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生態文明決策者必讀叢書:生態文明新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作者】 盧風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046631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04663177
版次:1

商品編碼:11265694
品牌: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3-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6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盧風

    
    
"

編輯推薦

《生態文明決策者必讀叢書》是一套面向廣大領導干部和決策者的普及讀物。官員和企業家、公眾都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是在執行中卻有很多困惑。本套書繫包括《生態農場紀實》和《生態文明新論》,繫統梳理了生態文明的發展脈絡,讓決策者了解過去的歷史,找準現在的定位,看清未來發展之路。

內容簡介

《生態文明決策者必讀叢書:生態文明新論》繫統闡釋了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必由之路。在生態文明中,人們生產和消費的物品應該是親環境、親自然的綠色物品;生態文明的科技將不再妄言窮盡自然的奧秘,而力圖與自然對話;生態文明的主流觀念應以生態學為基本知識背景,而力主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作者簡介

盧風,1956年11月出生於安徽六安,哲學博士,清華大學哲學繫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環境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倫理學、科技哲學、應用哲學和現代性研究。主要著述有《人類的家園》、《享樂與生存》、《啟蒙之後》、《應用倫理學》、《從現代文明到生態文明》、《科技、自由與自然》、《人、環境與自然》等。

精彩書評

“生態文明決策者必讀叢書”是一套面向廣大領導干部和決策者的普及讀物。官員和企業家都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是在相關實踐中卻有很多困惑。這套書通過介紹生態文明研究的歷史、現狀以及相關理論,幫助相關決策者更好地處理有關問題。
——《中華讀書報》

目錄

第一章 “生態文明”概念的提出
第一節 “生態文明”概念的來源
第二節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必由之路
第三節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 生態文明的自然條件
第一節 地球生態繫統
第二節 全球生態危機

第三章 生態文明的科技
第一節 科技的生態學轉向
第二節 環境治理的一般技術方法
第三節 生態化科技與生態產業

第四章 生態文明的經濟
第一節 非物質經濟
第二節 循環經濟
第三節 生態文明的經濟結構

第五章 生態文明的法治
第一節 生態法治的內涵
第二節 加強生態法治建設的必要性
第三節 我國生態法治建設現狀

第六章 生態文明的行政
第一節 生態行政的內涵
第二節 加強生態行政建設的必要性
第三節 我國生態行政建設成就
第四節 我國生態行政建設的問題
第五節 完善我國生態行政的途徑

第七章 生態文明與可持續消費
第一節 消費社會中的自我
第二節 生態文明視域下的自我建構
第三節 生態文明中的消費和自我實現

第八章 生態文明的文化
第一節 生態文化概說
第二節 文化產業與生態文化
第三節 精英文化與生態文化

第九章 生態文明的未來願景
第一節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
第二節 人類幸福與自然環境
第三節 生態文明的願景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一節 “生態文明”概念的來源
國外很少有人用“生態文明”這一概念,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相關的研究和實踐。事實上,嚴重環境污染事件最早發生於西方發達國家(包括日本),故環境主義運動和生態主義思想也最早產生於西方發達國家。國內學者在追溯生態文明的思想起源時,都會提及蕾切爾o卡遜的《寂靜的春天》和羅馬俱樂部的《增長的極限》,其實也不能忘記更早的利奧波德的《沙鄉年鋻》。又因為生態文明建設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故追溯生態文明的思想起源也不能忽略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於1987年發表的長篇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就因為這一著名報告的發表而廣為流傳,且隨著環境污染和生態危機的日益明顯而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在實踐方面,有國內學者則把德國的廢棄物回收經濟建設、日本的“循環型社會”建設和美國的污染權交易制度建設都歸入生態文明建設。目前西方正流行的低碳經濟和低碳社會建設應該也屬於生態文明建設。但中國人纔明確提出了“生態文明”這一概念。
我們在“中國知網”22699篇文章中檢索到最早論述生態文明的文章是1990年發表在《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的李紹東的文章,題目是:論生態意識和生態文明。該文認為,文明是指物質建設和精神建設的進步狀態,與野蠻、丑惡、落後相對立。生態文明就是把對生態環境的理性認識及其積極的實踐成果引入精神文明建設,並成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生態文明是由純真的生態道德觀、崇高的生態理想、科學的生態文化和良好的生態行為構成的。為建構生態文明,必須有明確的指導思想,要強化生態知識的覆蓋面,要建設良好的社會生態生理環境,要使生態文明制度化。稍後,謝光前於1992年在《社會主義研究》發表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初探”,瀋孝輝於1993年在《太陽能》發表了“走向生態文明”,劉宗超和劉粵生於同一年在《自然雜志》發表了“全球生態文明觀——地球表層信息增殖範型”。瀋孝輝認為,古代幾大農業文明的衰落都是由於自然繫統的衰落,人與周圍環境的生態平衡破壞而導致的結果。可是歷史上的生態破壞畢竟是局部的,此地破壞了,彼地仍然良好,因此文明的消逝也是局部的,此地的文明衰落或覆滅了,彼地仍會產生和發展出文明來。然而當代的問題不同了,無論是生態破壞,還是環境污染,都是全球性的。因此全球環境的惡化必將對世界文明帶來意想不到的惡果。解決環境惡化的關鍵在於人類應當正視自己的行為所招致和可能招致的環境後果,並對大自然的逆變肩負起不可推脫的責任。為拯救世界和人類自己,人類傳統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思維方式均需進行一場深刻的環境革命,這樣纔能找到一條新的發展途徑,建立一個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互不損害,共同繁榮,以環境保護為旗幟的人類新文明——這就是生態文明。
我們在國家圖書館館藏目錄中檢索到的最早論述生態文明的專著是,1992年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張海源著的《生產實踐和生態文明》。該書應是我國最早的書名包含“生態文明”的一本書。該書把環境保護上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作者在引言中說:“根據環境污染的現實,保護環境已成為每個國家的政府、社會公民共同的緊迫任務。完成這個任務的前提和結果就是建設現時代的生態文明。”該書聲稱“回答了為什麼要建設生態文明,如何建設以及為何能夠建設生態文明的問題”,但沒有仔細界定何謂生態文明,談論的主要是生產實踐中的環境保護問題。故該書還不是專論生態文明的專著。
最早的論述生態文明的專著應是1999年出版的劉湘溶編的《生態文明論》。該書認為,生態文明是文明的一種形態,是一種高級形態的文明。生態文明不僅追求經濟、社會的進步,而且追求生態進步,它是一種人類與自然協同進化,經濟-社會與生物圈協同進化的文明。建設生態文明是人類擺脫生態危機的總對策。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文明的全面變革,它既是歷史的必然,又是主體的自覺選擇,既是我們所憧憬的理想境地,又是已經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現實。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國共產黨十八大政治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讓深切關心中華民族和人類文明之命運的人們感到歡欣鼓舞。
十八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繫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繫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一段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總括性論述有十分豐富的內涵。
自上個世紀60、7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思想家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意識到人類文明已深陷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機和生態危機,但同時也一直不乏強烈否定存在環境危機和生態危機的聲音。1972年羅馬俱樂部的報告《增長的極限》發表後,立即就有了反駁該報告的著作《沒有極限的增長》。至今仍有不少人認為,生態主義者誇大了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氣候變化的嚴重程度,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氣候變化隻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暫時困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類力量的增長,這些暫時困難很容易得以克服。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正面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繫統退化的嚴峻形勢”。這是黨中央立足全國發展態勢和全局實況而做出的客觀判斷,表明黨中央有對發展之可持續性的憂患意識,而完全沒有科技萬能論者的那種盲目樂觀。隻有切實意識到形勢的嚴峻,纔會有建設生態文明的堅定決心。
2004-2005年,我國學術界和輿論界曾有一次關於“征服自然”與“敬畏自然”的激烈爭論。科技萬能論者認為,提倡敬畏自然是文明的倒退,古代人因為科技不發達而對自然無知,從而敬畏自然。現代化就是要憑借科技力量不斷地征服自然,以創造越來越貼合人意的人工世界,現代文明所到之處,恰是自然被征服之所。力主敬畏自然的學者則著力論證:自然不同於自然物,自然是化生萬物、包孕萬有的“存在之大全”或“終極實在”。人類可憑科技力量暫時征服特定的自然物,如建起三峽大壩,暫時地馴服了長江。但人類永遠無法征服自然。另外,所有的自然物都與自然中的其他自然物處於復雜的相互聯繫之中,所以生態學告訴我們,你在自然中永遠都不可能隻做一件事情,即你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必然會引起其他事物的改變。所以,我們在用科技之劍征服特定自然物時,必須小心謹慎,一不小心就會招致大自然的懲罰。十八大報告強調:“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便意味著我們必須徹底棄絕“征服自然”的狂妄信念。
我們是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遭遇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明顯標志。如何理解現代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的關繫,是生態文明研究的一大難題。自“生態文明”成為熱議話題以來,一直存在兩種關於生態文明的理解,或說存在兩種生態文明論。一種認為,生態文明就是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健康的文明觀念、文明行為、文明措施(包括制度措施和技術措施),生態文明應該成為現代工業文明的一個維度,一個新的維度。誕生於18世紀的歐洲、如今正在全球擴張的現代工業文明一直缺少這個維度,故導致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補上生態文明這一維度,工業文明就安然無恙了。另一種認為,從生態學的角度看,現代工業文明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它在生產消費方面依賴於礦物資源,它生產和消費的多數物品都是嚴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它的技術是不斷擴張征服力的征服自然的技術,即反生態的技術;它的制度是受制於“資本的邏輯”的、激勵人的物質貪欲的制度;它的觀念是物理主義世界觀、科學主義知識論和物質主義價值觀,是支持和激勵“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觀念體繫,也是激勵大眾之物質貪欲的觀念體繫。這就決定了它的不可持續。它必將為一種嶄新的文明所取代。即將取代工業文明的文明就是生態文明,生態文明纔是真正可持續的文明。在生態文明中,人們生產和消費的物品應該是親環境、親自然的綠色物品;人們所使用的技術應是親自然的生態技術或綠色技術;生態文明的制度應該是生態學指導下的激勵綠色生產、綠色消費和非商業性交往的制度;生態文明的主流觀念應是以生態學知識為基本信念的觀念體繫。黨的十八大報告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第二種生態文明觀。因為,報告指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顯然已包含了歷史學意義上的“文明”的全部內容,可見建設生態文明就是建設一種全新的文明。報告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一部分的結尾一句話是:“我們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可見,生態文明是即將到來的一個新時代,我們亦可認為她是一種即將到來的嶄新的文明。
21世紀的歷史將證明:隻有堅定不移地走建設生態文明的道路,纔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必由之路。
其實,在中共十七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之前,已有少數學者在研究文明的可持續性和走向生態文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問題。我是這少數學者之一。在十七大之前,我們的聲音很微弱,我們的研究不受重視,甚至受到不同程度的冷遇和排擠。但我們不氣餒,因為我們堅信我們的觀點是正確的。十七大之後,我們的觀點得到了主流意識形態的部分肯定,我們為此而感到高興。“生態文明”是個概括性極強的概念,人們永遠也不可能就此達成完全的共識。學者的思想與政治意識形態之間亦將永遠存在著張力。學者的天職是,“修辭立其誠”,秉持“獨立之精神”,表達“自由之思想”。我將傾餘生之力研究生態文明和生態哲學,為建設生態文明貢獻一個學者應作的貢獻。
本書是“國家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資助項目”子課題“生態文明概念體繫研究”的成果,是集體協作的產物,黃彥程博士、張惠娜博士和董玲博士都承擔了研究和寫作任務。我提出了全書的寫作提綱,並承擔了主要的寫作任務。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第二、三節由黃彥程博士撰寫;第四章的第一、二節,第七章的第一、二節,第九章的第一、二節由董玲博士撰寫;第五章和第六章由張惠娜博士撰寫;其餘章節均是我撰寫的。
楊虛傑女士為出版本書提了很多好建議並給予了積極的支持,特此致謝。田松教授為本書提供了很多他自己拍攝的照片,孟芳女士為校對打印稿付出了勞動,也在此一並致謝。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