明清時代沉香已近絕產。鬥轉星移,在中山曾經輝煌千年的沉香,今天又迎來了一個新的盛世。近年來,隨著國內外沉香熱潮的興起,中山在沉香資源保護、種植、結香、沉香藥用研究、產品開發及綜合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沉香事業發展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2011年底中山市獲得“中國沉香之鄉”稱號。
我是1993年10月應邀南下廣東的,第一站在惠州博羅的先鋒藥業(現已更名為新鋒制藥)擔任藥物研究所所長,在那裡的三年多時間裡主要負責新藥申報工作,業餘時間開展了葛洪《肘後備急方》的研究。1997年4月來到偉人的故裡中山市中醫院工作,為自己選定了廣東地產藥材作為研究方向,當時主要是選擇一些不知名的地產藥材如三角草、廣東土牛膝、蛇泡筋等開展研究。2006年6月,藥業總經理專程邀請我到茂名電白沉香山考察他種植的萬畝沉香園,因被汪總熱衷於恢復沉香產業的決心所感動,當即建議他將沉香事業向中山發展,他接受建議在中山成立首家專門從事沉香種植、研究、開發、銷售及推廣應用的中山健康基地沉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邀請我和中山民俗專家李漢超先生(中山人都親切稱其為“超哥”)擔任公司顧問,並建議我們開展沉香研究、宣傳及產業推動工作。隨後我和“超哥”聯名在《中山日報》(2006年12月14日)上發表了“搜尋香山之‘香_恢復傳統南藥——關於建設沉香種植基地的構想”一文,可以說該文是推動中山沉香熱潮的一篇重要文章,是中山沉香產業發展的衝鋒號。此後,中山沉香熱潮逐步興起,沉香的種植由當初的幾萬株到今天的400萬株,專門從事沉香種植、結香、加工、研發、應用推廣、銷售、貿易及收藏的專業公司由當初的一家發展到今天的數十家。期間我牽頭開展了中山沉香的藥用歷史、產地考證及資源普查工作,並先後發表“南藥中山沉香的產地考證與發展構想”(《時珍國醫國藥》雜志2007年第8期)、“中山沉香資源調查與開發利用建議”(《今日藥學》雜志2011年第8期)等多篇文章,這些文章為中山成功申報“中國沉香之鄉”提供了翔實資料。同時,我帶領我的研究團隊總經理領導的沉香團隊合作申報廣東省中醫藥局科技基金資助項目和中山市科技計劃資助項目“沉香葉的藥理作用與綜合開發利用研究”,先後發表了與沉香相關的學術論文20多篇,研究成果的總體水平達國內先進,並獲得中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我也被多次邀請在沉香論壇上做有關沉香藥用歷史及醫藥應用的講座,為廣大的沉香愛好者普及沉香醫藥知識。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