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生生遺續 代代相承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繫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北京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784-1136
【優惠價】
490-710
【作者】 彭兆榮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9093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1290934
版次:1

商品編碼:12334430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文化藝術遺產研究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8-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36
字數:480000

代碼:88
作者:彭兆榮

    
    
"

編輯推薦

《生生遺續 代代相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繫研究》為國家重大課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繫探索研究》的主體部分。作為首席專家,作者在理論上提出了“生生遺續”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繫的代表性概念。在“代緒言”中,提出了中國文化遺產的“崇高性”概念,凸顯我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宇宙觀,並與西方文化遺產的“紀念碑性”進行對話。“上編”主要從遺產體繫的知識構成形制,包括文化遺產的生成原理、文化傳統與文化傳承、“禮”之體與“儀”之用、鄉土知識與家園遺產、遺產與博物學譜繫等。“下編”圍繞“生生遺續”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繫綱要展開論述,主要分為六大部分——即“六生”:生命之活態遺產的身體踐行、生態之寫於水上的文化遺產、生養之文化遺產的養育制度、生計之美味“大羊”尚可饌享、生產之形制工作工具與功、生業之以生為業的世俗神聖。在結論部分,將中國文化遺產的“崇高性”與“中華本草學與生命本體”相互呼應,突出我國文化遺產的體繫的生生不息,體現“天人合一”的崇高性,並以關照生命本體為踐行原則和實現手段。

內容簡介

為國家重大課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繫探索研究》的主體部分,在理論上提出了"生生遺續"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繫的代表性概念。在緒論中,首席專家提出了中國文化遺產的"崇高性"概念,凸顯我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宇宙觀,並與西方文化遺產的"紀念碑性"進行對話。上編主要從遺產體繫的知識構成形制,包括文化遺產的生成原理、文化傳統與文化傳承、"禮"之體與"儀"之用、鄉土知識與家園遺產、遺產與博物學譜繫等。下編圍繞"生生遺續"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繫綱要展開論述,主要分為六大部分:生命之活態遺產的身體踐行、生態之寫於水上的文化遺產、生養之文化遺產的養育制度、生計之美味"大羊"尚可饌享、生產之形制工作工具與功名、生業之以生為業的世俗神聖。在結論部分,將中國文化遺產的"崇高性"與"中華本草學與生命本體"相互呼應,突出我國文化遺產的體繫的生生不息,體現"天人合一"的崇高性,並以關照生命本體為踐行原則和實現手段。

作者簡介

彭兆榮,廈門大學教授,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廈門大學旅遊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類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藝術人類學研究會副會長。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人類學繫高級訪問教授,四川美術學院中國藝術遺產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出版《遺產:反思與闡釋》等20部專著,論文500多篇。

目錄

目錄
代緒言 中國文化遺產中的崇高性

上編
第一章 文化遺產體繫之“知識考古”
題旨
第一節 “遺產”釋義
第二節 “遺產事業”的生成語境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辨
第四節 “傳家寶”:我國文化遺產體繫之承
小結

第二章 文化傳統與文化傳承
題旨
第一節 文化始於“交錯”
第二節 “傳承”成於文化
第三節 文化傳統之機要
小結

第三章 “禮”之體與“儀”之用
題旨
第一節 “禮”體與 “儀”用
第二節 以“禮”服人
第三節 “聖/俗”原型的社會劇表演
小結

第四章 鄉土知識與家園遺產
題旨
第一節 “家”的界定與邊界
第二節 地方與地方感
第三節 地方性文化地圖
小結

第五章 文化遺產之博物學知識譜繫
題旨
第一節 物與詞:博物學的知識考古
第二節 脈與像:人類學與博物(館)學
第三節 名與實:博物館的展示構造
第四節 我與他:中國獨特的博物學
第五節 西方博物館與中國“博物體”
小結

第六章 置身於距離中的美景
題旨
第一節 “景觀”的文化考釋
第二節 文化景觀
第三節 凝視景觀
小結

下編

緒論 生生遺續 代代相傳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繫綱要
第一章 生命之活態遺產的身體踐行
題旨
第一節 人類身體遺產的認知維度
第二節 西方的身體認知維度
第三節 中國文化遺產中的身體觀
第四節 “體味”之活態踐行
小結

第二章 生態之寫於水上的文化遺產
題旨
第一節 重讀《金枝》:生命之水木年華
第二節 歷史人類學與河流研究
第三節 歷史的敘事與水的社會研究
第四節 中國水文化的遺產生成與智慧表達
小結

第三章 生養之文化遺產的養育制度
題旨
第一節 觀星臺:以“天地之中”傳統文化為基因的生養制度
第二節 杜甫草堂:一種以“名”張“實”的累遞性生養制度
第三節 大足石刻:一種造像修齋的技藝專屬性供養人制度
小結

第四章 生計之美味“大羊”尚可饌享
題旨
第一節 新木馬沉思錄
第二節 阿喀琉斯(Achilles)之盾的“矛盾”
第三節 天問:“女媧有體,孰制匠之?”
小結

第五章 生產之形制工作工具與功
題旨
第一節 “工”簡譜
第二節 工作與工具
第三節 深刻“工”銘與“功”名
小結

第六章 生業之以生為業的世俗神聖
題旨
第一節 業源與業緣
第二節 行業與社會化分工及其演變
第三節 行業形制與組織
小結

代結語 中華本草與生命本體
題旨
一 本草名實
二 本草體性
三 本草博物
小結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