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天國之秋(精)(共2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1110-1609
【優惠價】
694-1006
【介質】 book
【ISBN】97873001831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 ISBN:9787300183183
  • 作者:(美)羅威廉|譯者:李裡峰
  • 出版日期:2014-01-01
  • 包裝:精裝
  • 開本:其他
  • 版次:1
  • 印次:1
  • 《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由羅威廉所著,可以說這是一本微觀歷史與地方史有機結合的書。對長時段歷史場景的展示、對事件的細節描寫、對資料的深入挖掘和熟練運用以及從“小歷史”觀察“大歷史”的眼光,無一不顯現了作者精湛的歷史寫作技巧和對歷史的深刻認識。無論是對政治史、社會史學者還是一般歷史愛好者而言,這本書都為他們理解中國革命、政治演變及其歷史土壤提供了清晰而深刻的研究個案。
  • 《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的暴力史》由羅 威廉所著,按照長時段理論,研究的時間段從元末農 民大起義一直到場20世紀三十年代的第一次國內革命 戰爭;研究的地域集中在湖北麻城。這種“長時段” 和小地域的結合使得《紅雨--一個中國縣域七個世紀 的暴力史》能挑戰一般著作的歷史分期,從宏觀上透 視中國政治社會變遷,並暗示暴力超越朝代和政權的 恆久。作者對麻城地方史的細致研究,還使得本書深 化了前人對地方社會的認識,在敘事中凸顯各階層對 暴力的感知,在極具張力的氛圍中給讀者展示出精彩 的歷史畫卷。
  • 導論
    第一章 暴力的社會生態
    人口
    戰利品
    中心與邊緣
    城鎮和鄉村
    常規的暴力
    逃跑新娘的案例
    抗爭
    **暴力
    第二章 明王
    蒙古統治下的麻城
    紅巾軍
    宗教、階級和民族
    逃難
    第三章 繁榮時代
    農業商品化
    宗族的發展
    鄒來學對兒子的忠告
    功名與做官
    第四章 異端
    麻城走上中心舞臺
    梅國楨和1570年稅收改革
    耿定向與黃安縣的設立
    周氏兄弟與龍湖
    李贄來到麻城
    李贄與麻城的宗族爭鬥
    李贄與明王朝衰落
    第五章 在虎口之中
    奴役
    梅之煥與麻城的東林黨運動
    奴僕叛亂
    梅之煥歸鄉
    築城防御
    蘄黃四十八寨聯盟
    第六章 滅*
    湯志和鄉村自保會
    改朝換代
    聯盟的復興
    效忠與地方主義
    改朝換代與個人解放
    第七章 東山叛亂
    麻城家族捱過征服年代
    三藩之亂中的麻城
    劉君孚會見於成龍
    保甲、民團和山寨
    東山的多事之秋
    階級戰爭
    作為記憶與歷史的東山叛亂
    第八章 天國
    學術復興
    “盛世”中的麻城
    餘雅祥、胡林翼與鄂軍
    肅清
    焦土
    全面軍事化
    叛亂中的叛亂
    重建與紀念
    第九章 現代性的間奏
    麻城作為邊緣地帶
    改良
    政權*替
    諮議局裡的謀殺
    夏鬥寅的崛起
    混亂
    第十章 鼎沸
    經濟崩潰
    激進的一代
    政治奪權
    全面軍事化
    激進分子奪權
    麻城慘案
    第十一章 幼稚
    夏鬥寅返回家鄉
    性別之戰
    對激進一代的再教育
    黃麻起義
    第十二章 滅*回歸
    地方自治的間奏
    清鄉
    麻城的“新生活”
    遊擊戰爭與鄂豫皖蘇區的興起
    圍剿
    清算
    被遺棄的麻城
    結論
    縮略語
    附錄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 同樣重要的是,這些城鎮(尤其是麻城,但偶爾 也包括其他城鎮) 是**政權在當地的代理人的居所。它們是政府國庫 和法庭的所在地,是 該縣評估和征收稅款的地方,也伴隨著(我們將看到) 可能引起的各種 怨恨。它們是政府軍隊的來源地——不僅是在和平時 期維持鄉村治安,由 知縣、同知和縣丞率領的小股部隊的來源地,*重要 的是在動亂時期充當 *大規模軍事力量的基礎。我們將會看到,麻城歷史 為這一原則提供了充 分的證據:統治者守衛築有圍牆的城市,而將鄉村留 給自己的敵人,或者 確切地說,在撤到城裡之前采取措施防範對鄉村的大 肆搶劫(清野)。這 意味著要全面滿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例如,1858 年麻城知縣致書湖 北巡撫胡林翼,詢問面對太平軍的進攻該如何處理糧 食供給問題時,胡的 答復殘忍而直率:“至城守以積儲米糧為**,城中 各富戶租谷,應勒限 搬入城內。”(而不是留在或運往鄉村救濟鄉民。)不 僅如此,從蒙古人 到國民黨的歷屆政權,總是將中心和西南地區的城鎮 當做根據地,借以 “肅清”該縣邊緣地區驕橫的反叛者。
    所有這些因素還使得城鎮成為鄉村襲擊的首要目 標,這也是麻城歷史 上不斷出現的主題。來自內部或外部的威脅出現時, 中心平原和舉水河谷 的精英會大批湧入城鎮避難。他們在那裡為鄉村民眾 是否可以信賴而煩躁 不安。自己的佃農會不會逃亡而讓土地拋荒?他們會 不會成群湧向城鎮? 或者他們會不會轉向叛亂者那一邊?面對外來的武力 ,鄉村民眾究竟是精 英們可以信賴的同胞,還是敵人的“內應”?負責麻 城防務的帝國官員一 再報告了這些被圍困的城鎮和城郊精英的恐慌情緒。
    也許沒有人比孟廣 澎*好地表達了這種心態,他是出生於當地的一位全 國知名的社會科學 家,應國民黨縣政府之邀為1935年的縣志撰寫了序言 。孟回顧他所看到 的歷史教訓,識別出了一種重復出現的事變模式:由 失學年少者和無業奸 民組成的烏合之眾從該縣的山區沿界向下流竄,給正 直而富有的平原居民 帶來難以形容的災難。
    但湊巧的是,麻城縣鄉村一城市或者中心一邊緣 的動力機制還要復雜 得多。麻城人文生態的顯著特征之一,是在動亂時期 存在著駐扎精英、掌 握財富和擁有食物補給的一種有圍牆的安全避風港, 它們在帝制晚期發展 迅速,這就是寨或堡。隨著故事的推進我們會詳加論 述。這些築有工事的 鄉村居住區,有時甚至會**改變在社會動亂時期獨 自盤踞在城市中心的 官員和文人精英的傳統習慣。這並不是說麻城的主要 城市和集鎮沒有受到 圍攻——它們確實經常被圍攻。但當這種情形發生時 ,城市顯貴們在** 的情況下其實會放棄城市,藏身於一處山區堡壘,就 像1234年該縣遭到 蒙古人蹂躪時南宋縣令所做的那樣。這可能意味著, 鄉村叛亂者們控制了 他們所奪取的城市,卻又陷於朝廷官員和堡寨精英的 聯合圍困之中。它還 意味著,來自麻城某一邊緣地區(*典型的是東山丘 陵地區)的鄉村強人 並未被排除在以縣城為中心的行政機構的防御事務之 外,反而或應邀或主 動地實際負責這類事務。在接下來的章節裡,我們將 探討這種復雜的機制。
    常規的暴力 本書的歷史敘事難免會突出麻城縣大規模暴力的 間歇爆發。的確,歷 史學家不能不被該地(它在其他方面並無獨特之處)非 同尋常的狂暴、兇 殘以及在全國性或地區性社會動蕩時卷入血腥衝突的 人口規模所打動。但 對這些時刻,我們需要*多地探討日常狀態,強調這 些*大的“爆發”是 怎樣嵌入麻城人文生態的——暴力在這種生態中普遍 、持續、常規地存在 著。如晚明的造訪者王世貞所寫的那樣,該地鄉俗暴 戾好鬥,目無法紀。
    我們已經看到,麻城縣在任何時期都是一個危險 的地方。長期存在的 禍害是通常所稱的土匪。土匪從未真正離開麻城的丘 陵地區,但當地文獻 中的大量報道揭示了其規模和強度的消長。考慮到整 個中國歷史*大規模 的動亂模式,這些趨勢並不令人驚訝。我們在明代中 期(15世紀70年 代)**看到定期活動的麻城土匪,到兩個世紀後的 17世紀70年代,他 們在清朝統一過程中仍是一個日益重要的話題。當地 文獻總是抱怨政府官 員和鄉村士紳在土匪活動中串通一氣,這證實了大衛 ·羅賓遜(David R0binson)的發現,即至少到19世紀,精英的庇護對 於鞏固帝國的“暴 力經濟”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1673年鎮守岐亭的清初“模範官員”於成龍,想 出了一個極其果 斷的辦法來識別並摧毀這些庇護網絡。他直接派自己 的部隊抓來了九個 有土匪嫌疑的人,然後召集當地文人開會,問是否有 人願意在於面前為 任何嫌犯擔保。隻有兩人得到了擔保。同樣富有戲劇 性的是,接下來於 有條件地釋放了剩下的七人,派他們作為自己的私人 代表去鎮壓該縣其 他土匪的活動。
    和明代相比,土匪在“盛清”時期顯得異常沉默 ,這有力地證明了 王朝鼎盛時期的治安權力,特別是(我們將看到)這種 權力在地方上的 執行。由於19世紀中期的叛亂,我們又開始聽到定期 活動的土匪,這一 問題在整個民國時期迅速蔓延並日益嚴重。直到20世 紀50年代,新生的 共產黨政權還不得不從位於麻城、黃安邊界的指揮部 發起異常堅決而持久 的“剿匪鬥爭”。
    土匪蹂躪該縣,時常對農業造成災難性的破壞。
    他們毀損交通,使該 縣商業凋敝;販賣私鹽(雖然出人意料,但沒有什麼 證據表明這個邊緣地 區卷入了賣淫、鴉片及其他營生);綁架當地精英, 勒索贖金;焚燒當地寺 廟。掠奪者常常翻越大別山席卷此地(如我們所見, 有時多達數萬人),搶 劫乘馬崗這樣的北部市鎮。但土匪也會劫掠並不時占 領*發達的南部城 鎮——宋埠、岐亭和白果。1512年,他們占據了縣城 。1927年春,麻城和 黃安被統一戰線的革命軍占領,他們再次包圍了這兩 座縣城。1926年,在 *大膽的一次行動中,兩名當地土匪被叛變軍閥袁英 任命為聯團營長,司令 部設在該縣孤兒院(並將其資產據為己有),連續數月 有繫統地向縣政府、當 地商人和鄉鎮“自治”組織勒索財物;縣自治局** 江化龍(清末新政和辛 亥革命中的士紳英雄)奮起抵抗,結果和他的兒子一 起被綁架、殺害。
    P28-31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