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氣像新事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市場價】
220-320
【優惠價】
138-200
【作者】 林之光 
【出版社】科學普及出版社 
【ISBN】97871100708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科學普及出版社
ISBN:9787110070888
版次:1

商品編碼:10130901
品牌: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國科普文選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09-06-01

頁數:278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林之光

    
    
"

內容簡介

世紀之交,《中國科普文選》——一套彙集國內科普佳作、旨在向廣大青少年傳播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科普叢書面世。數載耕耘,結出累累碩果,幾年來,該叢書在社會上反響良好,得到了市場以及廣大讀者的充分肯定,並被列為中宣部、教育部向全國推薦的圖書;獲中小學優秀課外讀物等獎項;在財政部、文化部送書下鄉等社會科普公益活動及滿足中小學圖書館科普圖書裝備方面均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受到了讀者的歡迎。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知識、新觀念、新技術層出不窮,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順應科技發展的大潮,滿足廣大青少年日益旺盛的對新知識的渴求,是我們編輯出版這套反映最新科技發展的《中國科普文選》(第二輯)的初衷。
《中國科普文選》繫“九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是中國科協普及部、宣傳部,中國科普作協,中國科技新聞協會,科學普及出版社組織全國百餘家科普媒體共同參與,由著名科普作家擔綱主編,彙集了數百篇優秀科普作品,按不同學科領域結集出版之作。《中國科普文選》(第二輯)秉承了這一傳統,在中國科協科普專項資助的支持下,由多家著名科普雜志參與推薦,以及科普作家自薦,所遴選的作品涵蓋自動化、通信、環境、資源、天文、氣像、航天、國防軍事及青少年心理等自然科學多個領域。重點反映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別突出反映了在航天、國防等領域取得的令世界矚目、振奮全國人民精神鬥志的成果。

目錄

資源與災害
氣像學處處皆資源
巨大的潛在能源——自然溫差
淺層地溫能
太陽能飛機
太陽能熱量銀行
沙漠煙囪電站
城市風力發電
放飛風箏引來電能
搭建白色屋頂減緩變暖趨勢
留住“天賜之水”
話說西北內陸區的高山
霜非利刀露是甘霖
雲岡大佛會消失嗎
貴州陽光被“偷”刍議
玻璃幕牆大廈隱藏殺機
北雪犯長沙胡雲冷萬家——2008年鼕我國南方冰雪災害的氣像奇聞
地球大氣對人類的升級報復
奇聞與異事
噴雲吐霧銅海馬
打雷啦,注意奶牛
呼風喚雨“魔法”湖
神奇怪異的下關風
懸棺千年不朽之謎
獵塔湖真有“水怪”嗎
敦煌“魔鬼城”奇觀
剛果(金)飛機故障,百餘乘客被拋出艙外——離奇空難與大氣壓力有關
神秘的地震雲
地(震)光之謎
冰雪嚴寒的雅庫西亞
千年干溝泛洪水
蝴蝶扇起了龍卷風
雷擊疑案
廬山氣像二奇——雨上飄雲有聲
蓬萊長島三大景
北國江城霧凇美
西嶺美景
探險與考察
走向南極
奇怪的南極日出
艾丁湖底論蜃景
龍卷風眼萬米生還記
再現神秘的“空中怪車”
生活和文化
寒與中國古代文化
天下何處好避寒
“節氣”入聯意趣多
古詞中的風
扇子詩情
氣候因素決定飲食文化
湖南人為何愛喫辣椒
牛與氣像
“南拳北腿”的地理原因
觀測場隨想——獻給那些辛勤工作在氣像戰線上的觀測員
為什麼能分而治之“稱”空氣
氣像學與風景審美
努力把氣像學和文學、哲學相結合
評論和爭鳴
試評《難以忽視的真相》
大片《後天》並非是地球的後天
北京:一場小雪後的大思考
與自然相悖的人類文明
為何四川盆地高溫伏旱與三峽水庫無關
我說“南北自然分界線”
世界氣像日
世界氣像日的由來
世界氣像日主題、簡要分析和詮釋
氣像與水資源
氣像與糧食生產
氣像與環境保護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資源與災害
氣像學處處皆資源
人們最早認識的資源,大概隻有礦產、森林,還有土地、水體之類。後者資源雖非直覺,但土地上確實可以長出莊稼,水裡能收獲魚類。後來發現大氣也是資源,主要是因為發現沙漠裡長不出莊稼(過干),高緯度、高原地區長不好莊稼(過冷)。因此氣像學中最早列為資源的可能就是太陽輻射、熱量和水分等農業氣候資源。
進人工業化和汽車時代以後,煤炭、石油大量消耗,能源枯竭有期,而且污染嚴重。於是發現風能和太陽能也是資源,而且清潔、可再生,也可規模生產。因而近年來作為替代能源,發展迅猛。
實際上,氣像資源很多,抬頭低頭都能看見。
天上的雲彩可以用來人工增雨,氣像學中稱為雲水資源。“天無三日晴”的貴州因而號稱“雲水資源大省”。看地,地溫也是資源,不光高溫(深層、表層)是資源,不高溫度的地溫也可裝置利用,稱為低溫地熱資源。總之,有溫差就是能源。
再看身旁,霧露也是資源。世界上干旱而濱海的地區,用大網捕捉氣流中的豐富水滴,或多或少地解決了當地的飲水、用水問題。西雙版納鼕季(干季)中,夜間的霧露有效緩解了農作物的缺水狀況,所以民諺有“雨露滋潤禾苗壯”之說。
我國氣候鼕冷夏熱,實際上也是資源。這不光是說古代的“(鼕)不冷(夏)不熱,五谷不結”。例如哈爾濱等正因鼕冷纔有可能開辦冰燈、冰雕展和冰雪藝術節。古代北京皇宮中利用鼕天厚厚的河冰,窖藏到夏天作為冰鎮、納涼之用。高緯度的瑞典、芬蘭等極圈內的國家,鼕季中還有全部由冰雪構成的真正冰雪旅館,收費還不低。
同樣,夏熱本身也可成為資源。例如,我國夏季最熱的吐魯番,當地的(埋)沙(熱)療可以治療關節炎等許多疾病。而且,一般說來地表再熱,地下也不熱。吐魯番葡萄溝許多居民都有半地下的房間;非洲東北部全年炎熱的地區建有地下旅館,就較涼爽;我國黃土高原窯洞中鼕暖夏涼;美國有在岩壁上建造深岩洞旅館,更是全年恆溫。再說遠點,也正因為內陸夏熱,所以大連、北戴河、廬山、黃山等便成了優越的避暑資源。
大氣光像也是為人們認可的旅遊資源。許多人喜歡去高緯度觀看美麗的極光;到高山上看壯闊的雲海;四川峨眉山還以峨眉寶光(歐洲稱布勞肯幽靈)著名;山東蓬萊則是多見海市蜃樓的地方。
實際上,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在一定條件下災害也可以轉化成為資源。
20世紀70年代越南戰爭中,美國利用人工催化雲水資源。暴雨使胡志明小道上越軍運輸車輛大幅度減少。雲水資源轉化成了戰爭資源,即戰爭手段。
干旱地區因缺水不能生長農作物,甚至被稱作不毛之地。實際上,正是有了干旱氣候,纔出現了適應干旱的動物、植物,同時增加了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生態。干旱地區中的綠洲,作物高產優質。從這個角度說,誰說它不是資源呢?
沙塵暴是我國北方春季常見的災害性天氣。可是,沙塵飛上天可以減緩地球大氣溫室效應;沙塵飛到下遊工業區可以緩解甚至消滅酸雨;幾百萬年來沙塵堆積成了黃土高原,解決了歷史上幾千萬人口的住房問題,而且窯洞鼕暖夏涼……。
最後,臺風是我國南方夏秋常見的災害性天氣。但臺風帶來的雨水,可以緩解以至解除大範圍地區的伏旱;可以中斷伏早期間的酷熱天氣,帶來涼爽資源。廣東曾經利用過一個臺風多發電800萬度。即事先讓水庫放水發電,然後再由臺風雨把水庫灌滿。臺風又成了水利資源。
限於篇幅,掛一漏萬。但從以上敘述, “氣像學處處皆資源”應當並非大話。編者注:文章發表時,因篇幅所限,未能展開。其中風能和太陽能這兩種能源(資源)越來越成為當代發展最迅猛的替代(煤和石油)能源。例如,《科技日報》2009年2月10日報道,全球風能理事會近日宣布,2008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增長28%,增長27000兆瓦。其中增長最快的是美國和中國。中國去年新增裝機容量6300兆瓦,達到12000兆瓦,即已相當於半個多三峽電站的發電能力。現在,全球風能裝機容量已經超過12.08萬兆瓦,相當於減排1.58億噸二氧化碳。
巨大的潛在能源——自然溫差
隨著經濟發展,能源問題日益突出,一方面人類對能源需求在不斷增加,而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礦物燃料在不斷減少。迫於能源壓力,人們開始尋找普遍存在的可再生的綠色能源。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自然界中的溫差變化,作為一種豐富的綠色能源,正在被人們認識和利用。
自然溫差作為能源的可能性
自然界的水出現較大的落差時,纔能產生流速,從而帶動發電機產生能量。“熱”也是如此,溫差的存在,就意味著有可利用的能量。無論氣溫高低,溫差的存在就有熱量傳遞與交換。這種在常溫環境中,自然存在的溫差造成的低溫熱能,屬於一種綠色環保能源。
在墨西哥海灣一帶的海岸線上,集中了500多個可供儲備油的鹽穴。鹽穴上下2000英尺的落差形成的自然溫差,將保持原油在鹽穴的循環流動,有利於保持油品的質量。受此啟發,研究人員開始對自然溫差能源進行實用化研究。1933年,在法國的一個實驗室,科學家在室溫下利用30℃溫差推動小型發動機發電,點亮了幾個小燈泡,首次證實自然溫差作為能源的可能性。
在青藏鐵路建設中,一些凍土路段(例如:清水河路段)兩側直列著直徑約15釐米、高約2米的“鐵棒”。這些鐵棒就是熱棒,熱棒又叫無芯重力式熱管、熱虹吸管。它是一種高效熱導裝置,具有獨特的單向傳熱性能,熱量隻能從地面下端向地面下端傳輸,反向不能傳熱,可以說是一種不需動力的天然制冷機。通過熱棒技術冷卻,有效利用自然冷能資源來保護多年凍土。這說明,由於溫差的存在,通過“熱棒”進行了熱量傳遞,如果這些傳遞的熱量被交換(蓄積起來)出來,就會產生熱能。
海水的溫差已證實可以用來發電。法國已經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水)溫差發電站。發電容量為14000千瓦。估計不久的將來,大規模利用海水溫差發電的技術將獲得重大突破。有人計算,如果南北緯20。之間的海洋有一半適於用來進行溫差發電,那麼,隻要將表面溫度降低1℃,產生的電能就可以滿足全球的電力需要。經過10年的試驗研究,1986年日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以自然溫差能制冷的冷藏庫。觀測結果表明,庫四周季節凍土層終年保持凍結狀態,達到了預期效果。
自然溫差作為能源的現實性
地球上到處存在著溫差,如鼕夏季節溫差、晝夜溫差、土地與大氣溫差、地下凍土與地表溫差、物體的陰面與陽面溫差、海水表層和深層的溫差、大氣與海洋表面的溫差、房屋的內外溫差等。這種自然界低品位熱能,因其“品位”太低,難以收集和利用而長期被忽視,一直被白白浪費掉了。但是,由於大自然維持環境溫度的能力為無限大,而溫差又無處不在,所以該能量的數量也為無限大,是一種潛在的巨量低品位能源。
自然溫差一般較小,聚集自然冷能十分困難,也就談不上開展利用。在實際生活中,隻有將聚集的能量妥善儲存,找到廉價高效的蓄能物質,纔能使聚集的自然溫差熱能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如何高效廉價地蓄能,是利用自然溫差能源的關鍵。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多種更有效的蓄能體,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機材料,如丙酸醇等;一類是無機材料,如復合鹽水、硫酸鈣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把吸收來的自然溫差能儲存起來,在需要的時候釋放。1942年,隨著熱管(一種高件)的出現,使得低品位熱能的傳遞與聚集成為現實。
自然溫差作為能源的應用前景
地球本身到處都存著溫差,自然溫差作為能源有巨大的應用前景。現在,利用自然溫差能源可以實現房屋的無能耗調溫,它與普通空調設施投資相當,但運轉時隻需要消耗一些通風用電,耗電功率可以下降到一般空調的三十分之一以下,大大節約了能源。我國有關專家測算,如果全國70%的采暖、降溫改用自然溫差能源,每年至少可一億噸標準煤。美國和德國利用蓄能材料建成了節能型建築。此外,利用自然溫差能源可實現苦、咸水淡化;防止煤炭自燃;生產調溫式集裝箱,解決生鮮食品的長途運輸問題等。浙江大學的教授也正在研究“將人體體表自然溫差轉化成能量,這樣裝在人體內的心髒起搏器也就不再存在電池老化更換”的問題。
總之,自然溫差能源可望成為在國家能源結構中占有相當比例的新型潔淨能源。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世紀之交,《中國科普文選》——一套彙集國內科普佳作、旨在向廣大青少年傳播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科普叢書面世。數載耕耘,結出累累碩果,幾年來,該叢書在社會上反響良好,得到了市場以及廣大讀者的充分肯定,並被列為中宣部、教育部向全國推薦的圖書;獲中小學優秀課外讀物等獎項;在財政部、文化部送書下鄉等社會科普公益活動及滿足中小學圖書館科普圖書裝備方面均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受到了讀者的歡迎。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知識、新觀念、新技術層出不窮,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順應科技發展的大潮,滿足廣大青少年日益旺盛的對新知識的渴求,是我們編輯出版這套反映最新科技發展的《中國科普文選》(第二輯)的初衷。
《中國科普文選》繫“九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是中國科協普及部、宣傳部,中國科普作協,中國科技新聞協會,科學普及出版社組織全國百餘家科普媒體共同參與,由著名科普作家擔綱主編,彙集了數百篇優秀科普作品,按不同學科領域結集出版之作。《中國科普文選》(第二輯)秉承了這一傳統,在中國科協科普專項資助的支持下,由多家著名科普雜志參與推薦,以及科普作家自薦,所遴選的作品涵蓋自動化、通信、環境、資源、天文、氣像、航天、國防軍事及青少年心理等自然科學多個領域。重點反映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特別突出反映了在航天、國防等領域取得的令世界矚目、振奮全國人民精神鬥志的成果。
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奮鬥目標。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特別是應對目前世界金融危機,我們所遇到的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落實科學發展觀,順利實現小康社會發展目標,是時代賦予青少年一代的歷史重任。任重而道遠,這就要求青少年一代,樹立遠大的理想,以“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大無畏精神,勇攀科學高峰,在為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偉大使命中創造出輝煌的業績。
廣大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他們肩負著開創未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重擔,這就要求全社會關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中提出:“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大力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國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打下雄厚的人力資源基礎。”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重點在青少年,要以提升廣大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素質來推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使公眾對科學的興趣明顯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較大提高,這也是科普事業最基礎性的工作。在《中國科普文選》(第二輯)的編選中,我們力求用優秀、有益、生動的科普作品吸引青少年,為他們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土壤,如果能夠對此有所貢獻,將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褒獎了。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