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聽佛說人生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297-432
【優惠價】
186-270
【介質】 book
【ISBN】978750283718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地震
  • ISBN:9787502837181
  • 作者:田鵬
  • 頁數:302
  • 出版日期:2010-06-01
  • 印刷日期:2010-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37千字
  • 《聽佛說人生》一書,對干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禪人禪事、禪思禪語,進行深入的挖掘,精選了數百餘則流傳千年的佛學故事,進行了精當的評述,闡釋佛禪智慧,探討人生哲理,使讀者通過輕松的閱讀,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佛的智慧和禪的方法,解除現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困惑、煩惱和心理障礙,使我們的精神生活*充實,物質生活*高雅,道德生活*圓滿,感情生活*純潔,人際關繫*和諧,社會生活*祥和,不斷邁向智慧的人生,圓滿的人生。
    念佛從用心開始,學佛從做人開始。禪是一面鏡,它可以照亮人的心境;禪是一盞燈,它可以指引人的心路。
    有**,和佛在夢中相遇。佛說:“我可以讓你許一個願。”我對佛說:“讓所有的讀者朋友永遠健康!”佛說:“隻能四天!”我說:“春天、夏天、秋天、鼕天。”佛說:“不行,三天。”我說:“昨天、**、明天。”佛說:“不行,兩天。”我說:“白天、黑天。”佛說:“不行,就**!”我說:“行!”佛問:“哪**?”我說:“每**!”
  • 公元前6世紀,史稱哲學的突破時期。老子、孔子和釋迦牟尼這幾個偉 大的哲人幾乎同時誕生在世界東方。他們的哲學被奉為宗教,形成道、儒、 佛三教。 釋迦牟尼靜坐菩提樹下得大覺悟後,創立了佛教基本教義,他廣收門徒 ,組建僧團,度人不計其數,總計其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 功德無量。 他的生平事跡,也隨著佛教在亞洲地區的傳播而流傳開來,並逐漸被後 人賦予神秘的色彩,他本人也被神化為法力無邊的佛祖,我國漢族地區人們 習俗上稱他為如來佛。 釋迦牟尼的思想體繫,就是佛教的基~本教義,簡單明白,有條有理, 他的基本思想就是“四聖諦”、“八正道”及“十二因緣”。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集成為經典,再加上歷代祖師大德 們的注疏,合成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大藏經》。它的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這就是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 ”。“諸法”是一切法;“實相”就是真相。“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 “人生”就是我們本人。世間還有什麼事情比這件事情跟我們的關繫更密切 ?
  • 一 佛的智慧就在現實生活中
    擁有一片隻屬於自己的藍天 3
    世間的一切都是生滅無常/4
    經常忘了自己的禪師/5
    寫好“我”字的要領/6
    認清自家的一片田地/7
    沒有必要騎著驢找驢/8
    所悟之道的境界感受/9
    自我的實現不能僅從思考而來/10
    拜佛祖不如求自己/11
    慧忠的良苦用心/12
    世間的事理,一通百通/14
    佛性是每個人都具備的/15
    照顧花草中的育纔之道/15
    良寬禪師教浪子回頭/17
    從門入者,不是珍寶/18
    不接受一切觀點的懷疑論者/l 9
    落葉不光是在地面上/21
    仰面唾天,隻能落回自己的臉上/22
    你應該關心的問題/23
    替佛像塗裝用的金箔/24
    若論佛法,一切現成/25
    人人都有一雙“心眼”/26
    雨中的三個和尚/27
    悟是一種內在本性的自然流露/28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30
    佛也沒有什麼神通/31
    佛死了到什麼地方去了/32
    忘記自己年齡的老禪師/33
    這就是生活之路/34
    為什麼不能叫苦/36
    一個真正的僧寶禪者/37
    一座年久失修的獨木橋/38
    摔碎的壺不值得留戀/39
    緣分早有注定/40
    為什麼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41
    原坦山和佛門的清規戒律/42
    不顧一切地把手放開/43
    為了自己的心/44
    世界上*貧窮的人是國王/45
    退步原來是向前/47
    傳承了七代的寶書/48
    釋迦牟尼眼中的四個老婆/49
    二 會做人了,禪性也就出來了
    學佛先學做人/53
    佛陀和他的兒子/54
    一個心中常充滿怨忿與苦惱的人/56
    一個與鬼合作的僧人/58
    修行貴在“正當”二字/59
    不要舍棄自己對佛法的信仰/60
    慈悲的佛祖和自私的強盜/61
    手上捆著青草的和尚/62
    自己的心裡要有主/64
    誠實無欺的道楷禪師/65
    不擇手段的婆羅門/67
    回去後也要像來的時候一樣/68
    一堆黑的骨頭/69
    菩薩常常殺生/70
    一個人墮落起來與瓷瓶無異/71
    很多事不是祈求天神所能改變的/72
    我是一個雲水僧/73
    我是泥中蓮花/75
    兩個乞兒的心願/76
    什麼是必修的課程/77
    堅持不喝水的比丘/78
    鸚鵡吞了珍珠之後/80
    莫以善小而不為/81
    小徒弟的“破綻”/82
    終生享用不盡的東西/83
    貧賤不移的學者/84
    不給皇帝面子的禪宗大師/85
    你愛女色嗎/86
    三 開方便之門,閉是非之口
    鄉下老婦供的一炷香/91
    一粒米飯的力量/92
    盲人和癱子/93
    宗杲禪師開的小小玩笑/94
    扣冰古佛和閩王/95
    蘇東坡與佛印鬥禪機/96
    “寸絲不掛”的尼姑/97
    鏡子中所蘊含的道理/98
    倒塌的禪房/100
    天堂與地獄/101
    禪師的寶座/103
    人應該像水一樣/104
    內心的肮髒纔難於改善/105
    能進能退,乃真正法器/106
    慷慨豪勇的性空禪師/107
    甘受侮辱的月船禪師/108
    相異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109
    趙州禪師禪戲秀纔/110
    如何躲避別人惡意的糾纏/111
    過分愛面子的禪師/112
    形可變,性不可變/113
    水車與水流的關繫/115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116
    人的罪業如同心裡的念頭/117
    隻要把窗戶打開/118
    真正的快樂你明白嗎/119
    欲望無邊,凡事有度/120
    不可廢佛門之禮/122
    應該是茶杯在上,茶壺在下/123
    不知你要點的是哪個心/124
    四 退一步自然安穩,忍一句自無憂傷
    為何挑一盞燈籠/129
    石頭本來就在原地/130
    馬祖禪師和獵人/131
    化緣太多沒有功德/132
    化險為夷的須陀須摩王/133
    隻不過是一句話/135
    饑餓不堪的兩個人和兩碗面/136
    大禪師也不過是一張皮/137
    阿育王和小沙彌/138
    四個修道的和尚/139
    他們也會喜歡你的/140
    一草一木都是我的眷屬/141
    佛門慈悲,不會舍棄任何人/142
    有些事並不像它看上去那樣/143
    真正的大師風範/144
    我的罪孽可能比你*深重/145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146
    贊美害人比誹謗大得多/147
    一個裝著長壽藥水的瓶子/148
    禪心在何處/149
    須彌藏芥子/150
    出門在外,難免心情不好/151
    送他一輪明月/152
    你隻要退那麼幾步/153
    甘願蒙受罵名的高僧/154
    生氣隻會造成*多的業障及惡緣/155
    究竟是誰之過/156
    老禪師和不守清規的小和尚/157
    一光可以照耀大眾/158
    是老的大,還是小的大/159
    護賊度賊的殘夢禪師/160
    五 行到纔是功夫,實施纔是本源
    生命究竟有多長/165
    沒有可以主宰吉兇的東西/166
    隻剩下七天生命的小沙彌/168
    “等以後再說”的態度要不得/169
    四種馬和四種不同的眾生/170
    不可辜負了大好時光/172
    兩塊不同命運的石頭/173
    *重要的是了解自性/174
    你願做燭火還是太陽/175
    無名就是不斷地盡心做事/176
    生辰八字一樣的兩個孩子/179
    穿越沙漠的三個商人/180
    一個水瓶和一個飯缽就足夠了/181
    你還不是一顆珍珠/182
    衝茶中的人生哲學/183
    插秧的秘訣/185
    心量有大小/186
    水泡做花環/187
    挑水之道並不在於挑多/188
    一條*妙的正道/189
    求人不如求自己/191
    佛無南北之分/192
    山高怎阻野雲飛/194
    去靈山朝聖的兩位僧人/195
    志建道場的小沙彌/196
    一個又老又丑又殘疾的女人/198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199
    你能找到自己的腳印嗎/200
    要在坎坷的路上行走/202
    挑水禪師棄學僧/203
    為什麼不去參禪/204
    參透欲念的“果皮”/206
    麥穗裡什麼都結不出來/207
    枯樹發芽,緣為生命之水/208
    我正在盡力/209
    如此平常的話/210
    老方丈發放供果/211
    不播種就沒有果實/212
    十年功夫隻值三文錢/214
    度有緣,救有難/215
    慧寂禪師斷指明願/216
    隻學得一偈的般特/217
    六 脫離人情世故的羈絆,去自由自在地思考
    好好活著/221
    不為外相所動/222
    草木也有智慧/223
    同樣的水為什麼味道不同/224
    什麼是*犀利的劍/225
    你連我的意思都不懂/226
    佛法心裡隻是一句叮嚀/227
    菩提大道隻在平常/228
    就是要放下/229
    喫飯之事,不能替代/230
    對人恭敬有禮未必是善/231
    多數人的意見難道還不對嗎/232
    嚼過的蘋果不能喫/233
    休靜禪師入官說法/234
    一套威力無比的太極劍法/235
    一理通就萬事徹/236
    無心可用,無道可修/237
    為什麼找到了水卻不喝/238
    不稱作淨瓶稱作什麼/240
    磨磚不能做鏡子/24l
    你應該去烤你那顆心/242
    愚者牛飲不知茶味/243
    世上沒有鬼神/244
    少康法師妙計傳法/246
    富樓那隨機設教,方便說法/247
    道樹禪師勝道士/248
    兩個兄弟進裸人國/249
    道不遠人,人自遠道/250
    用禪的智慧化解夫妻的矛盾/252
    法寶的妙用/253
    一切都順應自然/254
    小和尚“鬥法”/256
    感晤禪旨的真諦/257
    去掉毒樹的根/258
    你如今的事怎麼樣了/259
    *初買回來的紙就行/260
    海空禪師和讀書人/261
    七 持平常心,參生活禪
    想睡就睡,想坐就坐/265
    雲在青天水在瓶/266
    需要多少年纔能成為一名劍客/268
    哪一處沒有教導你/269
    老禪師臨終的話/270
    棒喝是禪宗的常事/271
    繁華終將消失,枯萎也將成為過去/273
    放下心中那點負累/274
    真心怎麼會不見/275
    上風何在,下風又何在/276
    參禪何須山水地/277
    既不是風動,也不是旗子動/278
    道悟為龍潭指示心要/279
    “此時此刻”看自己/281
    偉人何以成其為偉人/282
    廣元老和尚修行的功夫/283
    被嫁禍的白隱禪師/284
    **還放不下/285
    明知不可留,又何必強求/286
    原來是一場誤會/287
    兩位禪師與進網和沒進網裡的魚/288
    為了除去師父的閑名/289
    無果禪師的定力/290
    花的開放和閉合都是靜悄悄的/291
    一隻手的聲音/292
    樸素而又莊嚴的寺廟/293
    纔干非凡而無拘無束的戴晉生/294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296
    追求*超然自在的解脫/298
    心中自有佛光/299
    萬法唯心造/30l
    三個孩子的夢/302
  • 一粒米飯的力量 有一對貧窮的夫婦住在炭窯洞裡,四壁蕭條,夫妻兩人甚至要共穿一條 衫褲,丈夫穿出去了,妻子就隻好守在家裡,妻子出外,丈夫衣不敝體,也 隻好待在洞裡。有**,風聞佛陀率領弟子們到附近托缽乞化,夫妻兩^就 商量著說: “我們過去不知道布施種福田,纔會落到**這樣窮困的地步,現在好 不容易盼到佛陀來此教化,怎麼可以坐失這樣大好布施的機會呢?” 說著說著,做妻子的深深嘆息道:“這個家幾乎一無所有,我們拿什麼 去布施呢?” 丈夫想了想,毅然說:“不管怎麼樣,我們寧可餓死也不能錯失這個機 會,折損了福德因緣。這樣吧,我們如今**尚稱完整的東西就隻有這條衫 褲,我們就拿它供養佛陀吧!” 夫妻兩個於是歡歡喜喜地把**的衫褲布施出來,頓時使佛陀的弟子們 頗感為難,大家把這條褲子傳來推去,一個個掩鼻而避,不知道如何處理纔 好。*後,還是阿難尊者拎著這條又髒又臭的褲子來到佛陀面前請示:“佛 陀,這條褲子實在不能穿,還是丟掉吧!” 佛陀慈祥地垂訓:“諸弟子不可以這樣想,窮人的布施是十分難能可貴 的,就拿來給我穿吧!” 阿難心下慚愧,不得已隻好捧著褲子和目犍連一起到河邊清洗。不料, 褲子纔一浸水,整條河立刻變得波濤洶湧,暴漲暴落。目犍連一急,就運起 神通把須彌山搬來鎮壓,壓了又壓,還是無法平息波濤,兩人隻好匆匆趕回 來稟告佛陀。
    當時,佛陀正在用齋,就輕輕撚起一粒米飯對他們說: “河水翻湧,是因為龍王贊嘆貧人能夠極盡布施的願心。你們把這粒米 飯拿去,就可以鎮住了!” 阿難覺得奇怪,就問:“佛陀,那麼大的須彌山都壓不住,這麼小的一 粒米,怎麼可能鎮壓住那樣的狂濤巨浪呢?” 佛陀笑著回答:“你們拿去試試再說吧!” 阿難和目犍連半信半疑地將這粒米丟進河裡,竟然一下子就風平浪靜了 。兩人深覺不可思議,難道一座須彌山的力量反而比不上一粒米嗎?回來後 立刻請教佛陀,佛陀頷首開示道: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一粒稻穗從*初的播種起,經過灌溉、施肥、 收割、制造、販賣……累積了種種的力量與辛苦,纔能成就一粒米。它所蘊 含的功德是無量的,正如同那件褲子,那是貧苦夫婦**的財物、全部的家 當,它所包藏的布施心量也是無限的!四海龍王懂得一粒米的功德與褲子的 功德一樣大,都由虔誠一念引出,所以趕緊退讓稱善。由此可見:隻要虔誠 一念,則小小一粒米,一條衫褲的力量,都可以與千千萬萬座須彌山相等! ” 佛語禪悟 佛陀教導世人布施,不是去貪求功德有多少,主要還是在長養自己的慈 悲心,因為貪求的“貪”就是世人墮落之因,而慈悲心卻是世人成佛的資糧 。佛去中供養的功德大小首先要看你的發心,真心、恭敬地去做,纔有功德 。所謂“心誠則靈”,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盲人和癱予 佛陀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盲人和一個癱子,兩個人住在一起,另外還有很多人都來幫他們的 忙,於是便有很多人住在這間房子裡。
    有**,其他的人都出去遊玩了,他們不是去學《楞嚴經》,而是去釣 魚、買東西……等等,凡是世界上所有的事,他們都想去做,隻留下那個瞎 子和癱子在家裡。
    說來真巧,有天這房子著火了,怎麼辦呢?瞎子看不見,不知往哪兒跑 ;癱子雖看得見,卻是有腿走不得,你說這不是很危險嗎?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聰明人來告訴他們說:“你們兩個都可以 逃離這個火宅,隻要瞎子的腿借給癱子用,而癱子的眼睛借給瞎子用。” 怎麼借法呢?就是瞎子背起癱子,由癱子為瞎子指示方向。經聰明人這 麼一指點,於是兩個人都逃出這座火宅了。
    講完了故事,佛陀說:“我舉這個比喻,大家可不要誤會我的意思,其 實不是說你們是瞎子、癱子,連我也是瞎子、癱子,我們都是瞎子、癱子的 ,因此,這也不是說你,也不是說我,但也說的是你,也說的是我。” 佛語禪悟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要自滿:以為自己已明白很多了。以為自己智慧大了 ,既然如此,請問你為什麼又還沒有成佛呢?就因為太自滿了,以為已學得 了許多的知識,其實學什麼就被什麼障礙.有了障礙,也就成不了道了。現 在,諸位把思想放下.讓思想平靜下來,把自己的心念空了,纔能裝上無上 的妙法。不論什麼時候,處世都要謙虛些。
    宗杲禪師開的小小玩笑 宋代有個名叫張九成的居士,原為侍郎,中過狀元,也算是一個文人士 大夫了。但他放著官兒不好好做,卻偏愛談禪說道。
    中國文人士大夫參禪學佛,大多是附庸風雅,鬧著玩的,充其量以此排 憂解乏而已。因此,十之八九的人,談禪不知禪,學佛不知佛。
    張九成也是這樣。他讀了不少禪書佛典,也參拜過許多禪師,但仍是始 終不能開悟。
    有**,他去拜訪大慧宗杲禪師。
    宗杲禪師問他:“你來干什麼?” 張九成說:“打死心頭火,特來參喜禪。” 大慧宗杲禪師的法號叫“妙喜”,故張九成說“特來參喜禪”。
    宗杲禪師是當時大名鼎鼎的老禪師。《五燈會元》說“學者仰如星鬥” ,足見他的地位和影響是很大的。老禪師見張九成急急忙忙地一大早就跑來 朝廟,剛一見面就口稱要“參喜禪”,即知來者根基不深,機緣未至。於是 便想同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
    宗杲禪師聽了他的回話後,就對他說:“你為什麼起得這麼早啊!難道 不怕家裡的妻子同別人睡覺嗎?” 張九成聽了,頓時火冒三丈,氣咻咻地說:“你這個愚昧無知的老禿驢 ,怎麼敢說出這種話來?虧你還是一個出家人,竟然……” 宗杲禪師忙用手勢止住他說:“我輕輕這麼一扇,你就大為光火。像這 樣的話,怎麼能參禪呢?” 接著,老禪師又對他說:“大海常被人唾罵;秋月常被人輕視;明鏡常 被人挫傷。你見它們發過火,生過氣嗎?沒有。它們處之泰然,安然不動, 聞而未聞,聽時不惑,事過不留。為什麼?因為它們的本體之心,一片明淨 ,一片空靈,既深又廣,既剛又柔,能容納一切,又超遠一切。故能見人之 所未見,忍人之所不忍,豈是區區一句笑話、一點點不順心的事能動其心的 ?修為到了一定境界的人,張口即佛,人人都是菩薩;與人為善,天天都是 好日子。這樣,他怎麼能被外緣所牽動呢?” 佛語禪悟 禪者之所以為禪者.應在於他心如大海那樣的深邃寬廣。似秋月那樣的 皎潔柔情。像明鏡那樣的明亮清純。所以。禪者方能兩袖一甩。一路清風: 布履一雙.踏破山河;仰天一笑.快慰平生。參禪到何種程度。一切都取決 於心境的高與低、空與實。俗話說:”江山易改,習性難除。”性情急、脾 氣躁的人。一定要多下工夫.努力克服這種不良習性.遇事沉著冷靜些。
    P92-9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