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散居在祖國內地的蒙古族及後裔/中國蒙古族繫列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人口學/文化人類學
【市場價】
488-707
【優惠價】
305-442
【介質】 book
【ISBN】978720411451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內蒙人民
  • ISBN:9787204114511
  • 作者:王建華|主編:孛兒隻斤·蘇和
  • 頁數:409
  • 出版日期:2013-03-01
  • 印刷日期:2013-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560千字
  • 《散居在祖**地的蒙古族及後裔》由王建華著,現在中國蒙古族聚居地區的很多地名都來源於蒙古族的部落名稱。但是由於歷史的變遷,很多人不十分清楚這些地名的歷史沿革,這些地名本身就隱含著一部蒙古部落的歷史。蒙古族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世人皆知,她除了繼承蒙古族的主體文化以外,各部落還**特色。這是由於蒙古族各部落的歷史、居住地域廣闊以及與周邊不同民族接觸和影響所造成的,因此蒙古各部落的民俗文化也各具特點。
  • 王建華先生經過多年對蒙古族歷史文化的傾心研 究,把他的研究成果以《散居在祖國內地的蒙古族及 後裔》的形式展現在讀者面前。《散居在祖國內地的 蒙古族及後裔》繫統介紹了中國境內蒙古部落和群體 。相信這部書與讀者見面以後,能夠起到在廣大讀者 中普及蒙古民族歷史文化的作用,為落實中央關於推 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以及為我們內蒙古自治 區文化大區建設作出貢獻。
  • 前言
    概述
    河南省
    一、南陽王姓蒙古族——忽必烈第九子鎮南王脫歡家族的後人一
    1.現狀
    2.王姓蒙古族民風民俗
    3.揭示王姓繫蒙古族的碑刻、家譜、史籍資料
    4.王姓蒙古族來到河南省的歷史
    5.對南陽王姓蒙古族幾個問題的討論
    二、南陽忽姓蒙古族及後裔——忽必烈第十子忽都魯帖木兒王的後人
    三、安陽、濮陽、許昌董、李、馬、關、陳五姓蒙古族及後裔
    1.五姓蒙古族及後裔現狀
    2.五姓蒙古族的歷史和遺留的史證
    3.五姓蒙古族民風民俗
    4.滑縣元朝四拖王墓地
    5.五姓蒙古族始祖豫王
    四、濮陽郭姓蒙古族及後裔——元朝駙馬郭庸的後人
    五、安陽市林州申姓蒙古族後裔——窩闊臺汗的後人
    1.申姓蒙古族後裔歷史
    2.申姓蒙古族後裔遺留的風俗習慣
    3.對申姓蒙古族後裔譜繫的探討
    六、新鄉市和安陽市可、馮、張三個姓氏蒙古族——成吉思汗宗室可反反的後人
    1.可、馮、張三個姓氏蒙古族的歷史和史料
    2.可、馮、張三姓蒙古族風俗習慣和現狀
    七、洛陽和南陽李姓蒙古族及後裔——木華黎的後人
    1.李姓蒙古族現狀
    2.李姓蒙古族遺留的風俗習慣
    3.李姓蒙古族的歷史和史料
    八、許昌市黃姓蒙古族及後裔——元成宗鐵穆耳的後人
    1.黃姓蒙古族的歷史和史料
    2.對許昌黃姓蒙古族歷史的說明
    九、駐馬店市梁姓蒙古族——忽必烈之孫也先帖木兒的後人
    十、鄭州市校姓蒙古族後裔——術赤之孫撒裡答的後人
    1.校姓蒙古族後裔現狀
    2.校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和史料
    3.校姓蒙古族後裔遺留的風俗習慣
    十一、平頂山市馬、宣兩姓蒙古族——元朝重臣馬禿塔兒和宣貼木兒的後人
    1.馬姓、宣姓蒙古族現狀和遺留的風俗習慣
    2.馬、宣兩姓蒙古族的歷史和史料
    十二、開封市蒙古族——清朝蒙古八旗駐防軍的後人
    河南、山東蘇姓
    蘇姓蒙古族後裔——忽必烈第九子鎮南王脫歡家族的後人
    1.蘇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和來源
    2.蘇姓蒙古族後裔現狀
    3.蘇姓蒙古族後裔遺留的風俗習慣
    山東省
    一、煙臺市都姓蒙古族後裔——元軍五部探馬赤軍帥必裡海的後人
    1.都姓蒙古族後裔現狀
    2.都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和來源
    二、淄博市劉姓蒙古族——斡羅那歹氏的後人
    1.劉姓蒙古族的現狀
    2.劉姓蒙古族的歷史和史料
    河北省
    邢臺市脫姓蒙古族後裔——元朝右丞相脫脫的後人
    1.脫姓蒙古族後裔現狀
    2.脫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
    3.脫姓蒙古族後裔歷史探討
    4.現代資料對脫脫家族的記載和分析
    山西省
    陽泉市孫姓蒙古族——元代顯貴塔海的後人
    1.孫姓蒙古族現狀
    2.孫姓蒙古族的歷史和史料
    3.孫姓蒙古族遺留的風俗習慣
    陝西省
    一、寶雞市屈姓蒙古族後裔——太宗窩闊臺的後人
    1.屈姓蒙古族後裔現狀和風俗習慣
    2.屈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遺跡和史料
    二、渭南市拜姓蒙古族後裔——木華黎的另一支後人
    1.拜姓蒙古族後裔現狀和風俗習慣
    2.拜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
    甘肅省
    一、白銀市馬姓蒙古族後裔——元裔鐵禮棉、鐵禮秀後人
    1.馬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和史料
    2.對馬姓蒙古族後裔歷史的探討
    二、白銀市趙姓蒙古族後裔——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溫後人
    江蘇省
    一、無錫市李姓蒙古族後裔——成吉思汗女婿嘉那的後人
    1.李姓蒙古族後裔的現狀
    2.李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
    二、鎮江蒙古族——清代蒙古八旗軍的後人
    福建省
    一、泉州市出姓蒙古族——木華黎在福建的後人
    1.出姓蒙古族現狀和風俗習慣
    2.出姓蒙古族歷史
    二、泉州石獅市干姓蒙古族——明朝蒙古族將軍干八禿帖
    木兒的後人
    1.干姓蒙古族現狀
    2.干姓蒙古族歷史
    3.干姓蒙古族歷史中待考的問題
    廣東省
    一、河源市沙姓蒙古族——元朝達魯花赤阿裡沙的後人_
    1.沙姓蒙古族後裔現狀
    2.沙姓蒙古族後裔歷史
    二、陽江市沙姓蒙古族後裔——元朝達魯花赤沙不丁在廣東的後人
    1.沙姓蒙古族後裔現狀
    2.沙姓蒙古族後裔歷史
    3.對沙姓蒙古族後裔歷史的探討
    湖北省
    一、恩施州鶴峰縣部姓蒙古族——忽必烈第九子鎮南王脫歡家族另一支後人
    1.部姓蒙古族現狀
    2.部姓蒙古族歷史
    二、黃岡市紅安縣王姓蒙古族——元末顯貴也先不花的後人
    1.王姓蒙古族現狀
    2.王姓蒙古族歷史
    3.王姓蒙古族民俗
    三、荊州洪湖市陸姓蒙古族後裔——阿裡不哥的後人
    1.陸姓蒙古族後裔的現狀
    2.陸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
    3.陸姓蒙古族後裔歷史的存疑
    湖南、湖北沙姓
    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後裔——元朝達魯花赤、沙不丁在在湖北、湖南的後人
    1.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後裔現狀
    2.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後裔歷史
    3.對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後裔歷史的探討
    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餘姓
    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餘姓蒙古族及後裔——黃金家族南平王鐵木健的後人
    1.餘姓蒙古族後裔的歷史和史料
    2.對佘姓蒙古族後裔歷史的探討
    3.佘姓蒙古族後裔現狀和遺留的風俗習慣
    重慶市
    彭水縣譚、張兩姓蒙古族——傳說是元順帝弟兄的後人
    1.彭水蒙古族的現狀
    2.譚、張二姓蒙古族歷史
    3.譚、張二姓蒙古族歷史的討論
    4.譚、張二姓蒙古族遺留的風俗習慣
    雲南省(含在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餘姓)
    一、通海縣旃、官、華姓蒙古族——滇南宣慰使司都元帥阿喇帖木耳的後人
    二、文山州火、伙姓蒙古族——元樞密院虎都帖木兒的後人
    三、紅河開遠市州伍姓蒙古族——元宣德王不答失裡的後人
    1.伍姓蒙古族現狀
    2.伍姓蒙古族歷史
    3.需要探討的幾個問題
    四、紅河州蒙自市湯姓、董姓蒙古族——元朝湯撒喇忽、花嚴奴、察杜董的後人
    五、昆明市石林縣楊姓蒙古族——元朝武德將軍普魯海牙的後人
    六、昆明市轄安寧市馬姓蒙古族後裔——元朝池卜花的後人
    七、雲南朵姓蒙古族後裔——元朝雲南行省廉訪使朵兒赤的後人
    八、分布在雲南的其他姓氏蒙古族後裔
    附錄
    本書所涉及的歷史和民族知識
    一、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識別
    二、成吉思汗和他所建立的蒙古帝國
    1.蒙元帝國的輝煌
    2.成吉思汗經典箴言
    3.成吉思汗法典(大扎撤)
    4.蒙古帝國、元朝、北元汗位排序(1206—1634年)
    5.與本書相關的成吉思汗黃金家族世繫簡介
    6.蒙元帝國都城簡介
    7.中國境內成吉思汗祭祀聖地簡介
    三、元朝的基本統治制度
    1.元朝的行省設置
    2.元朝中央和地方機構設置
    3.元朝的軍事制度簡介
    記熱心於民族事業的內地蒙古族人
    一、河南省南陽王姓
    二、全國熱心民族事業的人士介紹
    參考資料
    後記
  • 概述 蒙古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她族的驕傲。在蒙 古帝國立國以後的八百 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世多年的歷史中, 蒙古民族的足跡遍布歐 界上為數不多的參與改變世界歷史的亞大陸,**改 變了13世紀以後的歐亞 強悍民族,在這個民族中,誕生了世大陸**、民族 分布的格局。在中國也 界偉人——成吉思汗,成為了蒙古民是如此。
    蒙古民族在元朝以武力 統一中國,並以武力鞏固其統 治,在全國各地派駐了大量蒙 古軍隊,以元朝宗王、萬戶等 方式進行統治,在中國歷** **行省制度,並在內地派駐 大量達魯花赤(地方官員)。
    根據文獻記載,僅在揚州一 地,蒙古士卒*多時達萬餘 人,雲南梁王統治下的雲南亦 有十幾萬駐軍,在中原一帶, 也有大量蒙古駐軍。由此可 見,在內地各行省、諸王封地 上,分布著大量的蒙古駐軍、 官員和蒙古族屬眾。
    1368年,朱元璋領導的 農民起義軍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以妥 懂帖睦爾(元惠宗)為首的蒙古統治 者從元大都(現北京)退回到蒙古草 原,使蒙古地區重新成為他們的活動 中心,並延續元朝政權為北元。元朝 統治崩潰以後,在內地和南方各省的 數十萬蒙古駐軍、官員和蒙古族屬民 未能返回漠北,大多數被明軍俘虜和 收降,有的參加了明軍。據《蒙古源 流》載:“方大亂時,各處轉戰蒙古人 等四十萬內唯脫出六萬,其三十四萬俱 陷於敵。”這些元朝蒙古族遺民散布 在中**地。不過,經過600多年的繁 衍,眾多蒙古人後裔的*大部分都已經 融進了周圍民族裡,成為他們的一員。
    明初,又有大批蒙古軍民進入內 地,有的是在明朝和北元的歷次戰爭中“瀋兒峪戰役 ”中,北元官員、將校 被明軍俘虜或收降的蒙古軍民,如在士卒8.5萬餘人 被俘,在“捕魚兒海 之戰”中,蒙古貴 族、官員、士卒9 萬餘人被俘,其中 貴族、官員及家屬 等被遣送京師(南 京),其餘部眾安 置在塞內各衛所屯 牧,與漢軍雜處; 有的是被明軍遷徙 的居民,如1371年 (明洪武四年), 明將徐達為封鎖北元,將北平山後之 民、沙漠遺民19.7萬餘人遷入塞內各衛 府:有的是為逃避蒙古地區的戰亂或為 窮困的生活所迫,由首領率部主動歸降 明朝,如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故 元將領火裡火真率將校41人、部眾177 戶投明朝,1405年(明永樂三年),北 元平章把都貼木兒(吳允誠)和倫都兒 灰(柴秉誠)率部眾5000餘人投明朝。
    即使排除其中跟隨蒙古貴族北撤的部分 漢族官員和士兵,明初進入內地的蒙古 人也有數十萬。
    明朝為了分化和瓦解北元,招引 *多的蒙古人投降明朝,對內地的蒙古 人采取了懷柔和安撫政策。對貴族、首 領、官員等,授以顯職,給予厚祿,立 功者受獎晉職晉爵。明朝前期,有17 名蒙古人分別得到王、公、侯、伯的 爵位,如1370年(明洪武三年)在應 昌戰役中被明軍俘虜的元順帝孫買的 裡八臘,被封為崇禮侯;1387年(明 洪武二十年)被明軍收降的北元丞相 納哈出,被封為海西侯,永樂時,火 裡火真被封為同安侯;1423年(明永 樂二十一年),阿魯臺舊部也先土 干(金忠)歸附明成祖,被封為忠勇 王,明宣宗時,加封為太保。在各級 文武官員中,也有蒙古人任職,且其 俸祿高於同級漢官。文官中,1377年 (明洪武十年)被明軍俘虜的北元平 章安童,1390年(明洪武二十三年) 正月被任命為刑部尚書。北元丞相咬 住、忽哥赤於1390年降明後,咬住被 任命為右副都御史,忽哥赤為工部右 侍郎。擔任軍職的蒙古人*多,前述 火裡火真先後任燕山中護衛千戶、 都督僉事、右副將軍,永樂時投明的 把都貼木兒歷任右軍都督僉事、都督 同知、右都督、左都督,倫都兒灰授 後軍都督僉事;故元知院薛臺子薛斌 跟隨明成祖征戰有功,歷任燕山右護 衛指揮僉事、都督僉事、都督同知、 驃騎將軍,其弟薛貴任都督僉事;故 元遼陽行省右丞通伯子瑪魯(吳成) 隨明成祖征戰有功,先後授都指揮僉 事、都指揮使,1425年(明洪熙元 年)進左都督。其餘任指揮、總旗、 鎮撫、千戶、百戶等職的蒙古人則不計 其數。
    在用人上,明太祖在建國初年認 識到蒙古人驍勇善戰,對歸附明軍的蒙 古將領和官員就提出:“不分等類,驗 纔委任。”一些有纔學的內地蒙古人得 到任用。明軍接管大都後,在故元翰林 院、回回司天監中沒有北撤的蒙古人、 色目人仍然讓他們各司其職,有文化的 蒙古人也分別安置在禮部主客司、鴻臚 寺、行人司、四夷館等機構擔任通事、 教習等職務,發揮其專長。如洪武時, 火源潔擔任翰林院侍講,編著《華夷譯 語》,並與其他蒙漢學者一起將**的(霍莊)歸附明 朝後,於1376年(明 《元朝秘史》翻譯為漢文,使這部珍貴洪武九年),被 明太祖任命為翰林院 的歷史文獻得以傳世。元朝舊臣火你赤蒙古編修。故 元兵部尚書綽羅(李 賢)於1388年(明 洪武二十一年)投 明,先後擔任燕王府 紀善、都指揮同知、 後軍都督僉事、右都 督,屢向明成祖稟陳 己見,翻譯塞外表文 及朝廷詔敕,並向明 成祖舉薦蒙古族文人 七十等。七十任蒙古 教習,1425年,升鴻臚寺右丞。故元舊 臣答祿玉權洪武時投明後,先後擔任秦 府紀善、御史、翰林院修撰等職。永樂 時投明的七十五(徐晟),以翻譯民族 文學著稱,在錦衣衛任職,參與處理各 地民族事務。
    明初散居內地的蒙古軍民,與當 地居民雜居,從事各種職業,各自謀 生,或參加了明軍。歷次戰爭中被明軍 俘虜的普通蒙古軍民,或投附明朝的普 通蒙古軍民,有的被分配到塞內各衛所 屯牧,有的被編入明軍。明朝曾抽調蒙 古壯丁組織起13支隊伍,稱為“土達官 軍”或“漢達官軍”,駐防各重鎮。燕 王麾下的軍隊中就有蒙古阿速部人、兀 良哈三衛人,他們為燕王朱棣奪取帝 位起了重大作用。永樂以來北京御林 軍所屬“勇士營”也是以漠北來附軍 卒組織起來的。北京三大營(五軍、 三千、神機)中的“三千營”,是 以蒙古降丁組成的騎兵,“專扈從出 入,管車輦寶纛等事”。
    P002-00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