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東方數學選粹--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中國印度與伊斯蘭(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科普讀物 -> 科學世界
【市場價】
1225-1776
【優惠價】
766-1110
【介質】 book
【ISBN】978731313706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交大
  • ISBN:9787313137067
  • 作者:編者:(美)維克多·J·卡茲|譯者:紀志剛//郭園園/...
  • 頁數:734
  • 出版日期:2016-10-01
  • 印刷日期:2016-10-01
  • 包裝: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815千字
  • 由美國維克多·J·卡茲主編,紀志剛、郭園園、呂鵬、周霄漢、鄭方磊等共同翻譯的《東方數學選粹--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中國印度與伊斯蘭(精)》是一部卜分有用的“文獻彙編”。
    無一例外,對於每一位想要深入了解這些不同地區的數學如何影響和改變世界數學發展進程的人而言,本書都是**的原始資料。
    本書在原始文獻的選取、編譯與解讀上都有新意,特別是隨文配寫的導言、插白和評注,體現了五大文明數學史研究的*新進展與成果,以及作者們自己的新觀點和新結論,突破傳統,振聾發聵!
    這些材料*能夠代表世界上這五種文明所發展出來的那種數學知識,或者所形成的那種數學實踐。不言而喻,每位讀者都易明白這一努力的重要性:此書填補了現有數學史著述的空白,對於讀者以不同於慣常的“**化視野”理解數學史,甚而講授數學史皆大有裨益。
  • 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中國、印度和伊斯蘭是古 代與中世紀東方最重要的五大文明,孕育於這些文明 中的數學文獻更是世界數學史中的瑰麗珍寶。由美國 維克多·J·卡茲主編,紀志剛、郭園園、呂鵬、周 霄漢、鄭方磊等共同翻譯的《東方數學選粹--埃及美 索不達米亞中國印度與伊斯蘭(精)》首次彙編了這五 大文明中的經典數學文獻,集中概括了自19世紀中葉 以來國際學術界對東方數學文獻的發掘與研究。 本書為讀者打開了一幅絢麗多彩、氣勢恢宏的東 方數學畫卷,開拓了認識東方數學文明的新視野,對 於深入開展沿絲綢之路數學傳播交流的研究,探討東 方數學在近代科學發展過程中的客觀作用與歷史地位 ,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本書的主要讀者對像是數學工作者、數學史工作 者、數學教師及數學愛好者。本書對科學史工作者和 歷史研究者也有重要價值。
  • 中譯本序
    前言
    導論
    **編 埃及數學
    引子
    一 導言
    1.1 書寫和記數體繫的發明
    1.2 算術
    1.3 度量衡
    二 僧侶體數學教科書
    2.1 數表文本
    2.2 問題類文本
    三 行政管理文本中的數學
    3.1 中古王國時代的文本:《瑞斯納紙草書》
    3.2 新王國時期的文本:來自德爾邁迪納的陶片
    四 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數學
    4.1 背景
    4.2 圖表文本
    4.3 問題文本
    五 附錄
    5.1 古埃及語術語
    5.2 原始文獻
    5.3 研究文獻
    第二編 美索不達米亞數學
    一 導言
    1.1 西方視野下的美索不達米亞數學
    1.2 古代伊拉克的數學與書吏文化
    1.3 從泥板到翻譯
    1.4 進一步的說明
    二 公元前第三千紀,前3200-前2000
    2.1 公元前第四千紀晚期的烏魯克
    2.2 公元前第三千紀中期的舒魯帕克
    2.3 公元前24世紀的尼普爾和吉爾蘇(Girsu)
    2.4 公元前21世紀的烏瑪和吉爾蘇
    三 古巴比倫時期,約前2000-前1600
    3.1 算術與計量表格
    3.2 數學問題
    3.3 粗糙的工作與參考列表
    四 美索不達米亞末期,前1400-前150
    五 附錄
    5.1 原始文獻
    5.2 研究文獻
    美索不達米亞部分翻譯說明
    第三編 中國數學
    引子
    一 中國:歷史和社會背景
    二 方法與步驟:算籌,出入相補原理
    2.1 算籌
    2.2 “出入相補”原理
    三 *新的考古發現:目前所知*早的數學竹簡
    四 數學與天文:《周髀算經》與勾股定理
    五 中國的“歐幾裡得”:劉徽
    5.1 《九章算術》
    5.2 《海島算經》
    六 《算經十書》
    6.1 數與算術:《孫子算經》
    6.2 《張邱建算經》
    七 宋元時期(960-1368)的成就
    7.1 秦九韶:《數書九章》
    7.2 李治(李冶)
    7.3 楊輝
    7.4 朱世傑《四元玉鋻》(1303)
    八 利瑪竇與徐光啟。**部漢譯《幾何原本》的序言
    九 結論
    十 附錄
    10.1 原典類
    10.2 文獻引征
    10.3 參考文獻
    第四編 印度數學
    一 導言:印度數學的起源
    二 古代印度的數學文獻
    2.1 吠陀聖典
    2.2 《繩法經》
    2.3 其他古文獻中的數學
    2.4 記數繫統和數字
    三 中世紀印度數學的發展
    3.1 《悉檀多》中的數學部分
    3.2 數學知識向伊斯蘭世界的傳播
    3.3 把數學作為專題的著作
    3.4 數學教育的受眾
    3.5 專門化的數學:天文和宇宙學問題
    四 喀拉拉學派
    4.1 瑪大瓦,他的著作及其學派
    4.2 無限級數及論證的作用
    4.3 喀拉拉學派的其他一些數學發現
    五 第二千紀裡的延續和轉變
    5.1 梵語數學作品的不斷發展
    5.2 德裡與齋普爾宮廷裡的科技交流
    5.3 伊斯蘭學說的同化;數表類著作
    六 與現代西方數學的相遇
    6.1 與歐洲數學的早期交流
    6.2 英國殖民下的歐洲與“印度本土”數學教育之爭
    6.3 與當代**數學的同化
    七 附錄
    7.1 原始文獻
    7.2 研究文獻
    第五編 中世紀的伊斯蘭數學
    一 導言
    1.1 什麼是中世紀的伊斯蘭數學?
    1.2 了解中世紀伊斯蘭數學的來源
    1.3 歷史背景
    1.4 讀者需要知道什麼
    1.5 阿拉伯人的名字
    1.6 本編結構
    二 古代遺產的繼承
    2.1 巴努·穆薩的《圓錐曲線》
    2.2 海什木對當時已經遺失《圓錐曲線》第八卷的復原
    三 算術
    3.1 花拉子米的《印度算法》
    3.2 兀忽裡得的《印度算術》
    3.3 庫斯耶爾·伊本·拉班的《印度計算法則》
    3.4 卡西求五次方根
    四 代數
    4.1 花拉子米的《還原與對消計算概要》
    4.2 塔比·伊本·庫拉關於二次方程正確解法的幾何證明
    4.3 阿布·卡米爾求解三元方程組
    4.4 阿布·卡米爾在給定正方形內部構造正五邊形
    4.5 薩馬瓦爾轉引凱拉吉的二項式繫數表
    4.6 凱拉吉關於歐幾裡得《原本》第十卷的論述
    4.7 奧馬爾·海亞姆的《代數學》
    五 數論
    5.1 塔比·伊本·庫拉求親和數的簡單方法
    5.2 巴格達迪論平衡數
    六 幾何
    6.1 理論幾何
    6.2 實用幾何
    七 三角學
    7.1 阿布·瓦法論“四量原則”
    7.2 尤努斯的非線性插值正弦表算法
    7.3 比魯尼的《地理坐標的判定》
    7.4 納西爾·丁·圖西關於相交形的論述
    7.5 卡西的二次插值方法
    八 組合數學
    8.1 海什木構造奇數次幻方的方法
    8.2 比魯尼論述日食數據的可能性
    8.3 穆恩依姆關於單詞個數的討論
    九 關於數學
    9.1 庫黑關於數學確定性的論述
    9.2 錫吉的啟發式教學
    十 附錄
    10.1 原始文獻
    10.2 參考文獻
    主編與作者簡介
    譯者與審校者簡介
    索引
    譯後記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