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工具論 全新插圖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倫理學、邏輯學
【市場價】
364-528
【優惠價】
228-330
【作者】 亞裡士多德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ISBN】978722914495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ISBN:9787229144951
商品編碼:64197840153

品牌:文軒
出版時間:2019-11-01
代碼:58

作者:亞裡士多德

    
    
"
作  者:(古希臘)亞裡士多德 著 陳靜 譯
/
定  價:58
/
出 版 社:重慶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01日
/
頁  數:400
/
裝  幀:平裝
/
ISBN:9787229144951
/
目錄
●引言/1
波菲利的《導論》/1
範疇篇/1
第一節同名異義詞、同義詞、同源詞1
第二節事物及其屬性的邏輯劃分1
第三節主項和謂項之間的聯結2
第四節範疇列舉2
第五節實體3
第六節數量7
第七節關繫11
第八節性質和質15
第九節行為、受動以及其他範疇:位置、時間、地點和所有20
第十節對立20
第十一節再論對立,尤指善與惡之間的反對關繫24
第十二節優先25
第十三節同時存在的事物26
第十四節運動27
第十五節動詞“所有(tohave)”27
解釋篇/29
第一節我們在此討論什麼是名詞、動詞29
第二節名詞及其格29
第三節動詞、動詞的格以及普遍意義上被稱作動詞的詞30
第四節句子31
第五節闡述32
第六節肯定命題和否定命題32
第七節反對命題和矛盾命題32
第八節既非肯定命題也非否定命題的對立關繫34
第九節有條件的對立關繫35
第十節增加了連接詞的對立關繫37
第十一節命題的構成及其劃分39
第十二節模態命題41
第十三節模態命題的序列43
第十四節相反命題46
前分析篇/49
第一卷49
第一節命題、詞項、三段論及其要素49
第二節命題的轉換50
第三節模態命題的轉換51
第四節三段論及第一種格52
第五節第二種格中的三段論55
第六節第三種格中的三段論57
第七節第一種格以及其餘格中不完整三段論的完成60
第八節源於兩種必然命題的三段論61
第九節第一種格中的必然命題62
第十節第二種格中的必然命題63
第十一節第三種格中的必然命題64
第十二節必然命題的理論對比66
第十三節可能事物及隨之產生的命題66
第十四節在第一種格中,有兩個可能命題的三段論67
第十五節在第一種格中,一個為簡單命題,另一個為可能命題的三段論69
第十六節在第一種格中,一個為必然前提,另一個為可能前提的三段論73
第十七節在第二種格中,有兩個可能前提的三段論75
第十八節在第二種格中,一個為實然命題,另一個為或然命題的三段論77
第十九節在第二種格中,一個為必然前提,另一個為可能前提的三段論78
第二十節在第三種格中,有兩個可能命題的三段論79
第二十一節在第三種格中,一個為或然命題,另一個為實然命題的三段論80
第二十二節在第三種格中,一個為必然前提,另一個為可能前提的三段論81
第二十三節所有的三段論都是在第一種格中完成的82
第二十四節三段論之前提和結論的質、量84
第二十五節所有三段論都僅由三個詞項、兩個前提構成85
第二十六節特定問題的對比以及它們通過什麼格被證明86
第二十七節三段論的創造和構建87
第二十八節同一主項的特殊規則89
第二十九節將同樣的方法運用於直接三段論之外91
第三十節上述證明方式適用於所有問題93
第三十一節劃分及其對於證明的不完整性93
第三十二節還原三段論95
第三十三節產生於命題數量的誤差96
第三十四節誤差產生於詞項不準確的闡述97
第三十五節中項並非始終被假定為特稱確定的事物98
第三十六節根據名詞性稱謂而進行的詞項排序以及由例證而來的命題98
第三十七節與謂項形式有關的規則99
第三十八節謂項的重復和增加99
第三十九節三段論中詞項的簡化100
第四十節根據結論本質增加的確定項100
第四十一節全稱命題確定形式的區分101
第四十二節並非同一三段論中的所有結論都產生於同一種格102
第四十三節被簡化的與定義相關的論點102
第四十四節由歸謬法而來的假設三段論的還原102
第四十五節由一種格到另一種格的三段論的還原103
第四十六節確定事物、不確定事物以及缺性事物的質和意義105
第二卷108
第一節概述:特稱三段論的結論108
第二節在第一種格中,由假前提推出真結論109
第三節在第二種格中,由假前提推出真結論114
第四節在第三種格中,由假前提推出真結論116
第五節第一種格中的循環論證118
第六節第二種格中的循環論證120
第七節第三種格中的循環論證120
第八節第一種格中三段論的轉換121
第九節第二種格中三段論的轉換123
第十節第三種格中三段論的轉換124
第十一節在第一種格中的歸謬法125
第十二節在第二種格中的歸謬法127
第十三節在第三種格中的歸謬法128
第十四節歸謬法證明與直接證明之間的差別129
第十五節在三種格中,由對立面得出結論的方式130
第十六節預期理由或是假定論點133
第十七節論證不產生錯誤的三段論:關於“錯誤並非由這一原因導致”的說明134
第十八節錯誤的邏輯推理136
第十九節相反三段論的預防136
第二十節反駁論證136
第二十一節假像137
第二十二節第一種格中端項的轉換139
第二十三節歸納法141
第二十四節例證法141
第二十五節不明推論式142
第二十六節異議142
第二十七節可能性、標志和省略推理法144
後分析篇/147
第一卷147
第一節證明的本質147
第二節知識、證明及其要素148
第三節對知識和證明中某些觀點的駁斥150
第四節詞項“所有”“自身”和“全稱的”152
第五節最初全稱命題的錯誤153
第六節由原則自身構成的證明和中項的必然性155
第七節人們不可能由一個屬證明另一個屬156
第八節從屬於改變的事物不可能證明其自身157
第九節對事物的證明應該源於適合其本身的原則158
第十節原則的定義和劃分159
第十一節所有科學的共同原則161
第十二節三段論式的疑問162
第十三節科學、事物存在及其存在原因之間的差別164
第十四節第一種格科學165
第十五節直接否定命題166
第十六節錯誤的詞項位置產生的無知167
第十七節同一命題中項的連續性168
第十八節歸納法中全稱命題的相關性以及感知中的歸納法170
第十九節證明的原則,無論其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170
第二十節有限的中項171
第二十一節否定證明中沒有無限的中項172
第二十二節肯定證明中沒有無限的中項173
第二十三節確定的推論176
第二十四節全稱證明對於特稱證明的優先性177
第二十五節肯定證明對於否定證明的優先性180
第二十六節肯定證明對於歸謬法證明的優先性181
第二十七節更準確的科學的本質182
第二十八節構成一事物的不同科學182
第二十九節同一事物可能存在多個證明183
第三十節不存在與偶然事物有關的科學183
第三十一節我們不擁有科學的知識183
第三十二節由三段論的多樣性得出的原則之間的不同184
第三十三節科學和觀點的不同185
第三十四節洞察力187
第二卷188
第一節科學研究的主項有四類188
第二節所有研究都與中項的發現有關188
第三節證明和定義之間的不同189
第四節一事物的定義不可能被證明190
第五節不存在由劃分證明的結論191
第六節命題定義事物本身的例證192
第七節什麼樣的事物既不可能由證明被知道也不可能由定義被知道193
第八節與事物是什麼有關的邏輯三段論195
第九節不可證明的某些本質和原則196
第十節定義及其種類197
第十一節原因及其證明197
第十二節現在、過去和將來(時)的原因199
第十三節研究定義的方法201
第十四節問題的規則205
第十五節相同的問題206
第十六節原因和結果206
第十七節相同主項的延伸207
第十八節單稱事物的原因研究209
第十九節確定原則的必然方法和習慣209
論題篇/211
第一卷211
第一節本文的論點:推理及推理類型211
第二節本文的三點意義212
第三節辯證思維能力213
第四節問題與命題213
第五節定義、特性、屬與偶性214
第六節屬、特性、偶性的內容也適用於定義215
第七節“相同”的含義216
第八節通過歸納與推理可證明:所有問題均可歸為定義、屬、特性或偶性的問題217
第九節範疇的類型217
第十節辯證命題218
第十一節辯證問題與論題219
第十二節推理與歸納220
第十三節進行推理與歸納的途徑221
第十四節命題的選擇221
第十五節同一謂項含義不同的情況222
第十六節發現種差226
第十七節考慮相似情況227
第十八節在論證中以上探究的實際意義227
第二卷229
第一節問題的分類、特稱問題的轉換與問題中的錯誤229
第二節關於偶性問題的方法230
第三節多義謂項232
第四節關於名稱、屬、種、定義與時間233
第五節將對方引到我們有充分論據支撐的論點上:用結論駁倒對方的命題235
第六節立論與駁論的方法236
第七節對於相反項的方法238
第八節立足於一繫列對立形式的方法239
第九節對於對等詞、生成物與被破壞物的方法240
第十節對於相似項、更多項與更少項的方法242
第十一節從添加與絕對性進行論證243
第三卷244
第一節更可取與更佳244
第二節相似項與很好項246
第三節更可取的內容再續249
第四節比較可取與不可取的方法的作用251
第五節極具普遍性的方法:從更多與程度更高進行考慮251
第六節以上方法也適用於特稱問題252
第四卷255
第一節關於屬的論題255
第二節關於屬、種、種差的論題257
第三節屬與種的實質構成260
第四節關於相似項、關繫項等的論題262
第五節關於屬的論題再續265
第六節關於屬的論題另續269
第五卷272
第一節關於特性272
第二節特性的正確表述274
第三節關於特性的論題再續277
第四節關於所述之物是否為特性的論題280
第五節關於所述之物是否為特性的論題再續283
第六節從對立方面考慮特性286
第七節從派生詞的方面考慮特性288
第八節從更大程度與更小程度上考慮特性291
第九節關於潛在特性的方法293
第六卷294
第一節討論定義的相關方法294
第二節定義的正確性295
第三節定義中的多餘內容297
第四節定義是否表明事物本質299
第五節關於屬的定義302
第六節關於屬、種以及其他方面的種差問題303
第七節是否存在更明晰的定義309
第八節對於關繫項的定義310
第九節關於相反項及其他的定義312
第十節表述定義所用的詞與被定義項詞尾的相似性314
第十一節復合詞與單純詞的定義316
第十二節復合詞與單純詞的定義再續317
第十三節定義中不同的概念319
第十四節整體作為合成物等的定義322
第七卷323
第一節相同還是不同的問題323
第二節確立、推翻定義的方法之差異326
第三節適用於確立定義的方法326
第四節的方法328
第五節定義的確立與推翻329
第八卷331
第一節論證順序331
第二節關於辯證質疑的論題335
第三節辯證論證的概述338
第四節辯證回答339
第五節論題辯論的不同目的340
第六節關於可接受論題的規則341
第七節回答者如何應對含義模糊的問題342
第八節歸納的回答343
第九節論題的辯護343
第十節應對虛假論證以及阻止得出結論的方法344
第十一節對論證的抨擊345
第十二節清楚的論證與虛假的論證347
第十三節請求對方認可前提與相反項348
第十四節辯證訓練350
辯謬篇/353
第一節概述詭辯式反駁353
第二節論證的屬354
第三節詭辯式論證的目的355
第四節有關語言的反駁355
第五節與語言無關的謬誤357
第六節關於因為不知道反駁的定義而產生的所有謬誤361
第七節謬誤方式363
第八節詭辯式推理與反駁364
第九節反駁方式366
第十節關於名稱或理念的論證之間的區別367
第十一節反駁的種差369
第十二節謬誤與悖論371
第十三節贅語373
第十四節語法錯誤374
第十五節問題的安排與提出375
第十六節對詭辯式反駁的回答377
第十七節基於被普遍接受的方式的解決辦法378
第十八節真正的解決方法382
第十九節對於由含糊與歧義產生的反駁的解決方法382
第二十節對於由合並與拆分產生的論證的解決方法383
第二十一節對於由重音而產生的論證的解決方法384
第二十二節對於由語言形式而產生的論證的解決方法385
第二十三節一般意義上的相同387
第二十四節對於由偶性產生的謬誤的解決方法388
第二十五節對於因接近斷言而產生的論證以及其他類型的論證的解決方法389
第二十六節對於由反駁之定義產生的論證的解決方法392
第二十七節對於因默認有爭議的前提而產生的論證的解決方法392
第二十八節對於由結果產生的論證的解決方法393
第二十九節對於由補充假設而產生的論證的解決方法393
第三十節對於因為將多個問題合成一個而產生的論證的解決辦法393
第三十一節對於引起贅語的謬論推理的解決方法394
第三十二節避免語法錯誤395
第三十三節判斷論證類型的方法396
第三十四節結論398
內容簡介
《工具論》是亞裡士多德的重要著作之一。本書是亞裡士多德關於三段論等邏輯推理論述的彙編,集中闡述了三段論、演繹法、歸謬法等思維推理方法,為形式邏輯奠定了基礎,並對這門學科有著深遠的影響。全書包含六篇內容:“解釋篇”討論了命題的構成、性質、分類和真假關繫;“範疇篇”討論了命題經常會用到的十個基本範疇;“前分析篇”闡述了如何正確地通過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結論,即三段論演繹法;“後分析篇”討論了定義、證明、演繹和歸納等問題,釐清了四種推理類型;“論題篇”研究了有名的四謂詞理論,討論了合理論證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如何在論辯中戰勝對手;“辯謬篇”是關於謬誤的邏輯理論,揭示和分析了各種謬誤和詭辯的種類,並提出了反駁謬誤的具體方法。
作者簡介
(古希臘)亞裡士多德 著 陳靜 譯
亞裡士多前384-前322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是柏拉圖的學生,也是亞歷山大的老師。作為西方文化的奠基者之一,亞裡士多德對邏輯學、哲學、政治學、倫理學、動物學、物理學、教育學、心理學、歷史學、美學等學科都有貢獻。可以這樣說,眼裡士多德的著述描述並構建了西方文化第一個廣泛體繫。
陳靜,女,筆名瀟霓,中國海洋大學英語筆譯碩士。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同作者商品】
亞裡士多德
  本網站暫時沒有該作者的其它商品。
有該作者的商品通知您嗎?
請選擇作者:
亞裡士多德
您的Email地址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