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喻昌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497-720
【優惠價】
311-450
【作者】 柳亞平潘桂娟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681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6812
版次:1

商品編碼:12200177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6
字數:192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柳亞平,潘桂娟


    
    
"

內容簡介

喻昌,字嘉言,晚年自號西昌老人,生於明萬歷十三年(1585),卒於清康熙三年(1664),南昌府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人,明末清初著名醫家。代表作為《寓意草》《尚論篇》《醫門法律》。喻昌開創病歷議病式,詳論傷寒六經證治,力主《傷寒論》錯簡重訂,闡發“三綱”學說,總結鼕溫、春溫、伏氣等病證診治規律;其所創的“大氣論”“秋燥論”等理論為後世推崇。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喻昌》主要內容包括喻昌的生平概況、著作簡介、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後世影響等五個部分。

作者簡介

柳亞平,女,1979年出生,雲南省易門縣人;雲南中醫學院副教授,醫學博士,中醫基礎理論專業;從事中醫基礎理論(《內經》)教學與研究、中醫痰證理論研究、中醫名家學術思想研究;作為副主編參編《脈訣彙辨校釋》。《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副主編。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遼寧省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中醫基礎理論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973”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繫框架結構研究”首席科學家;2002年至2013年期間,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中醫理論體繫框架結構研究、中醫痰證理論研究、中醫名家學術研究、日本漢方醫學研究。主編《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卷·中醫基礎理論分卷》《中醫痰病研究與臨床》等。著有《日本漢方醫學》。

目錄

生平概述
一、時代背景
(一)社會背景
(二)文化背景
二、生平紀略
(一)研習儒業
(二)出家為僧
(三)行醫濟世
(四)棋壇高手
(五)交遊經歷

著作簡介
一、《寓意草》
二、《尚論篇》
三、《醫門法律》
四、其他醫學著作

學術思想
一、學術淵源
(一)《尚論篇》之學術淵源
(二)《醫門法律》之學術淵源
二、學術特色
(一)傷寒學術特色
(二)溫病學術特色
(三)雜病學術特色
(四)醫案撰寫特色

臨證經驗
一、診法要領
(一)望色之法
(二)聞聲之法
(三)辨呼吸之法
(四)注重問診
(五)切脈之法
二、病證辨治
(一)六氣病證
(二)溫病與瘟疫
(三)其他雜病
三、醫案賞析
(一)傷寒案
(二)溫病案
(三)小兒驚風案
(四)中風案
(五)痺病案
(六)胸痺案
(七)瘧疾案
(八)痢疾案
(九)消渴案
(十)真陽不固案

後世影響
一、歷代評價
二、學派傳承
(一)流派歸屬
(二)弟子傳人
(三)私淑醫家
三、後世發揮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喻昌》:
二、生平紀略
喻昌的一生,剛好經歷了明末的黑暗統治階級矛盾顯著階段和清初建國的民族矛盾突出階段。也許正是這樣的歷史影響了喻昌的人生歷程,而促使他完成了由儒入佛,由佛入醫的事業轉變。喻昌早年本是走科舉之路,希望在仕途上有所發展,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惜昏暗的明末官場,像喻昌這樣有纔華的人並未得到重用。經歷了明朝滅亡的變故,喻昌看破紅塵遁入空門,潛心參禪悟道。後又體悟佛教的世間法修行,以醫術為載體而行濟世救世之道。這其中似乎有民族主義思潮的影響痕跡,由儒入佛並非被逼無奈,而是為了深入思考和尋找救國濟世之途,也是為了自己的滿腹經綸不為外族所用。對醫學的研習和躬身實踐,則更體現了實學之風的影響,反對空談論道,將醫學作為實踐“經世致用”宗旨的一種具體技術。
從喻昌本人的醫學思想和研究方法來看,也受到明末清初學術界的較大影響。比如考據學風影響下的崇古尊經思想,表現在喻昌的醫學研究上,就是他重視對《黃帝內經》和《傷寒論》等中醫經典著作的研究和考據,積極反思現行醫學體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主張利用經典的理論來甄別當時中醫界的一些荒謬言論和臨床治療方法上的錯誤。儒釋道互補的文化心理,在喻昌的醫學著作中主要表現為儒、釋、醫學理論的互參互證,還有用禪宗參禪悟道的方法來思考和體悟中醫學習中的難點和臨床疑難病癥的病機。無論是對中醫基本理論的闡述,還是方劑藥物的分析上,喻昌常常會引用佛教理論來發揮中醫學術思想。從《寓意草》書名中所寄托的“以意為運量…‘大學誠意之功,在於格致”等含義,還可以看出儒家治學方法對喻昌醫學思想形成也起著重要作用。但在中醫理論難題的闡釋方面,喻昌又能破舊立新,獨樹一幟,提出許多異於傳統的新觀點,這種學術風格與心學左派民主啟蒙主義的作風如出一轍。
總之,喻昌作為明末清初的著名醫家,其職業生涯和學術思想的產生與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息息相關。正是那段矛盾交織、思想劇變的復雜歷史,造就了喻昌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特殊人物。喻昌一生的主要經歷如下:
(一)研習儒業
據清史稿記載,喻昌出身於書香門第,自小聰明,能文不羈,早年與陳際泰等人是關繫較好的學友,致力於功名仕途,中年之後方棄儒從醫。
喻昌早年雖纔高志遠,但在仕途上卻並不得志。他天啟年間考中貢生。據《新建縣志》記載,明崇禎庚午年(1630),即喻昌46歲時,以副榜貢生到京城就讀。“副榜”又稱“副質”,在科舉制度等級中低於進士、舉人,而略高於生員,是貢獻給皇帝、能入選國子監的生員(秀纔)。喻昌進京之時還躊躇滿志,本想在仕途上有所作為,曾以諸生名義向崇禎皇帝上萬言書,陳述輔國政見,要求“修整法治”。但因人微言輕,他的意見沒有引起已經風雨飄搖的明王朝重視。喻昌在京城三年,郁郁不得志,隻得掃興返回故裡西昌,時年已近50歲。
喻昌從京城返回故裡是經“諫議”(即諫議大夫的簡稱,明朝並無此官,當泛指為官者)胡卣臣指點,返江西住靖安縣,又移居常熟苦讀並精研醫術。此後胡卣臣見喻昌醫術精良,建議他總結行醫經驗,定書名日《寓意草》,並出資刊行,目的是使百姓增壽,“而為聖天子中興燮理之一助雲”,即有助於崇禎皇帝的中興。遺憾的是,三個月後,即次年三月,李自成進京,崇禎自殺殉國,明朝滅亡,清兵入關,喻昌的仕途之路也就此斷絕。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醫理論肇始於《黃帝內經》《難經》,本草學探源於《神農本草經》,辨證論治及方劑學發軔於《傷寒雜病論》。在此基礎上,歷代醫家結合自身的思考與實踐,提出獨具特色的真知灼見,不斷革故鼎新,充實完善,使得中醫藥學具有繫統的知識體繫結構、豐富的原創理論內涵、顯著的臨床診治療效、深邃的中國哲學背景和特有的話語表達方式。歷代醫家本身就是“活”的學術載體,他們刻意研精,探微索隱,華葉遞榮,日新其用。因此,中醫藥學發展的歷史進程,始終呈現出一派繼承不泥古、發揚不離宗的繁榮景像。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自2008年起相繼依托2005年度國家“973”計劃課題“中醫學理論體繫框架結構與內涵研究”、2009年度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重點項目“中醫藥古籍與方志的文獻整理”子課題“古代醫家學術思想與診療經驗研究”、2013年度國家“973”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繫框架結構研究”,以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中醫理論體繫結構與內涵研究室”建設規劃,聯合北京中醫藥大學等16所高等院校及科研和醫療機構的專家、學者,選取歷代具有代表性或學術特色突出的醫家,繫統地闡釋與解析其代表性學術思想和診療經驗,旨在發掘與傳承、豐富與完善中醫理論體繫,為提升中醫師理論水平和臨床實踐能力和水平提供參考和借鋻。本套叢書即是此繫列研究階段性成果總結而成。
綜觀歷史,凡能稱之為“大醫”者,大都博覽群書,學問淹博賅洽,集百家之言,成一家之長。因此,我們以每位醫家獨立成書,盡可能尊重原著,進行總結、提煉和闡發。此外,本叢書的另一個特點是,將醫家特色學術觀點與臨床實踐相印證,盡可能選擇一些典型醫案,用以說明理論的實踐價值,便於臨床施用。本叢書現已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中的“醫藥衛生”重點圖書出版計劃,並將於“十三五”期間完成此項出版計劃,擬收載歷代102名中醫名家,總字數約1600萬。
叢書各分冊作者,有中醫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資深專家、國家及行業重點學科帶頭人,也有中青年教師、科研人員和臨床醫師中的學術骨干,分別來自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科研機構和臨床單位。從學科分布來看,涉及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各家學說、中醫醫史文獻、中醫經典及中醫臨床基礎、中醫臨床各學科。全體作者以對中醫藥事業的拳拳之心,共同努力和無私奉獻,歷經數年成就了這份艱巨的工作,以實際行動切實履行了傳承、運用、發展中醫藥學術的重大使命。
在完成上述科研項目及叢書撰寫、統稿與審訂的過程中,研究團隊暨編委會和審訂委員會全體成員,精益求精之心始終如一。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