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當代科普概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市場價】
1081-1568
【優惠價】
676-980
【作者】 楊文志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0468650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ISBN:9787504686503
版次:1

商品編碼:12948098
品牌: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包裝:精裝

叢書名:科普人纔建設工程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0-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2
字數:450

作者:楊文志

    
    
"

編輯推薦

本書站在科普實踐的立場,在界定科普概念、梳理科普歷程的基礎上,從繼承和發展的視角闡釋當代科普,對當代科普的使命責任、創作創意、科技教育創新、全民科普、全媒體科普,以及科普評價、科普的未來發展做了全面的論述,不僅有理論高度,而且有很強的實踐指導作用。對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科普理論研究者及科普工作的愛好者都具有很好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

為適應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繫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對科普與全民科學素質的需求,筆者在認真總結科普理論創新與知識積累的成果,以及科普工作實踐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對新時代科普發展的新場景、新趨勢進行深入的理論思考和探索,在2002年編寫出版的《科學技術普及概論》基礎上,重新編寫《當代科普概論》,與原書相比修改比例超過90%。本書包括當代科普概要、當代科普發展歷程、當代科普使命責任、當代科普創作創意、青少年科技教育創新、全民科普服務創新、全媒體科技傳播、當代科普的評價、新時代科普新圖景9章,闡釋了新時代科普發展的邏輯起點,以及從工具理性科普走向價值理性科普、從區域科普走向全域科普、從科普管理走向科普治理等新觀點。希望本書能對從事科普理論研究、科普教學、科普員培訓、科普管理、科普實踐工作者,以及熱心科普事業的各方面人士有所幫助。

作者簡介

楊文志,四川樂至人。1983年7月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先後擔任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部長,學會學術部副部長,曾被聘為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兼職教授,現為中國科協第九屆常委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協計劃財務部部長。
30多年來,一直從事科技群團的科學普及、學術交流、科技類社會化公共服務等運營管理。主要組織編制面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中國科協規劃綱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以及中國科協“十三五”科普發展規劃等,參與組織“2020年的中國科學與技術”戰略研究,主要負責組織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科普信息化建設工程、全國科普日、中國科協年會等多項工作;主要編著《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中國模式》《科普供給側的革命》《科學技術普及概論》《現代科普導論》《現代科技社團概論》《現代學術交流概論》等10多部專著,發表論文60多篇。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第一章當代科普概要
第一節科普定義辨析
一、科普基本定義
二、科普運行機制
三、科普歷史斷代
第二節當代科普場景
一、公眾理解科學
二、科學教育
三、科學傳播
四、技術推廣
五、科學幻想
六、科學素質
第三節當代科普基本特點
一、科學性是科普的靈魂
二、群眾性是科普的生命
三、公共性是科普的特質
第二章當代科普發展歷程
第一節我國科普歷史沿革
一、古代科普緣起
二、近代科學教育發展
三、近現代科普興起
第二節我國當代科普勃興
一、科普初創與調整
二、科普的繁榮發展
三、科普的創新躍升
第三節國外科普概覽
一、英國的科普發展
二、美國的科普發展
三、日本的科普發展
四、印度的科普發展
第三章當代科普使命責任
第一節弘揚科學精神
一、什麼是科學精神
二、高揚科學精神
三、高揚科學家精神
四、高揚工匠精神
第二節倡導科學方法
一、什麼是科學方法
二、大力倡導科學實踐
三、大力倡導創新思維
第三節傳播科學思想
一、什麼是科學思想
二、破除盲目崇拜定勢
三、鑄就科學思想之魂
第四節普及科技知識
一、什麼是科技知識
二、學習獲取科技知識
三、大力普及科技知識
第五節促進公眾理解科技
一、了解科學與技術的關繫
二、了解科技對社會的影響
三、參與科技與政策的討論
第四章當代科普創作創意
第一節科普內容題材選擇
一、科普內容為王
二、圍繞公眾關切選題
三、聚焦科技創新選題
第二節當代科普創作
一、什麼是科普創作
二、當代科普創作特點
三、當代科普作品分類
四、當代科幻創作
五、科普融合創作傳播
第三節科教資源科普創意開發
一、科研資源科普化
二、教育資源科普化
三、社會資源科普化
第五章青少年科技教育創新
第一節科技教育的責任
一、什麼是科技教育
二、激發科學興趣
三、培養創新思維
四、科學教師的使命
第二節學校科技教育創新
一、學前科學啟蒙
二、小學科學教育
三、初中科學教育
四、高中科學教育
五、校本科普活動
第三節校外科技活動創新
一、校外科技活動
二、科普展教活動
三、校外科普服務創新
第六章全民科普服務創新
第一節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科普
一、科學治理的需要
二、科普的主要任務
三、科普的主要途徑
第二節新農村農民科普
一、科普特點
二、科普對像
三、科普服務創新
第三節城鎮勞動者科普
一、科普特點
二、科普任務
三、科普服務創新
第四節科普展教服務創新
一、科技館的演進
二、我國科技館的發展
三、展教服務創新
第五節全域科普服務創新
一、科普情景巨變
二、科普全域動員
三、科普服務全覆蓋
四、全民參與科普
第七章全媒體科技傳播
第一節當代科技傳播特點
一、公眾向網絡轉移
二、新媒體傳播崛起
三、後真相的困擾
第二節科技傳播的任務
一、傳遞科技新聞
二、回應科學關切
三、破除迷信謠言
第三節科技傳播創新發展
一、轉變科技傳播觀念
二、推進傳播媒體融合
三、精準定位受眾需求
四、完善科技傳播生態
第八章當代科普的評價
第一節科普能力及效果評價
一、科普評價的特點
二、科普能力的評價
三、科普效果評價
第二節公民科學素質測評
一、科學素質特點
二、科學素質測評設計
三、公民科學素質調查
第三節青少年科學素養測評
一、青少年科學素養特點
二、PISA測試經驗
三、科學素養測評設計
第九章新時代科普新圖景
第一節新時代科普的邏輯起點
一、建成科普強國
二、讓科普與創新比翼齊飛
三、科普的制度創新
第二節科普賦能時代
一、科普理性的反思
二、科普文化賦能
三、科普教育賦能
四、科普社會賦能
五、科普經濟賦能
第三節科普之治時代
一、科普國家治理
二、科普社會治理
三、科普數字化治理
四、科普市場治理
五、科普國際治理
主要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前 言
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大變局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為全球化帶來不確定性。當今世界之變無不源於科技,科技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福祉。科技是國之利器,一個國家的強大根本上取決於科技的強大,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實力的競爭。近代以來,世界各國現代化之路無不遵循著從科技強到經濟強、國家強的基本路徑。每次科技革命都改寫了世界經濟版圖和政治格局。世界經濟中心的幾次轉移都彰顯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領先科技出現在哪裡,尖端人纔流向哪裡,發展的制高點和經濟的競爭力就轉向哪裡。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技,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技中心和創新高地,努力建成世界科技強國。
科學文化素質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石。科技強盛、民族復興,不僅靠科技創新照亮,也要靠科學文化素質鋪就。科學文化素質是國家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部分,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創新思維和創新行為的決定因素,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世界科技強國不僅體現在科技創新成就上,而且體現在國民科學文化素質上,誰走在科技創新的前沿,擁有高科學文化素質的國民,誰就將在當今和未來世界博弈中搶足風頭、掌握主動。科普是提高公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根本途徑,科技創新、科普是實現創新發展、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兩翼,必須把科普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航向已經明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正在破浪前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風帆已經揚起,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這要求我們必須全面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激發青少年科學夢想,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厚植創新文化土壤,建設科普強國砥礪奮進,戮力前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已經消滅絕對貧困,即將實現全面小康,面向公眾的科普工作取得輝煌成就。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緊緊抓住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全球浪潮的機遇,主動融入世界公民科學素質大潮,不失時機地推進全民科學素質行動。1999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50周年之際,中國科協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關於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的建議》,提出到2049年使18歲以上全體公民達到一定的科學素質標準,使全體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並學會用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判斷及處理各種事務。中國科協的建議得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充分肯定,2002年6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8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2006年2月國務院頒布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開啟了科普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中國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堪稱世界典範,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奮力實現中國夢奠定了堅實基礎。短短15年,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取得長足進步,據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數據,2018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847%,比2005年的160%提高約43倍;縮小了與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差距。2020年將超過10%。但也應該看到,我國公民科學素質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有研究表明,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30多個發達國家,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低都在10%以上,一些先行發達國家都在20%以上。
進入新的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推進,科技同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深入協同發展,對人類文明的演進和全球治理體繫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以科技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成為破解全球性問題的必由之路。隨著我國闊步邁入全面小康、挺進建設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以及面臨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當代科普的場景和使命隨之發生深刻變化,國家、社會、人民對科普提出了新的要求,當代科普肩負著前所未有的強國使命,面臨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命題。一幅以建設世界科普強國為邏輯背景,從工具理性走向價值理性、從區域科普走向全域科普、從科普管理走向科普治理的新時代科普生動的魅力圖景,正在徐徐展開。
面對新時代、新形勢,面對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繫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對科普和全民科學素質的需求,當代科普必須守正創新。為此,編者在認真總結科普理論創新與知識積累的成果,以及科普工作實踐經驗和成就的基礎上,對新時代科普發展的新場景、新趨勢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思考和探索,在2002年編寫出版的《科學技術普及概論》基礎上,重新編寫《當代科普概論》,對原書的修改比例超過90%。本書包括當代科普概要、當代科普發展歷程、當代科普使命責任、當代科普創作創意、青少年科技教育創新、全民科普服務創新、全媒體科技傳播、當代科普的評價、新時代科普新圖景9章。希望本書能對從事科普理論研究、科普教學、科普員培訓、科普管理、科普實踐工作者,以及熱心科普事業的各方面人士有所幫助。
本書編著的後期,正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期,一方面欣喜地看到黨中央動員全國人民,與病毒進行殊死戰鬥的可歌可泣的偉大場面;另一方面也痛惜地看到很多公眾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帶偏了節奏”,更使我感悟和確信當代科普的極端重要性、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極端重要性。在本書編著過程中,得到了中國科協有關領導和同志的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謝!在本書修訂過程中,編者參閱了大量研究文獻,並引用一些公開發布的文件、文獻資料,在此也對文件起草者、文獻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科普是不斷迭代的偉大事業,當代科普理論研究和實踐遵從唯變不變之道,每位科普工作者都僅僅是科普歷史長河中的過客。由於編者的學識、經驗、眼界等所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專家、學者和廣大科普工作者批評指正。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