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音樂聲學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市場價】
1081-1568
【優惠價】
676-980
【作者】 戴念祖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0467840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04678409
版次:1

商品編碼:12408450
品牌: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8
作者:戴念祖


    
    
"

編輯推薦

本書是我國 科技史家戴念祖先生的又一部大作,戴先生在中國音樂聲學研究中成績卓著,同時在物理學史各個領域中研究頗深,碩果累累,堪稱一代科技史大家。本書從遠古講到20世紀50年代中國音樂聲學的發生、發展和成就,史料翔實,尤其是對文獻的考查全面而深入,論述有理有據,令人信服;書中還配有極富特色的插圖和25幅彩插——既有樂器結構示意圖、音樂場景也有音樂有關的歷史文獻圖,對理解有關內容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有關中國音樂聲學史的學術專著。它敘述了從遠古到 20世紀 50年代初聲學科學在中國的發生和發展,包括概念的起源、聲學各分支學科在中國古代的成就和評價、明清時期西方聲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近代聲學等內容;既有歷史性的綜述,又有分科性的具體闡述;在中西音樂聲學的比較研究和從物理角度探討樂律學的發展方面尤為見長。
本書內容豐富,史料翔實,文筆生動有趣並附有大量的歷史參考圖。本書可供科學史、音樂史和科學哲學的研究人員與教學人員參考,對這些學科感興趣的讀者也是有啟發性的讀物。

作者簡介

戴念祖(1942—),福建長汀縣人。1964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物理繫。此後一直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先後為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曾任該所物理學史和化學史研究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常務理事,物理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2002年退休。2003―2010年,為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2005―2013年,為中國音樂學院音樂科技繫特聘教授。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被授於“中國科學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撰有《中國聲學史》《中國力學史》《中國光學史》《中國電和磁的歷史》《中國物理學史》《朱載堉——明代的科學和藝術》《天潢真人朱載堉》等著作,是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盧嘉錫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史》27卷本大書的常務編委之一。

內頁插圖

目錄

《中國音樂聲學史》目錄
前言
一、引論/ 1

聲音的定義和有關聲學知識的典籍 / 1
音樂的定義 / 7
聲學知識的歷史概述 / 13
聲學與文化背景 / 23
中國聲學史的特點 / 30

二、波與聲音的性質 / 32

對空氣的認識 / 33
水波和聲波 / 37
風速與音調,對各種聲音的記述 / 50
振動與聲音,發聲“詰難”/ 54
聲音的分類 / 57
音品與響度 / 63
宋應星及其《論氣·氣聲》/ 68

三、共振 / 75

共振與中國的文化背景 / 76
宋代之前共振現像的記述 / 79
宋代及其之後演示共振的實驗 / 87
消除共振 / 93
地聽器的發明及其應用 / 99
唐宋時期及其之後地聽器的發展 / 104

四、聲音的傳播 / 111
材料與傳聲 / 111
聲波的反射現像 / 117
聲波的衍射與折射現像 / 122
關於聲速問題 / 126

五、音調的數學計算 / 129

律學知識介紹 / 129
和聲、中聲、記譜 / 137
音程計算方法 / 143
三分損益法 / 148
隔八相生、旋宮 / 162
律學的起源 / 166
東西方樂律計算方法的傳播問題 / 176

六、三分損益律的發展 / 187

六十律和三百六十律 / 188
萬寶常一百四十四律和祖孝孫十二律 / 197
荀勖笛律 / 204
何承天、劉焯和王樸定律法 / 212

七、朱載堉及其等程律 / 222

朱載堉的生平和著作 / 225
消亡了的平均律 / 228
創建十二等程律 / 235
創建等程律的年代 / 248
創建等程律的思想來源 / 253
在國內的影響 / 260
在國外的影響 / 267

八、純律的運用和理論 / 278

樂音的分析 / 279
純律的物理基礎 / 299
先秦鐘律 / 301
古琴與純律 / 304
三種律制的聯合應用 / 313

九、音高標準器與管口校正 / 316

先秦“均鐘木”/ 316
漢至五代的律準 / 319
律管 / 322
管口校正 / 326
朱載堉的新制準器和律管 / 331
朱載堉的管口校正 / 337
從康熙到徐壽的管口校正 / 340
鄒伯奇的等比管律 / 343

十、物體的振動 / 344

弦振動 / 344
管內空氣柱與簧片的振動 / 348
膜振動 / 356
板振動 / 359

十一、編鐘和殼體振動 / 368

編鐘發展史 / 368
編鐘的形狀結構及其發聲特點 / 374
雙音鐘 / 377
《周禮》關於編鐘設計的記載 / 380
關於編鐘殼體振動的知識 / 386
編鐘在世界文化史上的意義 / 390
於和缶 / 393

十二、古代音樂聲學思想 / 398
對律與度量衡關繫的認識發展 / 399
候氣說的興衰 / 409
史書中律歷同篇的原因 / 416

參考文獻 / 431

古典文獻(1911年之前)/ 431
近代中國文獻(1911年之後)/ 443
近代西文文獻(1911年之後)/ 445

索引/ 447

事項索引 / 447
人名索引 / 465
後記/ 476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前 言
音樂聲學是一門與藝術相關的數理科學。音樂是遠古以來人類社會活
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分,音樂和人類進化幾乎同時。因此,音樂聲學也是科學史中 早形成並為人關注的學科之一。《管子·地員》記載的三分損益法就是音樂聲學史上 早用數學表述的自然規律。在古代,音樂幾乎等同於聲學,近代聲學的發展是從音樂聲學開始的。當近代科學之父伽利略(1564 —1642)提出“頻率”概念之後,衡量音調的高低,信號的發送、傳
輸與接收的技術纔有了規範,音樂與聲學纔逐漸分離開來。
音樂聲學的內容包括樂律學和樂器聲學兩大方面。以數學描述音調高
低及規律的學科是樂律學,研究樂器發聲原理及放聲(擴聲)技術的學科
是樂器聲學。本書重在前者,對後者未多涉及。因為後者範疇極廣,內容
豐富,筆者所知又不多。故而,本書有名不符實之嫌。
本書當有疏漏、錯誤和不逮之處,期識者補正。更望後來者有新的
開發。
戴念祖20月 18日時年七十有五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