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博雅史學論叢
該商品所屬分類:成功/勵志 -> 禮儀
【市場價】
579-838
【優惠價】
362-524
【介質】 book
【ISBN】978730119680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196809
  • 作者:(日)川島真|譯者:田建國|校注:田建華
  • 頁數:566
  • 出版日期:2012-02-01
  • 印刷日期:2012-0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600千字
  • 《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是東京大學川島真教授積多年之勞的精心之作,於2004年2月由日本名古屋大學出版會出版。本書以歷史檔案為依據,以當時的時代語境為背景,以外交制度的形成、外交政策的制定、外交人纔的培養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為對像,以若干歷史事件為案例,梳理、剖析了中國清末民初的外交活動,分析研究了這些活動的表像及其本質,歸納整理出了某些規律性的東西,提出了不少獨到的見解和觀點,形成了**一格的結論,初步構築了一個頗具特色的理論框架和體繫。本書甫一問世,就因其資料翔實、方法新穎、觀點獨特等特點被譽為“在當時的時代語境中把握(中國)外交官僚追求在**社會中的‘文明國’地位而營造的制度和政策等的力作”(原著**語),榮獲日本第26屆“三得利學藝獎”,成為日本學界該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著作。
  • 川島真所著的《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充分利用日本及中國大陸、臺 灣所藏檔案史料,體察清末民初的時代語境,以華盛頓會議等影響深遠的 歷史事件為案例,梳理、剖析當時外交活動的表像、特點及其本質。對晚 清至民國北京政府時期外交制度的形成、外交政策的制定、外交機構的興 衰、外交人纔的培養,以及重要事件中中央政府、外交官僚、社會輿論所 起的作用等問題進行了詳盡分析。《中國近代外交的形成》力求擺脫以往 民初外交史研究中重評價、輕實證的痼疾,還原以往研究中未能注意到的 細節和時代特點,並追索民初外交與其前後時代外交的關繫。
  • 緒論
    一、“文明國化”的使命與“近代”的概念
    二、中國外交史研究的地位
    三、既往研究與本書的位置(1)——前史:清末以前的對外關繫
    四、既往研究與本書的位置(2)——民國前期的外交史
    五、關於史料
    **部 “近代”外交行政制度的確立
    前言 關於“外交”的思考
    第一章 組織的變遷過程
    一、**衙門的成立與組織制度
    二、從外務部到外交部——依據《外交部沿革紀略》
    三、部內各司局的組織
    四、駐外公館的沿革
    第二章 人事行政方面的制度變化
    一、清末在培養外交官方面的爭議
    二、從官制方面看北京政府的外交官資格
    三、外交部內部辦事規則的制定
    第三章 北京政府的外交官考試
    一、外交官考試實施要領——制度方面的考察
    二、外交官、領事官考試的實施狀況
    三、考生及合格者的性質
    第四章 地方外交制度
    一、**各國事務衙門與地方大員
    二、清末的地方交涉機構——從洋務局到交涉署
    三、民國交涉署制度
    四、交涉署的業務內容
    五、圍繞交涉員的各種爭論
    第五章 廣東政府的外交行政制度
    一、軍政府時期
    二、改組軍政府時期
    小結
    第二部 “文明國化”與不平等條約的修改
    前言
    第一章 清末的“近代”外交——修改不平等條約的志向
    一、同治年間的條約觀
    二、光緒年間的條約觀——新政下為修改不平等條約所做的努力
    第二章 北京政府的修改不平等條約政策
    一、中華民國的成立與“文明國”——政府承認的獲得
    二、對古巴的締約交涉
    三、對智利條約
    四、對瑞士條約
    第三章 **次世界大戰參戰與山東問題之解決
    一、從**次大戰參戰到巴黎和會
    二、巴黎和會與山東問題——依據全權代表團會議議事錄
    三、嘗試向**聯盟提出山東問題
    四、走向華盛頓會議的路程
    第四章 “施肇基十原則”的形成過程
    一、“施肇基十原則”的制訂時間
    二、“施肇基十原則”與各方面的反應
    三、遠東問題議題——以駐英公使顧維鈞與英國外交大臣寇松的會談為中心
    四、駐外公使關於議題的討論——美國提出議題之前
    五、**的各種爭論——美國提出議題之前
    六、日本對中國方面動向的認識
    七、日美關於遠東問題會議議題的見解(1)——以日本方案為中心
    八、日美關於遠東問題會議議題的見解(2)——以中美交涉為中心
    九、外交部**次修正案的制定
    十、外交部第二次修正案的制定
    十一、“施肇基十原則”提出的經過
    第五章 與新獨立各國的條約締結——“修約外交”與大國化志向
    一、**社會的變化
    二、對希臘的締約交涉
    三、對玻利維亞條約
    四、與歐洲各國的交涉
    五、**聯盟外交
    第六章 廣東政府的外交政策——以**次世界大戰為中心
    一、**次世界大戰與廣東政府
    二、巴黎和會與廣東政府
    小結 中國外交史的通史性理解與對民國前期外交的評價
    第三部 中國式“傳統”外交的潛流——宗主、大國化、空間認識
    前言
    第一章 對朝鮮外交——主權下的宗主
    一、重組宗主體制的“屬國體制”——《清季外交史料》中的1880年代後半期
    二、關於廢除朝鮮半島中國租界的中日交涉
    第二章 對暹羅交涉
    ——主權與宗主的糾葛
    一、從保護民到“中國國民”——暹羅華僑的選擇
    二、“虐待華僑”的邏輯與保護國民
    三、華僑學校事件的發生與中國的輿論
    四、亞洲聯合論與正式交涉的開始
    五、“皇帝”稱號問題與要求派遣特使
    第三章 空間意識與地域外交
    ——從俄國革命前後的對中亞外交看新疆省“外交”
    一、清末民初的新疆與中亞——《伊犁條約》
    二、俄國崩潰前後的秩序形成(1)——二月革命前後
    三、俄國崩潰前後的秩序形成(2)——**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
    四、阿富汗獨立與“新阿”通行條件
    小結
    第四部 中央與地方的外交行為
    前言
    第一章 另一個中央政府及其外交行為——廣東政府外交的三層結構
    一、廣東政府外交的三層結構
    二、三層結構與北京政府的關繫——依據北京政府外交部檔案
    第二章 中央與地方的外交
    一、有關交涉署活動的具體事例——參與決策與處理地方事件
    二、中央與地方社會的重疊性
    第三章 北京政府外交部作為“中央政府”的表現——圍繞參加1921年華盛頓會議的中國統一的爭論
    一、參會條件的“統一”與北京政府的對策
    二、**各界的“統一”爭論與北京政府的應對
    第四章 出席華盛頓會議的中華民國全權代表團的組成過程
    一、北京政府的對外一致政策與全權代表
    二、華盛頓會議與廣東政府——以南北交涉為中心
    三、代表團的形成與解體
    第五章 關東大地震與中國外交——以北京政府外交部的應對為中心
    一、“震災”外交案件的發生
    二、地方情況——外交部與浙江省、吉林省、上海市
    三、派遣王正廷與善後處理
    小結
    結語
    附錄1 **發表一覽表
    附錄2 參考史料及文獻
    附錄3 人名索引
    附錄4 事項索引
    後記
    譯者跋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