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讀文人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年譜
【市場價】
238-345
【優惠價】
149-216
【介質】 book
【ISBN】978751530743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青年
  • ISBN:9787515307435
  • 作者:王充閭
  • 頁數:302
  • 出版日期:2012-09-01
  • 印刷日期:2012-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25千字
  • 王充閭先生是我國當代散文作家,詩人。他的文章清朗,雋雅,文采斑斕,意蘊深邃,多有新知新見,體現出對文學、歷史和哲學的深厚學養以及特有的詩性之美。
    《讀文人》中,處處有“我”的身影和“我”之判斷,因此好讀而清新。書寫了文人們的斑斕詩文和他們傳奇般波折的身世,並對他們的命運進行了透徹多維的思辨性分析,給人以美蘊的熏陶和哲思的啟示。
  • 《讀文人》是“王充閭人物繫列”第二種,選入作者王充閭寫古代文人 的繫列文章31篇,共17萬字,包括莊子、李白、王勃、歐陽修、蘇東坡、陸 遊、李贄、朱熹、納蘭容若、袁枚、曾國藩等文人。其中《寂寞濠粱》、《 兩個李白》等篇,選入大中學教材。這些文士都有氣質、志趣、情操、節概 ,有的甚至是世界一流的頂尖級詩聖文豪,其生命歷程都帶有鮮明的傳奇色 彩,個性有明顯的人性弱點,具備可言說性。 《讀文人》的寫作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古代文人多都想解褐入仕,以推 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這是以喪失一己的心靈自由和人格獨立性為代價的, 這帶給他們深重的痛苦並導致其仕途蹉跌,但是他們卻因此創作出耀眼的詩 文而流芳百世。
  • 序言
    莊子:寂寞濠梁
    賈誼:洛陽年少
    嚴光:忍把浮名換釣絲
    左思:澗底松與山上苗
    駱賓王:一檄雄文震古今
    王勃:千載心香域外燒
    李白:青山魂
    王播:揚州舊事
    元稹、白居易:文人相重與文人相輕
    李賀:此馬非凡馬
    歐陽修:來往亭前踏落花
    蘇東坡:春夢留痕
    陸遊:孤枕夢尋
    朱熹:撐篙者言
    楊升庵:風波中的徹悟
    湯顯祖:《牡丹亭》中說澳門
    袁宏道、李贄:龍湖之會
    陳夢雷:靈魂的拷問
    納蘭性德:金衣公子
    袁枚:其人與筆兩風流
    黃仲則:深於情者
    曾國藩:用破一生心
    李鴻章:他這一輩子
    跋: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歷史命運
  • 嚴光:忍把浮名換釣絲 嚴光受儒家“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和老莊哲學的影響,面對風波 險惡的世路和污濁、腐朽的官場,設想通過避官遁世、歸隱山林,掙脫這個 錦繡牢籠,給自己營造一個心理上的避風港,進而尋回自我的本根,實現其 人格的自我完善。應該說,這並不是什麼過高的期求,但對一個封建時代的 士人來說,卻須以終身的安貧處賤為代價。
    一 為*妙的山水小品《與宋元思書》所吸引,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 ,乘船溯富春江而上,自富陽至桐廬,而後又暢遊了七裡瀧。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那該是多麼自在逍遙 ,任情適意呀!此刻,我對當年駕著一葉扁舟在富春江上恣意閑遊的吳均, 真是艷羨極了。
    吳均生當南北朝時代,精於史學,曾奉詔撰寫《通史》;而一部《齊春 秋》卻使他招了禍,梁武帝惡其實錄,下令焚書、免職。看來,他的仕宦生 涯並不是很順暢的。這從這封短簡的*後,偏要濃重地綴上一筆:“鳶飛戾 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意思是,即使像蒼鷹那樣直上 青雲的追求高官厚祿者,仰見這樣奇麗的群峰,也會止息他們的久慕榮利之 心;而那些整天忙於經營世務的人,窺望如此雋美的幽谷,*將在此間流連 忘返),也可以察知一二。其間,固然有向友人極力張揚富春山水無窮魅力 的用意,但主要地還是抒寫其對於避官遁世、退隱山林的向往之情,反映了 作者的恬淡情懷,也透露出他的身世之感。
    客輪繼續在碧綠如油的江流中緩緩行駛,航路回環曲折。但不管怎樣左 彎右拐,眼前面對的總是連綿起伏的屏風一般的翠嶺晴巒,尤其是七裡瀧, 天光、水色、林影、嵐煙,澄鮮一碧,景色**。早在兩漢之交,嚴子陵老 先生就選中了這個地方,隱居度日,漁釣終生,他的好眼力,好運氣,著實 令人嘆服! 嚴光,字子陵,會稽郡餘姚縣人,早年曾同南陽郡的劉秀一起四出遊學 ,彼此結下了很深的交誼;劉秀起兵之後,他幫助拿過一些主意,因而深得 這位傑出的政治家的器重。可是,當劉秀奪得了天下,登上皇帝寶座之後, 文官武勇,風虎雲龍,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惟有嚴光卻躲得遠遠的,改名 變姓,高隱不出。
    光武帝深深仰慕他的纔情、人品,很想請他出來協助治理天下,便憑著 往日的記憶,著人圖寫嚴光的形貌,下令各個郡縣按圖察訪。後來,有人上 書報告,在富春山下,發現一個身披羊裘,漁釣澤中的男子,形跡頗似其人 。光武帝當即派人訪查,果然是那個嚴光。於是,備下車輛和璧帛前往延聘 ,但是,嚴光卻推辭至再,拒*出山,使者往返三次,纔勉強登車來到京城 洛陽。
    官居司徒的侯霸,與嚴光也是老朋友,聽說他已到京,便遣人送信,邀 他晚上在相府會面。嚴光問來人道:我的老朋友侯霸一向傻乎乎的,現在可 好一些了? 來人答說:他已經位至三公,沒有看出來怎麼傻呀。
    嚴光緊著搖頭說:我看他和過去沒有什麼變化。
    使者忙問其故,嚴光笑道:你說他不傻,那他為什麼不想想:我連天子 都不肯見,難道還能見他這個臣子嗎? *後,應使者苦苦請求,嚴光口授了一封短簡給侯霸。大意是,位至鼎 足而立的三公高位,很好。以仁義輔佐君王,天下人都歡迎;如果一味阿諛 順旨,可要當心送掉自己的腦袋。侯霸看過,便把短簡呈送給光武帝,光武 帝笑說:我這個狂妄的伙伴啊,還是那個老樣子!說著,便馬上登車來到了 嚴光住所。
    當時,嚴光正在躺著休息,皇帝來了也不肯起來。光武帝無奈,隻好走 進他的臥室,撫摸著他的肚子叫道: “喂,子陵!難道你就不能協助我治理天下嗎?” 嚴光仍是佯作睡去,閉目不應,過了好一會兒,纔睜開眼睛熟視,說: 從前唐堯以盛德著稱,但仍有巢父隱居不仕。人各有志,何必相逼呢? 光武帝無可奈何地說:我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可是,竟不能屈你為臣 呀!說罷,嘆息登車而去。
    過了幾天,光武帝再次親自前來敦請。他們在宮中憶敘了舊日的友情, 討論了治國之道,相對累日。談得困倦了,便同臥在一張床上,嚴光竟“以 足加帝腹上”,於帝王之尊,視之蔑如。第二天,太史慌忙奏報:有客星犯 帝座,情況十分緊急。光武帝笑著告訴他:不必大驚小怪,是我與故人嚴子 陵共臥一床啊。
    光武帝任命嚴光為諫議大夫,但他堅決不肯接受,執意回去隱居,皇帝 不便勉強,隻好聽其自便。這樣,嚴光就回到了富春山下七裡瀧中,釣他的 酸菜魚去了。
    十二年後,光武帝再次聘他入朝輔政,他仍然不出,*後壽登耄耋,安 然故去。後人就把他隱居之地稱為嚴陵瀨,指認江邊兩座撥地而起的突兀石 臺為嚴子陵釣臺,並在釣臺旁邊修了一座嚴先生祠,歷代奉祀不衰。
    參謁過祠堂之後,我應主人之邀,即興題了兩首七*: 忍把浮名換釣絲,逃名翻被世人知。
    雲臺麟閣今何在?漁隱無為卻有祠! 江風謖謖釣絲揚,泊淡無心事帝王。
    多少往來名利客,筋枯血盡慕嚴光! 二 七裡瀧既然是嚴子陵避官歸隱、耕讀漁釣的所在,當日無疑是**闃寂 的;**卻已經熙熙攘攘,遊人雲集了。但桐廬人畢竟是高明的,他們在商 品經濟大潮中,沒有趨時媚俗,像某些風景點那樣,在釣臺搞一些粗俗不堪 的仿古建築或者遊樂設施、神怪景觀,而是以弘揚華夏文明為宗旨,堅持高 雅、樸素的原則,把釣臺建成一處兼具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的**次的文化 景區。從江邊的嚴子陵祠堂到山上的釣臺原有一條六百多個石階的通道。為 了增加文化內涵、減除遊人寂寞,他們依據山勢起伏,在綠樹、修竹掩映中 ,另建一條婉若遊龍的長達四百米的碑林長廊,選刻了歷代吟詠釣臺的詩文 名篇,書法家均屬當代****,遍布三十一個省、區、市以及港、澳、臺 地區,題詩、作字的還有國外的一些漢學名家。
    風景管理區還從六朝到明、清曾經遊訪、吟詠過釣臺的**文學家中遴 選出二十一位,雕塑成二米高的石像。一個個綽約生姿,神情畢現。
    李太白悠然斜臥在青花石板之上,與他所愛慕的“高山安可仰”,“風 流天下聞”的孟浩然長結芳鄰。
    陸放翁、辛稼軒,分別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愛國詞人,他們風格 、氣質十分接近,又生活在同一時代,隻是由於奔波南北,平生缺乏接觸條 件,令人引為千秋憾事。現在,他們一前一後比肩而立,總算有了詩酒談歡 ,酌詩論文的機會。
    在翠竹琳瑯,亭閣參差的大自然懷抱裡,一切紛爭、矛盾都會得到淡化 、冰釋。當年,北宋的司馬光與王安石,一為反對新法的**,一為變法的 首腦。二人年歲相仿,遊處相知之日甚久,卻是一對政敵,議事每相齟齬。
    司馬光曾三次致書王安石,對新法陳列了四大罪狀,進行無情地攻擊;王安 石也寫了《答司馬諫議書》,予以針鋒相對地駁斥。他們在同一年死去,直 到*後也未曾和解。九百多年過去了,此刻,閑居於釣臺之側的王安石,正 意興悠然,捻須漫步,一改其生前的峻急、激烈之態;那邊,司馬光也在信 步閑行,二人離得很近了。不妨設想,他們聚在一起,肯定會談起嚴光、釣 臺以及富春山水的話題,也許要說:嚴子陵真是個老滑頭,他可比我們逍遙 自在多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他竟活了八十歲,了不得,了不得! 我們時而在石徑上漫步,仰瞻這些文豪、巨擘的豐采,同他們一起徜徉 於青松翠竹之間,欣賞著水色山光,林巒佳致;時而沿著碑廊,騁心遊目, 不斷地為那些警策的詩篇和靈動的筆勢拍掌叫*,**忘記了登山的勞累。
    歷代吟詠釣臺的詩文,各自的著眼點不同,見解也常有歧異,集中到一 塊來展讀,頗似參加一次別開生面的研討會。對於嚴子陵的品格風範和價值 取向,多數詩人、學者是持肯定態度的。宋人黃庭堅的詩,可說具有代表性 :“平生久要劉文叔,不肯為渠作三公。能令漢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絲風 。”他的意思是,雖然子陵與光武是故知,卻不肯入朝享受三公之貴。那麼 ,是否就沒有支持光武帝呢?當然不是。嚴光以其桐江垂釣的一絲清風,使 令漢家天子的身價重於九鼎。
    有的詩以二者相比,結論是:“世祖(劉秀)升遐夫子(嚴光)死,原 陵(光武帝墓園)不及釣臺高”。有的詩說,“漢家世業成秋草,江月年年 上釣臺。” 在久暫、存亡的對比之中,顯現出二者價值的高下。有些詩文 借高士嚴光來譏諷那班熱心榮名、奔趨利祿之人。道光年間進士李佐賢有句 雲:“經過熱客知多少,嘗被先生冷眼看。” *有趣的是李清照的《夜發嚴灘》詩:“巨艦隻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 名來。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深宵過釣臺。”宋室南渡後,女詩人隻身漂泊 於浙中一帶,此詩就是她從臨安去金華,船經釣臺時所作。
    也有一些詩善作反面文字,讀來饒有情趣。元人貢師泰有詩雲:“百戰 關河血未干,漢家宗社要重安。當時盡著羊裘去,誰向雲臺畫裡看?”可說 是責問得有理,抓住了要害。是呀,如果都像嚴光那樣披著羊裘釣魚去,漢 家江山還要不要了?那樣,雲臺麟閣的功臣就再也沒有了。
    還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一著羊裘便有心,虛名傳誦到如今。當時若 著簑衣去,煙水茫茫何處尋?”譏剌嚴子陵雖以漁釣避官,卻也有沽名釣譽 的一面。不然,為什麼偏偏要披羊裘以立異呢?想來即使起子陵於地下,恐 怕也難於置辯。而且,自古以來,一提到“釣魚”,人們便會聯想到磻溪釣 叟姜太公“直鉤釣王侯”的傳說,想到那位“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志 在建不世之功的“海上釣鼇客李白”;直到**,人們還把以小取大的投機 行為稱作“釣魚”。
    但是,平心而論,綜觀嚴子陵屢征不就、決意歸隱的全部經過,又確實 覺得這種“誅心之論”有些過於挑剔,不免為嚴老先生叫一聲“冤哉枉也” 。明代詩人汪九齡有一首七律,劈頭就講:“竟日垂綸江上頭,先生原不為 名鉤!” 接著,擺事實講道理,進行有力的辯白,好像是專門為此而作的 。圍繞著“羊裘”問題展開一番討論,這也算得是騷壇上的一重公案吧? 三看過了碑廊,我們又循著蜿蜒的石徑繼續往上攀登。經過幾度曲折, 來到一處叫做中亭的地方。這裡恰在山腰正中,叢林掩映中現出一顆高大的 石筍,旁面伸出兩條岔路,分別通向左右上方的東臺與西臺。我們稍事喘息 ,便順著路標的指引,向著東面的嚴子陵釣臺奔去。站在百丈高崖之上,眺 望滾滾江流,遙想子陵當年僻處江隅,過著耕樵漁釣的近乎原始的生活,該 歷盡多少艱辛,付出何等代價呀!過去看到一些描寫隱士生活的詩文,往往 是北窗高臥,長松箕踞,或者寒林跨蹇,踏雪尋梅,都是逍遙自在得很;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的詞中所描寫的,就*是充滿了逸趣幽思,詩情畫意。實際上,這種詩化了 的隱逸生活,隻有少數人可能享得,大多數隱士是沾不上邊的,起碼嚴子陵 不具備這個條件。
    古代的隱逸之士為了逃避世俗的紛擾,總要寄身於遠離市廛的江湖草野 ,或者棲隱在山林岩穴之中,過著一種主動摒棄社會文明的原始化、貧困化 的經濟物質生活,自然難免饑寒凍餒之苦。做過彭澤令的陶淵明,尚且時時 苦吟:“夏日常抱饑,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願鳥遷”,“饑來驅 我往,不知竟何之”,*何論其他呢! 看來,隱士並不是好當的,也不是人人都能當的。對於他們來說,*大 的困難還不是物質條件的匱乏與貧賤的折磨,而是精神層面上的痛苦,所謂 “隱身容易隱心難”。隱士幽居與烈婦守節有些相似,與其說要過物質上的 難關,毋寧說,主要還是戰勝心靈上的熬煎。就是說,找一個遠離塵囂、擺 脫紛擾的林泉幽境,把身子安頓下來,比較容易做到;可是,要真正使心神 寧寂,波瀾不興,卻須破除許多障礙,經過一番痛苦的磨煉功夫。
    士者仕也。“學成文武藝,售與帝王家。”擺在中國古代士人面前的, 不是西方知識分子那樣開放的多元價值取向,而是一條人生的單行線,萬馬 千軍都要通過登朝入仕這條獨木橋。任何一個隱逸的士人,自幼接受的也都 是儒學的教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奮鬥目標和太上立德、其次立 功、其次立言的人生“三不朽”抱負,從小就在頭腦裡扎下了深深的根子。
    他們總是以社會精英自居,抱著經邦濟世、尊主澤民的理想,具有極其強烈 的自我實現的願望。
    而要實現這些宏偉的抱負,就必須憑借權勢,正如漢代學者劉向說的, “道非權不立,非勢不行”。(《說苑》)他說,五帝三王教以仁義而天下 變,孔子亦教以仁義而天下不從。為什麼?就因為一者有權位,一者沒有權 位。對於封建時代的士子來說,如何纔能取得權位呢?唯有沿著立朝入仕的 階梯一步步地爬上去。而避官歸隱,卻是與此南轅北轍,大相逕庭的。
    古代士人的隱心,分自覺與被動兩途。有些人是在受到現實政治鬥爭的 劇烈打擊或深痛刺激之後,仕途阻塞,折向了山林。開始還做不到心如止水 ,經過一番痛苦的顛折,“磨損胸中萬古刀”,逐步收心斂性,戰勝自我, 實現對傳統的人格範式的**。也有一些人以追求人格的獨立與心靈的自由 為旨歸,奉行“不為有國者所羈”、不“危身棄生以殉物”的價值觀,成為 傳統的官本位文化的反叛者;他們自覺地向老莊和釋家尋繹解脫之道,以取 代那些孔門聖教,在闡發“自然無為”的道家哲理中體悟到人生的真諦,領 略著人生的樂趣,並獲致精神的慰藉。甚而如同禪門衲子一般,卸掉人生的 責任感,進入政治冷漠、存在冷漠的境界,不僅對社會政治不動心、不介入 ;而且對身外的一切都不聞不問,使冷漠成為一種性格存在狀態。
    隱心,就要使靈魂有個安頓的處所,進而使心理能量得到轉移。隱逸之 士往往通過親近大自然,獲得一種與天地自然同在的精神超脫,與宇宙萬物 融為一體的陶醉感和脫掉人生責任的安寧感、輕松感。他們往往把山川景物 作為遺落世事、忘懷人倫的契機,或者向田夫野老覓求人情溫暖,向浩蕩江 河叩問人生至理,在文學藝術中頤養情志,在著述生涯中寄托理想,用來化 解現實生活中的苦惱和功利考慮,使隱居中的寂寞、困頓和酸辛,從這些無 利害衝突、超是非得失的審美愉悅中,得到心理上的慰藉和生命價值的補償 。
    隱心,還須戰勝富貴的**,陶淵明就有過“貧富常交戰”的切身感 受。父祖輩望子成龍的期待目光;妻兒、戚友們殷殷勸進的無止無休的聒噪 ;朝廷、郡縣的使者之車的不時光顧;同學少年飛黃騰達、志得意滿的顯耀 ,都必然帶來強烈的**與浮躁。隱逸之士隻有堅守其特殊的價值取向和人 格追求,仰仗著這種精神支柱的支撐,纔能從身心兩方面來戰勝強烈的** 。
    這裡就接觸到問題的核心了:“嚴陵不從萬乘遊,歸臥空山釣碧流”( 李白詩),那樣透徹、決*,義無返顧地避官遁世,究竟出於何種考慮? 坐在釣臺高處,披襟當風,登臨遠目,我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有一點是大家的共識:同所有的真正隱士一樣,嚴光是要以痛苦的磨礪 為代價來換取一已之高潔。為的是獲得一種超然世外的心理寧貼,“逍遙一 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間,不受當時之責,永保性命之期”(仲長統語)。
    一個人在其生命與人格進入成熟期後,都會有面對人生的自我設計。在 那“方今之時,僅免刑焉”,各種社會力量互相搏鬥、人際關繫異常復雜的 封建時代,人生總是難以安頓的。從他呱呱墮地、步入滾滾紅塵伊始,便被 命定地拋向了隨時制約他的外部世界,周旋於各種社會角色之間,即使耗盡 畢生精力,也難以肆應自如。
    嚴光受儒家“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和老莊哲學的影響,面對風波 險惡的世路和污濁、腐朽的官場,設想通過避官遁世、歸隱山林,掙脫這個 錦繡牢籠,給自己營造一個心理上的避風港,進而尋回自我的本根,實現其 人格的自我完善。應該說,這並不是什麼過高的期求,但對一個封建時代的 士人來說,卻須以終身的安貧處賤為代價。
    當然,嚴光的毅然決然高飛遠引,還有全身遠禍的考慮,所謂“賢者避 世,明哲保身”。西漢初年屠戮功臣的血影刀光,彰彰猶在眼目。正像後來 的詩人所詠嘆的:“遂令後代登壇者,**思量怕立功!”光武帝在歷代帝 王中雖為少見的未殺功臣者,但他的廢黜發妻郭後和太子疆,難免時人的腹 誹心謗,後代的詩人就*不客氣了。明初的學者方孝孺寫過這樣一首詩,算 是窺見了嚴子陵的深心:“敬賢當遠色,治國須齊家。如何廢郭後,寵此陰 麗華?糟糠之妻尚如此,貧賤之交奚足倚!羊裘老子早見幾,獨向桐江釣煙 水。”從內容上可以判定,這首詩是批評光武帝的,詩人卻偏偏標為《題嚴 子陵》,也透露了個中消息。
    其實,殺戮功臣這類舉措和封建制度相關,原不宜以君王的個人品質、 性格作簡單的詮釋。封建君主要維護其萬世一繫的“家天下”,就必然要對 那些可能造成威脅的佐命立功之臣和封疆大吏嚴加防範,因而“鳥盡弓藏” 、“兔死狗烹”的結局是難以避免的。君臣本身就是一對矛盾,它的性質與 利害關繫決定了*後必然導致衝突的爆發。而且,封建君主的獨裁專制也容 不得臣子的人格獨立與個性自由。嚴光要擺脫王權的羈縻,把握一已的命運 ,維護其人格獨立,就唯有逃開伴君如虎的官場之一途。
    嚴光是很有政治遠見的。果然,在他死後四年,就發生了伏波將軍馬援 蒙冤遭譴的事件。馬援戎馬終生,功高蓋世,北征朔漠,南渡江海,“受盡 蠻煙與瘴雨,不知溪上有閑雲”(袁宏道詩),立志為**戰死疆場,馬革 裹尸。*後,竟因從交趾載回一車薏苡粒,被誣陷為私運明珠、文犀,在“ 海內不知其過,眾庶未聞其毀”的情況下,光武帝勃然震怒,削官收印,嚴 加治罪。其時馬援已死,妻孥驚恐萬狀,連棺材都不敢歸葬祖茔。成為歷史 上有名的一大冤案。唐代詩人胡曾深為馬援鳴不平,有句雲:“功成自合分 茅土,何事翻銜薏苡冤!” 勞苦功高如馬伏波者,尚遭遇如此慘痛下場,等而下之的就*被君王玩 於股掌之上,操縱其生殺予奪之權了。嚴光盡管隱身漁釣,對於朝中故人的 情況想必也有所知聞:侯霸隻是因為舉薦了一個為光武帝所不喜歡的人,險 些遭致殺身之禍。而他的繼任者韓歆,因為直言亟諫,觸怒了光武帝,*後 ,被逼自殺。
    四 從嚴子陵的避官遁世,大家自然地聯繫到了隱士的類型以及中國古代的 隱逸文化。隱士本是一個群體,他們各各不同,但總有些共同的特征,因此 ,大家覺得有必要畫一幅能夠概括這些特點的粗線條的隱士肖像:一是隱士 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層次和道德修養的士人——古代的士人相當於現代的知識 分子;二是雖然他們的智慧與纔能高出於一般人,但卻不求聞達,不入仕途 ,潔身守素,遠居山林,許多人在經濟生活方面都處於一種原始化、貧困化 的狀態;三是他們以放棄仕途的富貴榮華為代價,博取*多的精神自由和* 高雅的審美體驗,看重個體生存形式和精神活動的自由自在;四是他們忽視 物質的享受,追求精神的**,鄙棄以利相交、虛偽誇飾的人際關繫,向往 恬淡自然、**功利的精神境界;五是他們往往都有一種特殊的生存方式、 生存理念和生命追求。
    就封建時代的士子隱居遁世的情況來考察,清人陳日浴說:“或有執志 而有所待者也;或有激於垢俗疵物而將以矯世者也;或有見於幾先而佯狂以 自全者也”。(《續高士傳》序)這裡既含有對客觀現實的評價,也包括主 體的價值判斷,應該說,有一定的概括力。
    但要排列順序,首先應是“有激於垢俗疵物而將以矯世者”,如傳說中 的帝堯時期的巢父、許由。晉皇甫謐《高士傳》中記載,許由初隱於沛澤, 因帝堯欲以天下讓之,而逃耕於潁水之陽、箕山之下。後來,帝堯又召之為 九州長,許由不願聞之,而洗耳於潁濱。適逢巢父牽牛犢來飲水,見許由洗 耳,問明緣由,便責備他隱居不深,欲求名譽,以致污穢犢口,遂牽牛犢至 上流飲之。這類自甘退出社會舞臺,**放棄對現實社會的價值關懷,** 排斥入世而超然物外的狂狷者流,當屬於原根意義上的隱士。嚴子陵也應屬 於這方面的典型。
    他們認定社會現實、仕途官場是污濁的,因而不願與時輩為伍,與俗流 同污,潔身自好,獨立超群,“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要在攫取爵祿、奉 侍王侯之外,創造自身的存在價值,實現自我選擇、自我主宰,保持獨立人 格、自由意志。否定外在**,卸卻自身責任,遠離功利,逆俗而行,成為 他們處世待人的標志。據《莊子》記述: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餘立 於宇宙之中,鼕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 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 為哉!”奮力追求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對於此類隱士來說,這就是一切。
    唐代詩人賈島對於與世隔*的隱士生涯有過生動的描繪:“雖有柴門長 不關,片雲孤木伴身閑。猶嫌住久人知處,見擬移家*上山。”這使人聯想 到莊子講述的南郭子綦的故事。他隱居於山洞之中,齊國君王來看望他,引 得周圍許多人向他致賀。他據此進行反思:我必定是先有所表現,他人纔能 夠知道;我必定是名聲外揚,對方纔前來找我;我有了行動表現,名聲外揚 ,纔招惹周圍的人前來致賀。經過這麼一番痛切反省,他終於大徹大悟了, 從而變成了“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實現了主體心智的全面泯滅。
    至於“有見於幾先而佯狂以自全者”,*典型的應是莊子。司馬遷在《 史記》中曾記下了這樣一件事:楚王聽說莊子是個賢纔,便用重金聘他為相 。莊子卻對使者說:“你看到過祭祀用的牛嗎?平日給它披上華美的衣飾, 喂的是上好的草料,等到祭祀時就送進太廟作為犧牲,把它宰掉。到那時候 ,牛即使後悔,想作個孤弱的小豬崽,還能做得到嗎?”寧可終生安貧處賤 ,也不去涉足“天下無道,禮壞樂崩”,置身於嚴重無序狀態的亂世,*不 去當那時時有性命之虞的卿相。莊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亂世全身之隱者,還有阮籍、嵇康。魏晉之際是中國社會*動蕩、政治 *混亂的時期,統治集團內部火並激烈,政權*迭頻繁,戰亂連年不斷,“ 名士鮮有存者”。生活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嵇、阮無時不存憂生之懼和避 禍之念。他們佯狂隱跡,肆情放誕,或箕踞嘯歌,或縱酒酣放,“越名教而 任自然”,力求彌災避禍,保性全身。在這種所謂“魏晉風度”的影響下, 當時仕與隱的界限比較模糊,先隱後仕,先仕後隱,亦仕亦隱,五花八門。
    但佯狂自全的特征卻是一致的。
    當然,有的也不能盡如所願。嵇康在山陽隱居二十年,不求仕進,不問 功名,但是,*後終因隱身而不能隱心,還是做了司馬氏的刀下之鬼。阮籍 比嵇康聰明一些。司馬昭為了把他拉到自己的圈子裡,要娶他的女兒作兒媳 ,而阮籍既不情願結這門親戚,又不敢公然拒*,便從早到晚喝酒,整日爛 醉如泥,連續沉醉六十天,媒人無奈,悵然走開,司馬昭也隻好作罷。下場 雖然不像嵇康那樣慘,但他內心的苦痛卻是無時或已,異常強烈的。他常常 駕車載酒,漫不經心地向前行駛,突然馬停了,原來路已到了盡頭,不禁放 聲大哭,把那無邊的積懣一股腦地拋灑出來。
    在中國,歷代隱逸的士人,多是社會制度不合理的產物,總體上說,隱 居避世也是對統治者反抗的一種方式。但是,這種反抗往往是消極的。面對 社會動亂、政治黑暗、憂患頻仍的現實,當一些仁人志士舍身紓難、拼力抗 爭之時,他們卻置身塵外,不預世事,**卸去兩肩責任,一味考慮保性全 身,追求生命的怡悅。雖然,較之同流合污甚至助桀為虐、為虎作倀者高潔 得多,但是,終歸難免“無補於世”之譏。
    當然,人們也注意到了這樣一個事實:在社會大動亂時期,就創造、保 存和傳遞文化成果、文化精神來說,隱逸的士人有時能夠起到那些入世士人 所起不到的作用。“**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這在春秋戰國和 魏晉南北朝時期尤為明顯。歷代隱逸之士都奉《莊子》為圭臬。《莊子》一 書對後代士人的精神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玄遠、曠達、淡泊、飄逸,成 為士人追求的人格美,從而也成為文學藝術的審美追求的高標。正是由於隱 逸之士對政治與事功的背棄,實現了價值取向的調整與精力的轉移,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中國文化博大宏富的萬千氣像。
    所謂“有執志而有所待”,是指一些隱逸之士有大志也有能力干出一番 驚天動地的事業,但並不急於出山,而是審時度勢,擇主而從。隱居待時, 一出即為帝王師,是這類士人的理想際遇。他們奉行“隱居以求其志,行義 以達其道”的孔門聖教,在他們看來,出世與入世是統一的。隱居並非忘世 ,乃是養志守道,為將來的聞達作思想與智能的準備,隱居山林的過程也是 充實、完善自己的過程。正由於他們把“隱居”與“行義”看作兩個互相銜 接的階段,所以,雖然身在山林,卻並不**脫離朝政,而且,往往對天下 大事了如指掌。*典型的,如殷周時的呂尚,三國時的諸葛亮,元末明初的 劉基等。諸葛亮躬耕隴畝之時,即常常會友交遊,縱談時政,每自比於管仲 、樂毅,後經劉備三顧茅廬,出山建業,終於夙志得償。
    還有身在山林卻縈心魏闕、心繫朝廷,甚至直接參與*高層決策的隱者 ,如以“山中宰相”著稱的南北朝時的陶弘景。他在三十六歲之前,曾被朝 廷闢為諸王侍讀,後來,因求宰縣未遂,而掛朝服於神武門,辭官歸隱。梁 武帝即位後,屢次召他入仕,均被拒*。但**每有吉兇征討大事,都要找 他咨詢,月中常有數信往來,時時參與朝廷政務,成了不上朝的公卿大員。
    另有一類隱士,實際是以隱逸作掩護,而從事*前沿的政治。他們*不 與朝廷合作,以至處於尖銳對立狀態,如殷朝末年的伯夷、叔齊,明末的八 大山人、王夫之、黃宗羲等。黃宗羲認為,沒有亡國之痛就是無人心,遺民 的責任是以不仕新朝、不予合作來表示抗議,但又不能止於抗議。一味地“ 呼天搶地,縱酒祈死”,終究無濟於事。所以,必須“不廢當世之務”,也 就是要落到實際行動上。這些遺民中的隱士,往往以道德抉擇代替理性判斷 ,有些人始於狂熱而終於冷漠,*後由*望墮入虛無。這種人往往都是政治 家、思想家。
    至於以退為進、以隱求官者,如唐代的盧藏用之流,則不應納於隱士之 列。若要算上,以備一格,也隻能說是假隱士。據《舊唐書》本傳和劉肅《 大唐新語 隱逸》篇載,盧藏用考中進士後,未得調選,便先去長安南面 的終南山隱居,學煉氣、闢谷之術,但心中卻時刻結記著登龍入仕,被人目 為“隨駕隱士”。後來,果然以隱士的高名被朝廷征聘,授官左拾遺。品格 十分卑污,以諂媚權貴獲譏於時。有道士名司馬承禎者,嘗應召入京,屆臨 還山之日,盧藏用想要誇耀一番自己曾經隱居的地方,便指著終南山說:“ 這裡面可是大有嘉處啊!”司馬承禎毫不客氣,徐徐答曰:“依我看來,不 過是仕宦的捷徑罷了。” 從此,“終南捷徑”就成了從事政治投機的諷刺 語。
    五 隱士的話題,可談的實在太多,還是回到嚴子陵吧。
    這裡要提到兩部書,一部是《古文觀止》,裡面選了範仲淹的《嚴先 生祠堂記》;另一部是《留青日札》,載有朱元璋的《嚴光論》。前者是人 們所熟知的,在歷代贊頌嚴子陵的詩文中,可說是調子*高昂的。“雲山蒼 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真是至矣,盡矣,無以復加矣。後 者就十分生僻了,*大多數人都未必知道朱元璋還能夠撰寫史論,而且,著 眼的居然是隱士嚴光!文章劈頭就講,嚴光的行跡,“古今以為奇哉,在朕 則不然”。接著闡述理由:嚴光“之所以獲釣者,君恩也”,“假使赤眉、 王郎、劉盆子等混淆未定之時,則光釣於何處?”*後得出結論:“朕觀當 時之罪人,大者莫過嚴光、周黨之徒,不仕忘恩,終無補報,可不恨歟!” 斬釘截鐵,切齒之聲可聞。
    其實,這種思想並不是這位朱皇帝的發明,宋代詩人楊萬裡在其《讀嚴 子陵傳》一詩中就曾寫到:“客星何補漢中興?空有清風冷似冰。早遣阿瞞 移漢鼎,人間何處有嚴陵!”朱元璋易曹操為赤眉等,用事*顯貼切。當然 ,他所師從的不是文弱的誠齋先生,而是站在統治者立場上,專門為帝王提 供對付士人權術的戰國時的韓非。在韓非看來,許由、務光、伯夷、叔齊之 輩,都是些不聽命令、不能使令的“不令之民”。他們“賞之譽之不勸(不 能受到鼓舞),罰之毀之不畏,四者加焉不變,則除之!”恩威並用,軟硬 兼施,都無動於衷,那還怎麼辦?干脆殺掉。韓非**以思想罪、獨立罪除 殺隱士,後世付諸實踐的代不乏人,朱元璋乃其尤者。
    看過嚴子陵祠堂和碑林之後,我曾想,應該把朱元璋這篇《嚴光論》刻 出來,讓它與《嚴先生祠堂記》列在一起,使尋訪釣臺蹤跡、研究隱逸文化 的人,對於古代中國如何對待隱士的問題,有個全面的理解。
    其實,尊隱也好,反隱也好,對於封建統治者來說,無非是維護統治、 鞏固政權、治民馭下的兩種相反相成的手段。不管推行哪一手,都是為了適 應當時政治的需要。歷**,一般是把光武帝劉秀劃為尊隱一派的。他有一 封《與子陵書》,是古代小品中的名篇,後人評說:“兩漢詔令,當以此為 **”。全文隻有五句話:“古大有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 哉!”但是,“惟此鴻業,若涉春冰;譬之瘡 ,須杖而行”。我實在離不 開你。——可謂情辭懇切,語語動人。
    光武帝還下過一個《以範升奏示公卿詔》。起因是這樣:太原隱士周黨 被征召,面見光武帝時,自陳“願守所志”,拒*行臣下拜君之禮。博士範 升啟奏,要求以“大不敬”罪懲治周黨。光武帝在詔令中說,“伯夷、叔齊 不食周粟,太原周黨不受朕祿,亦各有志焉。”結果,不但沒有加罪,還賜 帛四十匹,遣歸田裡。朱元璋的文章,直接針對著嚴光和周黨這兩個人,實 際上,對於光武此舉,也是大不以為然的。
    看來,朱皇帝畢竟是個粗人。他沒有看清楚,東漢開國當時是很需要這 類高士的。當王莽篡漢之際,*大多數公卿、士大夫都**看重仕途、地位 ,而並不重視名節。因此,進表、獻符、俯首稱臣者實繁有徒。對此,光武 帝深為戒慮。所以,開國之初,盡管百端待舉,萬事纏身,他還是拿出很大 精力,去一一訪求那些不事二姓、避官歸隱者。為了提倡名節,對於那些“ 德行高妙,志節清白”的隱士,不但厚予賞賜,旌表嘉獎,而且,調整了西 漢末年的取士標準,把這類人列為四科取士之首。嚴光、周黨這些名士,正 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他所要樹立的標杆。
    這裡有一點必須指出,就是這些名士有個共同的特點,他們**脫離政 治的漩渦,*不會給朝廷帶來任何麻煩。這恐怕是光武帝尊隱的一個大前提 。非徒無害,而且有益,這樁生意,光武帝當然樂得做了。
    一篇《嚴先生祠堂記》,曲折道盡了光武帝和嚴子陵互為表裡,相得益 彰的妙諦。一方面是“握赤符,乘六龍,得聖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 焉,惟先生以節高之”;一方面,歸臥江湖,“泥塗軒冕,惟光武以禮下之 ”。“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沒有嚴光 ,不能成光武之大;沒有光武,也難以遂先生之高,而使貪夫廉,懦夫立。
    “是大有功於名教也”。
    說開來,盡管隱逸之徒極力擺脫政治的羈絆,但是,常常不免自覺不自 覺地充當著統治者的工具。由於隱逸的實質是遠離政治紛爭,不介入社會矛 盾,以**冷漠**消解其入世之心,進入一種無是無非的超然狀態,“萬 事無心一釣竿”,因此,尊隱必然能夠收到緩解社會矛盾、減輕朝廷壓力的 消釋作用。這叫做無用之為大用。
    尊隱的另一種考慮,是隱士的“濾毒效應”。“今人之於爵祿,得之若 其生,失之若其死”。因此,“莫不攘袂而議進取,怒目而爭權利,悅愚諂 暗,苟得忘廉”。(見《梁書 處士傳序》和瀋約的《高士贊序》)封建 統治者清醒地看到,提倡隱逸的高風,有助於激勵士風、蕩滌時濁。唐明皇 之所以特意頒發一個《賜隱士盧鴻一還山制》,目的就是要借助嵩山隱士盧 鴻一的“固辭榮寵”,以敦士品,以厚風俗。既然鼓勵一大批士人遁跡山林 ,有助於樹立廉讓不爭的良好士風,進而可以減輕士人爭相入仕,“粥少僧 多”的壓力,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我以為,嚴子陵的高風,經範仲淹提倡之後,在北宋初年得以大行其時 ,其根本原因在於它恰好適應了當時天下底定,四海承平,釋兵權、削相權 、集皇權的政治氣候的需要。
    閑翻史籍,看到有些帝王為了博取禮賢下士的令名,往往發優詔,備安 車,禮聘隱士入朝,以裝潢門面,點綴太平。如果一時找不到隱士,有的甚 至要特意造作,結果傳為笑柄。據《晉書》記載,桓玄推翻東晉王朝,自立 為帝之後,看到歷代均有隱逸之士,惟獨本朝沒有,“乃征(西晉隱士)皇 甫謐六世孫希之為著作,並給其資用,(然後指)令(他)讓而不受,號曰 高士”。由皇帝出面,親手制造“隱士”的假冒偽劣產品,這也夠得上曠世 奇聞了。
    六 憑眼睛看,兩座釣臺相距很近,可要一一攀登上去,卻也頗費周折。原 來,它們中間隔了一道塹壑,先要傍著一叢叢的長林古木,從東臺下去,走 到岔路丫口,然後折轉身來,拐個六十度的銳角,再沿著那條通往西臺的曲 折山路,穿過林莽,一步步走上去。
    太陽漸漸地熱了起來,原來站在東臺的高處,“桐江波上一絲風”,吹 到身上甚是涼爽;現在回到山坳坳裡,頓時覺得熱汗涔涔。好在這段山路不 算太長,耐著性子,很快就走到了。上到西臺,依然是涼風撲面,而且,視 野*加開闊一些。出乎意料的是,西臺的石亭竟逃過了“十年浩劫”,有幸 保存下來,亭子前面,立著刻有謝皋羽的名作《登西臺慟哭記》的石碑。石 亭的兩邊柱子上,鐫刻著清人徐夜的詩聯,是描寫南宋**愛國志士謝皋羽 的 “生為信國流離客,死結嚴陵寂寞鄰。”這副對聯簡要地概括了謝皋羽 的生平。
    他為人耿介撥俗,少有大志。早年應試科舉,不第。公元一二七六年, 元軍南下,文天祥(因他進爵至信國公,故稱“信國”)從海路至福建,任 樞密使同都督諸路軍馬,傳令各州郡發兵勤王。謝皋羽率先響應,盡散家財 ,招募鄉勇數百人加入抗元隊伍,被委任為諮事參軍,與民族英雄文天祥結 下了深厚的情誼。兩年後,文天祥在廣東海豐五坡嶺兵敗被俘,次年押解燕 京,在三年的囚禁中,面對元世祖忽必烈的威逼利誘、百計勸降,大義凜然 ,堅貞不屈,公元一二八二年,慷慨就義於燕京柴市。
    對文天祥之死,謝皋羽悲痛至極,終生引為恨事,從此避匿民間,杜門 不出。但時時緬懷故交,經常夢中相見;每逢文天祥忌辰,都要痛哭野祭, 寄托哀思。一次,他登上富春江邊嚴子陵釣臺的西臺,面對渺渺蒼空,下臨 滔滔江水,北望弔祭,哀慟欲*。這篇感天動地、泣血吞聲的《登西臺慟哭 記》,記敘了這次祭悼亡友的經過和憤激、隱秘的心曲。此後,便往來於浙 江中部,遍訪宋末遺老,歷遊山水名勝,四十七歲時病死於杭州,歸葬與嚴 子陵釣臺隔江相望的白雲村,這裡也是唐代**詩人方干的終隱之地。
    正如作家黃裳先生在《釣臺》遊記中所說,並立著的兩座釣臺,似乎向 遊人分別宣示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一種是在雞鳴風雨、暗夜 如磐的破國亡家之際,以極熱的心腸,椎心剌骨,奔走呼號;另一種則是“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以至一頭扎進寂寂的空山,**與世 隔*,表現出至重至深的超撥與冷漠。但事物往往是錯綜復雜的,不似畫圖 中的顏色,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比如,嚴子陵與謝皋羽,表面看來,他們 代表了上述兩種劃然對立的思想境界,各據一端,如隔重城。其實,並不這 樣簡單。綜觀嚴子陵的言行,他的避官遁世原有逃避“新莽”的意向在焉, 明末清初的**文人錢牧齋在序《釣臺彙集》時就曾指出了這一點。
    也是在《釣臺彙集》序言中,錢牧齋說過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話:世上 的學者全都不了解嚴子陵的深心,揣度起他的“不仕光武”之故,各執一詞 ,卻都沒有說到點子上,唯獨南宋的謝皋羽深知此中奧義。“何地不可痛哭 ,而必於西臺?以謂子陵之於西京,信國之於南渡,其志其節,有曠世而相 感者也”。錢牧齋認為,嚴光對於西漢,和文天祥對於南宋,有“曠世而相 感”的深情,所以,謝皋羽纔選中了釣臺這個特殊地點悲歌痛悼的。
    對於一度靦顏事清的錢牧齋,後世一向是薄其為人的,他的有關嚴子陵 的發覆,人們也未必一體認同。但是,隱逸不仕,恰如錢氏所言,實在是一 種頗為復雜的社會現像。如果隻從避離俗塵、尋求解脫這一角度來加以詮釋 ,必然會失之簡單,流於膚淺。世界上,大概沒有哪一個國度,曾像古代中 國那樣出現過那麼龐大的隱士階層。如何對這一社會現像予以恰中肯綮的剖 析,從中找出一些規律性的認識,應該是研究隱逸文化的學人共同關注的課 題。可惜,我這篇文字已經不算短了,隻能到此打住。
    P22-42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