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道器並重,學識兼談:翻譯認知、教育、踐行講談自選集 [Lectures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市場價】
1092-1584
【優惠價】
683-990
【作者】 何剛強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2131477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21314779
版次:1

商品編碼:12894602
品牌:外研社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Lectures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0-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4
字數:320000

正文語種:中文,英文
作者:何剛強


    
    
"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翻譯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翻譯工作者
《道器並重,學識兼談——翻譯認知、教育、踐行講談自選集》是作者多年從事翻譯研究和教學的講座合集,由17講組成。按主題劃分,分別為"學問之道譯論探討思接杏壇"和"譯藝識小"四個主題,每部分各有三到五篇講座整理成的文章。本書對於從事翻譯教學和研究的教師、學生以及翻譯行業從業者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內容簡介

《道器並重,學識兼談——翻譯認知、教育、踐行講談自選集》是作者多年從事翻譯研究和教學的講座合集,由17講組成。按主題劃分,分別為"學問之道譯論探討思接杏壇"和"譯藝識小"四個主題,每部分各有三到五篇講座整理成的文章。本書對於從事翻譯教學和研究的教師、學生以及翻譯行業從業者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內頁插圖

目錄

學問之道
道器兼治,龍蟲並雕——談翻譯教師/學者之佳境
翻譯研究者治學基礎縱譚
翻譯教師登堂入室五步曲
漫談典籍英譯者須備的基本素質
刊上品論章,倡醇清文風-一我擔任《上海翻譯》主編之責職

譯論探討
譯學、譯論、譯道——翻譯研究選項與分層摭談
我國翻譯基礎理論研究期待實質性突破
漫談文字、文辭與翻譯

思接杏壇
譯事、譯纔與英語教學的翻譯轉向
問而明之,踐而成之——對翻譯專業建設的若干思考與探索
傳統、特色、師資——重新認識翻譯專業建設的基礎條件
“人纔”與“學識”之我見——兼談英語(翻譯)學習與前程選擇
THERE IS MORE TO“SUFFER”AND TO“ENJOY”!
The word means X but you wouldn't really caii it X here
英譯漢可向漢譯英提供借鋻
文學翻譯應力達文字雅訓、文采斐然——The King's General譯後談
攬全局以探驪,善拿捏可得珠——我的三篇漢譯英體悟錄

附錄
不忘傳統,旨在創新-一復旦大學翻譯專業建設先行先試回顧
變譯的多重意涵與理論地位
自家有富礦,無須效貧兒——中國的翻譯理論應當獨樹一幟之理據
懂外文者未必能搞翻譯
取精用弘,圖遠務實——簡談翻譯碩士專業教材《筆譯理念與策略精講》編撰原則
文質頡頡,各領風騷——對《論語》兩個著名英譯本的技術評鋻
譯學無疆,譯纔不器——翻譯(院)繫培養人纔應有長遠的眼光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中國人,隻要稍有詩書在腹,都可能知道處理好知行關繫十分重要。各行各域的從業人員,各類各科的知識人士,雖然各有專攻,但他們的工作與行為也都離不開知與行的大框架。我們工作在翻譯實踐、翻譯教育與翻譯研究的廣大同仁也無例外,都無時不刻地在有意無意地體現各自的知行觀。
從傳統上講,我國歷來有“知易行難”的說法。這個說法當然有其積極的意義,它的內涵可有兩層,一是,實踐對於知識、理論的真正掌握必不可缺,二是,能否將所學知識、理論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並做出成績,纔是最考驗人的。
但是“知易行難”說,似也有其缺陷,因為它會在不經意間讓人覺得“知”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由此可能導致在求知的過程中不下應有的功夫,隻獲得個一知半解,或者淺嘗輒止,結果是“行”也行之不遠。因此,正確的說法應當是,知與行都不易。再細忖之,這樣的說法雖說在理,卻仍然給人一種知與行分離的感覺,因而依然不甚理想。一個更合適的提法我認為應當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即將知與行作為不可分離的統一體來認識,並依此來規範大家的為人行事,或依此來衡量一個人是否真正達到做事或做學問的高境界。
質而言之,“知行合一”突出這樣一種認識,即“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換言之,我們不能隻知不行,也不能隻行而不知,因為“行”脫離了“知”便無方向可循,而“知”脫離了“行”就難以體現其真正的價值,更無說服力可言。我國歷史上的聖人、先哲以及許多偉大人物,他們自身都堪稱知行合一的楷模,這也是他們至今仍受人民尊崇的一個根本原因所在。
我們每位學人,囿於各自的專業取向或興趣領域,都會有不同的“知行”圖景,同時也會產生不同的“合一”結構。在此我想就中國翻譯學者的知行合一問題具體談一點管見,以作拋磚。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