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王立群智解成語(1)
該商品所屬分類:中小學教輔 -> 中小學閱讀
【市場價】
195-283
【優惠價】
122-177
【介質】 book
【ISBN】978753477353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大像
  • ISBN:9787534773532
  • 作者:王立群
  • 頁數:218
  • 出版日期:2014-06-01
  • 印刷日期:2014-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64千字
  • 王立群編著的《王立群智解成語(1)》沒有學術著作的枯燥無味,拒人千裡的猙獰面目,也不是攢書者湊合的東鱗西爪,淺嘗輒止的應景之作,他是當前*受歡迎的一線學者積一生的飽學以*通俗的文化講評,通過一則則成語娓娓道來人生的哲學,相夫教子的技巧,為人處世的學問等,它既有學術性,又有可讀性,做到了學術性與通俗性的**結合。成語是一扇窗口,通過這扇窗口,我們能夠重溫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興衰存亡、艱苦卓*的歷史足跡。成語是一條道路,通過這條道路,我們能夠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綿延不*,豐富多彩。成語是一部巨著,閱讀這部巨著,我們能夠體驗、學習、繼承、發展祖先的人生經驗、聰明智慧。成語是一面大海,徜徉在成語的海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 《王立群智解成語(1)》為央視“百家講壇”主 講人王立群先生結合時政和當前社會現像,用大家耳 熟能詳的漢語成語鉤沉歷史,以古喻今,既介紹了成 語背後的故事,又闡發新意、新解,讓人開卷有益, 忍俊不禁中頗受啟發和教育。這本書不僅僅是講成語 ,更多的是在說誠信,說感恩,說勵志,說圓夢。我 們今天所存在的問題,似乎古人很久以前就為我們看 到了,所以為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名言警句,這是時 時刻刻在提醒人們,任何時候不能忘記做人的根本, 不能忘記做事的道理。 《王立群智解成語(1)》一書,不僅具有知識性 可讀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的史料性和收藏價值,很適 合那些有文化和沒文化、懂成語和不懂成語、尤其家 長和中小學生閱讀。相信不管你是誰,讀了這本書以 後,都會從中得到人生的啟迪,心靈的淨化,人性的 升華。
  • 一、成語是如何煉成的
    “成語”一詞的形成
    “成語”的“成”
    成語的生成來源
    二、舌尖上的成語
    食指大動、染指於鼎——因為喫
    各自為政——還是因為喫
    不食周粟——人活著不光隻為喫
    墦間乞餘——舌尖上的悲哀
    三、夢裡乾坤
    病入膏肓:夢即現實
    莊周夢蝶:糾纏不清的夢與現實
    南柯一夢、黃粱一夢:現實沒有夢中尋
    痴人說夢:多聞闕疑
    四、時間都去哪兒了
    時間究竟是什麼
    確定的時間與不確定的心理
    一個起點兩種態度
    五、如何做一個好父親
    “孺子牛”的尷尬
    什麼是愛
    愛你並不是很容易的事
    言傳身教
    六、尋找包青天
    不貪為寶
    “兩袖清風”與“兩袖銅臭”
    “一意孤行”的堅守
    借我一雙慧眼
    七、“老虎”與“蒼蠅”
    烏紗的**
    有利可圖
    貪官之“貪”
    八、誠信的力量
    “三季”的承諾
    立木為信
    食言而肥
    九、感恩的心
    結草銜環
    一飯千金
    知恩圖報
    十、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中國人是有閱讀的習慣的
    讀書究竟為了什麼
    沒空,忙著呢
    十一、安得廣廈千萬間
    居大不易
    甕牖繩樞
    美輪美奂鉤心鬥角
    根深蒂固的住房觀念
    十二、老有所依
    風樹之悲:子欲養而親不待
    尊老養老天經地義
    怎樣盡孝
    **在養老中的角色
    十三、都是追星惹的禍
    餘音繞梁三日不*
    東施效顰擲果盈車
    畫虎不成反類狗
    看殺衛階
    鄒纓齊紫邯鄲學步矮子看戲
    十四、包裝界的怪像
    買櫝還珠:喧賓奪主的買賣
    名不副實:掛羊頭賣狗肉的買賣
    反裘負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教訓
    文質彬彬:相得益彰的啟示
    十五、霧裡看花
    天朗氣清、山清水秀:遺失的美好
    不毛之地、不食之地:永遠的痛
    竭澤而漁、焚藪而田:作死的節奏
    治絲益棼、抱薪救火:不要做迷途的羔羊
  • 民以食為天,喫喝是人*基本的生理需要,是人 得以生存、延續的基礎。愛喫是人的天性。那些特別 愛喫的人,現在被稱為“喫貨”。現在的生活條件好 了,人們對喫也特別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從 各方面滿足著自己的味蕾。打開電視看一看,幾乎每 一家電視臺都有一檔關於喫的欄目。中國歷史悠久, 在喫文化方面,保存了不少文獻。我們從成語的角度 來講幾個古代的“喫故事”。
    食指大動、染指於鼎——因為喫 緊挨拇指的手指頭叫“食指”,其命名既不是依 據手指的大小,也不是依據手指的位置,從名稱上看 卻與食物有關,這樣理解有道理嗎? 其實,“食指”的命名名副其實,真的與喫有關 。五個手指中,這個手指是*靈活的。很早的時候, 人們習慣用這個手指試試食物的味道或者冷熱,手指 當然嘗不出味道來,是需要放在嘴裡吮一下的——很 早的時候,人類還沒有發明那麼多的器皿,喫東西也 是直接用手的。說到食指,歷**有一段令人啼笑皆 非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鄭國,具體時間是魯 宣公四年(公元前605年)的春天。鄭國的兩位大臣 ——公子宋、公子家——相約朝拜鄭國的*高領導鄭 靈公。走在路上的時候,公子宋的食指忽然不自覺地 抖動起來,他興高采烈地讓公子家看,把公子家弄得 莫名其妙:不就是手指抖動幾下嘛,有啥稀奇的,有 啥高興的呢?公子宋說:“這你就不明白了。隻要我 的食指處於抖動狀態,一定會有好喫的美味,已經很 多次這樣了,屢試不爽。看樣子,**有好喫的在等 著我們呢。”如果史書記載真實,公子宋的食指真的 是具備特異功能。
    公子宋食指的特異功能一定被證實過,所以他纔 如此興奮。公子家對此將信將疑,隻等著證明公子宋 是不是信口開河。結果,二人進宮,就有新發現,御 廚正在殺一隻大鱉。這隻大鱉是楚國人進獻給鄭靈公 的。鄭靈公讓御廚殺了準備犒賞大臣。這下公子家對 公子宋的食指特異功能**信服了。要在其他地方, 他一定會對公子宋發表一下他當時的感想:真是太神 了。但這是在朝堂之上,在他們的*高領導鄭靈公面 前。他管住了嘴巴,但沒管住動作,沒管住表情。他 看著公子宋,兩個人會心地相視一笑。
    沒想到的是,兩個人的動作落到了鄭靈公的眼中 。鄭靈公不高興了:“朝堂之上,你們搞什麼小動作 ?”公子家隻好把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原原本本地彙 報了一遍。史書並沒有記載鄭靈公聽完之後的反應。
    估計鄭靈公是在想:食指一動,就有好喫的,能這麼 靈驗嗎?給不給你喫,還不是我說了算! 果不其然。大鱉蒸熟後,每人都有份,唯獨沒有 公子宋的,這顯然是鄭靈公的有意安排。對於公子宋 而言,要是這件事隻有他和公子家知道,可能也就罷 了。問題是,朝堂之上的所有人都知道了,他公子宋 的臉往哪兒擱?公子宋就生氣了,頭腦一衝動就短路 了,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在眾目睽睽之下, 他穩穩地走向煮鱉的大鼎,用他那具備特異功能的手 指,伸到鼎中蘸了一下,然後放到口中,吮吸干淨, 轉身而出,就這樣大搖大擺地走了。
    這次輪到鄭靈公的臉掛不住了,這是對他*高***赤裸裸的挑釁。鄭靈公是一國之君,手握生殺大權 ,所以他就起了殺心,想將公子宋殺之而後快。
    公子宋估計也預感到了自己的不祥,為保全性命 ,決定鋌而走險,先下手為強。他與公子家商量,決 定將鄭靈公除掉。這件事本與公子家無關,或者說關 繫不大,所以他很猶豫,說:“畜生大了,宰殺的時 候,還心存忌憚,何況是一國之君呢!萬萬使不得。
    ”公子宋知道自己的處境,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但怎 麼也不能把自己當作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啊。你子家 不是不跟我合伙嗎?那我就陷害你,看你答應不答應 。膽小的子家終於上了公子宋的船,在這一年的夏天 ,殺害了鄭靈公(楚人獻黿於鄭靈公。公子宋與子家 將見。子公之食指動,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 ,必嘗異味。”及入,宰夫將解黿,相視而笑。公問 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黿,召子公而弗與也。子公 怒,染指於鼎,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 子家謀先。子家曰:“畜老,猶憚殺之,而況君乎? ”反譖子家,子家懼而從之。夏,弒靈公。《左傳· 宣公四年》)。
    鄭靈公從登上君位到一命嗚呼,不足一年的時間 。這段歷史可以概括為一句話:一個玩笑引發的血案 。鄭靈公當時的作為很可能隻是一個玩笑,*多算個 惡作劇,*終引來殺身之禍。這是因為鄭靈公在不恰 當的時間、不恰當的場合針對不恰當的對像開玩笑造 成的。鄭靈公即位時間尚短,還沒有**建立起** ,所以公子宋敢於在眾臣面前挑戰他,這是不恰當的 時間;在大庭廣眾之下,眾目睽睽,這是不恰當的時 候;公子宋是鄭國貴族後裔,平時亦高傲慣了,對這 種人*好的辦法是保持距離、互相尊重,鄭靈公沒有 這麼做,這是不恰當的對像。所以,開玩笑、惡作劇 ,都需要把握分寸的。
    鄭靈公謚號“靈”,本身是有批判意味的。如果 說鄭靈公在位不足一年的時間尚有貢獻的話,就是給 後世留下了三個成語:食指大動、染指於鼎、染指垂 涎。
    “食指大動”,這個成語的本義就是有美味可喫 的預兆,後來還逐漸延伸出另外一個意義:形容見到 好喫的東西而貪婪的樣子。實際上,這兩層意義的順 序正好顛倒了,前者是“食指動,有好喫的”,後者 則是“有好喫的,食指動”。
    “染指於鼎”,本義就是把手指放在鼎裡蘸蘸, 嘗嘗滋味。後來就用這個成語比喻占取非分的利益。
    “染指垂涎”也是從此衍生出來的,“垂涎”就是流 口水,這個成語也是比喻急於占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
    除了成語以外,這段歷史還生成了兩個詞:染指 、異味。“染指”除了表示意圖占取不正當的利益之 外,後來也用來比喻參與做某種事情,本來不屬於我 們的東西,而我們暗懷覬覦之心,總想著拿過來被自 己所利用,此為染指。通俗點說,就是插手不該插手 的事情,分取不該分取的利益。並且,不**是貶義 。比如朱自清《背影序》中說:“至於戲劇,我*是 始終不敢染指。我所寫的大抵還是散文多。”“異味 ”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表示“不同的味 道”,這個意義與此無關。另一個意義是表示異常的 美味,通俗地說,就是好喫的。這個意義正來源於此 。
    其實,就在發生這件事兩年前(公元前607年) ,鄭國、宋國大棘之戰前,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也 是因為喫的事情而引發局勢的突變,不過這次事件是 在宋國一方,頗有意味的是,當時鄭國的主帥就是公 子家。這是怎麼回事呢? 各自為政——還是因為喫 周平王東遷以後,周室衰落,周天子的地位一落 千丈,諸侯紛紛稱霸,鄭國的莊公是春秋時期**個 稱霸的。大棘(今河南柘城)之戰前的中原局勢是這 樣的:晉國經過晉文公、晉襄公兩代的經營,成為霸 主。可南邊的楚國,由於楚莊王的勵精圖治,開始挑 戰晉國的霸主地位。雙方一南一北,夾在晉楚中間的 **,特別是宋和鄭,不斷受到雙方的脅迫。因為城 濮之戰時晉國曾經援救過宋國,所以,宋在相當長的 時間裡,都堅定地與晉結盟。鄭距楚*近,受到威脅 也*多,因此,感受到楚國壓力的鄭穆公,在大棘之 戰一年之前選擇了與楚結盟。這就明白上面講的楚國 為什麼派人給鄭國送隻大鱉了。因為鄭國是楚國的同 盟國,是楚國在中原爭霸的先鋒,而宋國是晉國的同 盟,鄭國、宋國之間摩擦不斷,所以發生了大棘之戰 。
    大棘之戰,鄭宋交戰雙方皆嚴陣以待,摩拳擦掌 ,士氣很盛。在正式交戰之前,宋國的主帥華元要做 一番戰前總動員。除了要說一番氣勢軒昂的話語來鼓 舞士氣,申明作戰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之外, 華元還來了點實際的——殺羊做成羊羹來犒勞軍士, 軍士喫得飽飽的,心情也就舒暢了,打仗自然有勁頭 了。但是,百密一疏,主帥華元忘記了一個人,這個 人就是他的車御——羊斟——也就是他的司機,當然 這個司機手裡握的不是方向盤而是馬鞭。這個叫羊斟 的司機沒有分到羊羹。華元為什麼偏偏忘記了給羊斟 賞賜,史書當中沒有記載,我們能做的隻能是推測。
    或許大戰在即,主帥華元事務繁忙,有點緊張所以遺 漏了;或許是華元認為一個駕駛員在戰場上沒有太大 的作用,不用特意犒勞;或許羊斟平時與華元太親近 ,而不需要通過犒勞獎賞的形式來達到提升士氣的功 利目的,自己人沒有那麼多禮節。不管是什麼原因,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了,事實 就是羊斟沒踫到一丁點的羊肉,而是聞足了羊羶味。
    第二天,兩軍對陣,戰爭打響,一個意想不到的 場景出現了:宋國主帥的車子飛速地駛入了對面鄭軍 的隊伍裡邊。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太詭異了,無論是 宋軍還是鄭軍都沒有反應過來,難道華元在使什麼計 策不成?*後還是鄭國人反應了過來,我不管你有什 麼計謀,送上門來的便宜豈能不要?不要又沒人會感 謝你,所以*後鄭國人不費吹灰之力抓住了宋軍主帥 華元。軍法有言:擒賊先擒王。宋軍眼睜睜地看著主 帥自動送到人家門前讓人家給綁了起來,一下子慌了 手腳,不知該如何應戰。軍心一亂,喝過的羊羹也發 揮不了什麼作用了,自然,鄭軍大敗宋軍,繳獲車馬 、俘虜無數。
    那麼,華元的車子怎麼會平白無故地跑到敵陣當 中去了呢?難不成他瘋了? 瘋的不是華元,而是那個受到冷落的羊斟。
    羊斟在華元分羊羹的時候沒有言語,沒有給他羊 羹喝的時候,他還是沒有言語。但是,不說話不等於 沒想法,沉默也是一種聲音。他在遙想,想他對華元 的忠心;他在比較,比較他與華元相互的付出是否平 等;他在猜忌,猜忌華元沒想起他的原因;他在控制 ,控制他的怨憤與不滿。但是,心胸狹窄的他內心容 不下如此的漠視,*終他爆發了,他要讓華元付出代 價。
    在策馬揚鞭的一剎那,羊斟似乎看到了華元不解 的眼神,死也要讓人死個明白,於是他大聲地向華元 咆哮著:“疇昔之羊,子為政,**之事,我為政。
    ”誰的地盤誰做主,昨天那隻羊由你說了算,**開 車我羊斟說了算,我想往哪兒開就往哪兒開(二年春 ,鄭公子歸生受命於楚,伐宋。宋華元、樂呂御之。
    二月壬子,戰於大棘,宋師敗績,囚華元,獲樂呂, 及甲車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將戰 ,華元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與。及戰,曰:“疇昔 之羊,子為政,**之事,我為政。”與入鄭師,故 敗。君子謂:“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
    於是刑孰大焉。《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 之謂乎,殘民以逞。”《左傳·宣公二年》)! 戰爭是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是血與火的較量,戰 爭的勝敗凝聚著眾多人的心血,但是這樣重要的“國 之大事”,竟葬送在一個人的私心,竟然是因為一碗 羊肉湯引發的。所以,不管那時的人還是現在的人都 批判羊斟。《左傳》中以“君子”的口吻罵羊斟說: “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語氣極為嚴 厲:羊斟根本不是人,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一己之 恨,讓**敗亡,百姓受苦。**的人也認為羊斟這 個人小肚雞腸。
    但話說回來,作為一支軍隊的統帥,華元難道沒 有責任嗎?孔夫子早就說過:“不患寡而患不均。” (《論語·季氏》)所以,“陳平分肉”而深得莊鄰 鄉親贊譽。漢代的陳平年輕時,鄉裡祭社神,陳平作 為社宰,為大家分肉,他把肉分得十分均勻,人人滿 意。父老鄉親們不約而同地贊嘆:“陳平這孩子分祭 肉,分得公平,稱職!”陳平卻感慨道:“假使我陳 平能有機會治理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樣。”(裡中社 ,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 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史記·陳丞相世家》)史學家司馬遷對這件小事 大書特書,其實,陳平的一生大事何其多,這件事真 的微不足道,但司馬遷看中的是“陳平分肉”背後的 意義,看中的是“從小看苗”“三歲看老”。所以說 ,東西少沒有問題,也不是問題,隻要分得平均大家 就不會在意,何況華元忘記他身邊的人羊斟可能根本 就不是東西少的問題。如果不注意這些小事、細節, 說不定就會出意想不到的亂子。所以,古今中外成大 事者,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細節決定成敗 ,這句話是一點也不錯的。
    如果說車夫羊斟有什麼貢獻的話,那就是他的這 出人意料的行為生成了一個成語:各自為政。一般用 這個成語來形容集體中互相不配合,互相不協作,不 顧整體利益而各行其是。這顯然是一個貶義詞。
    **個故事是一碗王八湯送了鄭靈公的命,第二 個故事是一碗羊肉湯把一國主帥拱手送給對方,*不 知因此送了多少士兵的命。這都是因為喫——想喫而 沒有喫到引發的。當然,歷**也有不屑喫的。
    不食周粟——人活著不光隻為喫 孤竹國是商朝的下屬小國。孤竹國君有三個兒子 ,他比較看重三子叔齊,欲傳位給他。孤竹國君死了 以後,叔齊認為長幼有序,應該讓他大哥伯夷繼承君 位。伯夷認為立叔齊是父命,於是離家出走。老三也 不肯當國王,拍拍屁股跑了。國人隻好立了孤竹國君 的二兒子。這是伯夷、叔齊讓國的故事。
    伯夷、叔齊兄弟倆,聽說西伯昌善待老人,一起 前往投奔。湊巧的是,二人趕到時,文王剛死。武王 載著父親的牌位,帶領人馬,正欲東伐商紂。兄弟倆 趴在馬前進諫:“父死不葬,這是不孝;作為臣子, 討伐國君,這是不仁。”左右衛士要殺掉他倆,幸虧 姜太公阻止,說這是義人,纔攙扶他們離開。這是伯 夷、叔齊叩馬強諫的故事。
    武王伐商順利得“像緞子一樣”,天下改朝換代 。兄弟倆認為周朝以臣伐君,是不義之國,不能喫周 朝的糧食,於是跑到首陽山喫野菜去了,*終餓死(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武王已平殷亂,天 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 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 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 、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於嗟徂兮,命之衰 矣!”遂餓死於首陽山。《史記·伯夷列傳》)。這 是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
    以**世俗眼光看之,兄弟倆確實有點傻,推辭 讓國,離家出走;兄弟倆確實也有點愣,武王伐商後 來被認為是正義之舉,二人卻不惜身家性命,叩馬強 諫;兄弟倆確實也有點愚,認為周以不義手段取國, 所以不能喫這個**的糧食,采薇充饑,*終餓死。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學會選擇與放棄。伯夷 堅守孝,叔齊堅守悌;兄弟二人,堅守仁義。正因為 如此,他們纔放棄國之大寶,放棄身家性命。二人是 有點“傻”,也有點“愚”,但二人心中都在堅守著 自己的信念,並且踐行了自己的信念。所以,“不食 周粟”這個成語主要表達氣節高尚,堅守氣節,活得 有尊嚴。這與不受“嗟來之食”精神相通。
    春秋時期,齊國發生嚴重的饑荒,很多人被活活 地餓死,貴族黔敖想發點善心,在大路上擺上食物, 準備施舍給饑餓的人,當有位難民經過時,他傲慢地 喝道:“嗟!來食!”“嗟”是很不禮貌的招呼,相 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喂”,有居高臨下歧視的意味在 內。那人也抬起頭高傲地看著他說:“我正是因為不 願聽‘喂,來喫’纔這樣子的!”*終那人還是餓死 了(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 者,蒙袂輯履,貿貿然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 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 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禮記·檀弓下》)。“嗟來之食”這個成語就成為 侮辱性施舍的代稱,“不食嗟來之食”則表示維護個 人尊嚴、寧死堅守氣節的骨氣。
    有的人為了尊嚴,寧可餓死,不受嗟來之食,而 有的人既想要尊嚴,還受嗟來之食,這就很可悲了。
    墦間乞餘——舌尖上的悲哀 齊國有一個人,家裡有一妻一妾。這個人每次出 門回來,必定是喫得飽飽的、喝得醉醺醺的。妻子問 他天天都是和哪些人一塊兒喫飯,他說全都是些有錢 有勢的社會名流。不過,他妻子對這話有點疑慮,告 訴他的妾說:“丈夫出門,總是酒醉肉飽地回來。問 他和些什麼人一塊兒喫喝,他說全都是些有錢有勢的 社會名流。但我很納悶,為什麼我們從來沒見到什麼 有錢有勢的人物到家裡面來過?我想跟蹤他看看他到 底去些什麼地方。” 第二天早上起來,她便尾隨著丈夫出去了。走遍 全城,她也沒有看到哪怕一個人停下來和她丈夫說句 話。*後她看到自己的丈夫來到了東郊的墓地,向祭 掃墳墓的人乞討些剩餘的祭品,不夠喫,又東張西望 地到另外一家去乞討。這就是他酒醉肉飽的辦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裡,告訴妾說:“丈夫是我們仰 望並終身依靠的人,現在他竟然是這樣的!”二人在 庭院中難過著、哭泣著,丈夫還不知道,得意揚揚地 從外面回來,在他的兩個女人面前擺威風(齊人有一 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其 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 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 ,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瞰良人之所之也。”蚤起, 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墦間 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 道也。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 也。今若此!”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 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孟子·離 婁下》)。
    這個故事出自《孟子》,孟子講這個故事的意圖 是諷刺那些追求升官發財的人,後人將這個故事凝練 為四個字:墦間乞餘。“墦”,是“墳墓”的意思, “餘”是“多餘”之意,這裡指祭奠剩餘的酒肉。這 個成語多用來諷刺那些追求富貴利祿的人,一面乞討 人家的殘羹冷炙,一面還揚揚自得、虛偽驕傲,瞧不 起比他地位低下的人的卑劣行徑。
    齊國這個男子的喫,一方面很沒有尊嚴——乞討 ,另一方面,裝著很有尊嚴——驕其妻妾。這是虛偽 ,是沒有廉恥的喫,是很令人悲哀的。
    對於喫,古代有不少成語典故,有人**,有人 吝嗇;有鐘鳴鼎食之家,日食萬錢,還有的人家數米 而炊。
    “日食萬錢”,意思是每天的飲食耗費上萬的錢 ,形容生活極其**。這個成語的***是西晉的一 位丞相——何曾。何曾這個人,喜好豪華**,衣食 陳設務求奢華。帷帳車服都奢華綺麗到極點,膳食滋 味超過帝王之家。平時在宮中與皇帝聚會,不喫宮中 提供的飲食,因為沒有他家的好,皇帝常派人到他家 取他喜歡喫的食物。蒸餅上不做十字樣的花紋就不喫 。為此,他的伙食**要花一萬錢,不過他還不滿意 ,說:“沒有值得下筷子的東西!”(性奢豪,務在 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於**。
    每燕見,不食太官所設,帝輒命取其食。蒸餅上不坼 作十字不食。食日萬錢,猶曰無下箸處。《晉書》卷 三十三《何曾傳》) 再講一個笑話。有兩個窮書生在一起談論志向。
    一個說:“我這輩子*大的志向有兩個,一個是喫, 一個是睡。有朝一日,有條件了,我一定喫飽了就睡 ,睡醒了再喫。”另外一個書生說:“我的志向和你 不一樣,要是我有了錢,喫了又喫,哪還有空睡覺呢 !”(有二措大相與言志。一雲:“我平生不足,惟 飯與睡耳。他日得志,當喫飽飯了便睡,睡了又喫飯 。”一雲:“我則異於是。當喫了又喫,何暇復睡耶 !”宋·蘇軾《東坡志林》卷十一)這是窮書生的志 向,蘇東坡是諷刺他們的,但看後也令人心酸。兩相 對照,讓人想起了杜甫的那句詩:“朱門酒肉臭,路 有凍死骨。” 其實,喫還真不是填飽肚子那麼簡單,弄不好是 要亡國的。中央*近出臺“八項規定”“六項禁令” ,就是為了制止愈演愈烈的揮霍浪費之風。我們欣喜 地看到,這項措施已經或正在收到成效。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