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北京史(增訂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地方史志
【市場價】
300-436
【優惠價】
188-273
【介質】 book
【ISBN】978720009305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
  • ISBN:9787200093056
  • 作者:北京大學歷史繫北京史編寫組
  • 頁數:444
  • 出版日期:2012-06-01
  • 印刷日期:2012-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50千字
  • 北京大學歷史繫北京史編寫組編著的《北京史(增訂本)》書繫北京大學歷史繫多位教授多年研究和編寫的成果,1985年由我集團北京出版社**出版,1998年增訂再版。全書自遠古寫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時,從地理、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藝術等諸多方面講述北京地區的歷史發展,介紹在這一地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活動過的重要歷史人物,以及寺廟、園林等名勝古跡及文物、民俗、宗教等,內容豐富、充實,是一部較為完整、繫統、簡明、科學的北京通史。本次修訂,在原有版本的基礎上,豐富內容,精選彩色圖片,精細加工,力求將本書打造成學術精品。
  • 北京大學歷史繫北京史編寫組編著的《北京史( 增訂本)》為我社1985年出版的《北京史》的增訂本 ,繫北京大學歷史繫許多教授多年研究和編寫的成果 。這次增訂,作者根據近年來考古新發現和研究新成 果以及現代讀者的需要,對北京的古代史部分進行了 修訂補充,特別對明清時期的北京部分增訂較多,又 增寫了“民國時期的北京”一章及其他部分章節。全 書自遠古寫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時,從地理、政治 、經濟、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諸方面講述北京地區 的歷史發展,介紹在這一地區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 活動過的重要歷史人物,以及寺廟、園林等名勝古跡 及文物、民俗、宗教等,內容豐富、充實。《北京史 (增訂本)》堪稱是一部較為完整、繫統、科學、簡 明的北京通史。
  • 第一章 遠古的北京
    第一節 北京人及其文化
    第二節 從新洞人到山頂洞人
    第三節 北京的新石器時代
    第四節 傳說中的幽都
    第二章 夏商周時期的北京
    第一節 夏商時期北京地區的青銅文化
    第二節 周代北京地區的奴隸制**——燕
    燕國的都城
    燕都附近的階級關繫
    燕都附近的經濟和文化
    第三章 秦漢至五代時期的北京
    第一節 秦漢時期的北京地區
    秦代的廣陽地區
    西漢時的燕國
    東漢的幽州
    秦漢時期北京地區的文化
    第二節 魏晉十六國北朝時期的薊城
    薊城的政治狀況和薊城的居民
    薊城及其周圍的建設
    薊城人民的經濟生活
    杜洛周領導的反魏鬥爭
    薊城的經學
    第三節 隋唐五代時期幽州地區的城市和居民
    幽州地區的政治情況
    幽州經濟的發展
    幽州的文化
    第四章 遼宋金時代的北京
    第一節 遼代的南京和北宋的燕山府
    遼代的南京
    北宋統治下的燕山府
    第二節 金代的中都
    金初的南京
    金中都的建立
    社會經濟
    園陵名勝
    蒙古軍威脅下的中都
    第五章 元代的大都
    第一節 大都的建立
    大都的建立
    大都的規模
    第二節 大都的政治經濟情況
    民族矛盾與政治鬥爭
    經濟概況與居民生活
    元末農民大起義衝擊下的大都
    第三節 大都的文化
    大都的文化
    園林名勝
    第六章 明代的北京
    第一節 遷都北京
    第二節 北京的經濟
    農業和土地占有關繫
    手工業與匠戶制度
    商業的繁榮與僉商勒商政策
    第三節 北京的政治
    專制主義集權統治的加強
    北京保衛戰
    京城人民疾苦日深
    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
    明朝後期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
    京畿人民反礦監、稅監的鬥爭
    京城閹黨的猖狂
    白蓮教大起義
    滿洲貴族對京畿的掠奪和騷擾
    第四節 大順政權在北京
    農民軍向北京進軍
    農民軍攻克北京城
    農民軍在京城
    大順政權的政治措施
    大順政權的經濟措施
    農民軍退出北京
    第五節 明代北京的文化
    明朝在北京的文化統治
    王學左派在京師的活動
    文學
    戲劇
    民間的技藝和歌謠
    科學的發展
    特種手工藝
    北京城的修建
    寺院及園林
    十三陵
    長城與居庸關
    第七章 清代的北京(1644—1840年)
    第一節 北京——清朝的都城
    第二節 清初的民族壓迫和北京人民的反抗鬥爭
    滿洲貴族在京畿圈地
    皇莊、王莊和旗地
    清初手工業和商業的凋敝
    清廷民族高壓統治
    北京人民的反清活動
    第三節 經濟生活和社會關繫
    農村中的社會關繫
    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官營手工業的衰落和私營作坊的擴大
    商業
    典當、銀號和鹽店
    乾隆中期以後北京的經濟狀況
    第四節 行政設施和社會矛盾的激化
    北京地方的行政設施
    清中期北京人民的貧困和統治階級的腐化
    天理教起義林清攻打紫禁城
    第五節 清前期北京的學術和文藝活動
    京師的學者文士
    戲曲
    文化街琉璃廠
    中西文化交流
    第六節 北京的園林和廟宇
    西苑
    三山五園
    廟宇
    第七節 風俗習尚和日常生活
    風俗習尚
    日常生活
    第八章 晚清的北京(1840—1911年)
    第一節 兩次鴉片戰爭時期的北京
    禁煙運動和反投降鬥爭
    太平天國對北京地區的影響
    英法聯軍在北京的暴行一
    第二節 六十年代到甲午戰爭前北京政局的變化
    1861年的北京政變
    北京反動政權向半殖民地化方向發展
    頑固派、洋務派和清流派
    統治階級的貪污腐化
    第三節 維新變法運動在北京
    反對投降、要求改革的公車上書
    維新運動在北京的發展
    百日維新
    第四節 義和團在北京的戰鬥
    義和團在北京附近的活動和開始進入北京
    義和團與清政府內部的派繫之爭
    義和團圍攻西什庫教堂和東交民巷使館
    八國聯軍在北京的暴行
    第五節 辛亥革命時期的北京
    北京人民群眾的反帝愛國運動
    辛亥革命前夜的北京
    清王朝的覆滅
    第六節 晚清北京的社會經濟生活
    洋貨泛濫在北京所起的破壞作用
    清政府濫發大錢、大鈔對北京人民進行掠奪
    金融機構的變化
    手工業和近代礦業
    北京對外交通的變化和影響
    新型市政設施及建築的出現
    園林建築
    人口、環境與生態平衡
    第七節 晚清北京的文化
    近代初期開明知識分子在北京的文化活動
    新式學校在北京的產生及發展
    北京初期的報刊
    帝國主義者在北京舉辦的宗教文化事業
    第九章 民國時期的北京(1912—1949年)
    第一節 北洋軍閥在北京的統治和北京人民的反抗鬥爭
    遷都之爭和北京兵變
    袁世凱在北京的黑暗統治
    袁世凱的帝制活動及其敗亡
    段祺瑞的反動統治和張勛復闢
    北京人民反抗鬥爭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節 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初期新文化運動在北京的開展
    馬列主義的真理傳到了北京
    ***對十月革命和馬列主義的初步宣傳
    學生愛國團體和進步刊物的出現
    新文化運動在向前發展
    五四運動在北京
    中共北京區委的誕生
    第三節 北洋軍閥政權的覆滅
    軍閥混戰在北京
    孫中山在北京病逝
    國民革命與奉繫政權垮臺
    第四節 華北重鎮北平特別市建置沿革
    新軍閥在北京的活動
    北平軍民的愛國救亡運動
    一二·九運動
    盧溝橋事變與北平淪陷
    第五節 淪陷時期的北平
    日本在北平的殖民統治
    北平地區的抗日鬥爭
    第六節 北京的新生
    和平的幻滅
    失人心者失天下
    北平和平解放
    第七節 民國北京的城市建設與文化建設
    城牆與城門
    皇城與宮苑壇廟
    交通建設
    教育、科技與文藝
    後記
  • 西漢時的燕國 西漢初年,今北京地區為燕國,以薊為都城,諸 侯王是盧綰。因 與劉邦不同姓,史稱為異姓諸侯王。
    盧綰與劉邦同裡,兩人同日生,少時同學,“壯 又相愛”。劉邦起 兵時,盧綰也參加了。在楚漢戰爭中,盧綰官至太尉 ,封長安侯。漢 五年七月,在隨劉邦擊滅臧荼後,被封為燕王。漢十 一年(公元前 196年)秋,陳稀在代地反。劉邦親率大軍至邯鄲( 今河北邯鄲市), 自南面進討陳稀。燕王盧綰亦率兵自東北擊陳稀。後 盧綰怕劉邦滅陳 稀後,進而消滅他,就又與陳稀勾結,暗地支持陳稀 抗拒劉邦;還與 匈奴通使,互為聲援。次年,劉邦擊殺陳稀,得知盧 綰與陳稀通謀, 遣使召盧綰,盧綰托病不行。於是,劉邦以樊噲為將 軍,率軍擊燕。
    後又改以周勃代樊噲,攻下薊,虜燕大將抵、丞相偃 、太尉弱、御史 大夫施等,並接連攻下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 、遼東等郡。盧 綰帶著他的家屬、宮人、親信等共數千騎,逃到匈奴 。一年後,死於 匈奴。
    劉邦在擊盧綰時,與大臣們盟誓日:“非劉氏而 **,若無功上所 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並封其子劉建為燕王。
    立十五年(呂後 七年,公元前181年),因病死,謚日靈王。建子幼 小,為呂後所殺, 國除。次年,呂後又封其姪呂通為燕王。不久,呂後 病死,呂通和呂 氏其他親族一起被消滅。文帝立,又封族人劉澤為燕 王。劉澤原為瑯 邪王,以反對呂氏有功,遷為燕王。澤至燕兩年,病 死,謚日敬王。
    子嘉繼位,是為康王。康王死,其子定國繼位,因犯 罪,於武帝元朔 元年(公元前128年)自殺,國除,改為燕郡。元狩 五年(公元前 118年),武帝復置燕國。次年四月,封子旦為燕王 ,仍都薊。昭帝元 鳳元年(公元前80年),燕王旦與蓋長公主、左將軍 上官桀、御史大 夫桑弘羊勾結,陰謀廢昭帝以自立。事發,燕王旦自 殺,國除為廣陽 郡。昭帝賜旦謚日刺王,太子建免為庶人。後六年( 公元前73年), 宣帝即位,立建為廣陽王,改廣陽郡為國,仍以薊為 都城。據平帝元 始二年(公元2年)西漢官府的統計,廣陽國下轄薊、 方城、廣陽、 陰鄉四縣,共有戶二萬七百四十,口七萬六百五十八 。王莽篡位,國 除,改為廣有郡,又改薊為伐戎。
    西漢前期,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之後,土地占有情 況有所調整;西 漢統治者又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對緩和階級矛 盾、恢復發展社 會經濟方面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農業生產有相當發展 。從考古發掘來 看,這時已廣泛地使用鐵器。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 地區出土西漢鐵 農具有鐵鑊、鐵鋤、鐵庫鏟、鐵耬角等。這些鐵器是 當時重要的耕田、 除草和播種工具。鐵農具的大量使用,使北京地區的 荒地得到大量開 發,水利事業得到發展,耕作技術也有進步。新中國 成立以來,在北 京城的內外發現了大批的屬於漢代的水井,其中的大 部分是西漢時期 的。這些水井都是用陶質的井圈築成。1956年,在永 定河引水工程中 發現了漢代的陶井有一百五十餘座,主要密集於宣武 門豁口兩側到和 平門一帶。1965年又在這一帶發現了漢代陶井五十餘 座;此外,在今 琉璃廠、新華街、像來街、北線閣、廣安門內大街、 校場口、牛街、 陶然亭、姚家井、白紙坊等地,直至西單的大木倉, 也都發現有陶井。
    這些密集的陶井不似單純為了飲水之用,很可能也是 為了灌溉田地和 園圃而開鑿的。果樹的種植很普遍,主要有棗、栗等 ,產量很大,已 成為這一地區重要的經濟構成部分,甚至用以代替糧 食。
    這裡的手工業也有相當發展。據文獻記載,漁陽 和涿郡都設有鐵 官,主開山鼓鑄。在今北京城北郊的清河鎮發現的漢 代冶鐵遺址中, 出土鐵器很多,有**如劍、戟、鉞等,有農具和手 工工具如鋤、鏝、 鏟、耬角、錛、鑿、環刀等,此外還有鼎、鏡、車具 、馬飾和其他器 具。這些器具的發現,說明了當時的冶鐵業相當發展 ,產品的種類很 多;同時也反映了與之有關的其他行業,如農業、木 工業、運輸業等, 亦相當發達。1975年在豐臺區大葆臺發掘的西漢墓中 ,有不少鐵器出 土。其中有鐵斧、鐵箭鋌、鐵笄、鐵扒釘、鐵環首工 具、鐵戟等。有 一件鐵斧,一面鑄有“漁”字,可能是漁陽鐵官鑄造 的。
    P36-3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