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毒從口入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家庭保健
【市場價】
254-368
【優惠價】
159-230
【作者】 瑪麗莫尼克羅賓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17884
商品編碼:1081729150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3-12-01
代碼:45

作者:瑪麗-莫尼克.羅賓

    
    
"
作  者:(法)瑪麗-莫尼克.羅賓 著 黃琰 譯
/
定  價:45
/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01日
/
頁  數:438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208117884
/
主編推薦
10個國家,17個化學產品評估機構,31位科學家,50多次個人訪談,大量定制資料。法國有名獨立紀錄片女導演、法語國家優選新聞獎得主瑪麗-莫尼克羅賓,通過一線深入調查食品安全問題,如實告訴我們:誰,如何,在我們的餐盤裡下毒?《毒從口入》采用紀實手法,調查翔實,筆觸尖銳。以大量第一手事實和數據為依據,追蹤現像的來龍去脈,層層深入,直指西方食品工業鏈的結構性弊端,填補了同類調查對食品工業體制結構性問題探索的空白,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目錄
●前言:知識就是力量
第一部分 農藥即為毒藥
第一章 反對農藥的集會和鬥爭
“綠色革命”的“美好承諾”
呂費克倡議與農藥致病的悲劇
農藥中毒的受害者
受害農民的鬥爭
農藥生產商的“眼中釘”
漫長的訴訟
第二章 農業中的化學武器
從“害蟲殺手”到“植物保護產品”
從生化武器研究到農藥生產
如何衡量毒藥的毒性
滴滴涕與工業時代的開端
橙劑,驚人的死亡之雨
第三章 “致死的 藥”
《寂靜的春天》,卡森的鬥爭
“毒藥鏈”
鳥兒的沉默
美國企業的傲慢和否認
農藥,“第三世界的毒藥”
智利的中毒者
被農藥二級灼傷的智利女工
無法進行的預防
“植保態度”――法國農藥毒素監控網
第四章 農藥導致的疾病
一手遮天的農業合作社
農藥慢性中毒:一個地獄般的陷阱
一起苯中毒案例
以一敵百,農民的堅強抗爭
“在太平間裡清點病人和死者”
不可能存在的證據
第五章 農藥和癌癥:同步研究
孟山都的報酬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流行病學者的艱難工作
關於農藥對癌癥作用的同步研究
骨癌和腦癌:農民為首要受害者
美國大型《農業健康研究》令人擔憂的結果
等待AGRICAN,研究農業界的癌癥
第六章 農藥與神經退行性疾病:難以遏制的增長
帕金森病與農藥高巧中毒案例
引發帕金森病的毒素和有毒產品
帕金森,農業工業化的疾病
農藥瞄不準目標,卻殃及人類
農藥與免疫毒性:傷及鯨魚、海豚、海豹
過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人類身上的反應

第二部分 科學與工業:疑惑的產生
第七章 科技進步致命的一面
與化工企業分庭抗禮的學者
癌癥,“文明社會”的疾病
18世紀的先驅:拉馬齊尼和職業病
19世紀工業革命:未知的流行病的病原
使人發瘋的毒藥
1936年布魯塞爾:癌癥成因研討會
職業病研究者威廉?休珀的孤軍奮戰
第八章 為企業利益服務的法規
1924年:美國第一宗含鉛汽油案件
以科學之名為化工產品武裝
毒理學法則的不正當用法
和肺癌:煙霧的幌子
“我們生產的就是疑慮”――企業的詭計
垃圾科學,下毒者的秘密同盟
第九章 科學的槍手
“賤賣的科學”
苯暴露導致白血病:被隱藏的數據
企業的槍手
大聲反對利益衝突
企業對高校的控制
第十章 權威機構的謊言
法國的致癌原因(2007):一份“不值得重視”的報告
腐敗的學院研究:以二惡英和石棉的為例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困境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利益衝突
為科研獨立所做的抗爭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黑暗時期”:有謬誤的專題論文集
虛假的論據:癌癥的“作用機制”不可從囓齒動物推及人類
化工企業的“雙面語言”
第十一章 癌癥等慢性病的盛行
一部過時的癌癥研究“基礎參考書”
與《癌癥的原因》作者的一次意外相遇
不靠譜的論據
人口老齡化不是癌癥變多的理由
:職業性癌癥的替罪羊
為孟山都效勞的科學家
知名學者與化工企業的同謀,科研機構的尷尬
致命的氯乙烯
圍繞著PVC的同謀
PVC生產企業聯合作戰
“理查德?多爾最終名譽掃地”
工業化國家的流行病

第三部分 為企業利益服務的監管繫統
第十二章 科學欺詐的巨大謊言:毒藥的“每日可接受攝入量”
“每日可接受攝入量”的黑匣子
“每日可接受攝入量”的創始人
1961年:每日可接受攝入量被正式采納
化工企業的說客,每日可接受攝入量的推動者
“我們為什麼需要每日可接受攝入量”
偽造的研究和“實驗室的正確操作”
“優選無有害作用量”,一個“模糊”的安全界限
“安全繫數”:“絕對無法接受的修補活兒”
現代化進程中高歌猛進的“風險社會”
以健康為代價的利益
第十三章 無法解決的難題――“優選殘留量”
一次對農藥殘留聯席會議的例外訪問
讓人難以安心的復雜程序
“後工業時代的化學魔法師”
工業的數據是“機密的”
化工企業對尷尬問題避而不答
在農藥殘留聯席會議,一切都是秘密
“所有食品污染物評估繫統都需要重審”
“農藥殘留聯席會議的所作所為並非純粹的科學”
對歐洲食品安全局的一次很有意義的拜訪
綠色和平組織對歐洲毒理新標準的批評
第十四章 阿斯巴甜,企業如何在幕後操縱監管
E621、E900、E951等:我們盤子裡的化學食品添加劑
阿斯巴甜的發現
阿斯巴甜生產商“從寬主義研究”
拉姆斯菲爾德給阿斯巴甜放行
“滾雪球效應”:從美國的許可,到全世界的許可
第十五章 阿斯巴甜的危害與公職機構的緘默
1987年:阿斯巴甜的反對者在美國國會嶄露頭角
國際生命科學學會的詭計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堅持簽署:“該物質安全”
十四年間一百萬人的91種副作用
企業對科研經費的影響:“經費效應”
“為尋找真相而奉獻一生的學者的家園”
“阿斯巴甜是一種強大的多點致癌物質”
利益衝突與潘多拉的盒子

第四部分 內分泌干擾物的驚天丑聞
第十六章 “男性危機”:人類正處於危險之中?
“塑料不是惰性材料”
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動物的命運
到處都有多氯聯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
Wingspread宣言:敲響化合激素干擾物的警鐘
內分泌干擾物,危險的“軌道干擾器”
人類生殖力的下降和生殖繫統畸形
前農藥生產商的毀滅性證詞
第十七章 人造“乙烯雌酚”,完美範例
1938年發現的一種“神奇藥物”
1962年:酞胺哌啶酮的丑聞
“乙烯雌酚女孩”的殘酷悲劇
美國乙烯雌酚行動組織的鬥爭
乙烯雌酚行動組織與科學家合作的“核心人物”
“內分泌干擾不是一個純理論的概念,它是有面孔的”
第十八章 雙酚A事件:潘多拉的盒子
微劑量大作用
胎兒暴露於雙酚A的危害
弗雷德?馮薩爾發現了激素的威力
一顆“定時炸彈”
化工企業的慣用伎倆
“16世紀的技術與知識”
“用來制定雙酚A每日可接受攝入量的研究真是荒謬”
歐洲食品安全局為雙酚A辯護的拙劣論據
“忽視這些數據並不是科學的態度”
含雙酚A的塑料奶瓶:監管機構的虛假論據
改變模式的必要性
第十九章 雞尾酒效應
莠去津,一種“強效化學閹割藥”
農藥的混合會增強毒性
“化學身體負擔”:每個人都被“化學品湯汁”污染了
臍帶中的農藥混合物
“新的混合物加法:0+0+0=60”
乳癌的爆發是由於混合激素的協同作用
一場“無聲的流行病”:兒童成為首要受害者
因農藥致畸的兒童
結語:改變模式
注釋
附錄:專有名詞、人名、地名對照表
譯者後記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關注在我們食物和環境中存在的化學合成物如何使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面包”變成了“日常生活中的毒藥”;向我們揭示了食品從農田到餐盤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所謂現代“優選”食品加工模式及其背後的秘密。本書從最簡單和缺少爭議的調查對像開始,逐步走向復雜:從了解急性中毒到調查慢性中毒;從了解直接接觸農藥的農民到調查人類餐盤中的低劑量化學制劑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圍繞三大問題:1、孟山都公司是化工行業發展目前是一個例外,還是大部分化學品制造商的特點? 2、如何評估和管理大約半個世紀以來侵入我們環境和餐桌的大約100 000種化學合成物?3、這些化學物質和我們在發達國家看到的迅速增長的癌癥,神經退行性疾病,生殖繫統紊亂,糖尿病和肥胖,世界衛生組織稱之為“流行慢性疾病”之間是否有聯繫?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從農田開始,農藥開始進入人的食品中。農藥造成巨大危害。第二部分:科學與工業的發展造成以癌癥為代表的慢性疾等
作者簡介
(法)瑪麗-莫尼克.羅賓 著 黃琰 譯
瑪麗-莫尼克羅賓,法國有名獨立紀錄片女導演、記者,擅長處理令人震撼的敏感題材,1995年獲得法語國家優選新聞獎阿爾貝隆德雷斯獎(AlbertLondresPrize)。2008年3月,她導演的紀錄片《孟山都眼中的世界》獲得蕾切爾卡遜獎(RachelCarsonPrize)與環境媒體獎(Umwelt-Medienpreis)等多項大獎。《毒從口入:誰,如何,在我們的餐盤裡“下毒”?》是繼《孟山都眼中的世界》之後的又一力作。
精彩內容
    在PubMed的搜索引擎中輸入“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和“農藥”,會檢索到240條結果。這當然是很多的,但也要會區分良莠――我們稍後將會明白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科學文獻中也夾雜著一些不那麼嚴肅的、打擦邊球的研究,這些研究通常是為企業所做的,不以尋找真理為目的,相反地,是以混淆是非為目的。
     要在PubMed(或與之類似的MedLine數據庫)的迷宮中找到方向,優選是參考一些醫學文獻繫統性回顧,一些由信譽可靠的、會對您所關注的研究進行嚴格篩選的專家所做的研究回顧。例如,前面提到過的,美國貝塞斯塔國家癌癥研究中心的邁克爾?阿拉萬賈醫生所撰寫的《農藥慢性暴露對健康的影響:癌癥與神經性中毒》。
     同樣地,在2004年,一組加等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瑪麗莫尼克羅賓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瑪麗莫尼克羅賓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