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發現績溪(找尋雲山深處的文化名城)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地域文化
【市場價】
233-339
【優惠價】
146-212
【介質】 book
【ISBN】978780766215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廣東旅遊
  • ISBN:9787807662150
  • 作者:方靜|譯者:楊武能
  • 頁數:223
  • 出版日期:2010-01-01
  • 印刷日期:2010-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16千字
  • 行走於績溪,河道縱橫如績,村落阡巷古風習習,馬頭牆下歲月悠悠。恢弘的古祠旁,捧一把黑泥土,能溢出千年文化;殘垣的民居上,剝一層牆灰垢,能聞透百載史香;寂靜的鄉野裡,踏一塊青石板,能濺起亙古的歷史記憶。
  • 文化審美的突破在於發現。績溪是一座蘊藏富饒的文化寶庫。本書勾 勒的僅僅是績溪的一個歷史輪廓,一個美麗背影。千百年來,先人們精心 築起了一幢幢“宗族大廈”,建造起一座座望族莊園,孕育出一代代文人 雅士、國家棟梁、赤腳徽商,鑄就了“邑小士多”的悲壯與輝煌!因為重 儒,讀書蔚然成風;因為重禮,民風淳樸而古韻。這些人生追求和思想信 念在空氣中散發,在泥土裡燃燒,在血液中遺傳,透出的是一股古老的山 越遺風,一種渾然天成的地域文明。 績溪的美,期待著人們更多的重磅發現。
  • 卷首語
    尋找古城歲月
    彈丸績溪有些來歷
    以“溪”名縣故事多
    “中缺疲難”的第三等縣
    發現“徽州之源”
    千古訛傳說徽嶺
    走進大徽村的傳說
    詮釋“邑小士多”
    汪藻的說法有根據嗎?
    水雲深處的文化名城
    穿越華陽古鎮
    中正坊:800年前的古城地標
    消失了的做州牌坊之*
    女媧遺下的深山“石鏡”
    億年地隙巾的祥雲洞天
    旅程·聆聽歷史
    感受山水靈韻
    王氣在山
    大鄣山:■閏之都
    大會山:保障華陽**峰
    靈氣在水
    登源河:千年古邑的“來龍之水”
    揚之水:永不停歇的山城脈搏
    商氣在道
    徵杭古道:徽州商幫的絲綢之路
    驛道:計現代驢友瘋狂的山路
    路亭:讓世人驚嘆的露_人茶吧
    文氣在閭
    門楣匾額:滿樓彌敞書卷香
    口傳文化: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紙頭文書:績溪人的契約人生
    旅行·親山近水
    品味山越遺風
    四邊都是清涼國
    勤於山伐,寄命於商
    “尚武”與“抑武”的紛爭
    群峰孕育的山珍野味
    聚族成村的古老傳統
    “天下**家”的義門壯觀
    打開祠堂之門
    追尋朱熹的“三胡禮學”
    深山中的文化部落
    風水:天工之美
    建築:黑白之美
    鄉俗:古風之美
    *難懂的“績溪話”
    績溪人“說鱉”
    嶺北嶺南不同音
    旅居·山越風情
    解讀人文密碼
    盤點宗族大姓
    開族村落知多少
    胡姓大族的輝煌
    經年不衰的績商
    “無績不成街”的神話
    “績溪牛”:前世不修,往外一丟
    徽商婦:生前孤苦,身後牌坊
    聞香識得徽菜味
    “徽菜之鄉”——響**的金字招牌
    鄉宴:“十碗八”與“一品鍋”
    小喫:撻棵與水餡包
    天下墨業在績溪
    乾隆欽點的“鋻古齋”徽墨
    享譽中外的胡開文“地球墨”
    搭臺做戲
    獨特的罰戲風俗
    探訪伏嶺舞犭回
    旅途·古韻人文
    踏訪古韻村落
    田園淡入
    勘頭:青龍山岡的鄉野明珠
    石(石勘)與水街的旋律
    山雲嶺下,梯田如畫
    荊州:群山環抱的世外桃源
    荊棘叢生之地
    夏日的避暑天堂
    祈福還願小九華
    汪村:徽州**偉人的故鄉
    尋找隋唐時代的“太平之主”
    “吳王”汪華的傳說
    書香拾階
    龍川:胡姓大族的傳奇
    人傑地靈的古村名邑
    滿堂“荷”氣的胡氏宗祠
    一座“一坊兩主”的獨特牌坊
    兵部尚書胡宗憲的府邸
    上莊:胡適先生的那些事兒
    蘭蕙書屋——胡適的家
    從小績溪走出的國學大師
    “我是徽州人”
    仁裡:亦賈亦儒的縮影
    裡仁為美一一四門十八巷
    仁裡有個程序東
    績溪的“新學”搖籃
    高賈縱橫
    伏嶺:徽廚之鄉
    紋水鐘靈的“績溪第‘村”
    “往外一丟”的奇*手藝
    湖裡:胡雪岩的故鄉
    揭秘“大清**商人”
    胡雪岩後裔故裡尋根
    臨溪:三河彙流的古鎮
    古臨溪鋪——昔日繁榮的商貿集鎮
    南唐“圍紙”的原產地
    風水潛藏
    湖村:太極古村
    神秘的三道水口
    門樓磚雕博物館的績溪版本
    祈福避災的抬閣戲
    棋盤村:石守信後裔的聚居之地
    村落一*棋盤形
    魁星閣一種倡學符號
    馮村:曲岸水街白屋群
    水街——橋與第的旋件
    牌坊——儒與雅的見證
    旅遊·徒步騎行
    附錄·績溪景點導航
    附錄·績溪大事記
    後記
  • 徽州人的習武文化,與本地的人文環境有關。民間“尚武”、“抑武 ”歷來紛爭不斷。有的以文掩武,有的文武兼修、藏而不露,有的以武揚 威、報效**。章海深談到“徽拳”這一概念,也承認過去有一些“徽州 套路”,如注重實用,以防為主、徒手為主,器槭以日常用品為主。從器 械日常用品化可以看出,績溪人練習的武藝器械大多是生產、生活中所使 用的器具,隨手就來,並無精心打制的要求,如扁擔、濕手巾、長條凳等 。因為沒有武藝大師,徽州武藝*終未能在武林中自立門派。
    績溪民間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說是有一績溪商人,常在昌化~帶 做賒參(人參)生意。商人每天背著一大包參,先送貨上門,喫了覺得好纔 去收錢。他在昌化一個習武的房東家一住就是三年,沒事時手捻一根五尺 長的小鐵棒,常站在屋柱邊遠遠地看著房東練武。一日,東家選武棒,商 人開口說那棒不行。東家奇怪,就問怎麼不行,商人用手中的小鐵棒與房 東一交手,棒就斷了。房東這纔知道商人武藝高強。這也說明了績溪人學 武隻是為了防身,一般不會作為謀生的手段。
    績溪有武在身者大多有各自謀生的職業,這種傳統保持到現在。伏嶺 鎮石雕村張宗琪先生早年習武,並以武會友,但主業是務農養蜂。雖收徒 眾多,教學也都是農閑之舉,並無炫耀武藝之意。在成為掌門師兄之後, *是制定了嚴格的規範約束門人制度。他曾出示戒律:“一戒欺師滅祖, 不尊師長;二戒不講義氣,同門紛爭:三戒好勇鬥狠,以武欺人;四戒偷 盜打劫,強取豪奪:五戒調戲婦女,見色忘義;六戒參與賭博,玩物喪志 ;七戒見義不為,膽小怕事;八戒驕橫自大,目中無人;九戒不思上進, 荒廢武藝。”這“九戒”,具有濃郁的“徽味”,正是績溪武藝人“修身 立德”的充分體現。
    群峰孕育的山珍野味 績溪氣候濕潤,四季分明,森林覆蓋率達71.5%以上,適宜各種動植 物的生長。由於鄉閭間的小氣候差異較大,本地流傳著“一都柴二都米, 三都姑娘四都被,逍遙茶,大鄣筍,岱下甘蔗伏嶺餅,荊州山核岩下菌” 的民謠,說明了績溪雖小,嶺南嶺北出產不同,一鄉一品各具特色。
    由於山地較多,早在梁大通三年(529年),新安太守徐擒就極力勸課農 桑。在這種政策的引導下,那時縣境“桑樹蔽野,戶皆習蠶”。從宋至清 代,許多農戶通過手工繅絲出賣獲益,亦有紡線出售或自用的。一時間績 溪人家習蠶業,到處呈現“琴書在前,繅車在後,讀書力田,問事商賈” 景像,養蠶繅絲成為鄉村農戶十分要緊的副業。北宋後,綢、絹和“清水 絲”已成為**的貢品。績溪“蠶桑之鄉”之名始於此時。
    山珍孕育了微菜,贏得了“喫在績溪”的美譽。績溪位處徽州*偏僻 的深山之中,自古盛產山珍,山上的奇花異草,林中的走獸飛禽,都成了 徽菜的極好原料。你任意走進一家徽菜館,一定會聽到“績溪三石”這種 說法,“三石”是指石耳、石雞、石斑魚,它們對生存環境要求極高,隻 能在山泉深谷中生長,經過名廚的加工,滿口含香,意猶未盡,是上乘的 有機美味。據《徽州府志》記載,宋高宗曾向身邊的大學士汪藻詢問“微 昧”,汪藻朗誦了梅聖俞“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狸”的一副詩聯。“馬 蹄鱉”、“牛尾狸”是績溪境內的常見動物,也是兩道極好的菜肴原料, 而滿山遍野的竹筍、樹菇、蕨菜、地衣、魔芋、香椿等野生植物,以及人 們在高山上栽種的“高山蔬菜”,都是餐桌上地道的山珍佳肴。“干筍” 即“綠筍”,是傳統土特產中的佳品,鼕筍是績溪人餐桌上的上等好菜, 尤其是配上臘肉火腿,味鮮而色美。其中以大鄣、逍遙、荊州等地燕筍質 地*優、喫味*好、產量*高,以大鄣綠筍品牌叫得*晌。由於草嫩葉厚 ,滿山放養的“績溪小黃牛”,以及農家飼養的土種黑豬“績溪黑鐵”肉 鮮質好,遠近聞名,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地理優勢。
    績溪人愛喝茶,也盛產綠茶,茶葉一度成為績溪人的重要經濟收入來 源。“金山時雨”、“橫岩雲霧”、“鄣山野茶”、“兵坑毛峰”等名茶 ,早在清代就馳名上海、武漢、南京,暢銷江南商埠,並出口南洋。其中 以“金山時雨”茶*為珍貴,此茶產自績溪嶺北上莊鎮的上金山,近年又 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原產地認證。上金山四周山峰重疊,茶園多分布在 海撥500~900米的山坡峽谷,年產量隻有200擔左右。金山時雨茶因形似珍 眉、細若雨絲而得名,采制於谷雨前後,鮮葉采摘標準為一芽二葉初展, 俗稱“鷹嘴甲”。經殺青、揉捻、炒干制成,每公斤約為5000個茶頭。“ 異草育地靈,香霧蒙崖野。村女摘春歸,社火焙檐下。三沸入芳瓷,縷絲 如篆寫。”人們若在屋檐下升起灶火,以竹筒引泉煮沸泡茶,衝入青花瓷 杯中,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金黃,自是別有一番風味。
    每到采茶季節,清冽的雲霧籠罩著山野,一片一片的茶林若隱若現, 綰著發髻的村女緩緩地從山間小道下山,背著的背籮盛滿了嫩綠而清鮮的 茶葉,也盛滿了勞動的辛苦與喜悅。而到了深秋白露山核桃樹開摘的日子 ,劑州、家朋一帶的山民還要舉行盛大的開摘儀式,家家戶戶,山上山下 ,洋溢著喜慶。山核桃這種富含多種氨基酸的土特山貨,如今已成為純天 然的饋贈佳品。
    鼕天,山中績溪人的日子也十分的愜意。若是大雪封山,一家人圍著 炭火爐而坐,烤上一些山間野果,燉著野豬肉或綠筍臘肉,聞著茶香肉香 ,夾著陣陣書香,與家人友人談古論今,那該是神仙也羨慕的日子。P78- 80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