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最後的勝者(傑米·戴蒙與摩根大通的興起)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財經人物
【市場價】
310-449
【優惠價】
194-281
【介質】 book
【ISBN】97875060409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東方
  • ISBN:9787506040945
  • 作者:(加)達夫·麥克唐納|譯者:孫曉芳
  • 頁數:263
  • 出版日期:2011-01-01
  • 印刷日期:2011-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61千字
  • 有著銀行家血統的傑米·戴蒙,從美國運通、旅行者集團,到美一銀行、摩根大通,“對任何事情,都雷厲風行。他隻會實干,想法隻會拖延時間。
      他是當今華爾街的領軍人物和**的英雄!隻有他和他的摩根大通在華爾街***艱難的時期飛躍發展。他用11個小時就收購了美國五大投行之一的貝爾斯登。他是***宴請胡錦濤時白宮國宴的座上嘉賓。不了解他,不能說了解了華爾街。他,就是摩根大通**兼CEO,傑米·戴蒙。
    **作家達夫·麥克唐納早在2004年就榮獲加拿大**雜志大獎。《*後的勝者——傑米·戴蒙與摩根大通的興起》***上榜圖書,是摩根大通高度贊賞的一部傳記。
  •   在2008年災難性的金融危機中出現了一位領袖,他帶領他的團隊巧妙 度過了這場金融浩劫,令對手望塵莫及。他就是傑米·戴蒙,摩根大通主 席兼CEO,華爾街的領軍人物。2008年,戴蒙在短短十一個小時之內就收購 了瀕臨破產的競爭對手貝爾斯登,震驚世界。更令人驚嘆的是,在全行業 陷入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戴蒙卻領導公司不斷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當戴 蒙的競爭者們目睹自己的公司轟然倒塌之際,唯獨摩根大通,在華爾街史 上最艱難的時期飛躍發展。 《最後的勝者——傑米·戴蒙與摩根大通的興起》由達夫·麥克唐納 編著。 關於傑米·戴蒙的傳記《最後的勝者——傑米·戴蒙與摩根大通的興 起》對這位當今金融界唯一可以被稱為英雄的人物做了最全面刻畫。
  • 序言
    第1章 銀行定的血統
    第2章 導師
    第3章 人生的次級
    第4章 建立**的交易機器
    第5章 主宰命運
    第6章 內部的焦慮
    第7章 **短暫的風景
    第8章 隻剩下乞力馬扎羅山
    第9章 外部人
    **0章 歸來
    **1章 無虧而贏
    **2章 夢想
    **3章 新勢力的崛起
    **4章 金融巨人能否繼續風采依舊
    後記
  • 韋爾自70年代結交的老友、公司董事會的**董事喬·懷特(Joe Wright)曾提醒韋爾說,公司*名為*加面向消費者的旅行者集團可能 會有損普萊莫瑞卡已在金融市場界所樹立的良好聲望,韋爾的回答則* 為直接:“說白了吧,是我在金融市場界享有聲望,而不是普萊莫瑞 卡。”盡管此時的韋爾狂妄自大,但他仍然懂得去獎勵那些值得獎勵的 人。11月,他又授予戴蒙另一個頭銜:旅行者集團首席運營官。
    除了試圖阻止格林希爾把大額資金揮霍在他聘請來的摩根士丹利老 友們的身上,戴蒙還要應對另一個讓他頭疼的**主管:公司經紀業務 主管約瑟夫·潘穆利。潘穆利是一個跟韋爾如出一轍的鼓動家。是那 種對團隊進行思想鼓動時能把自己感動得流淚的人。但是這位口若懸 河的意大利裔美國人卻是個怪異的管理者。他無法把希爾森公司與美 邦證券恰當地融合在一起,經紀人也在私下對媒體透露說公司計算機繫 統有時不能正常工作,而且官僚作風讓人感覺很壓抑。
    潘穆利也常常向經紀人輕易許諾;但之後又不能兌現——比如保障 補償金。當他因此受到責怪時,他便會施加一些小威脅。不論是韋爾 還是格林希爾所常常聽到的就是潘穆利要離開公司,並帶走之前9000 名希爾森公司的經紀人。戴蒙聽說了潘穆利發出的威脅,有**就找 潘穆利進行了一次談話,以提醒他擺正自己的位置。戴蒙說,“約瑟 夫,就像你所知道的那樣,你**次跟我說要離開公司的時候,我就想 解雇你。但是你應該知道,你可以提出任何問題。”潘穆利回答說, “很好。我們會合作得很愉快。” *終,問題並未真正得到解決。但是戴蒙已經不需要解雇潘穆利 了。到1994年夏天,*終韋爾和格林希爾對潘穆利再也無法忍受了, 他們把潘穆利叫到格林希爾的辦公室,告知他被任命為旅行者集團的副 **。從那時開始,戴蒙開始直接管理經紀人這支隊伍,開始了他前 所未有的繁忙工作。他的助理特麗薩·斯威尼覺得在此期間,她整天 連坐一下的時間都沒有。“一開始,我從不向他問好,他也不向我打 招呼,”她說,“我每天早上七點到辦公室,晚上十點纔離開。我丈 夫是個投資銀行家,我比他工作的時間還要長。曾經一度我都不清楚 我和傑米到底還是不是朋友。我這一輩子從沒這麼辛苦地工作過。” 潘穆利可能猜想公司會像對待扎布那樣去對待他。可能會如此, 但是韋爾有了另外的想法。他意識到公司的保險業務可以任用像被辭 退的阿特·威廉姆斯那樣熱血沸騰的***,於是他便讓潘穆利去管理 普萊莫瑞卡的金融服務業。
    媒體得出結論,戴蒙的進一步晉升確立了他站到了韋爾的繼任者這 一位置。戴蒙在《商業周刊》對此事作了評論,言語極具政治口吻, “桑迪還會繼續工作很長時間,到時候他需要考慮這個問題。如果繼 任者不是我,那也無所謂。” 格林希爾受聘加入美邦已經兩年了,所有相關人員都痛苦得意識到 引進格林希爾對於公司的發展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即使韋爾在1994 年初賦予了戴蒙重大職權,任命他為美邦希爾森的首席運營官,但這並 不能控制格林希爾大手大腳地過度開銷。
    前一年在香港和北京設立豪華的辦事處*終遭遇了代價慘重的失 敗。格林希爾的團隊剛來時帶來了新業務,但很快證明他們無法成功 地把他們在摩根士丹利的大批老窖戶挖過來。對投資銀行來說*重要 的就是人際關繫,當初聘用格林希爾作為奇襲兵的想法,很大原因不僅 在於摩根士丹利的人力資源,而且在於其所掌握的大量客戶。
    此時格林希爾和戴蒙*是屢屢發生衝突,如同揮霍者與吝嗇鬼是天 生的對頭一般。即使戴蒙牢固地控制公司成本,使公司的股權收益保 持在華爾街的**地位,但是格林希爾源源不斷地揮霍公司資金使得經 紀人業務部和投資銀行業務部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戴蒙知道自己 是出了名的吝嗇,他曾經打趣自己的開源節流政策——詢問公司員工是 否擰緊了自動廁紙機,保證每次隻能拽出一張廁紙。) 但是需要指明的是,戴蒙並非僅僅靠節約來增加公司收入。他也 進行商業投資。例如,在美邦和希爾森合並之後,他投入大量資金建 立了*為**的經紀人工作站,並推出了一繫列新產品和新服務。經 紀人業務的生產力迅猛增長,負淨投資流量開始轉正,財政收入也隨之 攀升。對戴蒙來說,能夠帶來收益的花費可以欣然接受,反之則肯定 是不可以的。
    格林希爾仍然在四處奔波,但他在每天工作結束後無法發布令人信 服的結果,這點成了公司談論的話題。一個同事回憶道,“我們稱他 為‘雨人’,他認為這個稱號很恰當,覺得那指的是能呼風喚雨的招財 者,但事實上我們指的是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扎布是 個無能的管理者,但是收拾格林希爾留下的爛攤子簡直像是給大像遊行 表演後收拾殘局。” 1995年3月,《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將美邦內部的混亂 公之於眾,並得出結論說,盡管美邦雄心壯志,但美邦在投資銀行業仍 然處於弱勢地位。的確如此,在過去的一年,幾近*望的韋爾聯繫過 高盛的喬恩·科賽因(Jon Corzine)以及美林的大衛·科曼斯基(David Komansky),希望他們能通過並購來重組美邦,但是兩人對此都毫無 興趣。
    與此同時,戴蒙逐漸從格林希爾手裡奪取公司的控制權。五月, 戴蒙實施了一次被稱為“紀念日大清洗”的舉措,迫使債券交易部門主 管傑克·林尼斯(Jaek Lyhess)以及其他三位員工離開了公司。6月, 美邦的情況日益惡化,戴蒙將其在旅行者的首席財務官的頭銜讓給了海 堤·米勒。像當初在韋爾手下工作的戴蒙一樣。海堤·米勒很快便從 一名助理升為整個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傑伊·費希曼對首席財務官 一職覬覦已久,因此事從戴蒙旗下立即轉投了利普。一位管理人員回 憶說,“從那時起,費什曼幾乎忘記了戴蒙這個名字。”) 戴蒙越發不滿,開始在會議上公開批評格林希爾。韋爾後來寫 道,他開始擔心戴蒙無法與許多**管理人員相處,包括弗蘭克·扎 布、約瑟夫·潘穆利以及鮑勃·格林希爾。“從某種程度上講,戴蒙 似乎與所有跟我有密切關繫的人都無法相處,”韋爾在《桑迪·韋爾自 傳》中寫道,“就好像這些人是他的威脅。我理解傑米的許多想法, 但他不能*加團結地管理公司讓我很擔憂。”即便如此,韋爾能夠看 出。結果並不**如他所願。
    年底,格林希爾知道他該離開美邦了。在1996年1月,格林希爾 帶著3 400萬美元的解雇補償金離開了公司。戴蒙被任命為公司董事 長兼首席執行官。戴蒙的父親也在公司任職,他給戴蒙打電話並表示 祝賀。(父親跟戴蒙開玩笑說,“如果我有任何不滿,能直接給你打 電話嗎?”)戴蒙所做的**件事就是向員工就這場昂貴實驗的失敗致 歉。他對經紀人隊伍說,“我們犯了一個錯誤,我感到很抱歉。但是 讓我們繼續吧。” (後來一繫列的事件表明,格林希爾之所以未能把美邦證券帶入一 個*高的高度,其原因*多在於企業文化而非個人能力。1997年,格 林希爾建立了一家同名的專業投資銀行——格林希爾公司(Greenhill& Co.)。到2009年,格林希爾其繫統地發展為一家資產達20億,並擁 有55名執行董事的公司。他繼續進行昂貴的咨詢交易。盡管在2008 年公司業績隨華爾街其他公司的下降而有所降低,但其收益仍達到 2.22億美元。) 美邦希爾森1996年的**季度的業績有所提高。公司嚴格控制支 出,股權收益率在整個華爾街高居首位。當1995年第四季度,戴蒙已 經**從格林希爾手裡獲得公司的控制權後。公司的股權收益率就高達 30%以上。當年晚些時候,在《商業周刊》的一次采訪中,戴蒙甚至 把之前人們所認為由格林希爾導致的失敗的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戴 蒙對雜志說,“我們拼命做得太多也太快。責任在我,不在鮑勃。” 正是在戴蒙職業生涯的這一時期,他與韋爾*終關繫破裂的種子已 經悄悄埋下。韋爾隻想讓戴蒙在幕後工作,他還不想讓戴蒙與他分享 榮譽。1995年7月,《紐約時報》刊登了兩人的一張照片,照片中韋 爾遠遠地站在戴蒙身後。這讓韋爾十分生氣。
    《紐約時報》發表的這篇文章題為“主宰自己的命運——韋爾繼承 人在旅行者集團步步高升”。盡管韋爾對文章的觀點持贊同態度,許 多人認為這篇文章看似無意冒犯韋爾,隻是在稱贊戴蒙的纔能,事實上 它卻是兩人關繫的重大轉折點。韋爾將這篇文章視為一種不可原諒的 越權行為,盡管很明顯戴蒙與文章中所選擇的照片沒有任何關繫。
    瓊·韋爾隨意地對西米斯·戴蒙提起此事,“戴蒙太過引人矚目,這恐 怕不太好。” 當然,這不過是各人看法有所不同。這篇文章不過是承認了一個 很明顯的事實,在過去的十多年以來,戴蒙在公司承擔起越來越重的責 任。內部人士也認為戴蒙當之無愧。畢竟,他確實同一時間在處理所 有的事情,無論是商談下一筆大生意,還是僅僅關心一下*微不足道的 稅務問題,到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同事們打趣道,每天早上六點戴 蒙便開始在美邦四周轉轉,看看誰已經來上班了。他們戲稱此事為 “查床”。
    盡管在《時代周刊》的文章中韋爾自己也對戴蒙進行了熱情洋溢的 肯定,但是一位董事會成員暗示說戴蒙是旅行者的核心人物,而不是韋 爾,這讓韋爾大喫一驚。旅行者集團的一名董事,約瑟夫·卡裡法諾 (Joseph Califano)事實上確實說過這樣的話,“戴蒙經營著美邦”。
    他還說,“戴蒙越來越成為整個旅行者集團發展的驅動力。”韋爾身邊 的許多人發現韋爾開始有一種不安全感,他越來越把戴蒙視為一種威 脅,而不是一位盟友。
    (韋爾的一位前同事稱“在《財富》雜志的封面上見到韋爾”,韋 爾對此曾經,也永遠會感到無比滿足。即便在他退休以後,他的辦公 室仍然是韋爾,公司管理者以及慈善家所尊崇的聖地。) P56-59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