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燕園文物、古跡與歷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北京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85-848
【優惠價】
366-530
【作者】 何晉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9362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93621
版次:1

商品編碼:12338219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8-05-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80
字數:200000

作者:何晉

    
    
"

產品特色


內容簡介

北大校園——燕園,不僅僅是一塊聖地,這裡的文物、古跡及相關歷史,也常常讓人震撼。本書搜錄燕園內幾乎所有地上文物,穿插與之相關的園林、古建和景觀,鉤沉典故、探究歷史。作者在北大學習、工作三十載,文、圖相映中飽含對燕園的深入認知和深厚感情,使得此書既為讀者提供一個多姿多彩、空間分明有序的燕園立體指南,也可作為北大人憶念母校之寄托,為廣大校友們進一步了解這座園林乃至這所大學的淵源及歷史印痕提供有益參考。

作者簡介

何晉,1988 年進入北京大學歷史繫中國史專業學習,1997 年獲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為北京大學歷史繫教授、副繫主任,研究領域為先秦史、歷史文獻學。在北大開設“中國歷史文選”“圖說中國古代文明”和“文物藝術品收藏與鋻賞”等課程。

目錄

序?/ 1


北大校園為何稱“燕園”?/ 7


淑春園?/ 19

西校門 28?/?西校門石獅 31?/?校友橋 34?/?華?表 38?/?辦公樓 41?/?

丹陛石 45?/?石麒麟 47?/?外文樓 49?/?化學北樓 51?/?民主樓 52?/?

北大檔案館 54?/?鐘?亭 58?/?乾隆詩碑 60?培銅像 63?/?

未名湖 65?/?石供桌及五供 73?/?“植樹銘”碑 76?/?翻尾石魚 78?/?

西式平橋 80?/?島?亭 82?/?石?舫 85?/?石屏風 87?/?第一體育館 88?/?

博雅塔 90?/?慈濟寺山門 94?/?斯諾墓 97?/?賴樸吾、夏仁德二位教授墓 99?/?

臨湖軒 102?/?臨湖軒魚洗 105?/?梅石碑 108?/?俄文樓 112?/?

北閣、南閣 114?/?石香爐 116?/?李大釗銅像 118??


靜?園?/ 121

靜園六院 128?/?杭愛碑及石像生 130?/?北京大學革命烈士紀念碑 132?/?

振興中華碑 134?/?第二體育館 136


燕南園?/ 139

花神廟碑 149?/?三角地 151?/?民主科學DS雕塑 155


勺?園?/ 161

塞萬提斯像 169?/?“三一八”遇難烈士紀念碑 171?/?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 173?/?葛利普教授墓碑 176?/?

旗杆座 178?/?海晏堂水槽 179?/?


鳴鶴園?/ 183

日?晷 190?/?石龍頭及石魚頭 192?/?乾隆半月詩碑 195?/?

校景亭 196?/?“柳浪聞鶯”石牌坊遺存 200


鏡春園?/ 205

蔣家胡同四合院 216


朗潤園?/ 221

“斷橋殘雪”石牌坊 230


蔚秀園?/ 233

“紫琳浸月”石 239


暢春園?/ 241

恩佑寺和恩慕寺山門 246


承澤園?/ 249


其他文物與文物保護?/ 257


參考文獻?/ 268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燕園文物、古跡與歷史》:
華表
在校友橋和辦公樓之間的草坪上,矗立著一對氣勢恢宏的華表,似乎昭示著這裡是巍巍上庠(xiang)。它們原是圓明園安佑宮門外遺物,1925年燕大建校時置放於此。
華表是古代用以表示君王納諫的木柱,柱身可供路人題寫意見供君王參考,故又稱“誹謗木”,《淮南子·主術訓》說堯時即有;後來發展為指示道路的表木,柱頭有橫木指示方向,形狀似花,故又謂之華表木,又稱表木、桓木、桓表。一說桓、華音近,久之遂稱桓表為華表。後世多用石制華表,今之所見,多在明清陵墓、宮殿、城門之前。
圓明園安佑宮建於乾隆七年(1742),規模宏大,為圓明園內最大的建築物,是園內的皇家祖祠,殿內曾陳列康熙、雍正、乾隆遺像。安佑宮琉璃坊前原有兩對漢白玉石雕華表,1860年此宮被英法聯軍焚毀。1925年燕大新建校園時,經由圓明園主管者同意,將三根華表由圓明園運至燕園,其中兩根立置於此;第四根後來被京師警察廳運往城裡,橫臥天安門前路南。1931年夏國立北平圖書館在北海之西文津街建成新館(即今國家圖書館分館),將燕京大學多餘的一根華表和放於天安門前的一根,運去立在主樓之前。
華表多南北向,北大校園內的這一對華表卻因燕園東西主軸線而東西向。華表下方基座為八方形須彌座,座高124釐米;柱身為漢白玉雕成,刻盤龍和雲紋,上端橫插雲板;柱頭飾以有蓮瓣的圓形承露盤,上面所蹲神獸名望天犼(hou)。望天犰與雲板垂直相向成十字,指向四方。華表通高約800釐米,柱圍約316釐米,其形制與天安門前華表相仿,規格略低。天安門前後有兩對明代華表,門前那對華表,通高約957釐米,其上石犼均面向宮外,被稱為“望君歸”,意思是希望君主不要在外遊玩太久,應當盡快歸來料理政事;門後那對華表,其上石犼均面向宮內,被稱為“望君出”,意思是希望君主不要總在宮內安逸享樂,應當常出宮了解百姓疾苦。故華表有時又稱望柱。
北大這對華表,須彌座四周原無圍欄,校方曾建低矮的雙層水泥圍欄,不能經久而破損,現改建為較高的四方圍欄,並不美觀。據說仔細觀察這對華表,會發現它們其實並非真正的一對,兩根柱身粗細不一,且一渾圓一略有稜,下面須彌基座上的紋飾也稍有不同,一有浪花,一無。當年燕大安放華表時可能未加細審,將三根中的兩根錯配為一對,這也使得國家圖書館分館前的華表亦錯為一對。歷史造成了差錯,但差錯也已變成了歷史。
辦公樓
華表的正東,在東西主軸線上矗立著一幢巍峨的東西朝向兩層大樓,現在稱為“辦公樓”。正如每個城市都有一條標志性的主街,每個大學也幾乎都有一棟有名的主樓,辦公樓便是北大校園內這樣一棟代表性建築。它建於1926年,為清代宮殿式建築,原名“施德樓”(Bashford Administration Building),1931年6月燕大校樓命名委員會定其名為“貝公樓”,都是為了紀念對燕大作過貢獻的貝施德主教(James Whitford Bashford,1849—1919)——他是構成燕大主體的原彙文大學校長。辦公樓一樓為北大校長等首腦們的辦公之地,二樓為大禮堂,能容納1200人,是學校舉行重大慶典以及接首作演講的場所。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在我剛進入北大還是一名新生時,有天一名高年級學長來我們宿舍交流經驗,聽他介紹北大校園時隨口就說出勺園、朗潤園、鳴鶴園等一個個園子的名稱,我當時印像深刻,很是驚訝佩服。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一直都不太清楚北大校園裡到底有多少個園子,它們叫什麼名字,都多大範圍。那個學期期末去化學樓參加考試,同宿舍一位同學選擇從南門出校去坐332路公共汽車,在西門下車後再進校去化學樓。那是1988年的秋天。


那時我有一輛自行車,有空時就騎車去校園北部和旁邊的圓明園閑逛,荒蕪的園林、破舊的院子和北方的藍天很讓我著迷。後來圓明園不讓騎自行車進入,我也慢慢習慣了校園生活環境,騎車閑逛的時候就少了。再後來畢業留校工作,因為就住在旁邊的暢春園,有時也喜歡拍點照片,所以凡四季景色宜人之時,又常到校園裡到處走走。慢慢我發現,自己在這裡讀書雖然近10年,但熟悉的僅僅是宿舍、教室和圖書館,其實對整個燕園所知並不全面和透徹。這裡不僅僅是一塊聖地,燕園的文物、古跡及相關歷史,也常常讓人震撼。這些文物、古跡的興衰存亡,或歷時古今,或關涉華夷,時空往往有超越一所大學者。一方草木中的斷碑,一座不起眼的小橋,梁柱斑駁的亭樓,人跡罕至的墓塚,不要小瞧這些文物,睹之或令人駐足,聞之亦使人動容,它們都有自己的經歷和背後的故事。


什麼是“文物”,雖然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威定義,但大部分人都基本認同: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留下來的有價值的物質遺存。它的特點,第一是與人相關,第二是過去歷史中遺留下來的,第三是有價值的。不知從何時開始,對校園內的這些文物、古跡,我開始慢慢搜集有關資料,拍攝照片,希望對它們有清楚的了解和認識。後來我又決定把這些整理出來,便是本書的內容。


感謝數字時代的便利,我能方便地利用網絡,例如查閱耶魯大學圖書館的燕大文獻資料和圖片,了解燕大及燕園的歷史;也能利用手機、數碼相機隨時拍攝影像,本書的照片除注明之外,均為我多年不斷的積累,是從不同年代所拍的幾千張照片中選出來的(每張照片後面都標注了拍攝年份),其中包含個別已丟失文物的照片。也要感謝那些已經出版的有關燕園歷史、建築、景觀的各類書籍,它們是本書寫作中有益的參考。最後要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劉方老師,她慨然應允了此書的出版;感謝本書的責編趙維女士,她負責並承擔了這本書的全部相關工作;感謝姚佳琪和陳琳琳女士,她們分別繪制了此書封面小畫和書中所有手繪地圖。特別感謝李零老師為我的這本小書題寫了書名。


中國改革開放這幾十年裡,大至城市,小至校園,都處於急速變化之中,北大校園也不例外—建牆拆牆再建牆,建樓拆樓再建樓。再放開眼光,對比近一百多年來中國社會的大變化,燕園像牙塔內這些文物、古跡的變遷,也不能脫身於外。也許因為瑣小,它們將來並不會在宏大敘事之列,但未必不關乎其大。


謹以此小書,獻給北大建校120周年,並向燕大建校99周年致敬,順帶也為自己入校30年作一注腳。


何?晉

2018年1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