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經方百案研讀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市場價】
761-1104
【優惠價】
476-690
【作者】 金梅呂旭升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225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513232258
版次:1

商品編碼:12657540
品牌: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1
字數:342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金梅,呂旭升

    
    
"

內容簡介

《經方百案研讀》作者多年深研《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在此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研究方法。
在《經方百案研讀》中,作者選取了使用傷寒理論和傷寒經方進行辨證論治的名醫驗案一百一十案進行研讀,出處包括《吳佩衡醫案》《經方實驗錄》《劉渡舟驗案精選》等。第一步是閱讀患者的證候;第二步是自己獨立進行辨證論治;第三步是研讀醫案中的醫生的辨證論治過程;第四步是將自己的辨證論治和醫案中的辨證論治進行對比研究,提出各自得失、所得的啟示,以及暫時無法解答的疑問。這種研讀區別於常見的醫案解讀類圖書,沒有一味順承醫案,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獨立見解,己見跟驗案所見對比,提出其得失、啟示、疑問。比較研究的方法和坦率直書的寫作,決定了《經方百案研讀》具有獨特的、比較高的價值!適宜中醫學者、中醫臨床工作者和愛好者在理論學習和臨床工作中參考。

作者簡介

呂旭升,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學。

金梅,白求恩醫學專科學校,從事健康管理工作十年。同時自學中醫。從事經方研究10餘年,並且在健康行業實踐中發現《傷寒論》的博大精深,深感繼承傳統的必然性。

目錄

一 淋雨受寒
二 午後發熱
三 午後低熱
四 低熱不止
五 高熱不退
六 血尿發熱
七 術後發熱
八 溫病(一)
九 溫病(二)
一〇 瘟疫(一)
一一 瘟疫(二)
一二 中暑
一三 自汗
一四 頭痛(一)
一五 頭痛(二)
一六 頭痛(三)
一七 前額痛
一八 偏頭痛
一九 眩暈(一)
二〇 眩暈(二)
二一 眩暈(三)
二二 耳鳴
二三 牙痛
二四 鼻衄
二五 音啞
二六 咳嗽
二七 干咳而喘
二八 咳則左側胸痛
二九 咳嗽多痰
三〇 咳吐濁痰
三一 咳喘(一)
三二 咳喘(二)
三三 咳喘(三)
三四 咯血
三五 胸痛
三六 胸痺(一)
三七 胸痺(二)
三八 胸痺(三)
三九 胸痺(四)
四〇 心悸(一)
四一 心悸(二)
四二 心悸(三)
四三 心悸(四)
四四 心悸水腫
四五 心動悸
四六 心下悸
四七 心下痞(一)
四八 心下痞(二)
四九 脅脹
五〇 兩脅脹
五一 脅痛
五二 右脅痛
五三黃疽(一)
五四 黃疸(二)
五五 腹水(一)
五六 腹水(二)
五七 腹水(三)
五八 呃逆
五九 咽喉有異物感
六〇 奔豚
六一 心胃痛
六二 胃脕痛(一)
六三 胃脕痛(二)
六四 腹脹
六五 腹痛(一)
六六 腹痛(二)
六七 少腹脹痛
六八 下利(一)
六九 下利(二)
七〇 赤痢(一)
七一 赤痢(二)
七二 腸癰
七三 便血
七四 便秘
七五 尿頻(一)
七六 尿頻(二)
七七 尿頻(三)
七八 遺精
七九 寒疝
八〇 陽痿
八一 陽強不倒
八二 月經忽行忽止
八三 月經淋漓不止
八四 痛經(一)
八五 痛經(二)
八六 經閉(一)
八七 經閉(二)
八八 半產漏下
八九 產後發熱
九〇 產後發狂
九一 產後失血
九二 乳癰(一)
九三 乳癰(二)
九四 驚厥
九五 心煩
九六 見鬼
九七 產後抑郁
九八 失眠
九九 譫語
一〇〇 神志不清
一〇一 發狂
一〇二 全身震顫
一〇三 口眼歪斜
一〇四 半身不遂
一〇五 四肢無力麻木
一〇六 肌肉萎縮
一〇七 項背痛
一〇八 右足拘急
一〇九 風濕痺證
一一〇 腰腿酸痛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經方百案研讀》:
八溫病(一)
【原文】
李某,女,年五旬,住四川省會理縣南鄉農村。於1920年2月患春溫病已五日,延餘診視之時,見其張目不寐,壯熱煩渴而飲冷,舌苔白厚而燥,舌尖絳,唇焦齒干,脈來洪數,惡熱頭痛,小便短赤。據雲已服發表之劑未愈。查前所服之方,繫用羌活、獨活、蘇葉、荊芥、防風、柴胡、葛根之劑。殊服後但見頭汗出,身熱尤甚,氣粗而喘,煩渴引飲。
【研讀】
歸納一下醫案的描述,患者目前的主要癥狀有三組:①壯熱煩渴而飲冷,張目不寐。②舌苔白厚而燥,舌尖絳,唇焦齒干,脈來洪數。③惡熱頭痛,小便短赤。三組癥狀均表現為熱像,然其邪在表還是在裡呢?屬溫病還是陽明實熱呢?
邪在表還是在裡非常容易鋻別,觀其小便即可。《傷寒論》第56條:“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頭痛有熱,小便清者為病邪還在表,反之,則病邪已入裡了。患者的表現是小便短赤。
再看溫病與陽明實熱的區別,《傷寒論》第6條:“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傷寒論》第182條:“問日:陽明病外證雲何?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它們均有口渴,不惡寒的癥狀。其不同之處在於陽明實熱在外表現為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而溫病隻是發熱而渴,不惡寒而已,無汗自出。此兩點結合患者的癥狀來看,說明了兩個問題:
1.患者小便短赤提示病邪已入裡。
2.患者壯熱煩渴而飲冷,為不惡寒,反惡熱,提示病邪已入陽明,為陽明實證。
陽明實證包括陽明經燥熱為主的白虎湯證、白虎加人參湯證及陽明腑燥熱為主的調胃承氣湯證、大承氣湯證、小承氣湯證。
患者壯熱煩渴飲冷,頭痛惡熱,小便短赤等癥狀均提示其為陽明經燥熱證。陽明經燥熱證包括白虎加人參湯證與白虎湯證,其區別就在於加與不加人參,而人參使用的時機在於是否表邪已除,表邪已除者可用人參,反之則不可用。所以,白虎湯證與白虎加人參湯證的鋻別要點在於還有無表邪,陽明經熱還有表邪者為白虎湯證,無表邪者為白虎加人參湯證。觀其頭痛有熱為陽明經燥熱,而且還有表邪,當用白虎湯。
但是醫案中描述患者曾服用發表之劑,不但未愈,而且還出現了“頭汗出,身熱尤甚,氣粗而喘,煩渴引飲”等癥狀,說明患者目前的癥狀跟之前誤用的辛散發汗解表的藥物有關。
《傷寒論》第6條:“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為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是溫病,則宜清熱解表,治療以麻杏甘石湯類為主,如若誤用發汗解表之藥則會加重病情。查前所服之方,繫用羌活、獨活、蘇葉、荊芥、防風、柴胡、葛根之劑,果然為發汗解表之藥,所以服用後當然加重了病情。
《傷寒論》第26條:“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這段條文告訴我們,如果誤服了發汗解表之藥或者發汗太過,出現大煩,渴不解,脈洪大的癥狀,則宜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結合患者的治病過程來看,患者目前當屬白虎加人參湯證。
【原文】
餘診後斷為春溫病誤用辛溫發散,耗劫陰液所致,急須清熱養陰生津為治。因患者居處遠鄉僻壤,藥材缺乏,未能如願配方,但見患者煩渴索飲之狀,遂與冰涼之冷水任意飲之。患者飲一碗盡,自言心中爽快,又求再飲,飲至四碗,頓覺清涼不煩,竟然閉目熟睡。俄頃,則見汗出淋漓,濕透內衣。約半個時辰後再診,已脈靜身涼,津液滿口,諸癥悉除。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全世界接受過中文教育的人,應該沒有不知道中醫這門學問的。在這些人當中,可能會有1/3的人相信中醫,1/3的人會心存疑問或者猶豫於中西醫之間,1/3的人反對中醫,甚至認為中醫是偽科學。導致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復雜,但事實上,不管相信、懷疑還是反對,大多數人對中醫的態度源於不能正確地理解中醫學;即使我們的一些專業機構,也存在這種現像,甚至你在百度“科學的分支”裡面查找,都找不到“中醫學”這門學科。
兩千多年以前,就有《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中醫學的著作,這些書籍在當時絕對是全世界最頂級的學問,是人類思想的頂峰,為什麼到了今天,連科學的身份都沒有了呢?
一百多年以前,也就是1888年,進化論的鼻祖達爾文曾給科學下過一個定義:“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做出結論。”達爾文的定義指出了科學的內涵,即事實與規律。
用今天的話說,科學就是客觀的數據以及其內在的邏輯關繫,乃至依照客觀數據和邏輯關繫推導出的結論要具有確定性和可靠性。
人們在生病的時候,總是願意找歲數大的醫生看病,因為看起來更有經驗。其實經驗確實可以幫助醫生快速地判斷,但倘若沒有正確的、確定的邏輯作為數據到結論的橋梁,結論就很難把握。因為每個人的經驗不同,所以隻根據經驗很難得出統一的結論,也不知道每個人會得出什麼不一樣的結論,經驗也可能把人害死。
中醫學絕不是經驗醫學,而是一門科學,這門科學有其客觀的數據采集方式,有客觀的、確定的邏輯關繫和推理方法,可以得出確定、可靠的結論。換句話說就是有標準,可以重復。
本書從《劉渡舟驗案精選》《吳佩衡醫案》《經方實驗錄》《範中林六經辨證醫案選》《傷寒名醫驗案精選》等經典醫案書籍中挑選了110個與經方有關的案例,選擇標準是醫案翔實可靠,貼近現代生活,對於現代人學習和理解《傷寒論》《金匱要略》有幫助。面對這些病案,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理論去辨證分析,抽絲剝繭,得出自己的結論,然後再對照原文。這個過程就好像老師給我們留了作業,讓我們一步一步去完成,再對照答案找出問題一樣。如此研讀,反復印證,受益匪淺。
現代人的疾病表現和表述與《傷寒論》《金匱要略》的理論表達並不完全一致,而運用經方又必須通過辨證,如何找到病人的“證”及病機便至關重要。留下這些醫案的經方大家都善於並十分強調抓主證,我們在研讀他們的醫案過程中因此得到許多啟發。
比如病例:“患者發熱38.8℃,心悸、胸滿憋氣。經北京某大醫院確診為結核性心包積液。周身水腫,小便不利,雖服利尿藥,仍然涓滴不利……”分析這個病例,中醫辨證就不能受西醫“結核性心包積液”這個診斷的影響,而是要辨其主證。如果把主要癥狀歸結為“低熱不退、心悸胸滿、小便不利、口渴欲飲、咳嗽泛惡、不欲飲食、心煩寐少”,則很容易找到病機。
按照“有其證用其方”的原則,其證自然涉及以下湯方:小柴胡湯、五苓散、豬苓湯。然後我們再逐一分析癥狀和癥狀之間的聯繫,確定其病機,自然而然就會確定用什麼湯方。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