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尋找法律的印跡(2從獨角神獸到六法全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法律 -> 法律史
【市場價】
308-448
【優惠價】
193-280
【介質】 book
【ISBN】97873011618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161838
  • 作者:餘定宇
  • 頁數:284
  • 出版日期:2010-01-01
  • 印刷日期:2010-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06千字
  • 一部“遊記版”的中國法律思想史綱!
    繼“古埃及到美利堅”的“環球法旅”之後,餘定宇先生三年前再次孤身上路,展開另一場波瀾壯闊的“中國法律之旅”。從黃河兩岸到長城內外,從鐵馬秋風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一步一個腳印地尋找著5000年來中國法律的遙遠故事,聆聽著中華文明一路走來的依稀足音。
    **法律史學者何勤華、田濤聯袂**!
  • 本書是一本“遊記版”的《中國法律思想史綱》。 繼本書的姊妹篇《尋找法律的印跡——從古埃及到美利堅》的“環球 法旅”之後,作者三年前又再次孤身上路,去展開了另一場波瀾壯闊的“ 中國法律之旅”——從黃河兩岸的黃土高原,到長城內外的萬裡戈壁,從 “鐵馬秋風”的塞北,到“杏花春雨”的江南,作者一步一個腳印地尋找 著5000年來中國法律的遙遠故事,聆聽著中華文明一路走來的依稀足音。 翻開這一部文筆生動而思想深沉的法學遊記,你可以看到中國法律思想史 上一幕幕悠長的《月光》和《悲愴》,讀出了中國文明進化史上一個個跌 宕起伏的《命運》與《英雄》……而讀完本書之後,對“中國法律文化的 傳統特色”,和“今日中國立法改革和司法改革的道路方向”等現實問題 ,讀者或許可以產生出許多更明晰或更深刻的感悟。
  • 推薦序一:法律,是一門活生生的歷史
    **序二:尋找與發現
    導言:歷史的內幕
    楔子:彩陶上的魚
    第一章 大河上下——法律的萌芽
    1-1 汾水斜陽:尋找“獨角神獸”的故鄉
    1-2 壺口細雨:大禹的吶喊——“讓大河自由地流淌”
    1-3 洛陽舊事:周公的遺訓——“求天地之正中”
    1-4 “刑鼎”故地:子產和鄧析的傳奇
    1-5 函谷關遠望:青牛不知何處去?
    1-6 孔廟徘徊:中國法學的十字街頭
    第二章 西望長安——法典的生成
    2-1 消失的古城牆:此地無人識商鞅?
    2-2 坑儒谷弔古:韓非和李斯的下場
    2-3 法家的失敗:與秦始皇的一場虛擬對話
    2-4 灞橋折柳:漢高祖的“約法三章”
    2-5 霸陵夕照:“文景之治”與道家的法律文化
    2-6 未央宮回首:“獨尊儒術”——我們是怎樣失去了思想的自由?
    第三章 長城內外一法制的流變
    3-1 大漠孤煙:烽火臺下的《居延漢簡》
    3-2 酒采落日:“趙娥復仇案”的拍案驚奇
    3-3 大明宮漫筆:“中華法繫”為何行之不遠?
    3-4 合肥傳說:蜚聲世界的“包青天”
    3-5 武夷山中:三月桐花開滿路
    3-6 白鹿洞書院:中國法學的衰微
    第四章 珠江風雲——西法的東來
    4-1 十三行聆聽:東西方法律文化的激烈衝突
    4-2 香江走馬:立法會大樓上的“正義女神”
    4-3 澳門西望:一本書對中國的深遠影響
    4-4 越秀山頭:中國法學的沉重轉身
    第五章 紫禁斜陽——舊律的崩潰
    5-1 城南舊樹:“瀋家本修律”的昨夜西風
    5-2 落日樓頭:光緒帝臨終的靈魂躍動
    5-3 街角的銅像:嚴復對“自由”二字的深刻解讀
    5-4 總統府遊記:《臨時約法》和孫中山的憲政思想
    5-5 金陵風雨:《六法全書》因何會全軍覆滅?
    5-6 珞枷山下:中國憲法學的一地落花
    尾聲:開封夜雨——中國法學的黎明時分
    結束語
  • 楔子:彩陶上的魚 1953年春天,某日,一個寧靜的清晨。
    在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的浐河灘上,伴隨著某建築工地上一陣陣推土機 的轟鳴,一個巨大的、埋藏在地下六千七百多年的史前遺跡——半坡村原 始氏族村落遺跡,突然抖落了滿身厚厚的黃土,而像一個巨大的謎團一樣 ,默默地、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這發現,頃刻便驚動了中國。同時,亦深深地震動了世界。
    其後的幾年裡,隨著考古發掘的大規模展開,這一片遠古的廢墟,終 於像一部被重新打開的歷史書,開始穿越近七千年的蒼茫歲月,緩緩地向 我們講出了一個古老的、關於這片黃土高原以及我們祖先和我們的文明的 動人故事。
    原來,在距今大約一萬多年以前,當那場*後一次籠罩**的冰川期 ——“玉木冰期”終於消退之後,整個世界的氣候,也在****漸漸回 暖。其後不久,那些散處於神州各地的原始人,亦開始紛紛走出了洞穴, 走出了叢林,而陸陸續續、成群結隊地來到了冰消雪化、風光如畫的黃河 兩岸。
    當時的黃河兩岸,處處是森林密布、山花遍地、綠水縈回、鷺飛魚躍 ,一派秀麗的風光。華夏的先民們,就在這個生命的天堂裡,邁出了進化 成“人”的*關鍵一步——他們用粗陋的石斧石刀在黃河之濱披荊斬棘, 建起了一個個“聚族而居”的原始村落,並在結束了數十萬年 “穴居野 處”的流浪生涯而定居下來之後,憑著他們的天纔與靈感,很快發明出了 一整套燒陶建屋、畜牧農耕等全新的生產技能,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 自己的生活,開創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而我們中華民族——這個素來以人類文明的先驅者之一而著稱於世的 東方民族,亦就在此時此地,開始出現在人類文明史的晨光之中。
    今時**,為**保存這個華夏文明起源的偉大印跡,在秦嶺北麓的 白鹿原上,已矗立起一座名動中外的史前遺址博物館——西安半坡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那些高大明亮的展廳,建築學家看到了中國木結構建築的* 古老起源,文字學家看到了中國文字*初始的萌芽,社會學家看到了“家 庭”和“社會”的*原始樣本,音樂史家則聽到了遠古陶埙那悠長而又深 遠的回聲。而我,卻在一大堆紅地黑彩的陶盆陶罐面前,驀然陷入了沉思 ——在那幾百個質地粗糙的原始陶器上面,我驚訝地發現:我們的先民們 ,竟然用一種極其生動的藝術筆觸,繪畫出了許許多多奔跑的鹿、飛翔的 鳥和遊動的魚。而凝視著眼前那些神情逼真、栩栩如生的“彩陶上的魚” ,忽然間,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復雜情感,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弦。
    在這堆色彩斑駁的原始陶器背後,究竟透露出先民們一種怎樣的內心 世界?又究竟折射出我們的祖先們一種怎樣的精神風采?盡管在那個遙遠 的洪荒時代裡,沒有文字,沒有音像記錄,因而,對那些史前藝術家們的 跳躍思維,我們至今仍然難以**解讀,但拂去那些六七千年的歲月塵埃 ,從那些生動活潑的“彩陶上的魚”的身上,我們驀然發現的,不正是一 種人類對“自由”的熱烈贊頌和強烈向往嗎?面對著這一大堆遠古的精美 藝術品,聆聽著那些逝去的歷史,我仿佛感覺到:有一種初民純真的天性 ,有一種“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心靈舞動,此時此刻,仿佛正伴隨著秦嶺 野花的陣陣芳香,從浐河兩岸向我們撲面而來。
    在一位從事半坡考古已經五十多年的前輩專家郝樹屏老先生的熱心指 點下,從這片遠古的廢墟之上,無意之中,我又讀出了我們民族精神裡極 其古遠的另外一面—— 在古村遺址的東南北三面,在半坡斜陽的長長影子下,至今仍清晰可 見有一條深深的大壕溝。在這條大壕溝的四面包圍之中,在村內的中心廣 場上,有一座正方形的、占地約一百六十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殘基,同時, 在這座大房子的南北兩面,還呈半月形地,分布著一百多座或圓形或方形 的小窩棚的遺跡。看起來,那座中心廣場上的大房子,顯然就是一個氏族 成員集會議事的公共場所,而那些星羅棋布的一百多座小茅屋,無疑便是 眾多氏族成員們居住的小家庭了。
    郝老先生告訴我說:其實,在這個貌似雜亂無章的史前聚落遺址裡, 所有小房子的門口,其開口的方向,都無一例外地朝向著中心廣場,朝向 著中心點上那一棟大房子。而中心廣場上的那座大房子,則不偏不倚地端 居正中,與聚落裡所有簡陋低矮、千姿百態的小房子一呼百應、血脈相連 。此情此景,令我的內心不由湧起一陣驚嘆:這種情形,不正是我們民族 那些源遠流長的追求“中央集權”、“統一秩序”的傳統心理的生動體現 嗎?那種秩序井然的環形布局,那種向心凝聚的村莊規劃思想,盡管已經 經歷了六七千年的風風雨雨,至今卻仍然那麼清晰地書寫在這一片黃土地 上,令你不能不在感嘆之餘,又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北京城裡的天安門廣場 ,同時也想起了我們中國文化裡那種七千年不變的民族性格。
    這時候,有一個很微小的現像,引起了我*大的興趣——在許多半地 穴式小房子的殘跡上,我都不期然地看到了兩堵低矮的土牆。這兩道矮矮 的土坎兒是干什麼用的?從表面上看,它們的功能,似乎是為了在從門口 至火塘的兩側隔分出一條供人們出入的通道。但郝老先生告訴我:在這兩 道矮牆的背後,你隻要簡單地再放置上一片用茅草或樹枝編織成的風籬, 你便會馬上清晰地看出另一個奇妙的空間:一個在現代家居裡被越來越重 視的“臥室”空間,一個在現代建築學上被越來越強調的所謂“隱奧”或 “隱私”的私人空間。而早在六七千多年前,我們的先民們,就擁有了這 樣的人居觀念,而且,竟然還能用如此簡單的方法,巧妙地解決了建築設 計上的問題。
    P1-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