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術經典 鄒逸麟卷 圖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歷史
【市場價】
1721-2496
【優惠價】
1076-1560
【作者】 鄒逸麟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014901
商品編碼:10067442627953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22-11-01
代碼:228

作者:鄒逸麟

    
    
"
作  者:鄒逸麟 著
/
定  價:228
/
出 版 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01日
/
頁  數:612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572014901
/
目錄
●自序:為學一甲子
黃運史研究篇
黃河下遊河道變遷及其影響概述13
東漢以後黃河下遊出現長期安流局面問題的再認識31
唐宋汴河淤塞的原因及其過程40
宋代黃河下遊橫隴北流諸道考58明代治理黃運思想的變遷及其背景———讀明代三部治河書體會90
從地理環境角度考察我國運河的歷史作用101
運河在中華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作用118
試論我國歷史上運河的水源問題132
山東運河歷史地理問題初探154
淮河下遊南北運口的變遷和城鎮興衰182
歷代正史《河渠志》淺析205
歷史經濟地理研究篇
我國古代經濟區的劃分原則及其意義221
我國早期經濟區的形成———春秋戰國至漢武帝時期232
先秦兩漢時期黃淮海平原的農業開發與地域特征258
歷史時期黃河流域水稻生產的地域分布和環境制約282
有關我國歷史上蠶桑業的幾個歷史地理問題298
遼代西遼河流域的農業開發315
略論歷史上交通運輸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繫327
淞浦二江變遷和上海港的發展335
環境變遷研究篇
有關環境史研究的幾個問題349
我國環境變化的歷史過程及其特點初探354
我國古代的環境意識與環境行為———以先秦兩漢時期為例363
對21世紀中國環境問題的思考375
“災害與社會”研究刍議———以中國為例383
歷史時期華北大平原湖沼變遷述略396
論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地關繫的歷史過程及今後發展418
歷史時期黃河流域的環境變遷與城市興衰428
明清流民與川陝鄂豫交界地區的環境問題443
明清時期北部農牧過渡帶的推移和氣候寒暖變化455
歷史政治地理研究及綜論篇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編繪始末及其學術意義473
《清史地圖集·序》487
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形成的歷史背景和地域特征491
從我國歷史上地方行政區劃制度的演變看中央和地方權力的轉化500
試論邺都興起的歷史地理背景及其在古都目前的地位521
論清一代關於疆土版圖觀念的嬗變531
清代集鎮名實初探548
青龍鎮興衰考辨561
北宋黃河東北流之爭與朋黨政治566
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與成就586
基礎研究與當代社會——談歷史地理學的建設和發展593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科經典著作中的一卷,彙集了有名歷史地理學者鄒逸麟教授的經典論著。鄒逸麟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歷史地理研究所創始人之一,復旦大學首席教授,在歷史地理學科的創建中起重要作用。本書精選了鄒逸麟教授一生中在歷史地理學科中的重要研究成果,並彙集成冊,從“黃運史研究”“歷史經濟地理研究”“環境變遷研究”“歷史政治地理研究及綜論”四個領域展示了鄒先生一生在歷史地理學科的學術成果和在史地研究中的貢獻。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鄒逸麟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鄒逸麟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