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張伯駒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年譜
【市場價】
166-240
【優惠價】
104-150
【介質】 book
【ISBN】978753606757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花城
  • ISBN:9787536067578
  • 作者:張恩嶺
  • 頁數:261
  • 出版日期:2013-05-01
  • 印刷日期:2013-05-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80千字
  • 在張恩嶺編著的《張伯駒傳》的結構上,主要采取縱橫交錯式結構。張伯駒一生的經歷,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解放前是其盛年階段,也是其各種藝術成就逐步形成並達到成熟的階段;解放後,其後半生則是固守中華文化傳統,將其藝術成就貢獻社會及其累遭災難而愈顯其骨氣奇高的階段。在前一階段,本書大體將其詞作、收藏、戲劇、書畫等交叉進行的藝事活動作橫的並列式的敘述;而在後一階段,則按時間的推移為序來敘述。
  • 《張伯駒傳》是由張伯駒家鄉人撰寫的關於張伯 駒先生的一部別開生面的傳記。 張伯駒(1898-1982)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詞人 、收藏家、戲劇家和書畫家,其一生苦樂兼備,命運 多舛,具有獨特的個性和獨立的精神。多年來,有關 張伯駒生平的“傳奇”流傳甚廣,為人樂道和贊許。 《張伯駒傳》作者張恩嶺以嚴謹的態度,記述其 生平,有著特別的視角,觀察、感受和理解,澄清了 諸多有關張伯駒“傳奇”的真實,也補充了不少鮮為 人知的資料。 本書包括“傳記”和“生平簡表”兩大部分,敘 事簡約,語言平實,是一部可供研究和欣賞的傳記作 品。
  • 用心追求真實(自序)
    第一章 渺渺浮生—“叢碧”(1898—1925年)
    一 世出名門
    二 天資初露
    三 解甲從商
    第二章 文采風流佳公子(1925—1932年)
    一 民國四 公子
    二 傳統婚姻
    三 纔子佳人
    第三章 十年痴情紅毹夢(1927—1937年)
    一 師從餘叔岩
    二 醉心表演
    三 京劇研究
    四 恩師知己
    第四章 詞人雅好世無多(1927—1946年)
    一 吟聯填詞
    二 西安辦實業
    三 結緣周汝昌
    四 “詩鐘”奇纔
    五 書畫雙璧
    第五章 “法書寶繪”民族情(1927—1946年)
    一 情傾《平復帖》
    二 命懸上海灘
    三 黃金散盡《遊春圖》
    四 收藏巧遇“柳如是”
    第六章 風雲變幻—真人(1947—1956年)
    一 拒當市長
    二 接濟袁克定
    三 為“和平”奔走
    四 布衣與元帥之交
    五 捐八珍品
    第七章 坎坷生涯見本色(1957—1961年)
    一 打成右派
    二 氣節不改
    三 遠赴關東
    第八章 長春“春遊”鎩羽歸(1962—1971年)
    一 再事收藏識“脂硯”
    二 “春遊瑣談”惹禍
    三 創《春遊詞》
    四 唱酬胡秋
    五 退職改造
    第九章 桑榆晚景心猶壯(1972—1976年)
    一 流落京城
    二 憤討說法
    三 文史館員
    四 夢醒《續斷詞》
    第十章 春蠶到死絲未盡(1977—1982年)
    一 喜創韻文學會
    二 老驥伏櫪
    三 壯志未酬
    無盡的思念
    附一:生平簡表
    附二:本書主要參閱資料
    後記
  • 溥侗愛好鑽研琴、棋、書、畫,收藏金石、碑帖 ,還精於 治印,精於古典文學和文物鋻賞。他酷愛劇藝,對於 昆、京藝 術,生、旦、淨、末、丑兼工,並通曉詞章音律。對 戲劇音樂 如笛、二胡、京胡和琵琶等無所不通。
    因是清室宗親之家,常接觸一些當時的京昆** 藝人,再 加本人悉心鑽研,刻苦練功,遍訪名師,終於達到了 文武昆亂 不擋的化境。他*擅長演《打漁殺家》和《群英會》 。在《群 英會》劇中,他能演周瑜、魯肅、蔣干、曹操、黃蓋5 個角 色,且都技藝精妙,出神入化。
    他對所演劇目的故事情節、人物身份及規定情境 有深刻領 悟,又兼見多識廣,博采眾長,因此對不同人物都有 惟妙惟肖 的表現,可謂纔藝俱佳,冠蓋*倫,繫中國戲曲** 一大奇 纔。**劇作家,程硯秋的老師評價他:“色色精到 ,音樂之 外,詞翰、繪事、賞鋻,無不精能。兼蓋有唐莊宗、 李後主之 長,又非其他天潢(皇室子弟)所能企及耳。”他一 生不僅是 “票界大王”,還是戲曲教育家、活動家。
    1952年6月,溥侗病故於上海,梅蘭芳冒雨從外 地趕到 時,棺木天板已封扣停當,梅蘭芳悲痛萬分,扶棺痛 哭,懇切 要求與溥侗見*後一面。因感動眾人,也感動了溥的 家人,於 是開啟棺板,梅蘭芳灑淚與老友告別。
    溥侗一生多纔多藝,又是文物鋻賞家,與袁克文 、張伯駒 同在京津,自然是惺惺相惜,所以三人一向走動很勤 ,過從甚 密。
    張伯駒與張學良的相識並結成好友,其原因是其 父親和張 作霖的撮攏。
    袁世凱去世後,張鎮芳為自己的兒子張伯駒操碎 了心。他 怕兒子“玩物喪志”,一心想把兒子往仕途上拉,就 拜托了老 友張作霖。於是張作霖給張伯駒封了個“提調官”也 就是秘 書,是個閑職。這樣,張伯駒就有了機會在東北待上 一陣子, 結識了張作霖的兒子張學良。張學良(1901—2001年 ),字漢 卿,別號毅庵。農歷辛丑年4月17日生於遼寧臺安縣 。張伯 駒初識張學良時,張學良尚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 正處在愛 玩的年齡,琴棋書畫、鬥狗走馬,沒有不通的。但是 ,他盡管 天資聰慧,畢竟身處關外,家父又是綠林出身,說不 上什麼文 化底蘊,對一些藝術門類的理解,還停留在看熱鬧上 ,張伯駒 則起到了指點門徑的作用。例如在文物收藏上,對於 張伯駒的 指點,張學良頗感興趣。因為他父親在東北的地位, 加上手頭 闊綽,一起步就在較高的水平上,藏有不少珍品。同 類相求, 惺惺相惜,在奉天不過一個多月,張伯駒、張學良朝 夕相伴, 抵足而眠,談詩論畫,好不快活。張作霖看在眼裡, 不樂意 了。他警告張學良不要像張伯駒一樣“玩物喪志”。
    父親的呵 斥,反而激起了少年張學良的逆反心理,他央求張伯 駒將他帶 到關內,開闊一下眼界,也想見見“紅豆館主”溥侗 。張伯駒 馬上嚴肅起來,他想,張學良少年英武、風流文采, 假如日後 脫穎而出,出息要比自己大多了,再說,有這樣的同 行當權, 對發展和保護他所鐘愛的文化藝術事業所起的作用, 也會很 大。於是,他勸張學良,要多習戰陣,文武兼資,要 干對** 有好處的大事。從此,張伯駒與張學良成了莫逆之交 。
    幾年後,在張伯駒的引薦下,張學良在北京見到 了袁克 文、溥侗、方地山等一幫文人雅士。張學良很是興奮 ,他告訴 大家,他準備辦一份《北洋畫報》,作為各位展示纔 學的場所, 也算是為後人保留一些國粹精華。 ’ 不久,張學良委托他的摯友和**幕僚馮武越創 辦了《北 洋畫報》,不僅京津兩地一些名士文人如張伯駒、溥 侗、袁克 文、方地山等常在《北洋畫報》上發表書畫、詩作, 張學良亦 興致所至,常常賦詩在畫報上發表。四個公子也就在 這段時間 裡在北京風光一時,遠近聞名。
    當然,少帥張學良青年時代的名望還主要是因為 他是軍事 統帥。僅東北軍易幟和進兵關內兩次壯舉,就使年僅 30歲的 張學良名聲大振,後來他與楊虎城將軍發動的“西安 事變”, *成為歷史的壯舉。
    和張伯駒交往頗密的還有一人叫方地山。方地山 和張伯 駒、袁克文都有一種特殊關繫——亦師亦友。方地山 (1873— 1936年),江蘇揚州人,出生在書香世家,父為舉人 。方地山 13歲時考中秀纔,後在北洋武備學堂教書,常在天津 《大公 報》上發表文章,文名漸著,被直隸總督袁世凱看中 ,重金聘 為家館西席(家庭教師),教授袁氏幾個兒子詩詞作 文,跟袁 家兩代結下了不解之緣。先教袁克文幾個大些的孩子 ,後教幾 個小些的孩子,其中就有張伯駒。
    方擅長書法善制聯語,被稱之為民國“聯聖”。
    尤擅撰嵌 名聯、趣聯。擅用對聯敘事、答對。
    P21-2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