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海陸的起源/科學元典叢書/科學素養文庫
該商品所屬分類:科普讀物 -> 生態環境
【市場價】
376-545
【優惠價】
235-341
【介質】 book
【ISBN】97873010955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095577
  • 作者:(德)魏格納|譯者:李旭旦
  • 頁數:179
  • 出版日期:2006-11-01
  • 印刷日期:2018-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7
  • 字數:200千字
  •   魏格納(1880-1930)是**的德國地球物理學家。1915年魏格納出版了《海陸的起源 》一書,從四個方面論證了大陸漂移的假說。大陸漂移的假說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大洋兩岸的海岸線是如此的相似,如果兩塊大陸拼接在一起,能夠**好的吻合。因此,人們設想大洋兩岸的大陸原本是連在一起的。並進而提出世界上所有的大陸原本都是和南極大陸連在一起的。在魏格納之前,已有學者提出過類似的觀點,但是隻有魏格納搜集了大量的證據,具體地描述了大陸漂移的過程,從而科學地論證了這一理論。
  • 在《海陸的起源》裡,魏格納闡述了古代大陸原 來是聯合在一起、而後由於大陸漂移而分開,分開的 大陸之間出現了海洋的觀點。魏格納認為,大陸由較 輕的含硅鋁質的岩石如玄武岩組成,它們像一座座塊 狀冰山一樣,漂浮在較重的含硅鎂質的岩石如花崗岩 之上(洋底就是由硅鎂質組成的),並在其上發生漂 移。在二疊紀時,全球隻有一個巨大的陸地,他稱之 為泛大陸(或聯合古陸)。風平浪靜的二疊紀過後, 風起雲湧的中生代開始了,泛大陸首先一分為二,形 成北方的勞亞大陸和南方的岡瓦納大陸,並逐步分裂 成幾塊小一點的陸地,四散漂移,有的陸地又重新拼 合,最後形成了今天的海陸格局。
  •  1880年11月1日魏格納出生於德國柏林。父親是理查德(Richard)福音派新教會的傳道土,兼任柏林孤兒院院長。魏格納的哥哥庫爾特是位自然科學家,姐姐托尼是位畫家。   青少年時代的魏格納勤奮好學,曾在海德堡大學、因斯布魯克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又稱柏林大學)學習。1905年他獲得柏林洪堡大學天文學博士學位,以天文學家的身份開始他的職業生涯。但是他更喜歡氣像學,那時的氣像學是一門新興學科。\\\"
  • 弁言
    《海陸的起源》導讀

    第一篇 大陸漂移學說的基本內容
    第1章 大陸漂移學說
    第2章 與冷縮說、陸橋說和大洋永存說的關繫
    第二篇 證明
    第3章 地球物理學的論證
    第4章 地質學的論證
    第5章 古生物學和生物學的論證
    第6章 古氣候學的論證
    第7章 大地測量學的論證
    第三篇 解釋和結論
    第8章 地球的黏性
    第9章 大洋底
    **0章 硅鋁圈
    **1章 褶皺與斷裂
    **2章 大陸邊緣
    **3章 大陸漂移的動力
    譯後記
    附錄 地質學現代革命的偉大奠基者
  • **部分 關於魏格納和大陸漂移學說 這兩個大陸連同格陵蘭一起原是連接為一個陸塊 的,到了白垩紀末,它們纔被格陵蘭附近的一個枝狀 斷裂所扯破,*北一帶則到了第四紀時纔破裂,以後 大陸塊就彼此漂移開來。
    必須說明的是,在這本書裡,凡是為淺海所淹沒 的大陸棚,我們都看作是大陸塊的一部分,所以陸塊 的邊界在很多地方並不以海岸線為準,而是以深海底 的陡坡為準。
    同樣,我們認為:直到侏羅紀初期,南極大陸、 澳洲、印度與南非洲還是相連接的。它們並和南美洲 一起接合為一個單一的巨大陸塊(雖然有時候部分地 區為淺海所淹沒)。在侏羅紀、白垩紀與第三紀時它 分裂為破碎的小塊,然後各自向四方漂散。**、第2 圖中的三張復原圖就表示著這些陸塊片分別在石炭紀 後期、始新世和第四紀後期漂離的經過。至於印度, 情況稍有不同。它原來是以一個長形的地帶和亞洲大 陸相連接的(雖然它大部分確曾被淺海所淹沒)。自從 印度一方面與澳洲分離(在下侏羅紀),另一方面和馬 達加斯加島分離(在白垩紀與第三紀之間)後,由於印 度不斷地逐步移近亞洲,長形地帶與亞洲的連接部分 纔一再壓縮褶皺攏來,形成**世界上*巨大的褶皺 山繫——喜馬拉雅山繫以及亞洲高原的許多褶皺山脈 。
    在別處,大陸塊的移動和大山繫的起源也有著因 果聯繫。南北美洲在向西漂移中,由於受到古老的冷 卻的堅硬的太平洋底的阻撓,它們的前緣部分就褶皺 成高大的安第斯山脈,從阿拉斯加一直伸延到南極洲 。澳洲陸塊(包括僅為陸棚相隔的新幾內亞在內)的情 況也是一樣。年輕高大的新幾內亞山脈形成於陸塊移 動方向的前緣。如附圖所示,這個移動的方向在它和 南極洲分裂的前後是不同的。當時東海岸是移動方向 的前緣。接著,在靠近這個海岸前方的新西蘭山脈也 褶皺起來;其後由於移動方向的改變,這帶山脈就脫 落在後方,成為花彩島。**澳洲東部的科迪勒拉山 繫(Cordillera Mts.)形成年代*早,它形成於澳洲 與南極洲分離以前的陸塊移動前緣。它和南北美洲較 古的褶皺即所謂前科迪勒拉山繫(安第斯山繫的基礎) 是同時代的產物。
    除了向西漂移以外,我們也看到在大範圍內陸塊 向赤道的衝擊。巨大的第三紀褶皺帶的形成就和這個 運動有關。這個褶皺帶從喜馬拉雅山延伸為阿爾卑斯 山和阿特拉斯山。當時這些山地是位於赤道帶以內的 。
    上述新西蘭古海岸山脈脫離澳洲陸塊而形成花彩 島這一現像,說明了小陸塊片由於大陸塊的西移而脫 落下來的情形。東亞大陸沿海山脈也同樣是脫落下來 的花彩島。大小安的列斯群島是中美陸塊的移動所遺 留下來的。在巴塔哥尼亞(Patago—nia)與南極洲西 部之間的南安的列斯島弧也是脫落的碎片。事實上,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