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制度的邏輯 曹沛霖 著 社會科學總論經管、勵志 新華書店正版圖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科學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5439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ISBN編號:9787208154391
書名:制度的邏輯 制度的邏輯
作者:無

代碼:80
是否是套裝:否
出版社名稱:上海人民出版社


    
    
"

制度的邏輯

作  者: 曹沛霖 著
size="731x8"
定  價: 80
size="731x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size="731x8"
出版日期: 2019年01月01日
size="731x8"
頁  數: 0
size="731x8"
裝  幀: 平裝
size="731x8"
ISBN: 9787208154391
size="731x8"
目錄
●新版說明/1
序/1
章 制度比較擦亮政治分析的眼睛/1
制度研究縱橫談/1
制度比較擦亮政治分析的眼睛/2
政治制度的階級屬性/4
制度是活的東西/5
政治制度的“和而不同”/6
比較政治制度研究的鼻祖/7
比較政治制度研究方法/8
政治制度的內外與表裡/10
第二章 制度發展也是硬道理/12
20世紀是人權制度發展的世紀/12
國家權力核心從議會走向行政/13
國家職能從“統治”走向“治理”/15
官僚制從完善走向失範/16
民主選舉制度陷入困惑/16
政黨制度面臨現代化的挑戰/18
蘇東改制與重新定位/19
中國的“二次革命”/21
歐洲非國家體繫的創造/22
制度發展也是硬道理/23
政治制度具有開放的秉性/24
比較政治制度為什麼要首先研究英國/24
英國政治制度精義/26
第三章 中西文化“和而不同”/30
中西文化分叉點/30
中西文化分叉的地緣因素/33
中西文化分叉的商業因素/35
西方文化對血親關繫的逐步削弱和破除/36
中國文化對血親關繫的強化和放大/41
中西啟蒙的不同邏輯/45
華盛頓的政治遺產/47
知識經濟背後的知識傳統/48
盧梭論立法者/50
評盧梭的《社會契約論》/51
法治是公共政治/54
第四章 議會政治的歷史與現實/56
現代議會的開端/56
傳統議會與現代議會/58
普選制的歷程/60
普選制的不同形態/62
議會的世紀/64
沒有代議制就沒有現代民主/66
為資產階級政府加冕的“現代教皇”/69
多數原則與少數原則/71
現代政治“學校”/74
“跛足的兩院制”/77
美國兩院的默契是兩院制長期穩定的“秘密”/78
政黨是英國“議行結合”的黏合劑/79
政黨與民主/81
議行權力分立體制/82
半總統制政府/85
議會政治是程序政治/87
議會權力的虛化/92
議會政治危機的根源/93
議會政治危機的實質/95
“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96
議會與行政權力關繫改革/100
議會的自我改革/101
通向政治文明的不二法門/103
第五章 現代民主制度的形態演變/105
行政集權民主制/105
行政集權獨裁制/107
行政集權權威制/110
道德集權民主制/111
共同參與民主制/113
“社區”不等於“自由人聯合體”/117
道德集權民主制的優越性/122
重建公共權力的道德立場/126
西方民主制度的兩個傳統/128
現代民主制度的四個基本原理/132
分權制衡的三種模式/135
瑞典的“Ombudsman”制度/137
不“黑暗的”中世紀/142
虛君不“虛”/146
原始積累運動中的英國政府/148
多層次的地方自治/149
復合分權/151
地方自治與地方分權不可分離/152
直接民主制的歷史命運/157
直接民主與社會主義民主/159
第六章 政府與市場:社會進步的兩個“輪子”/162
社會進步的兩個“輪子”/162
維持正義的兩種力量/163
“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165
政府的“拐杖”功能/167
經濟體制轉型中的國家與產權/168
蘇聯解體的又一種解釋/169
小的管不了,大的就管不好/174
“第三隻手”/175
社會職能不決定國家階級屬性/176
從國家起源看社會職能/180
不可混淆“治事”與“治人”/182
西方國家機器的膨脹/184
社會職能的分化與發展/186
職能變化與機構擴張/188
政府職能擴張的階段性/190
政府職能擴張的有限性/192
政府職能擴張的財政性/194
戰後西方政府體制改革/195
政府的縱向聯繫與橫向聯繫/197
第七章 優化政府體繫是理性的呼聲/200
政治體制改革的三條路徑/200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三個階段/201
政治體制改革的三種模式/202
政治體制改革的“先行官”/204
人事制度改革的根本是尊重人/205
辯證看待機構改革的“循環怪圈”/207
不要誤解體制改革的目標/211
行政高效化/212
評“行政三分”/213
從“希望工程”反思政府責任/214
對“以德治國”的誤解/215
政府改革也要“以人為本”/217
人類文明離不開政治治理/218
優化政府體繫是理性的呼聲/219
政府體繫優化的兩大目標/221
政府體繫優化的十個領域/222
政府體繫優化不能畢其功於一役/223
政府體繫優化要避免西方中心論/224
政治發展的經濟路徑/227
從政府轉變到政府發展/229
政府要注意保養自己的權威/230
轉變職能不是減輕任務/231
機構改革不等於精簡機構/232
中國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233
關鍵是轉變政府的“無形”職能/234
中央與地方關繫的動態平衡/236
對“轉變”政府職能的困惑/238
第八章 經濟擴張的政治後果/240
重溫兩百年前的那場爭論/240
制約欲望的三種方式/243
利益制約欲望/245
制約欲望的兩種政治企圖/247
經濟擴張改進政治的兩條路線/248
走出利益制約欲望的循環怪圈/251
第九章 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255
社會資本是一種新的解釋框架/255
資本主義發展視野中的社會資本理論/258
治理與社會資本/261
人民的權利是法治的精髓/262
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265
政治文明與政治知識化/265
政治知識化促進制度成長/267
政治知識化培育現代公民文化/268
政治知識化的思維機制/269
政治知識化的動力機制/270
政治知識化的社會條件/271
政治知識化的制度機制/273
讓制度運轉起來的政治知識化/273
在制度運轉中推進政治知識化/275
政府與民間組織的關繫問題/278
對待民間組織的“管”與“不管”/280
社會轉型中的政治信任問題/282
學術體制與智庫功能的發揮/285
第十章 改革開放與國家治理的進步/288
透過經濟看政治/288
處理好國權、政權與人權的關繫/289
改革開放成就的制度評估/291
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解讀/292
腐敗的六個要素與反腐敗/293
對制度弊端的認識/294
走出“歷史周期率”的必由之路/296
探索制度評價的基本標準/298
發展社會主義必須注重制度建設/299
中國式民主就是中國民主/301
中國民主的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302
比較研究是解讀“中國模式”的鑰匙/304
“中國模式”熱問題的冷思考/305
國家治理與民主治理的比較/308
國家治理與法治德治的關繫/311
三種全球治理模式的歷史比較/314
中國與多極政治全球治理模式/316
第十一章 中國政治學的反思與重構/318
政治學入門談/318
中國政治學缺乏解釋力/320
中國政治學中事實與價值的分裂/322
馬克思主義“大政治”觀/324
當代中國政治學發展的機遇/327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328
中國政治學的三個來源與整合/331
理論創新的艱難與崇高/331
走向科學的中國政治學/333
走向實際的中國政治學/335
走向世界的中國政治學/338
中國行政倫理學的使命/341
中國政治學的改進方向/343
中國政治學的重構發展/346
第十二章 比較政治研究在中國的發展/349
評阿爾蒙德的《比較政治學》/349
阿爾蒙德及其結構功能主義/351
阿爾蒙德與《當代比較政治學》/354
阿爾蒙德的比較方法及其批評/356
《比較政治學》譯事與影響/358
中國比較政治學的歷史命運/361
比較政治制度基礎上的拓展/363
比較政治的基礎是國別研究/366
比較政治制度的三個“更重要”/367
中國比較政治學的三個走向/370
比較研究與中國的政治發展/373
比較政治研究中的話語差異/375
對比較政治議題的若干遐想/376
比較政治與民主化研究問題/378
編後記/382
增訂後記/384
內容虛線

內容簡介

size="789x11"

本書原名《制度縱橫談》,2005年5月,正值復旦大學百年校慶,曹沛霖先生的這一著作作為校慶獻禮之一,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書出版之後,受到了廣大師生和讀者的歡迎。
本書初版是由其學生劉建軍與何歷宇從曹沛霖過去的著述中摘編出的一個節錄本,以反映其學術研究的概貌和歷程。本次增訂以初版為底本,主要摘編和增補了曹沛霖先生近十多年來的學術論文、隨筆、訪談以及在部分學術會議上的發言。劉建軍、唐亞林、杜歡三位編者盡量保持本書原貌,根據相近的主題分別對各章進行增補,並把很後一章擴展為三章的內容,使得原來的十章增加為十二章。在增補的同時,也對一些字詞、語句和段落進行了技術調整。初稿完成之後,曹沛霖先生親自對全文進行了審訂,並很終定稿。為了區別於初版,並凸顯本書的核心主題,特將增訂版的書名改為《制度的邏輯》。

作者簡介

曹沛霖 著

size="43x26"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