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先秦儒道舊義新知錄 圖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哲學
【市場價】
707-1024
【優惠價】
442-640
【作者】 何澤恆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5834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58348
商品編碼:10040912497781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20-06-01
代碼:88

作者:何澤恆

    
    
"



作  者:何澤恆 著
/
定  價:88
/
出 版 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
頁  數:544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108058348
/
目錄
●自序
一、《易·坤·六二》爻義重探
(一)《坤》卦六二爻辭的句讀
(二)先秦漢魏以來解讀的兩個方向
(三)近時學者的新解及其缺失
(四)傳統解讀中的別解及其不足
(五)對別解的修正和補充
(六)結論
後記
二、《易傳》“參天兩地”訓義檢討
(一)從章旨論“參天兩地”的屬性
(二)漢晉“參天兩地”的幾種主要解釋
(三)宋代朱熹的新說
(四)另一可能的解讀
三、《易傳》“參伍錯綜”義解商兌
(一)“參伍錯綜”在《易傳》中的指涉
(二)虞翻的注解
(三)孔穎達的疏解
(四)朱熹的解讀
(五)“古語”中的“參伍”
(六)《易傳》的“參伍錯綜”
(七)“參伍”餘響
(八)結論
四、略論《周易》古占
(一)筮法與變卦
(二)朱子占例
(三)《左傳》《國語》占例
(四)《火珠林》《易》占無當於古法
五、孔子與《易傳》相關問題復議
(一)司馬遷述孔子所作《易傳》之範圍
(二)孔子五十以學《易》
(三)孔門傳《易》說
(四)帛《易》佚傳與孔子
(五)結語
六、論上博楚竹書《周易》的易學符號與卦序
(一)前言
(二)濮說大要及其立論依據
(三)“非覆即變”不足以定卦序
(四)竹書符號是否代表陰陽變化
(五)簡文非出一手所抄
(六)符號與卦序的關繫
(七)結語
七、雜論楚竹書《周易》異文的可能價值
(一)今本經文形成可能的過程
(二)從簡本異文推測《彖》《像》傳的形成
(三)簡本異文提供的可能解讀
(四)簡本有助於判定帛本異文之得失
八、《論語》“父在觀其志”章義辨
(一)兩派主題的爭議
(二)由主題認知差異所衍生的文字歧解
(三)若干異解的檢討
(四)“三年無改”的質疑
(五)孔子論孝的其他言論
(六)朱子的主張
(七)結論
後記
九、《論語》“子畏於匡”義解
(一)前言
(二)《論語》“子畏於匡”的歧解
(三)《禮記》“三不弔”之“畏”
(四)論“畏”“威”相通
(五)結論
後記
十、《論語》《孟子》中所說的“權”
(一)《語》《孟》言“權”諸條與“權”義的引申
(二)《公羊傳》的界說及其流衍
(三)宋明儒的經權合一說
(四)清儒的趨時變通說
(五)對《公羊》經權說的誤解
(六)孔孟所言“權”的真實含義
十一、《大學》格物別解
(一)前言
(二)鄭玄“來事”說及其解讀
(三)程朱“窮理”說
(四)像山“窮理”說與陽明“正物”說
(五)明末清初以下格物新義
(六)《易傳》“物”字別義
(七)由《易傳》“物”義會通《大學》“物有本末”
(八)若干舊解的回顧
(九)結論
(十)餘論
十二、《老子》首章舊義新解
(一)前言
(二)“無名”“有名”與“無”“有”的異讀
(三)“常無欲”“常有欲”與“常無”“常有”的異讀
(四)從《老子》文意用語來考察古讀
(五)古本句讀的通解
(六)“同出異名”解
(七)《老子》“本無生有”之旨
(八)結論
十三、《老子》“寵辱若驚”章舊義新解
(一)前言
(二)“寵為下”異文的討論
(三)以《莊》解《老》與魏晉以下的詮解變異
(四)從“托天下”論本章主旨
(五)“寵辱若驚”本義
(六)“貴大患若身”本義
(七)“無身”解
(八)成語“受寵若驚”的本義與轉化
十四、《老子》“上德”“下德”義解及其相關問題
(一)“下德”問題的爭訟和解決
(二)“失道”衍生的問題
(三)“崇本舉末”與“崇本息末”的異同
(四)“愚”非愚暗
(五)結論
十五、從《老子》傳本的形成論老子生平異說
(一)老子生平的傳說及其疑義
(二)《老子》書的傳本與出土文獻
(三)從三種出土文獻探究今本《老子》的形成過程
(四)從《老子》傳本的形成推論老子的生平傳說
(五)先秦學術的“言公”現像
(六)《老子》與《道德經》的名稱
十六、經與經學
(一)經的名義原始與演變
(二)孔子與六經的關繫
(三)新儒家與經學的建立
(四)經學與政治社會的關繫
十七、略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定勝天”思想
(一)前言
(二)“人定勝天”的語源
(三)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與《中庸》的“贊天地之化育”
(四)唐代的天人討論
(五)北宋的“人定勝天”思想內涵
(六)南宋以下“人定勝天”的語義轉化及其應用
(七)字面衍化分歧後的顛倒運用
(八)從現代詞書的定義看“人定勝天”意涵的近期新轉化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多年來研究先秦儒、道兩家的學術論文十七篇,內容涉及《周易》經傳,《論語》《孟子》《大學》《老子》等多典,目的是通過典的再解讀,揭示先秦時代的中國文化精神。窮源溯流、兼顧辭章考據,義理相貫、辨別古今異解,是本書學術路徑上的優選特色。與那些根基不穩、徒發空泛之論相比,本書均屬作者沉潛涵泳、推陳出新之心得,體現了作者所具有的扎實的傳統文化功底和豐厚的人文精神底蘊,是一本研究先秦時代的中國文化的推薦參考書。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何澤恆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何澤恆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