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心安是福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289-419
【優惠價】
181-262
【介質】 book
【ISBN】978751690334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華齡
  • ISBN:9787516903346
  • 作者:釋永信
  • 頁數:250
  • 出版日期:2013-09-01
  • 印刷日期:2013-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85千字
  • 釋永信編著的《心安是福》共分23個專題,如禪定:如如不動,行坐無別;心淨:靜靜得思,掃除妄心;慈悲:上善若水,離苦得樂;放下:既是解脫,又得自在等,就佛教裡難懂的術語用禪話的方式進行了精解,使人們擺脫執著的漩渦,有積極的引導作用。本書特設禪話、開示、參悟“三段式”文體。
  • 釋永信編著的《心安是福》內容簡介:佛法當中 的六道輪回,就分了善、惡各三道。其中,阿修羅、 人、天稱三善道;地獄、畜生、餓鬼稱三惡道(也叫 三途)。六道不在我們身外,都在我們心中,所以叫 六道輪回。 《華嚴經》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所謂“迷情眾生沉溺在六道受苦”,就是說一個人如 果起惡心惡行,他實際上就處在地獄道上;如果起貪 心貪行,他就處在餓鬼道上;如果起痴心痴行,他就 處在畜生道上;如果起嗔心嗔行,他就處在修羅道上 ;如果起戒心戒行,他就處於人道上;如果起善心善 行,他就處在幸福的天道上。欲修行,唯有淨正其心 ,纔是正路。 《心安是福》是一本心理勵志書籍。
  • 01 有生:幸福極樂,就在當下
    02 自度: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03 禪定:如如不動,行坐無別
    04 心安:安住當下,寧靜致遠
    05 心淨:靜淨利思,掃除妄心
    06 道心:本分如常,三業合一
    07 隨喜:成本低廉,功德無量
    08 禪悟: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09 慈悲:上善若水,離苦得樂
    10 布施:五戒三施,有所舍棄
    11 放下:既是解脫,又得自在
    12 感恩:四重恩德,圖報無漏
    13 寬容:周遍含容,世間大同
    14 忍性:生忍度恨,法忍度世
    15 空性:四大假合,因緣相依
    16 自性:一切萬法,不離其中
    17 因果:如影隨形,輪回相續
    18 殺生:無異殺佛,果報深重
    19 隨緣:順應機緣,道心不變
    20 一念:心生一念,境轉一片
    21 生死:一簑煙雨,淡度平生
    22 煩惱:掐斷我執,智若菩提
    23 勵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永信禪話 你幸福嗎? 如果有人這麼問我,我會反問:活在當下,誰不 幸福? 當下是什麼?當下就是不涉前世,不及來生,唯 論上蒼所賜予我們生命的每一分鐘,每一秒。所以, 請諸位有意修禪的不要刻意地去追求什麼幸福,也不 要抱怨自己命運多舛,時運不濟,怎麼做都不如別人 幸福。因為能夠有此生,便是我們*大的幸福。從這 個意義上講,“你幸福嗎”對我們學佛修禪者而言就 是一個偽題目。
    關於幸福與禪的內在聯繫,我想借此機會談兩點 體會。一是幸福在哪裡?幸福在心境,心是快樂和幸 福之源,幸福其實就流淌在我們生命的血液裡,抑或 幸福就在我們身邊,隻不過我們有些人沒有發現,所 以活在福中不知福。二是何謂“幸福禪”?“幸福禪 ”就是安住當下,活在當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通過修行,找到自己的那顆如如不動的心。
    那麼,在什麼情形下,“你幸福嗎”這個題目對 活在當下的人纔具有思辨價值呢?一個字叫“欲”; 兩個字叫“欲望”。現在,社會眾生對幸福感的需求 **高漲,這種需求本來是正常的、合理的,但幸福 感要是被貪欲之心所拉動,那就難以免俗了。為什麼 這麼說?因為“欲”或“欲望”作為外相,是無止境 的,又是永遠無法得以滿足的,所以,你根本就體會 不到“活在當下”的幸福感覺。
    身在福中不知福者必有太多的煩惱。因為“欲” 的推使,即使偶覺幸福,也未能持久,一旦感覺自己 不如別人幸福而將心中的不滿足轉化為牢騷、抱怨、 嫉妒與嗔恨,那麼原有的幸福感便會被痛苦所取代。
    眾生當中那些越追求幸福越找不到幸福感的人,就像 視力超群、卻非要蒙著眼睛去尋找光明的人,撞牆的 概率當然要高於真瞎子。有些抑郁癥患者,為什麼選 擇自虐、自殘、自殺?還不都是因為自尋煩惱? 既如此,何不換一種角度,嘗試一下以珍惜上蒼 賜予你的生命作為今生今世的極樂?你尚且可以不滿 意自己的現狀,但若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那麼這種 不滿意就定能催發你修持精進,並極盡自己的功德, 回向賜予你生命的父母及宇宙大地。
    佛祖釋迦牟尼住世初期,連個同定的居所都沒有 ,過的是純粹遊牧的生活,但他仍然十分樂觀,並本 著“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利他度人、自覺覺人 ”的信念,四處講經弘法,終在鹿野苑的一棵菩提樹 下化度五比丘,創立了原始的佛教。後來,摩揭陀國 國王阿閣世和拘薩羅國富商須達長者相繼為他捐建竹 林精舍和祗樹給孤獨園,可是他依然帶著弟子行乞, 直到皈依佛門者擠破寺院門檻,他纔不得不接受供養 。在佛祖心目中,貪欲就是慈悲的大敵,能夠活在當 下,為眾生解除痛苦做點實事,便是*大的幸福。而 今我們主張學佛修禪,就是要激勵眾生以佛祖為榜樣 ,在有限的生命時光裡,多發菩提心,多發慈悲心, 多做積德事,這樣我們的幸福感就會不斷地得到提升 。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符合禪的緣覺精神、菩薩 的慈悲精神,所以我們的堅持不懈就能結出真正的佛 果,達到功德圓滿。
    再從現代僧人角度看,我們活在當下,雖身陷世 俗之重圍,但我們心中有菩提,就不會被世俗的我執 所同化。我們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傳揚佛陀的正覺, 並在痛苦中表現剛毅,在逆境中表現不屈,努力地策 勵自己、完善自己,以求世間安寧無爭,出世間安定 修行,我們便與福樂同在。
    有生則有幸,未生則未幸,不生則不幸。
    此番禪話,願與同修及眾生共勉!P2-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