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醫養生文化導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529-768
【優惠價】
331-480
【作者】 梁少帥蘇亞哲徐蘇林孫曉紅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4011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40116
版次:1

商品編碼:12143486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7
字數:319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梁少帥,蘇亞哲,徐蘇林,孫曉紅

    
    
"

內容簡介

《中醫養生文化導論》對中醫文化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比較繫統的闡述,既注意反映中醫養生的傳統理論和實踐經驗,突出中醫養生的特點,又注意吸收國內外新研究成果,體現先進性與時代感的有機結合。
《中醫養生文化導論》包括中醫養生文化的理論指導、中醫養生文化的主要形式、因時制宜的養生方略、因地制宜的養生方略和因人制宜的養生方略等內容。它既是中醫養生文化內容的繫統闡述,又是中醫養生實踐的指導範本。

目錄

緒論
上篇 中醫養生文化的理論指導
第一章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文化
第一節 中國傳統文化概述
第二節 中醫文化內容簡介
第三節 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文化
第二章 中醫養生文化的方法論基礎
第一氣理論的應用
第二節 陰陽五行理論的應用
第三節 思維方法的應用
第三章 中醫養生文化的專業核心理論
第一節 中醫學的生命觀
第二節 中醫學的精髓
第三節 中醫學專業理論的基本內容
第四章 中醫養生的基本原則和實踐要點
第一節 辨證施養,三因制宜
第二節 天人合一,人法天地
第三節 形神共養,身心合一
第四節 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第五節 協調陰陽,以平為期
第六節 正氣為本,倡“治未病”
中篇中醫養生文化的主要形式
第五章 生活行為養生文化
第一節 起居有節,作息有常
第二節 順時著裝,因時而異
第三節 勞逸適度,隨遇而安
第四節 通暢二便,惟貴自然
第五節 浴身保健,巧借自然
第六節 娛樂活動,兼養身心
第六章 中醫飲食養生文化
第一節 中醫飲食養生的意義
第二節 中醫飲食養生的原則
第三節 中醫飲食養生文化對日常食物的認識
第七章 中醫運動養生文化
第一節 傳統運動養生機理、特點和原則
第二節 傳統運動養生的形式和流派
第三節 氣功養生保健文化
第八章 中醫房事養生文化
第一節 中國古代的性文化
第二節 中國古代的房事養生之道
第三節 強腎功法
第九章 中醫情志養生文化
第一節 中醫情志病的概念
第二節 中醫情志致病的特點
第三節 中醫情志病的治療和預防
第十章 醫藥手段養生文化
第一節 針推按摩,通暢經絡
第二節 藥物養生,功助人體
第三節 延老藥物的現代研究

下篇 中醫養生文化的養生方略
第十一章 因時養生的方略
第一節 因時養生的總原則
第二節 季節養生的方法
第三節 二十四節氣養生
第十二章 因地制宜的養生方略
第一節 中國古代風水理論
第二節 選擇好的自然環境
第三節 創造好的居住環境
第四節 不同地域條件下的養生方法
第十三章 因人制宜的養生方略
第一節 不同年資人群的養生方法
第二節 不同類別人群的養生方法
第三節 不同部位的養生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醫養生文化導論》:
四、治則治法理論
1.治則治則是指中醫治療疾病的法則。它是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制定的,對臨床治療立法、處方、用藥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的根本原則。
(1)治病求本:治病時,要尋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從整體、內因方面人手,護衛、激發或恢復人體正氣,使人體陰陽達到平衡,並能保持這種平衡。
(2)扶正祛邪:疾病的過程,是正氣與邪氣雙方相互鬥爭的過程,因而治療疾病,就要扶助正氣,祛除邪氣,改變邪正雙方的力量對比,使之有利於疾病向痊愈方向轉化。
(3)調整陰陽:從根本上說,疾病的發生是陰陽平衡遭到破壞,陰陽出現偏勝偏衰的結果,因此,恢復陰陽平衡,促進陰平陽秘,是臨床治療的根本法則。
(4)調整髒腑功能: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髒與髒、腑與腑、髒與腑之間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因此,隻有調整髒腑之間的關繫,使其功能協調,纔能收到治療效果。
(5)調理氣血關繫:要以“有餘瀉之,不足補之”為原則,對患者氣血進行調整,使其氣血豐足,運行流暢,協調平衡。
(6)“三因制宜”:即在治療疾病時,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對具體情況做具體分析,根據具體病證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2.治法即治療疾病的方法,是在治則指導下確定的治療措施。治法包括治療大法和具體治法,常用的治療大法有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
(1)汗法:又稱解表法,是運用解表發汗的方藥開洩腠理,調和營衛,以祛除表邪、治療表證的治法。汗法的適應證為一切外感表證,某些水腫和瘡瘍病初起以及麻疹透發不暢等兼表證者。臨床應用時,根據病邪性質和人體氣血陰陽盛衰等的不同,汗法又具體分為辛溫解表、辛涼解表、益氣解表、助陽解表、滋陰解表等治法。
(2)吐法:又稱為催吐法,是運用湧吐方藥以引邪或使毒物從口吐出的治療大法。主要適應證為痰積、宿食停留於胸膈胃脕者,或誤服毒物尚在胃中者。臨床應用時,根據病邪性質和人體強弱等的差別,吐法又分為寒吐、熱吐、緩吐(適用於正虛邪實,不能速吐者)。
(3)下法:也稱瀉下法,是運用瀉下作用的藥,通過瀉下大便,以達到攻逐體內食、痰、血、濕、水等結聚目的的治療大法。主要適用於寒、熱、燥、濕諸邪與痰濁、宿食、瘀血、積水等內結的裡實證。臨床應用時,根據病情緩急、病邪性質和結聚的食積、水濕、痰濁、瘀血等的不同,下法又分為寒下、溫下、潤下、逐水、攻瘀、滌痰等不同的具體治法。寒下適用於裡實熱證;溫下適用於寒積冷凝證;潤下適用於腸道津虧,陰血不足之便秘者;逐水適用於陽水實證;攻瘀適用於蓄血在下證,或干血內結證。
(4)和法:又稱和解法,是運用和解疏洩的方法,祛除病邪,調整機體,扶助正氣,使表裡、上下、髒腑、氣血、陰陽和調的治療大法。本法應用範圍頗廣,半表半裡之少陽病以及肝胃不和、肝脾不調、腸胃不和、氣血不調、營衛不和等諸證均需應用。臨床上根據病邪性質和病位,以及髒腑功能失調的不同情況,將其又分為和解少陽、疏肝和胃、調和肝脾、調和腸胃等不同治法。
(5)溫法:又稱溫裡法、祛寒法,是運用溫熱性質的方藥以達到祛除寒邪和溫養陽氣目的的治療大法。凡寒邪內侵髒腑所致的實寒證,以及陽虛寒從中生之虛寒證(二者皆為裡寒證)都屬於其適應證。臨床上根據寒邪所在部位的不同,以及人體正氣盛衰程度的差異,溫法應用時又分為溫中祛寒、溫化痰飲、回陽救逆等治法。
(6)清法:又稱清熱法,是運用寒涼性質的方藥,通過其瀉火、解毒、涼血等作用,以解除熱邪的治療大法。適應證為一切裡實熱證,凡熱性病,無論熱邪在氣、在營、在血,隻要表邪已解,進而裡熱熾盛,又無實結者均可用之。臨床應用時,根據熱邪所犯髒腑不同和病情發展的不同階段,清法又具體分為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清熱養陰及清解髒腑諸熱的不同治法。
(7)補法:又稱補益法,是運用補益作用的方藥,通過補養氣血、陰陽,以達到扶佐正氣,糾正虛弱目的的治療大法。適應證為人體髒腑氣血陰陽之諸虛勞損證。臨床上虛證有氣、血、陰、陽之別,故補法應用時亦有補氣、補血、補陰、補陽以相應。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贇中醫養生文化歷史悠久,特色鮮明。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說:“在世界文化當中,唯獨中國人的養生學是其他民族所沒有的。”中醫養生文化是中醫藥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認識生命、維護健康、預防疾病思想和方法的凝煉,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知道,治病和防病是醫學的兩個主要目標。放眼世界,時下的醫學模式正由指向疾病的醫學轉變為指向人體健康的醫學,這正契合了中醫養生“治未病”的思想。目前,我們國家明確提出了把“疾病的防治重心前移”的醫療工作思路,重視養生,防病於未然,我國的中醫養生事業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作為一種文化現像,中醫養生文化為中醫養生提供了成熟的理論和成功的實踐經驗,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和道路。
中醫養生文化既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近年來,圍繞中醫養生文化這一課題,中醫界和社會科學界開展了一些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然而,由於歷史條件和認識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中醫養生文化的研究與飛速發展的中醫養生事業不相適應。如何進一步挖掘、總結、凝煉、提高中醫養生文化的本質內涵,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在廣泛搜集資料和深入研究探討的基礎上,按照科學性、實用性、先進性和繫統性的要求,《中醫養生文化導論》對中醫文化的有關問題進行了比較繫統的闡述,既注意反映中醫養生的傳統理論和實踐經驗,突出中醫養生的特點,又注意吸收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體現先進性與時代感的有機結合。
本書包括中醫養生文化的理論指導、中醫養生文化的主要形式、因時制宜的養生方略、因地制宜的養生方略和因人制宜的養生方略等內容。它既是中醫養生文化內容的繫統闡述,又是中醫養生實踐的指導範本。除梁少帥、蘇亞哲、徐蘇林、孫曉紅外,趙培娟、姜文鵬、周問宇、蘇培林、曲寶仁、王雲、韓淑欣、吉宗俠、王志江、王悅、徐迎濤、黃笑偉、解洪倫、徐遠志、鄭赟、李朋、闫雪、項東宇、於鼕松、王培竹、康傳貞、馬玉英、韓曉昌、官樹華、宋希榮、王永、賀化承等參加了本書的編寫工作,萬金淼、林德玉、黃一、卜憲科、李德華參加了本書的編寫和審稿工作。
編寫《中醫養生文化導論》一書,屬探索性、開創性的工作,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參考了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並表示感謝。由於作者水平所限,加之可供借鋻的材料和經驗不多,如存有錯漏及不足,殷切希望各位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便進一步修改完善。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